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是很常见一种疾病,发烧的时候,如果长期高烧不退的话,是很容易引起脑膜炎的,患有脑膜炎的病人,就会出现智力下降、反应迟钝等情况。所以在发烧的时候需要立即进行降温的治疗。以免会感染脑膜炎。那么到底患有脑膜炎应该怎么办呢?
目录
1脑膜炎传染吗
结核性脑膜炎传染吗
如果要问结核性脑膜炎传染吗?答案是肯定的。很多人将结核性脑膜炎和肺结核混淆了,认为结核性脑膜炎也会通过唾液传染给别人。实际上,结核性脑膜炎和肺结核是两个概念,肺结核是会传染的,但是结核性脑膜炎却不像肺结核那样具有传染性。一般性接触或仅仅吸入了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呼吸过的空气是不会被传染的,不必过于担心。
因为脑膜在颅内是封闭的,因此脑膜上的结核杆菌不会暴露在空气中,而肺结核就不同了,肺结核患者如果咳痰,痰中带有结核杆菌,然后痰液在空气中蒸发,结核杆菌就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谁吸入到肺内就可以得肺结核,但是结核性脑膜炎不会像肺结核那样传播的。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常继发于粟粒结核或其它脏器结核病变。既往以小儿多见,常为肺原发综合征血源播散的结果,或全身粟结核的一部分。成年发病率占半数以上,以青年发病率较高,但也可见于老年。除肺结核外,骨骼关节结核和泌尿生殖系统结核常是血源播散的根源。部分病例也可由于脑实质内或脑膜内的结核病灶液化溃破,使大量结核杆菌进入蛛网膜下腔所致。
结核菌经血液循环侵入脑内或经其他途径(如淋巴)播散到脑内而引起广泛炎症,发病与入侵结核菌的数量和毒力有关,免疫力较差、血脑屏障欠完善者易于罹患。一般以儿童居多,最常侵犯的是脑膜,秒为结核性脑膜炎这种疾病可分为脑膜炎型、脑内结核瘤型、脑脊髓膜炎型和混合型四种类型。由于该病病变部位的重要性和病理变化的复杂性,结核性脑膜炎是最严重的一种结核病是结核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在结核病致死的儿童中,近60%是死于结核性脑膜炎的。
220岁脑膜炎怎么回事?
宝宝脑膜炎就是宝宝脑膜发生炎症。脑膜,也叫脑脊膜,指大脑与脊髓表面覆盖着的膜。宝宝脑膜炎通常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脑膜炎又称“无菌性脑膜炎”。
出生两三个月大的宝宝,尤其是新生儿(出生28天以内的宝宝),不管感染的是病毒性的,还是细菌性的脑膜炎,都可能非常严重,治疗稍有延误,可能会导致宝宝耳聋、智力发育迟缓,甚至死亡。
稍大的宝宝如果感染了病毒性脑膜炎,症状通常会比较轻,持续2~3周,多数可完全恢复,极少数会有后遗症。但如果是细菌性脑膜炎,就是另一种情况了。细菌性脑膜炎发作很快,后果也很严重。
引起宝宝脑膜炎的病毒大多为肠道病毒,比如,导致手足口病的柯萨其病毒,就是一种可能引起脑膜炎的肠道病毒。其他病毒,如引起复发性口腔炎或唇疱疹的单纯性疱疹病毒,也能造成脑膜炎。
能导致脑膜炎的细菌在中国主要是脑膜炎球菌、肺炎链球菌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2个月以下的婴儿和新生儿以及一些有免疫缺陷的宝宝易被肠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肠道杆菌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其次是变形杆菌等。
文章中介绍了脑膜炎的治疗方法,除了这些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饮食调理和中药调理辅助治疗。脑膜炎也是会传染的,所以要避免和患者共用餐具和毛巾等,最好不要有亲密的接触,比如亲吻、做爱等。另外还要注意个人的卫生情况,和患者的护理情况。
3脑膜炎有什么症状呢
脑膜炎早期症状跟感冒差不多,病人会发热、全身酸痛、食欲差等。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会出现嗜睡、兴奋、抽搐等神经系统的表现。
脑炎患儿早期往往容易被误诊为伤风、感冒,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孩子出现感冒症状,精神行为异常,婴幼儿表现为不肯吃奶、头痛,经过一般的感冒治疗无效时,应高度警惕脑炎的可能性,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进行排查。
确定孩子是否得了脑膜炎,最可靠的依据是作腰穿检查脑脊液。患脑膜炎时,特别是细菌性脑膜炎,接受治疗的早晚与后果关系极大,而治疗是否正确又取决于能否得到及早发现,早期诊断,家长一定要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以免耽误诊治。
临床表现
1、结核性脑膜炎
早期表现为患儿精神状态改变,如烦躁好哭;精神呆滞;不喜欢游戏;还可有低热、食欲减退、呕吐、睡眠不安、消瘦表现。
年长儿可自诉头痛。如果病情严重,头痛呈持续性并加重,呕吐加重并可变为喷射性,逐渐出现嗜睡,还可出现抽搐,病情进一步加重则出现昏迷,频繁抽搐,四肢肌肉松弛、瘫痪。还可出现呼吸不规则,部分患儿死亡。
2、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是小儿常见的,由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以发热、头痛、呕吐、烦躁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神经系统检查和脑脊液检查异常。
由于小儿抵抗力较弱,血脑屏障发育未完善,细菌易进入大脑神经系统。一般为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引起败血症,细菌进入大脑所致。部分由于中耳炎、头部外伤后感染,细菌直接进入脑膜所致。
儿童时期起病急,高热可达39℃以上,小儿常诉剧烈头痛,精神差,乏力,食欲减退,呕吐频繁。
起病时小儿神志清醒,病情进展可发生嗜睡,神志模糊,言语杂乱,不能正确辨别方向,抽风,昏迷。病情严重者在发病后24小时内就出现抽风及昏迷。
4脑膜炎的治疗方法
脑膜炎是一种娇嫩的脑膜或脑脊膜(头骨与大脑之间的一层膜)被感染的疾病,此病通常伴有细菌或病毒感染身体任何一部分的并发症,比如耳部、窦或上呼吸道感染。脑膜炎是一种特别严重的疾病需及时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在数小时内死亡或造成永久性的脑损伤。病毒型脑膜炎则比较严重但大多数人能完全恢复,少数遗留后遗症。为了让您远离疾病的困扰,下面介绍脑膜炎的治疗方法。
1、脑膜炎西医治疗方法
采用透过血脑屏障较好的抗生不经如青霉素600万~800万U、磺胺嘧啶钠4~6g静脉静脉滴注。进行乳突根治性探查,要清除胆脂瘤、肉芽及腐骨,刮除封闭侵入颅内的瘘管和先天性裂隙。目前很少采用椎管注药,因给药浓度很低,用之常有药物反应。一般青霉素一次量不应超过10000U。脑膜炎期内常并发脑脓肿,发生率达2%~7%。因此脑膜炎症状消失之后反又出现占位体征,故脑膜炎是否真正治愈,必须严格检查。
可用脑脊液复查和CT脑扫描等以排除脑脓肿存在的可能,出院后还应密切随访。抗生素问世前耳源性脑膜死亡率很高。自磺胺药物及抗生素问世之后,死亡率已由90%下降到5%以下。现今死者多因误诊误治或并发了脑脓肿所致。
2、对症及支持疗法
有高热者可用退热药或物理降温;剧烈头痛可用镇痛药;颅压高者可用脱水剂;有剧烈呕吐者应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有癫痫发作者及时用抗癫痫药物。
3、病因治疗
根据引起的病菌,选择抗生素或是抗病毒治疗。
4、控制脑水肿和颅内高压
(1)限制水入量:水入量过大可加重脑水肿,故在最初几日,应保持轻度脱水状态,使水出量略多于水入量。一般情况下水入量可按前一日尿量加500ml计算。
(2)控制血压:脑水肿时,血压高会加重脑水肿,血压低会加重脑血液灌注不良。因此,对高血压及低血压均应纠止。
(3)控制体温:体温控制在32—37℃。动物实验证明40℃连续2小时可使冷冻性脑水肿动物脑水肿增加40%。所以利用冬眠合剂配合物理降温将体温控制在32~37℃之间,对脑水肿治疗是有益的。
(4)保持酸碱平衡:纠正酸中毒,调节电解质紊乱。
(5)应用脱水剂: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20—30分钟滴完。降压作用可推持4—6小时,每8 g甘露醇可携出水分100 ml。甘露醇每6~8小时1次。
5脑膜炎的推荐食谱
脑膜炎患者须合理安排饮食,确保营养齐全,可适当进食人参、枸杞、胡桃、桂圆、鳝鱼等补益食品。胡桃仁是补肾固精,滋养强壮食品,它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人的大脑神经有益。下面为您推荐适宜脑膜炎患者食用的健康食谱:
1、葛豉粥:
[原料]葛根60g,葱白5根并须白,豆豉汁30mL,生姜30g,清水适量。
[制法]上药以水l500g许,煎至750g,去渣,再下粳米60g,煮成粥。
[功效]能发汗解表,解肌退热。用于热病初起,身体壮热,头痛,骨肉酸楚,项背强直,小便赤黄,口鼻手足微冷者。可用于流脑病初起。
[服法]趁热1次服用。衣盖取汗。
2、生芦根粥:
[原料]鲜芦根100~150根,竹茹15~20g,生姜2片,清水适量。
[制法]先将芦根、竹茹同煎,去渣,加入粳米煮粥。粥熟时加入生姜,稍煮即可。
[功效]清热生津,除烦止呕。用于高热引起的口渴、心烦,并治胃热呕吐,可用于治疗流脑高热期。
[服法]每餐适量。早、晚各1次。
3、石膏粳米汤:
[原料]生石膏60g,粳米60g,清水适量。
[制法]上2味用水三大碗煎至米熟烂,约得清汁两大碗。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流脑高热期,症见身体壮热,不恶寒而心中烦热或壮热头痛,口干烦渴,脉洪大有力者。
[服法]趁热尽量饮之,1~2剂/d。
4、鲜地龙液:
[原料]地龙30g。
[制法]将地龙杵烂,以水泡,过滤。
[功效]清热熄风,解热疾。用于流脑高热惊厥期,不知人事欲死患者。
[服法]灌服半碗立效。
5、西瓜汁:
[:原料]红瓤西瓜1个。
[制法]将大西瓜剖开,取汁l碗。
[功效]清热,止渴除烦。用于流脑神昏期,症见阳明热甚,燥热烦渴者或神情昏瘣,不寐,语言错乱者。
[制法]徐徐饮之,不愈再服之。
6、生地黄粥:
[原料]生地黄汁10g,或干地黄60g,粳米60g。生姜2片。
[制法]先用梗米加水煮粥,煮沸数分钟后加入生地黄汁(或去渣后干地黄煎液)及生姜煮成稀粥即可。
[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流脑高热发斑期,症见低热不退或热入营血,高热心烦,发斑吐衄者。
[服法]每餐适量。
7、五汁饮:
[原料]梨汁、荸荠汁、鲜芦根汁、麦冬汁、藕汁、清水适量。
[制法]临用时各取适量拌匀。
[功效]生津清热。用于热病后期,流脑热退恢复期。
[服法]凉饮,不喜凉者将汤适当加热温服。
8、栀子粥:
[原料]栀子15g,人参10g,柴胡15g,雄鼠粪5粒,粟米60g,清水适量。
[制法]前4味药加清水适量煎煮约20分钟后,去渣,入粟米再煮成黏稠稀饭。
[功效]清热益气生精。用于各种传染病引起的高热、瘀斑、病情后期,或因食过多,劳累,头痛壮热等。
[服法]温服,代佐餐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