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一旦头部受到撞击是很有可能会患得脑震荡的,同样,因为自己的一时马虎得了脑震荡后也是很有可能会导致后遗症的出现。万一有后遗症就糟糕了,毕竟头部受伤引发的后遗症着实会让人一惊一乍怪可怕的。这样一来就有人想知道脑震荡后遗症应该如何调理了,这里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目录
1轻微脑震荡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为脑络损伤,临床辨证者先应抓住一个“瘀”字。其中瘀阻脑络者头痛有定处,痛如锥刺,痛无休止,头昏头胀,时轻时重,重者昏迷目闭,不省人事;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点,脉涩不利。治以活血祛瘀,方用“通脑瘀汤”化裁。苏木15克,刘寄奴10克,菖蒲10克,郗莶草15克,鸡血藤30克,泽兰10克,赤芍10克,川芎6克。髓海空虚者头痛且晕,健忘,目光呆滞,反应迟钝,久则骨骼痿弱,偏废失用。治以填精荣脑,方用大补元煎加减。其中紫河车10克,龙眼肉15克,桑椹30克,熟地黄18克,太子参 15克,丹参15克,赤白芍各9克,郁金12克,菖蒲9克,远志9克,茯苓9克,生蒲黄12克。
痰浊蒙窍者神志呆滞,失语,癫痫,呕不欲食;舌苔厚腻,脉象弦滑。治拟化痰开窍,温化寒痰用二陈汤;清化热痰用贝母、竹茹、竹沥、白矾;重镇祛瘀用礞石、铁落、朱砂、磁石;化痰开窍用石菖蒲、远志、白矾;熄风化痰用天麻、胆南星、天竺黄、羚羊角等。阳亢风动者口眼歪斜、肢体震颤、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面红目赤。治以平肝潜阳,熄风通络,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其中天麻12克,钩藤30克,石决明15克,珍珠母30克,白僵蚕6克,怀牛膝20克,玄参12克,菊花30克。
气血亏虚者头晕肢麻,重者痿废不用,面色无华,失眠多梦,食少倦怠;舌淡苔白,脉沉细。治以补气养血,安神定志,方用归脾汤加减,其中党参15克,白术15克,黄芪10克,当归10克,茯神15克,远志15克,龙眼肉10克,阿胶(烊化)12克,莲子15克,杏仁15克,炙甘草 6克。
针灸:穴取太阳、外关配风池、四渎,印堂、合谷配上星、列缺,哑门、后溪配昆仑、曲池,涌泉、哑门配足三里、合谷,呃逆不止,加中脘,失眠严重,加神门、三阴交。补泻兼施,每日1次。
推拿:患者取坐势,医者站在患者背后,一手扶住前额,另一手用拿法自前发际至枕后往返3~5次。随后拿风池、脑空,按前用两手拇指罗纹交替抹颈部两侧胸锁乳突肌,自上而下7~10次。医者站于患者前,两手拇指分别抹印堂,按晴明,抹迎香、承浆;接着再用拇指偏峰推角孙穴,交替进行,自耳前向耳后直推15次左右;再用双手掌进行,自耳前向耳后直推15次左右;再用双手掌根对按枕后,用掌根拍击法,拍击囟门3次,随后可配合湿热敷头顶,结束治疗。
2如何调理脑震荡后遗症?
部分脑震荡患者经过三个月的恢复期治疗。
医生检查虽然没有发现病人有神经功能的异常。
但病人常诉自觉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思考问题迟缓、判断能力差等症状。
以及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的不同改变,如多汗、心悸、眩晕、耳鸣。
经过辅助检查(如脑电图、CT等),排除颅内其它实质性损害,这种情况下称为“脑震荡后遗症” ,又称“脑外伤后综合症”。
很多人误以为脑震荡后遗症是不治之症。
其实是可以调理恢复的。
锻炼头部的运动方法
患者双手叉腰,两眼平视前方,再将头部缓慢向左侧倒,逐渐向后慢慢旋转至右侧,然后恢复至两眼平视前方的位置,紧接着头向右侧倒,再逆方向转动一周。
每天旋转次数先少后多,循序渐进,以不至发生头昏为度。
此法能加强颈部肌肉的灵活性。
以促进增加大脑血液供应。
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大脑皮层功能的恢复。 做早操、练气功、打太极拳以及散步等对脑震荡后遗症患者尤其适宜。
脑震荡后遗症恢复期,病人可服用脑复新、脑安泰之类药物,以帮助大脑功能恢复。
如果病人愿意服用中药,也可请中医师辨证下药。
恢复期病人生活上要做到起居有常、生活有节、戒除吸烟、喝酒的习惯。
知道这些调理方法后,大家大可不要对脑震荡后遗症持有非常悲观的态度,毕竟一个人的心情好坏是很容易影响到一个人病情的恢复状况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尽全力使自己活得开心、痊愈地顺心。
3日常预防脑震荡
脑震荡可根据伤后的症状和体征而诊断,由于脑损伤较轻,治疗上主要是对症处理,例如头痛者给予镇痛剂,呕吐明显而不能进食者给予输液,而且伤后早期宜安静休息,少思考问题和阅读报章,并注意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经治疗数日或数周后,本病大多能治愈。
由于本病可与颅内血肿合并存在,伤后最好留院观察和治疗一段时间(5天左右),一旦发现颅内血肿即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回家的病人,亲人亲友应在1—2天内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注意头痛、呕吐和躁动不安等症状,如病情恶化应立即到医院进行CT检查,从而明确诊断。
由于头部外伤脑组织受到损害,最初出现意识丧失,恢复后多有健忘、逆行性健忘、科尔撒科夫综合征、神经衰弱状态、性格变化等症状。对这种非肉眼所能见的脑组织变化称为脑震荡。部分脑组织受破坏者称为脑挫伤。脑震荡可能是脑组织全部功能障碍所致的特有症状。发病机理可以考虑是由于脑的血液循环障碍、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循环和延髓的障碍。
常见的症状是头部受伤后,即刻发生一时性的神志恍惚或意识丧失,时间持续数秒至二、三十分钟不等,清醒后恢复正常,但对受伤时的情况及经过记忆不清。此外,还出现头痛、头晕及恶心、呕吐等。脑震荡是最轻的颅脑损伤,一般经卧床休息和对症治疗多可自愈。但在诊疗过程中,要注意是否合并较严重的脑挫裂伤和颅骨血肿等。因此,应密切观察病情,特别要注意脉搏、呼吸及神志的变化。必要时应作进一步检查,如腰脊穿刺、颅骨X光片、超声及CT等,以便即时作出诊断和相应治疗。
4轻微脑震荡中医推拿
脑震荡后遗症患者大都出现以头痛为突出的症状,疼痛性质为胀痛、钝痛、紧缩痛或搏动样痛,头痛可因用脑、阅读、震动、特殊气味、污浊空气、人多嘈杂、精神因素而加重,另常伴有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激动、对外界反应迟钝,以及头昏、眩晕、多汗、无力、心慌、气急、恶心等。
中医认为本病为脑络损伤,临床辨证者先应抓住一个“瘀”字。其中瘀阻脑络者头痛有定处,痛如锥刺,痛无休止,头昏头胀,时轻时重,重者昏迷目闭,不省人事;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点,脉涩不利。治以活血祛瘀,方用“通脑瘀汤”化裁。苏木15克,刘寄奴10克,菖蒲10克,郗莶草15克,鸡血藤30克,泽兰10克,赤芍10克,川芎6克。
髓海空虚者头痛且晕,健忘,目光呆滞,反应迟钝,久则骨骼痿弱,偏废失用。治以填精荣脑,方用大补元煎加减。其中紫河车10克,龙眼肉15克,桑椹30克,熟地黄18克,太子参 15克,丹参15克,赤白芍各9克,郁金12克,菖蒲9克,远志9克,茯苓9克,生蒲黄12克。
痰浊蒙窍者神志呆滞,失语,癫痫,呕不欲食;舌苔厚腻,脉象弦滑。治拟化痰开窍,温化寒痰用二陈汤;清化热痰用贝母、竹茹、竹沥、白矾;重镇祛瘀用礞石、铁落、朱砂、磁石;化痰开窍用石菖蒲、远志、白矾;熄风化痰用天麻、胆南星、天竺黄、羚羊角等。
阳亢风动者口眼歪斜、肢体震颤、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面红目赤。治以平肝潜阳,熄风通络,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其中天麻12克,钩藤30克,石决明15克,珍珠母30克,白僵蚕6克,怀牛膝20克,玄参12克,菊花30克。
气血亏虚者头晕肢麻,重者痿废不用,面色无华,失眠多梦,食少倦怠;舌淡苔白,脉沉细。治以补气养血,安神定志,方用归脾汤加减,其中党参15克,白术15克,黄芪10克,当归10克,茯神15克,远志15克,龙眼肉10克,阿胶(烊化)12克,莲子15克,杏仁15克,炙甘草 6克。
针灸:穴取太阳、外关配风池、四渎,印堂、合谷配上星、列缺,哑门、后溪配昆仑、曲池,涌泉、哑门配足三里、合谷,呃逆不止,加中脘,失眠严重,加神门、三阴交。补泻兼施,每日1次。
推拿:患者取坐势,医者站在患者背后,一手扶住前额,另一手用拿法自前发际至枕后往返3~5次。随后拿风池、脑空,按前用两手拇指罗纹交替抹颈部两侧胸锁乳突肌,自上而下7~10次。医者站于患者前,两手拇指分别抹印堂,按晴明,抹迎香、承浆;接着再用拇指偏峰推角孙穴,交替进行,自耳前向耳后直推15次左右;再用双手掌进行,自耳前向耳后直推15次左右;再用双手掌根对按枕后,用掌根拍击法,拍击囟门3次,随后可配合湿热敷头顶,结束治疗。
5轻微脑震荡饮食调养
脑震荡的饮食调养:
1.脂肪,低胆固醇奶。
2.食磷和卵磷脂的食物。如鱼、蛋类等,伴有脑水肿时可多供给此类食物。
3.食疗方。
(1)木耳10克,加水炖烂,加白糖少许食用。适用於阴虚者。
(2)燕窝适量,加水炖烂,加白糖少许服用。
(3)猪脑1个,天麻9克,共加水适量,以文火煮炖1小时成羹状,捞去药渣。每日3次,吃猪脑,每周3次,连服1个月。
饮食禁忌 1.刺激性饮食。如酒、咖啡、浓茶等应忌用。
2.生冷、寒凉食物。如冷饮、绿豆、黄瓜、冬瓜、芹菜、荸荠等应忌食。
3.油腻食物。食后可使脾胃运化失常,导致病情加重,故应忌食。
4。辛辣食物。如辣椒、辣油、芥末、韭菜等应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