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嗝对于每一个成年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吃饱了肚子里有多余的气体不是转化成屁,就是打嗝排出,宝宝也不例外,但是宝宝如果打嗝又拉屎那就不是正常的现象了,也说明宝宝可能是生病了,宝宝妈妈们这个时候就要特别留心了,那么新生儿打嗝拉屎怎么办?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目录
1宝宝打喷嚏就是感冒了吗
为什么宝宝老是打喷嚏?
儿科专家表示,轻微的咳嗽和打喷嚏,有助于宝宝清除鼻腔和喉咙中的黏液或者分泌物,并不一定是疾病的症状。有的孩子对强烈的光线非常敏感,出生后的头几天里,有时一睁开眼睛就会打喷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光线同时刺激了眼睛和鼻部的神经。
此外,有的宝宝因为衣服穿少了受凉,或者出汗没有及时换下湿衣服受凉也会打喷嚏,这种情况下只要及时添加衣服或换下汗湿的衣服就能改善。
宝宝打喷嚏不一定是感冒 别急着送医院
尽管宝宝有时喷嚏很多,但并不一定就说明他患有感冒。这是因为宝宝的鼻黏膜非常敏感,打喷嚏不但没有坏处,反而有助于将宝宝鼻内的异物排出,还可以防止灰尘进入宝宝的呼吸道。
所以宝宝偶尔打喷嚏,并不是感冒的症状。有的时候溢奶返流至鼻腔中,也可能引起打喷嚏,洗澡后受冷气刺激,也会引起打喷嚏,妈妈不必过于担心,注意保暖就可以了,千万不要随便就服感冒药,也不用宝宝打个喷嚏就往医院送。
如果急匆匆地赶往医院,可能宝宝本来没有生病,到医院后反而使原本健康的宝宝在医院的环境中受到新的感染,真正染上疾病,就得不偿失了。但如果宝宝除了打喷嚏,还伴有流鼻涕、咳嗽、发烧、精神不振等其它症状,则应及时就医。
2新生儿打嗝拉屎怎么办
打嗝是婴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不停地打嗝是因膈肌痉挛,横膈膜连续收缩所致.膈肌运动是受植物神经控制的,孩子出生后一两个月,由于调节横膈膜的植物神经发育尚未完善,当孩子受到轻微刺激,如:吸人冷空气,吸奶太快时,膈肌会突然收缩,引起快速吸气,同时发出“嗝嗝”声.
有的婴儿打嗝的时间可持续5—10分钟,看起来非常痛苦,家长也就变得十分担心.
其实,打嗝本身对孩子的健康并无任何不良影响,没必要过分担心.人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神经系统的发育同样需要一个过程.一般情况,孩子3个月后,打嗝现象会自然好转.
一旦婴儿出现打嗝,可如下处理:
1.先将婴儿抱起来,轻轻拍他的背部,然后喂一点奶或温开水.
2.将婴儿抱起,用一只手的食指指尖在婴儿的嘴边或耳边轻轻地挠,一般到婴儿发出哭声,打嗝即会自然消失.这是因为嘴边的神经比较敏感,挠痒可以使神经放松,打嗝也就消失了.
3.将婴儿抱起,刺激足底使其啼哭,也能终止膈肌的突然收缩.
3宝宝经常烂嘴角怎么办
孩子口角一侧或双侧先出现湿白,有些小疱,渐渐地转为糜烂,并有渗血结痂,这是宝宝口角发生了糜烂,也就是常说的烂嘴角。
很多人认为宝宝烂嘴角就是上火了,于是给吃很多降火的东西。但事实上,宝宝烂嘴角不一定是上火,也可能是缺乏某些微量元素。
宝宝为什么会烂嘴角?
1、缺维生素B:平时吃动物内脏、蛋类、奶类、新鲜蔬菜、豆类、粗米面等较少,人体内缺少了维生素B2容易引起烂嘴角。
2、缺锌:有研究显示,约10.67%的锌缺乏患儿有口角糜烂或干裂。
3、传染性口角炎:常为维生素B2缺乏的同时由霉菌感染引起。长期滥用抗菌素或患有胃肠道疾病的孩子,也容易缺乏维生素B2而得口角炎。
4、口角疱疹:多由疱疹病毒引起,患儿开始口角皮肤有痒感,继而发红有灼热感。可发生多个小水疱,疱破后结痂,待痂皮脱落后自然痊愈。
防治烂嘴角试试这几招
1.注意口腔卫生
饭后应让孩子漱口,睡觉前不要让孩子吃东西,也不要喝奶,以免食物残渣留在口腔内,滋生细菌。
2.均衡饮食多喝水
让宝宝克服偏食习惯,多吃含核黄素丰富的食物、蔬菜和瓜果,如粗粮、豆制品、动物肝脏、牛奶、大白菜、菠菜、花菜、苹果、香蕉、梨等。
此外还要注意对富含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的补充,如动物肝脏、瘦肉、禽蛋、新鲜绿叶蔬菜等。注意让宝宝多喝水,加速体内毒素的排出,促使机体维持良好的状态。
3.注意护理
准备一支宝宝专用润唇膏,每餐饭后,先将嘴巴擦干净,然后涂一次,到临睡前再涂一次。
如果宝宝口角开裂,引起疼痛,可给口角处涂些香油、软膏之类,保持湿润,也可以口服B族维生素,以帮助黏膜恢复。同时注意提醒宝宝不要用舌头舔,以防细菌感染或使干裂现象更加严重。
4婴儿8种异常行为需看紧急就医
婴儿8种异常行为需看医生
俗话说“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意思是小婴儿2个月时会抬头,4个月时会翻身,6个月会坐,7个月会来回滚,8个月会爬,一岁会走。尽管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都不一样,但绝大多数的孩宝宝的大运动发育是符合这条经典的育儿口诀的。可是,我们也会发现有些孩子的生长发育似乎远远落后于同龄的孩子,比如孩子已经4个月了还不会抬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内科主治医师赵喆提醒家长,务必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行为发展,最好是定期做保健,如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婴儿8种异常行为需要看医生
婴儿出生之后的一年时间里,生长发育的速度是惊人的,无论是身高体重的快速增加,还是大运动发育的快速发展,或是精细动作的不断变化等,都会让爸爸妈妈觉得几乎是“一天一个样”。对于细心的妈妈来说,宝宝的生长发育口诀恐怕是滚瓜烂熟,并时刻检测孩子的生长发育,稍有一点跟不上就揪心不已,这类妈妈需要认清究竟哪一种异常才需要引起关注。而粗心的妈妈要是看见这篇文章可千万得开始注意孩子的生长发育了。
那么,宝宝出现什么情况才算是行为发育异常呢?赵喆指出以下8种情况可能预示着宝宝神经行为异常:
(1)3个月以内整天昏昏欲睡,不容易唤醒;吸吮能力差;哭声异常,表现为哭声无力或发直,有时为尖叫。
(2)3个月以后俯卧不能抬头,双手总是握拳状。
(3)3个月后还不会微笑,对周围不关心,不看周围物品或对周围声音无反应。
(4)4-5个月时仍不会将手放入口中,“注视手”的动作持续存在,6个月以后也不消失。
(5)7个月仍不会咀嚼或吞咽困难。
(6)8-9个月仍不能坐稳。
(7)9个月时双手仍会不能在胸前握在一起玩。
(8)9个月后仍对周围缺乏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对玩具的兴趣也很短暂,不会玩玩具。
赵喆介绍,婴儿神经心理行为异常可能跟遗传、社会环境和教养、营养、疾病等因素有关,如家长发现孩子出现异常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科学的筛查来进行诊断。
宝宝行为发育 家长训练少不了
虽说孩子的很多技能是天生的,但如果家长不给予良好的生长环境,比如就让孩子一整天睡在床上不让孩子出来活动,那么孩子的生长发育恐怕也是会滞后的。赵喆建议家长应该根据宝宝的生长发育特点,帮助宝宝进行训练,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大运动训练:0-3个月帮助孩子练习抬头;3-6个月练习侧身、扶着宝宝站在怀里跳跃;7-9个月练习独坐、爬行;10个月练习扶栏杆站起、坐下和横走;12-15个月练习独自走路;
精细动作训练:5-6个月让孩子练习伸出手抓面前的玩具;6-9个月练习两手传递玩具,拿2块积木对敲;10-12个月的孩子用手指捏豆子、小娃娃等小物品(注意安全);1-2岁在家长陪同下练习搭积木、把豆子装入瓶中。
5六点因素将制约宝宝长个
第一是营养问题:身长是头、脊柱和下肢的总和,是反应骨骼,特别是长骨生长的重要标志。当孩子营养不能满足骨骼生长需要时,就会减慢身长增长的速度。维生素D、钙和磷与骨骼生长关系密切,同时,碘和锌不足,也会造成孩子个子矮小。因此,从小就要注意孩子的营养是否全面。
其次是睡眠: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是刺激孩子生长的重要激素。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一天24小时内是不平衡的,其分泌量睡眠时高于觉醒时。睡眠不足会影响孩子长个儿,一般初生儿每昼夜睡眠要求20小时,2-6月,为15-18小时;6-18月,13-15小时;18月-3岁,12-13小时;3 岁-7岁,11-12小时。孩子每天所需睡眠时间,个体差异较大,如果有的孩子睡眠时间较少,但精神、情绪和生长发育正常,也不必强求。
再次是运动: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骨骼的营养,使骨骼生长加速,骨质致密,促进身长的增长。3-4个月前的孩子,每天应俯卧数次,以促进全身活动,且随着月龄的增长,要及时培养翻身、爬、站、走等基本能力。孩子不应过久地抱着或坐着,孩子抱着不便于活动全身,久坐会影响下肢发育。同时,孩子学会坐后,常常不愿学翻身和爬。经常锻炼身体也是增强体质的一个重要方式。
再次是疾病:很多疾病都会影响孩子身长的增长,一般急性病仅影响体重,慢性病则能影响身长。如经长期测量观察,孩子的身长始终低于同年龄小儿平均身长的10%以上,则称为生长迟缓;低于30%以上,则属异常,都应及时诊治。
第五个是遗传和性别:遗传也许是更多父母担心的问题,但不可避免的是会有一部分孩子的身长受遗传影响。除此之外,在性别方面,男孩一般高于同龄女孩。
第六个是生活环境、社会文化、气候地区:在我国北方生长的孩子要高于南方的孩子。居住在环境、文化水平较高地区的孩子,平均个儿要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