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速这个疾病的出现让很多人都陷入了惶恐之中,如果一旦发生了窦性心动过速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我们一定要积极的去治疗,治疗疾病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才能够取得好的效果,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关于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吧:
目录
1心动过速怎样治疗
一、西医
窦性心动过速一般不需特殊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处理。如病人心悸等症状明显,可选用:
1、利血平
①作用:利血平能使交感神经末梢囊泡内的交感介质(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并能阻止交感介质进入囊泡,因此囊泡内的介质逐渐减少或耗竭,使交感神经冲动的传导受阻,因而可使心率减慢。
②用法及剂量:0.125 ~0.25毫克口服,每日2~3次。
2、心得安
①作用:心得安为β-受体阻滞剂,可阻断心肌的β-受体,故可使心率减慢。
②用法及剂量:5~10毫克口服,每日3次。
3、异搏定
①作用:能抑制窦房结及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延长房室结传导(A-H间期延长),使心率减慢。
②用法及剂量:40~80毫克口服,每日3次。
此外,尚可配合应用镇静药物。
什么是窦性心动过速
成人窦房结冲动形成的速率超过每分钟10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速,速率常在每分钟101-160次之间。窦性心动过速开始和终止时,其心率逐渐增快和减慢。
二、中医
1、取穴
常用穴:内分泌、心、交感、神门。
备用穴:皮质下、小肠、肾,心动过速加耳中,心房颤动加心脏点。
心脏点位置:屏上切迹微前凹陷后下缘。
2、治法
一般心律失常均取常用穴3~4个,酌加1~2个备用穴。中强刺激,留针1小时。如为阵发性心动过速,取耳中为主穴,配常用穴2~3个,留针30分钟~1小时;心房颤动取心脏点为为穴,加配2~3个其他穴位,留针30分钟,手法应轻,以防晕针。留针期间,均宜行针2~3次。每日治疗1次,重者日可2 次。
3、疗效评价
治疗63例各类心律失常,平均有效率为58~100%(5,6,9)。
体针
5、其他>
4、取穴
常用穴:分为两组。(1)心俞、内关;(2)厥阴俞、神门。
备用穴:早搏加三阴交,心动过速加足三里,心动过缓加素髎,房颤加膻中、曲池。
二、治法
常用穴每次一组,据症加取备用穴。患者取卧位,背俞穴应在穴之外方2分处呈45°进针,斜刺向脊柱,深1~1.5寸,得气后,提插捻转,使针感向前胸放射,以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刺激3~5分钟起针;四肢及胸部穴位,深刺,予以中强刺激,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隔5分钟运针1次。如为心动过缓,留针 5~10分钟。每日1~2次。
三、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1)显效:自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脉搏、心脏听诊、心电图检查正常或基本正常;(2)有效:自觉症状、脉搏、心脏听诊、心电图检查均有好转;(3)无效:自觉症状、脉搏、心脏听诊、心电图检查均无改变。
针刺治疗各类心律失常322例,冲动起源失常显效率40.6~57.6%,总有效率64.1~84%;冲动传导异常者显效率0~10.6%,总有效率19~26.5%(2~4)。
电针
一、取穴
常用穴:内关、间使、郄门、三阴交。
备用穴:足三里、心俞、膻中、肾俞。
5、治法
常用穴交替选用,每次二穴,效果不显加取备用穴。进针得气后,接通G6805电针仪,连续波,频率每分钟120次,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通电 15~30分钟。每日1~2次。
2频消融术治疗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不是病名,而是一个症状。引起心动过速的原因千差万别,最多见的是心脏本身有病,如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心肌炎,心力衰竭等。患了全身性疾病如贫血、发热、急、慢性感染、休克、甲状腺机能亢进,煤气中毒,也会引致心动过速。正常人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服烈酒、浓茶、浓咖啡或多吸烟以及服用了某些药物等,都可使心动加速。
引起心动过速有哪些因素?
生理性因素:如激动、运动等,
疾病因素:如心脏传导异常、病毒性心肌炎、甲亢等平时缺乏运动、精神等因素有关,目前只需对症支持治疗即可,配合饮食和适量运动进行调节。
频消融术治疗心动过速
一些药物对终止心动过速的发作效果是非常好的,如:心律平,异搏定等。但药物仅是暂时的“终止”发作,不能永久性的根治,推注药物时也有一定的危险性,长期服药既不能确切有效的防止心动过速的再发,同时也是有害的。根治的方法是依靠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射频消融术。
射频消融术的方法:病人保持清醒状态,局部麻醉,在上胸和两侧大腿根部的静脉(动脉)插入2~4根约2毫米粗的软管到心脏,借助特殊的心电仪和X光机“找” 到多余的“电通路”,再用一台称为“消融仪”的小机器放出电能量,通过细管子到达该“电通路”的组织,使它干燥、坏死,达到根治目的。损伤的面积非常小,并发症少。病人术后即可进食,1~2天后可出院照常生活、工作。
与药物治疗相比,射频消融术可一次性根治,术后不再需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外科手术比,它不需要开胸和全麻,病人无痛苦,操作方法简便。其特点是创伤小、恢复快,治愈率高,术后24小时就可起床活动,术后3天就能出院,并能迅速根治。
老年人出现心动过速的处理方法肯定和年轻人不一样。具体如下:1。。尽量使头部后仰或躯体前弯。 2。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咽部,以诱发恶心或呕吐,由此兴奋迷走神经而减缓心跳。 3。向一个已经相当膨胀的气球再尽量吹气。 4。深吸一口气后屏住气,再用力把气呼出。 5。用冰袋(冰袋内水温保持4℃)围绕颈部,直至发作终止。 6。面部浸入10℃冷水中,直到不能继续屏气时抬头吸气,反复3—5次。
3心动过速的食疗法
一般情况下,成人每分钟的心率应当平衡在60~100下之间(运动和激动时例外),如果每分钟心率超过100以上的就称为心动过速。
有两类心动过速是平时最常见的。
一是窦性心动过速,也就是心率一直保持100~159次/分,常常出现于发热、情绪激动、剧烈运动、血容量不足、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甲亢、心功能不全等症状发生时。这一类最为常见。
二是阵发性心动过速,在心脏疾病患者中较为常见,譬如预激综合征等。这种病症常常突然发作,能够数秒、数分钟、数小时,甚至数天。发作时,病人突然感觉心慌,而心率则达到每分钟160次以上。
饮食宜忌
宜食滋阴养血、宁心安神的食物;
忌食辛热、助火的食物。
食疗验方
1、 猪心枣仁汤
原料:猪心1副、茯神15克,酸枣仁15克,远志6克。
制作:将猪心剖开、洗净。茯神、枣仁远志一起放入纱布袋内,与猪心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水,先用武火烧沸,打去浮沫,再改用文火炖制猪心烂熟,去药袋,加调料即成,喝汤吃猪心。
功效:补血养心、益肝宁神,适合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悸失眠。
2、 大麦米龙眼粥
原料:大麦米150克,嫩莲子(煮熟、去心)20克,五味子、酸枣仁、麦门冬各10克,龙眼肉20克。
制作:五味子、酸枣仁、麦门冬水煎取汁。大麦米如果煮粥,待粥熟后,加入莲子肉、龙眼肉、药汁,共煮成粥,加适量白糖调味。每日一剂。
功效:适合由于甲亢引起的心动过速。
3、 大枣小麦粥
原料:大枣5枚,浮小麦30克,甘草5克。
制作:用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效:适合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引起的心动过速。
4、 白糖蒸桂圆
原料:鲜桂圆(去皮核)500克,白糖50克。制作:将桂圆肉放在碗里,隔水蒸熟,取出晾干,拌入白糖服用。每次5颗,早晚两次。
功效:适合年老体弱、体虚贫血所导致的心动过速。
4如何治疗室性心动过速效果最好
关于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治疗,有器质性心脏病或有明确诱因应首先给以针对性治疗;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非持续性短暂室速,如无症状或血流动力学影响,处理的原则与室性期前收缩相同。持续性室速发作,无论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均应给予治疗;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室速亦应考虑治疗。
(1)抗心律失常药物:
利多卡因:是首选药物。如果不超过剂量,通常较为安全,治疗效果可靠。但停药后往往病情复发。首次50~100毫克静脉注射,以后400~600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内静脉点滴,根据病情决定用量,一般滴速为每分钟1~3毫克,维持1~3天,如果有效可改为口服药物维持。
普鲁卡因酰胺:首次200毫克静脉注射,以后每5~10分钟用100毫克,总量不超过1.0克。有效后继续口服维持量0.5克,每日3~4次。用药过程中注意低血压和qrs波群增宽。
乙胺碘呋酮:我们的经验是75毫克+5%葡萄糖液20毫升静脉推注,l0分钟注完;如无效再用75毫克,重复注射1次;如仍无效可静脉推注150毫克; 如仍无效则转换别的方法治疗。有人建议,乙胺碘呋酮300毫克加l0%葡萄糖液60~100毫升在半小时内静脉注完或至发作停止,尤其适用于折返所致者和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2)电复律:上述措施无效,或有明显血液动力学障碍者,用溴苄胺250毫克加上5%葡萄糖液20毫升静脉注射,再用200~300瓦秒同步直流电复律。
(3)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室性心动过速者,首选利多卡因或直流电转复,也可用乙胺碘呋酮静脉注射或口服。
(4)心力衰竭所致的室性心动过速,注意有无洋地黄中毒、低钾、酸中毒等情况,如有上述情况,及时纠正有利于室速转复。
(6)洋地黄中毒者应禁用直流电转复。首选为苯妥英钠或利多卡因,苯妥英钠首剂用250毫克稀释于注射用水20毫升内,在约10分钟内静脉注完。
(6)在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病窦综合征基础上发生的室性心动过速,宜应用异丙基肾上腺素0.5毫克溶于5%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如果仍无效,可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行超速抑制,有时也可奏效。
(7)病因不明的室性心动过速,除用直流电转复、利多卡因和普鲁卡因酰胺外,还可口服奎尼丁0.2~0.3克,每6小时1次,纠正后改为0.2克,每8小时1次维持。
(8)预防复发:除了短期利多卡因静脉点滴外,还可口服慢心律0.2克每8小时1次,心律平150毫克,每6小时1次,乙吗噻嗪0.2克,每8小时1次。如果血压正常,心率偏快,可适量加用倍他乐克。
(9)频发室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无效,经过心内膜或心外膜面标测,确定室性异位病灶后,可试行手术切除或激光治疗;有室壁瘤者行室壁瘤切除术,有时可收到良效。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定神志,避免精神紧张;室内保持清静,避免噪声和不良刺激。用语言安慰患者,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和信心。饮食适当,保持大便通畅;起居有节,慎防外邪侵袭,禁止烟酒。
5青春期心动过速如何预防
正常人的心率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6~10岁的儿童心跳为80~100次/分钟,10~14岁的青少年心率约70~90次/分钟,成人为72~74次/分钟。如果没有参加剧烈活动,心跳超过100次/分钟,并伴有心慌的感觉的现象是“心动过速”。
病理性心动过速又可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两种。窦性心动过速的心脏位置特点是心率加快和转慢都是逐渐进行,通常每分钟心率不会超过140次,多数无心脏器质性病变的,通常无明显不适,有时有心慌、气短等症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每分钟心率可达160~200次,以突然发作和突然停止为特征,可发生于心脏有器质性病变或无心脏器质性病变者。发作时病人突然感到心慌和心率增快,持续数分钟、数小时至数天,突然恢复正常心率。发作时病人自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及头颈部发胀、跳动感。无心脏病者一般无重大影响,但发作时间长,每分钟心率在200次以上时,因血压下降,病人发生眼前发黑、头晕、乏力和恶心呕吐,甚至突然昏厥、休克。冠心病病人出现心动过速,往往会诱发心绞痛。
青春期心动过速是不是心脏病呢 ?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内脏器官之一 ,由于心脏不停地舒缩跳动 ,血管中的血液循环不息地流遍人体全身 ,并维持人的各种生理代谢 ,人才能得以生存。正是因为心脏周而复始不停地搏动 ,在心电图上呈现有规律的“波” ,组成了人的“生命旋律”。
正常情况下 ,心脏跳动每分钟约 60次 - 80次。如果每分钟心跳超过 100次 ,则称为“心动过速” ,或称为心悸。为什么会出现心动过速呢 ?原因是复杂的 ,诸如各种类型的心脏病、一些全身性疾病以及服用某些药物之后 ,都会导致心动过速。医学研究表明 :青春期青少年出现的心动过速 ,绝大多数并不是器质性心脏病所致。真正心脏病的心悸症状 ,与青春期心动过速是很大区别的 ,且在发病年龄上也是多见于中老年人。
青春期心动过速如何预防?
据临床统计 ,青春期心动过速在 16岁 - 20岁年龄组就诊率中占 16。 8%。这类青春期心动过速者除感到心慌之外 ,多伴有头晕、乏力、失眠、多梦等神经衰弱样症候。然而 ,他们到医院诊治时除能查见心率明显增快之外 ,其他有关项目的辅助检查皆为正常。这是什么原因呢 ?究其发生机理 ,与青春期的植物性神经功能暂时失调密切相关。因为青春期是人体发育的旺盛时期 ,亦是各器官的功能从基本成熟到完全成熟的过渡阶段 ,在这一特殊时期 ,心、肺、脑、生殖器等器官组织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支配下 ,会迅速发生改变。在神经系统中 ,植物性神经是不受人的意志支配的 ,借助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亦称迷走神经 )来协调和平衡 ,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但是 ,处于青春期的植物性神经功能往往不够稳定 ,容易出现紊乱或功能失调 ,一旦交感神经活动占了主导地位 ,那就可能导致青春期心动过速。不过应该了解 ,这种情况只是暂时性的功能障碍 ,青春期结束后 ,心悸等症候可不治而愈。 青春期心动过速虽不算什么器质性疾患 ,但若每分种心跳超过 120次 ,也是很难受的。此时就应该休息和适当调整 ,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调节植物神经的药物 ,心悸在每分钟120次以下者 ,一般勿需休息 ,遵循医嘱酌情服些药物就可以了。 保持心情愉快 ,防止劣性情绪困扰是对待青春期心动过速的正确态度 ,不要为暂时的青春期生理功能障碍而背上心理包袱。事实证明 ,青春期青少年身体各方面虽“初具规模” ,但还未完全发育成熟 ,故应加强营养和体育锻炼 ,注意生活规律 ,讲究心理调适 ,不要吸烟、喝酒或吃刺激性食物 ,勿私自乱用药物 ,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青春期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