婴儿的健康每一个家长都特别的关注,所以当自己的孩子舌头上长了红点以后,就特别的担心,担心影响孩子的饮食,影响孩子的健康,所以想全面了解一下婴儿舌头上有红点病因有哪些?下面就做了详细的介绍,你可以全面地来了解一下。
目录
1出生第一年宝妈关注9个问题
问题一:宝宝到底在哭什么?
宝宝呱呱坠地后,第一声就是用“哭”来表达自己的到来,对于年龄小又不会说话的宝宝来讲,“哭”就是唯一的表达方式,无论是饿了、渴了、疼了、热了、困了、尿湿了,就是一个劲的哭。明明吃饱了,尿布也不湿,排除所有可能因素之后,还是一味地哭。有些新手妈妈面对宝宝的“哭”都会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只知道宝宝一哭就喂奶。
无论经验多么不足,你的宝宝哭声总能听明白,只要从宝宝是否饿了、纸尿裤是否湿了、是否困了、身体温度是否异常了等问题出发,逐一排除,仔细听清楚宝宝不同需求的哭声有什么不一样的区别,下一次再遇到相同的情况,妈妈就可以快速地做出决定,给宝宝最好的照顾,满足小皇帝或者小公主的需求。
Tips:如果排除了疾病原因,又解决了宝宝诸如尿布等实际问题,妈妈不妨放手让宝宝哭一会儿,因为“哭”可以让宝宝肺部得到训练,达到增强肺活量的目的。
问题二:难以对付的黄疸
不要以为宝宝一出生就像电视或者海报上面那样,都一副粉嫩可爱的脸庞,其实宝宝刚刚出生皮肤都是皱皱的,像个小老头,而黄疸就是表现症状之一,是每个新生宝宝都必须经历的阶段。表现为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周身发黄的症状,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生理性黄疸会在宝宝出生后两上星期内就会自行消失。病理性黄疸则出现得比较早,症状也更加严重,这时候就要马上带宝宝就诊,以免对宝宝大脑造成损害。
病理性黄疸很大一部分是由母乳性黄疸引起的。黄疸的高峰期一般出现在出生后的4-6天,如果高峰期过后,宝宝的黄疸还继续加重,这时妈妈可以尝试停止母乳喂养,48小时后黄疸明显消失的话,证明黄疸是由母乳引起的。
Tips:母乳性黄疸的妈妈不必过分紧张,只要适当地停止母乳喂养,给宝宝加以配方奶的喂养,等宝宝黄疸症状好转之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问题三:辅食是做还是买?
宝宝到了4-6个月大的时候,母乳喂养已经不能满足宝宝身体生长所需营养,如果这里仅靠母乳喂养,宝宝的抵抗力只会每况愈下,这时候就要循序渐进地给宝宝添加辅食。对于具体时间的阶段,妈妈大可不必过于纠结这个问题。每个宝宝的胃肠功能发育速度不一,有些宝宝在4个月的时间可以耐受辅食,有些宝宝则要等到6个月大才可以,不妨把辅食添加的决定交给宝宝的肠胃来决定。
对于辅食的挑选是妈妈自家制作还是购买,这个问题也争论不一,徐纯聪医师则认为,以安全原则、方便原则、营养原则、消化原则给宝宝挑选辅食是最靠谱的。给宝宝吃上自己种的蔬菜,自己亲手磨米粉煮糊糊,挑选新鲜的水果等都是宝宝辅食的最佳选择。
Tips:当宝宝开始对大人吃的东西比较感兴趣,甚至流口水,就可以尝试把辅食送进宝宝口里,如果宝宝能够伸出舌头吃东西,这时就可以给宝宝添加辅食了。
问题四:做背奶妈妈有多苦?
生完宝宝,坐完月子,妈妈又得重返职场了。放了这么长的假期,回到工作岗位,面对或多或少有变化的环境,妈妈还有一个适应过程。除了适应环境之外,妈妈比以前还多一项艰巨任务,那就是加入“背奶”一族,很多妈妈对于道听途说的背奶感受,都或多或少产生畏惧心理,很怕自己坚持不了,宝宝的口粮也没了着落,从而产生了身心两方面的压力。其实只要做好充足的思想和装备的准备,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快快乐乐当上“背奶”妈妈。
首先是思想准备,妈妈要坚定母乳喂养的决心,树立排除万难的精神,无论风吹雨打,都以宝宝的营养为先,顶住提倡早断奶早轻松的舆论倾向。而且还要有“找地做饭”时遭遇尴尬的心理准备,把“母乳喂养”当成宝宝的“革命事业”而进行。
其次是装备准备:吸奶哭、保温包、蓝冰等,每天都要准备齐全上阵,还可以再准备一个专用的背奶包把所有东西都装进去,上下班多提几斤重挤公车的妈妈并不容易,有条件妈妈可以要求爸爸接着,为了宝宝的口粮,爸爸也有责任哦。
Tips:为了防止在公司挤奶占用太多工作时间,妈妈可以自行在家先熟练操作,对吸奶、储奶、冻奶、温奶等流程要掌握好。
问题五:为什么宝宝到了时候还不会爬?
俗话说“七坐八爬九发牙”,有些宝宝到了7个月的时候,依然呆坐在地上不会爬行,任凭着急的妈妈如何哄骗都没有办法。爬虽然对宝宝的平衡感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但并不是所有宝宝都一定要经历这个发育过程,有些宝宝还会跳过爬的过程,直接学习站立和行走。
宝宝在爬行时会运用到身体的25个部位,失去自己向前。由于运用身体的习惯不同和爬行阶段不同,宝宝的爬姿也会千奇百怪。宝宝学爬的过程比其他运作都要漫长,通常要经历从7个月到11个月这5个月左右的时间,所以爸爸妈妈需要给宝宝耐心的引导,不能着急。可以从宝宝喜欢的玩具入手,作为宝宝爬行的引诱。
Tips:有些宝宝爬行时会出现一条腿爬行带动另一条腿的方式,或总是用坐的着姿势往前爬,这可能提示宝宝肌肉、神经或大脑发育出现异常,最好带宝宝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
问题六:宝宝长牙了,喂奶时乳头被咬有多痛?
宝宝到了5个月左右,会长出第一颗牙齿,到2岁半左右乳牙会长齐,5个月的宝宝还处于母乳喂养期,有恒心的妈妈还会让宝宝继续吃母乳直到一岁才断奶。这7个月的时间,妈妈还可能会忍受宝宝长牙时带来咬乳头的痛苦。
当你在享受温馨的喂奶场景时,却传来一阵钻心的疼痛,原来在吃奶的小家伙咬了你一口。这时,根据人的本能反应,妈妈都会第一时间发出尖叫声来,这时小宝宝反而会更乐,以为你在跟他逗着玩,还可能咬得更来劲了。宝宝只会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玩的游戏,喜欢这种刺激的反应。
Tips:妈妈喂奶时可以保持警惕或者用身体感受宝宝吮吸动作的变化,一旦有用力的趋向就让宝宝马上离开乳头。如果宝宝真的咬了一口,可以用话语的方式告诉宝宝,“妈妈好疼”,同时不让宝宝吃奶,让宝宝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问题七:宝宝什么时候才会叫妈妈?
宝宝从出生开始,虽然不会说话,但已经会用很多种方式和外界进行交流。在出生的前10个月里,宝宝一般都会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需求。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眼睛注意时间的增加,和妈妈的目光交流会越来越多。通常宝宝在2个月的时候,就会向妈妈露出第一个有意识的微笑。之后,宝宝还会用各种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咿咿呀呀的宝宝语和妈妈进行交流。
到了6个月左右,宝宝就开始有意识地模仿大众说话的样子。在宝宝最初学习说话的阶段,和妈妈交流越多,宝宝的语言技能发展就会越理想。
Tips:虽然宝宝还没能听懂妈妈的话,但是妈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宝宝,一定要抽空多和宝宝说说话。洗澡时、换衣服时、喂奶时、换尿布时都是理想的亲子交流时间,很快妈妈就会惊奇地发现宝宝的第一声“妈妈”了。
问题八:怎样才能睡上一晚安稳觉?
下班回来后的妈妈,都希望宝宝能早点入睡,好让自己休息休息,可是不省心的小家伙半夜不是因为尿尿就是因为饿肚子而哭。不怕,其实宝宝的睡眠时间是越来越固定的,随时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刚出生时那种“想睡就睡,想吃就吃”的生活萨斯,会相对固定下来。而且宝宝已经能够理解昼夜的变化,一次摄入的奶量也有所增加,开始有了攒肚的趋势,大便次数也越来越少,这些不但为宝宝睡个踏实觉提供了条件,同时妈妈也睡得更加安稳,减少半夜醒来照顾宝宝的劳累。
有时候,宝宝晚间哭闹的情况免不了,即使作息时间相对固定下来,小宝宝还是小宝宝,有时候还会因为尿布或者想吃夜奶等原因而哭泣。宝宝夜间一旦哭闹,要及时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
Tips:晚间给宝宝换尿布或喂奶时动作一定要轻柔,光线不要太亮,因为一旦宝宝彻底清醒后,就很难入睡了。母乳喂养的宝宝,夜间吃的次数会相对频繁,妈妈不妨采用母子同床的方法,方便即时喂夜奶,最大限度地保证宝宝和妈妈的睡眠质量。
问题九:有什么好方法训练宝宝站立和走路?
站是走的预备阶段,当宝宝觉得腿部力量足以支撑起自己的时候,自然会扶着东西练习站立。一般情况下,宝宝9个月左右可以扶着东西站立,10个月左右就可以独自站立了。如果宝宝到了一岁还不能自己站立,就最好带他看医生,检查一下身体的发育状况。
宝宝一旦能自己站稳时,就会迫不及待地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最开始宝宝会扶着东西往前移动,到15个月左右,大多数宝宝都已经能够独自行走了。能正常走路,说明宝宝的骨骼、肌肉、平衡和协调能力都发育良好。
Tips:宝宝学走的过程中,父母都可以给予最大的鼓励的支持,让宝宝减少心理上的挫败感。拉坐练习和腿上弹跳有助于增强宝宝的腿部力量,让宝宝站得更稳。值得提醒的是,如果宝宝到了2岁还是跌跌撞撞总摔倒,就可能是控制平衡感的小脑出了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检查。
2婴儿舌头上有红点病因有哪些
小儿舌面红点是小儿舌诊方法之一,系儿科专家刘韵远望舌经验。据临床观察,凡小儿外感性疾病,舌面上皆可出现红点,据舌面红点的多少、颜色深浅以及消长变化可以判断外感热性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辨别表里寒热,推测病情预后。舌面红点由少到多、由浅变深、由稀变密,表示病情在发展;反之,则表示病情在好转。感邪之后,舌尖红点稀疏,颜色转淡,点扩大而凹陷,说明病势将退,趋向康复;如舌尖红点渐加深或融合,说明由寒化热,或气分热盛。不论感邪几天,红点只要不融合,就可以判断病邪在卫表。如舌面红点散布过半,点红而暗,红点融合在舌面近半或全部融合,为血热血瘀热盛之象,多见于肺炎喘嗽,或温热病邪在营血阶段,到恢复期,红点开始转淡,点扩散而凹陷。
五个月的孩子舌头上有小红点的现象,一般是孩子有些上火的现象,要给孩子多喝水的。孩子吃饭时有无疼痛呢。建议给孩子服用点维C,用点健儿清解液治疗一周观察一下吧,再一个要多吃点水果蔬菜一类的。
舌乳头炎可能啊.这个有可能是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缺乏.建议你口服葡萄糖酸锌,或者同时服用维生素b.平常一定要多喝水.多吃蔬菜.不要吃味精鸡精,因为这回造成锌的排除增加.因为它们有可能导致锌的排除增加.锌的缺乏几会导致这个病.建议你一定要要禁烟,酒,辛辣食物.含化华素片效果好.
3家常蔬菜帮宝宝祛痱
夏天,无论是成人还是小孩都可能长痱子。痱子是由汗孔阻塞引起的,多发生在颈、胸背、肘窝、腿窝等部位,小儿可发生在头部、前额等处。初起时皮肤发红,然后出现针尖大小的红色丘疹或丘疱疹,密集成片,其中有些丘疹呈脓性。
应对痱子一般可外涂痱子粉;用金银花煲水洗澡,或在洗澡水中加入半支藿香正气水洗澡;在长痱子处可外涂炉甘石洗剂或者藿香正气水。注意不要用强碱性肥皂清洗皮肤。注意室内通风凉爽,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适当降低室内温度等措施都可以预防长痱子。
以前家长们一到夏天就用花露水给宝宝洗澡,洗澡后再搽些花露水,以预防痱子。但现在许多花露水中含有一种叫伊默宁的成分,易致敏。那么,有什么天然的植物可代替花露水既除痱子又安全呢?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李玲和谭德友两位大夫介绍了几种夏日除热痱的常见蔬菜和植物:
苦瓜汁和黄瓜片:苦瓜味苦性寒,有清热除暑、解毒凉血之功。将新鲜的苦瓜外皮洗净,剖开去籽,捣烂取汁,将汁直接涂在痱子上,即可有效祛除身上的痱子。黄瓜也有清热利水、解毒消炎的功效。将黄瓜切成片,轻轻涂于患处,一日3~4次,可起到消痛、止痒的功效。
金银花:除了用金银花煮水洗澡之外,还可以用金银花加黄芩、苦参、蛇床子、地肤子各30克煮水外擦,祛痱效果不错。
芦荟汁:特别适合抓破有渗液的热痱子,可将芦荟切成片搽患处。
4宝宝护牙必知10个护理常识
宝宝护牙必须要知道的10个常识
因此,重视口腔问题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近日,美国《悦己》杂志就刊载文章,向读者讲述最应该了解的口腔常识。
1.刷牙时间不能少于2分钟。
刷牙时间至少要2分钟,每天至少两次,每三个月换一次牙刷。
2. 口腔癌是最致命的癌症之一。
人们常常会忽略口腔肿块或起泡,这有可能会导致口腔癌等严重问题。因此,无论那些迹象有多么微小,一旦发现就要及时就医。
3. 看病前,擦掉口红或唇膏。
不然会蹭到医生的手套上,甚至弄脏牙齿、牙床,影响医生辨色诊断。
4.运动也会引起牙齿问题。
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脱水,削弱唾液预防口腔疾病的功能。这样,蛀牙、细菌堆积的风险会增大。而且许多运动饮料含有意想不到的糖类和酸类物质可能会破坏你的牙釉质。
5. 口腔预示全身健康。
口腔影响着身体的其他各个部位。如果牙龈有问题,那么心脏病患病率比普通人高4倍。如果第一颗臼齿相对较矮,而且时有疼痛,就表示消化有问题。
6. 看牙前停用止疼药。
有些人经常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但它会让你在拔牙时大量出血。
7. 牙龈出血很严重。
牙龈出血是炎症表现,很可能你已经出现了感染。
8. 牙膏中含有的磨料并不都是有害的。
很多人认为牙膏中的磨料会损害牙齿。其实,恰恰相反,牙膏中含有的无水硅酸、木瓜蛋白酶等软质磨料,可以抛光并美白牙齿。
9. 吃糖不一定会蛀牙。
吃甜食只要及时清洁就没有太大问题。而且,均衡饮食才是健康笑容的关键。比如,常常不吃饭,会导致口腔酸性过大,造成蛀牙与牙龈问题。
10.舌头也有健康密码。
舌尖鲜红,表明可能有甲状腺或心脏问题;舌头呈黄绿色,则是肝脏或胆囊问题;略带灰棕色,通常会有消化疾病。
5宝宝脸皮薄冬季护理很关键
研究发现,婴儿皮肤比成人更薄。 婴儿皮肤的角质层发育不完全,约15层,成人为25层,婴儿经表皮水分丢失也高于成人, 因此婴儿皮肤容易干燥。婴儿皮肤锁水能力低,皮肤的季节性改变与年龄也有关,婴儿皮肤随季节改变更明显。
婴幼儿“脸皮薄” 冬季护理很重要
冬天气候干燥,人的皮肤也变得干燥。小婴儿皮肤敏感,只会比大人更干燥。冬天里,孩子的小脸常是红扑扑的,其实就是干燥的表现。皮肤科专家提醒家长,不让皮肤进一步出现问题,比如得湿疹等。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保湿护肤。
人的皮肤是免疫系统的第一道屏障。皮肤能抵御外界有害的刺激物以及日光进入,同时具有保湿及调节抗炎作用。与成年人相比,婴儿皮肤的结构、组成及功 能都有自己的特点。婴儿皮肤的角质层含水量明显高于成人,但水分蒸发得也快。因此,一方面外界刺激物容易倾入,另一方面皮肤的锁水能力低,更容易干燥。超 过一半的婴儿都是干燥皮肤。
婴儿皮肤的特殊性决定它需要更多的呵护。预防湿疹和维持健康皮肤的关键在于使用润肤剂和保湿霜来减少刺激,而不是只用水洗。许多家长清洗做得很好,但轻视了护理。洗的够,护理得不够,久而久之可能会引起宝宝皮肤干燥。
小贴士:饭后要补润肤剂
护理时要注意细节,比如润肤剂要按一定方向慢慢地抹,使其更好地被孩子皮肤吸收;孩子吃完东西后,用清水将其嘴周围的油洗净,赶紧补点润肤剂;给孩子抹护手霜时,要顾及到指尖和指甲周围的皮肤,防止生倒刺。
婴儿皮肤护理方法
1、每天或隔天清洗一次。采取冲洗或浸浴的方式,而不是揉搓。
2、使用温和的沐浴露。抗菌皂、强碱性皂(pH > 7.0)以及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去污剂均不适用于婴儿皮肤。
3、每次清洗完及时抹润肤剂和保湿霜。婴儿的皮肤护理产品首先应该安全,且适宜婴儿皮肤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