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外科 >普外科 >肝胆外科 >胆囊息肉

长胆囊息肉的原因有哪些

胆囊息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胆囊疾病,大多数人没有明显的症状,多数是在体检时候发现的。对于胆囊息肉发生的原因,目前也存在很大的争议。有些人认为与胆囊结石、胆囊炎的发生有联系。胆囊的作用主要是储存和排泄胆汁,胆汁分泌过多或者排泄障碍都可能会导致。

目录 胆囊息肉严重吗 长胆囊息肉的原因有哪些 胆囊息肉也有良恶好几类 胆囊息肉饮食原则 胆囊息肉吃什么药

1胆囊息肉严重吗

  1、癌变率高

  胆囊息肉这种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的话很有可能发生癌变,大家知道癌症是人类的一大少杀手,至今还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治愈癌症。这也是胆囊息肉可怕的特点。但是也并不意味着所有息肉都有癌变的可能,通常单发性息肉的癌变可能性比较大。

  2、胆囊息肉比较隐蔽

  早期的胆囊息肉是没有一点症状的,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大部分胆囊息肉患者都是在体检的时候才发现的,而且一些比较小的息肉还容易被误诊。无症状型胆囊息肉给人们造成的假象是不痛不痒、身无百病、无须治疗,而当症状并发或性质改变时,往往给患者造成意想不到的痛苦和无可挽回的伤害。

  3、发病率是越来越高

  现在人们的饮食结构跟以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了,胆囊息肉的发病率也比以前增高了不少,比如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吃得过多。饮食没有规律、不吃早饭、食品添加剂泛滥等都和胆囊息肉的形成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从而导致胆囊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2长胆囊息肉的原因有哪些

  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在我国,随着B超技术的广泛普及,胆囊息肉样病变检出率越来越高,其临床、病理特点和手术时机选择得到广泛的研究。如胆囊息肉大于1厘米时,最好先行手术治疗,以杜绝癌症的发生。

  胆囊息肉在病理上属乳头状腺瘤,是各种胆囊粘膜良性隆起的总的简称,可单发,但常呈多发性。胆囊息肉病变的分类包括: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样息肉、腺肌瘤、混合性息肉等。

  1、胆汁分泌过多。胆囊被胆汁腐蚀损坏,出现炎症,也就是胆囊炎,久而久之使得胆囊壁不能愈合,从而形成胆囊息肉。

  2、饮食不规律。患者如果饮食没有规律,尤其是不吃早餐,则胆囊分泌的胆汁得不到利用,导致胆汁在胆囊中滞留时间过长,从而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息肉增大。

  3、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生活及工作压力较大、经常熬夜、生活不规律的人也都容易患上胆囊息肉。

  以上即是对胆囊息肉发病原因的简单介绍了,对于其发病原因,主要是根据胆囊的作用来推断的。因为胆汁可以帮助消化食物,所以饮食不规律是导致胆囊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明确了其发病因素,就可以更好得预防该疾病了。

3胆囊息肉也有良恶好几类

  用超声或CT检查发现的胆囊息肉或胆囊息肉样变是影像学检查下的称呼,具体胆囊息肉是好是坏影像学检查可以大致判断,但病理检查才能准确判断。目前评估胆囊息肉按病理分类分为非肿瘤性病变(假性息肉)与肿瘤性病变(真性息肉)两大类,其中真性息肉又有良恶性之分。

  第一类:胆固醇性息肉(占50%),又称它为假性息肉。迄今未发现有癌变的报导。它外观呈桑葚状,脆而易碎,蒂细如棉线,极易脱落,多在1cm以内,以多发为主,位于胆囊体部。大多数胆固醇性息肉病人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而胆囊功能良好,故可以每3-6月定期B超复查,观察其大小变化。如果有明显症状或者短期内增大明显时才考虑手术治疗。

  第二类: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占40%),又称为真性息肉。主要是指:胆囊腺瘤、腺肌瘤、炎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其中腺瘤是公认的癌前病变,癌变率在10%左右,腺肌增生症也有潜在癌变危险。因此,这类病变应该行预防性胆囊切除,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三类:息肉型早期胆囊癌(约占10%)。目前对于混杂在胆囊息肉中的息肉型早期胆囊癌主要靠B超来侦别。必要时加作增强CT。癌性息肉的B超特征为:大于1cm(88%);单发(82%);多位于胆囊颈部(70%);约有50%伴有胆囊结石;病变回声强度以中低回声为主。这类息肉就是那一小撮很容易癌变的胆囊息肉,一旦怀疑此类病变时,应限期行根治性胆囊切除。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这样简单理解:胆囊息肉有真假之分。假性息肉是不会癌变的,可以观察;而真性息肉有癌变的可能性,建议行预防性将胆囊切除,这样就可以减少胆囊癌的发生。如何判断息肉的真假就尤为重要了。

4胆囊息肉饮食原则

  (1)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蛋黄、鱼子、动物肝、脑肠等。胆汁中胆固醇增高,易于形成胆固醇结石。植物油既可降低胆固醇,又可促使胆固醇转变成胆汁酸防止胆石形成,故宜以植物油为主。油炸、油煎食品最好不吃,以免诱发胆绞痛。烹调上尽量清淡、少油,家蒸、煮,忌煎、炸。

  (2)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如胡萝卜、番茄等黄红色的水果蔬菜。因维生素A能保持胆囊内壁上皮的健全,也可减少胆固醇结石的形成。萝卜、水果汁、荠菜、山楂等有利胆疏肝的作用,可常吃。

  (3)增加食品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以保证热量需要和利于肝糖原的生成。

  (4)减少纤维素含量,少渣饮食还可减少对胃肠的刺激。

  (5)增加进餐次数,以刺激胆汁分泌,减少胆囊中胆汁淤滞浓缩。

5胆囊息肉吃什么药

  西药见效比较快,但长期大量的使用激素进行治疗,并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因为激素本身具有不可忽视的副作用。长久使用西药会导致身体发胖;可以引起骨质疏松,引发股骨头坏死;身体的抵抗力下降,血糖升高、皮质类固醇征、消化道溃疡、电解质紊乱等;对与较小的儿童来说,长期使用会影响小儿发育;不规律应用激素类药物(随意加减、停药,不规律撤减等)又极易使病情反复加重,甚至难以再治,反复一次加重一次,增加一次治疗康复的难度;使人体产生耐药性。 治疗需要从根本病因入手,有效消除体内致息因子,清除胆囊、胆道堆积毒素,改变胆囊息肉赖以生存的环境,使息肉萎缩脱落以后,不具备再度生长的环境,完全根除胆囊息肉。"细胞凋亡平衡疗法"治疗胆囊息肉大致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步:综合调理、控制病情发展。从整体入手,辩证施治,将局部病灶的治疗与整体治疗有机结合。

  第二步:有效消除致息因子、促进细胞正常凋亡。采用生长在青藏高原的野生红芪以及多种精选中药材,消除致息因子同时,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凋亡速度。

  第三步:清除胆囊毒素、抑制息肉恶变。清除胆囊、胆管毒素的活性成分,快速清除毒素。激活人体内免疫系统,提升肥大细胞的吞噬功能,吞噬坏死脱落的息肉碎片,改变息肉性质,使恶性息肉转向良性发展,降低恶变系数、消除恶变可能。

  第四步:萎缩消除息肉、杜绝复发改变病灶环境,减少息肉供血量,使息肉获得的营养逐渐减少,因为缺血萎缩,脱落。化腐生肌,修复基底组织,恢复胃、肠功能。曾萎缩最大息肉:胆囊内治疗前0.9cm治疗两个月0.1cm,治疗120天后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