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免疫科 >痛风

尿酸高会有什么症状

尿酸高的问题需要注意,因为这种现象可能会诱发痛风问题,容易导致关节炎或者是尿结石等临床症状,可发展为关节炎,出现红、肿、热、痛,其产生的危害是比较大的。

目录 尿酸高的饮食怎么吃 尿酸高会有什么症状 中医调理高尿酸 尿酸高的诊断检查方法 高尿酸运动调理建议

1尿酸高的饮食怎么吃

  少食或不食高嘌呤食物。内脏、沙丁鱼、金枪鱼,豆类及发酵食物等;鱼虾类、鲜肉、豌豆、菠菜等应避免食用。

  多吃蔬菜,但是也有几种特殊的蔬菜针对尿酸高患者来讲,不能过多食用,最好不食,这些蔬菜主要以豆类以及豆制品为主,其次就是菠菜,蘑菇,花菜等。

  多吃碱性食物多吃碱性食物,使尿液偏碱性,有利于结石溶解,防止再生。碱性食物主要是新鲜蔬菜、水果、牛奶、蛋清等。

  多食水果,比如香蕉,橘子,橙子等。

  适量摄入蛋白质蛋白质摄入量过多会使嘌呤合成增加,并且蛋白质代谢产生含氮物质,可引起血压波动。牛奶、鸡蛋不含核蛋白,含嘌呤很少,可作为首选蛋白质的来源。应改善动物性食物结构,减少含脂肪高的猪肉,增加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及鱼类。

  少食盐。咸(酱)菜、腐乳、咸肉(蛋)、腌制品、蛤贝类、虾米、皮蛋,以及茼蒿菜、空心菜等蔬菜含钠均较高,应尽量少吃或不吃。

  多喝水每日喝水2000毫升,还可以每天饮用御脓降算茶,可以稀释尿酸,帮助尿酸排出,使尿酸水平下降。

  少喝肉汤、鱼汤、鸡汤、火锅汤等,因为这些汤中含有大量嘌呤成分。瘦肉煮沸弃汤后与鸡蛋、牛奶交替食用,防止过度饥饿。

2尿酸高会有什么症状

  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抽血化验可发现血尿酸浓度增高,但未出现关节炎、高尿酸.石或肾结石等临床症状。这时期除非做化验,一般不易察觉。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可持续10~20年,有的可终身不出现高尿酸.。一般说来血尿酸水平越高,出现高尿酸的危险性越大。

  2、急性高尿酸性关节炎:四季均可发病,以春、秋季最多。关节局部损伤、饱餐暴饮、过度疲劳、受湿冷、某些药物、感染及外科手术等均可诱发急性发作。这些因素可使本已呈过饱和状态的尿酸形成针状结晶沉积在关节滑液中,结晶体被体内白细胞视为异己而被吞噬,被吞噬后释放炎性因子,引起急性发作。

  3、初为单侧关节炎,偶有双侧或先后发作,以第一拇趾关节为多见,其次为踝、手、腕、膝、肘及足部其他关节,病情反复,可发展为多关节炎,出现红、肿、热、痛和活动受限。这些,就是比较常见的症状了,危害很大的。

3中医调理高尿酸

  1.中医药治疗痛风,在临床上,痛风发作时多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应辨证为湿热瘀夹杂,治宜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以控制临床症状。药用制川乌、制草乌、汉防己、秦艽、赤芍等10余味中药,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治疗。日煎一剂,分二次服用。1~2周为一疗程。一般1~3天起效。痛风间歇期的治疗,目的是预防痛风性关节炎发作、保护肾脏和降低血尿酸水平。间歇期多辨证为脾虚湿困,浊毒瘀滞,治宜健脾利湿、祛瘀通络和降低血尿酸水平。药用苍术、秦皮、土茯苓、薏苡仁、秦艽、赤芍等10余味中药用于痛风间歇期的治疗,日煎一剂,分二次服用。1~2月为一疗程。

  提请注意,无论是痛风发作期或痛风间歇期,服药期间应低嘌呤、低脂饮食。

  2.芥末泥湿敷(民间偏方)芥末粉调和温水成泥后,沾于湿布、纱布、纸上敷于痛风患处(也用于风湿、神经痛、肩酸痛),每日更换一次,自可减轻痛苦,然而芥末泥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敷于皮肤上会有灼热感,故可用水和稀一点,有减轻痛风之疼痛效用。同时,取桧木的节,约十五公克以水煎煮饮用。

  3.大柴胡汤(《伤寒论》方):适用体格肥胖结实及肉食过多者的痛风,服用时应控制食肉量,有利通便,也适用于胸窝至双肋腹有压痛、膨胀感者。

  4.预防痛风的生活习惯:不贪食,要防止肥胖(含减肥),不过量饮酒,不过分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速游泳、吸氧健身运动等),不持续紧张。

4尿酸高的诊断检查方法

  1.尿液检查有明显肾小管功能紊乱表现时,可见多尿、夜尿低比重尿或尿渗透压降低。有少量蛋白尿一般<1 5="" 2="" 0g="" 24h="" 2-m="" 20="" 24h="">19.48μmol/L,尿中有多形结晶即尿酸盐结石。痛风肾病尿液改变主要为轻度蛋白尿和少量红细胞尿排出结石的成分分析可以确定是否为尿酸盐但技术要求高,应注意血和尿尿酸测定。

  2.血液检查血尿酸明显升高文献报告60%患者血尿酸>1189μmol/L(20mg/dl)或血尿酸达1.37μmol/L早期的肾功能变化是浓缩功能的减退随后逐渐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血尿素氮,肌酐升高但血清尿酸上升较尿素氮和肌酐显著,血尿酸/血肌酐>2.5(以mg/dl为单位)

  其它辅助检查

  1.肾活检急性尿酸肾病时,尿酸结晶在肾小管集合管肾盂和下尿路急骤沉积以肾乳头部沉积最多,产生肾内、外梗阻慢性尿酸性肾病时,尿酸盐结晶和尿酸结晶分别沉积在肾间质和肾小管内髓质部沉积较多,肾乳头部沉积比皮质高出8倍以上光镜下可见两种尿酸盐结晶:

  (1)尿酸结晶为无定形物质,出现在间质和小管管腔。

  (2)针形的尿酸单盐-水化合物结晶出现在肾髓质

  以尿酸盐或尿酸晶体为病灶核形成的显微痛风石,其周围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浸润。随着病程延续,可见小管萎缩变性、小管基膜破坏,伴随间质瘢痕,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纤维化中动脉和小动脉硬化肾脏缩小,瘢痕化。痛风石可溃破皮肤排出白色尿酸盐结晶镜下为双折光尿酸钠针肾活检组织在偏光显微镜下见到双折光尿酸结晶即可确立尿酸肾病诊断。

  无症状尿酸高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减肥、控制血脂、减少非必要的利尿剂应用、控制饮食等。同时对共患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病症予以积极治疗。

  降尿酸药物的应用时机目前尚无定论。由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5%~15%发展为痛风,如有心血管病或其他高危因素,应在血尿酸持续高于480μmol/L时开始规律降尿酸治疗。如无心血管病等高危因素,则可在血尿酸高于540μmol/L开始持续降尿酸治疗。

5高尿酸运动调理建议

  首先是运动项目的选择。高尿酸血症患者应根据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项目。要以有氧运动和柔韧性练习为主,如游泳、慢跑、太极、气功、瑜伽、广播操、快步走、脚踏车、乒乓球等,而避免快跑、足球、篮球、滑冰、登山、长跑等竞技性强、活动剧烈、消耗体力过多的运动项目。

  其次是运动量的控制。高尿酸血症患者应先从轻运动量开始,随着体力增强,循序渐进的增加运动量,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及过量运动,以免引起血尿酸值进一步升高。因为过度运动会使新陈代谢加快,体内的ATP迅速分解,产生大量嘌呤,使尿酸值上升;而且剧烈运动后出汗多,尿量容易减少,造成尿酸排泄减少;再者,运动后体内会产生过多的乳酸,而乳酸会阻碍尿酸的正常排泄,从而使尿酸不易排出而存积在体内引起尿酸增高。因此,运动过度也是造成血尿酸水平迅速增加的原因之一。曾有研究者对一群大学生进行血尿酸值检测,在运动前及激烈运动十分钟后,每隔一小时抽一次血,检查血中尿酸值的平均值,以运动前数据为基准,运动后尿酸值慢慢上升,两小时升高2mg/dl达到最高值,然后就开始慢慢下降,二十四小时后,尿酸值可恢复到运动前的正常值。由此可见,激烈运动后尿酸有增高现象,但二十四小时后即可恢复正常。然而职业运动选手,每天均须做激烈的训练,休息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尿酸值还未恢复正常前,又开始训练,因此不难想象,运动选手为何较容易患高尿酸血症。

  运动量一般应控制在中等量水平,50岁左右的病人,以运动后心率达到100次/分钟左右,轻微出汗为宜。每周运动3~5天,每次约30分钟左右。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运动时间的选择。很多人认为早起运动锻炼效果较好,其实不然。 清晨起床时,人体肌肉、关节及内脏功能低下,不能很快适应活动,此时锻炼容易造成急、慢性损伤。同时,一夜睡眠未曾进食、喝水,血液浓缩,如活动出汗失水,血液更为黏稠,有诱发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此外,夜晚阳气收敛,摸黑锻炼也不可取。因此,最好选择在午睡后至晚饭前这段时间进行锻炼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