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消化内科 >肝胆疾病 >胆结石

胆管壁增厚怎么办

胆管,输送胆汁的管道。消化食物时﹐储存在胆囊里的胆汁通过它流入十二指肠。胆管的开口:将十二指肠拉开,在肝的背侧,可见到两条管道,找出左侧的肝总管和右侧的胆囊管,汇入胆总管,与主胰管一起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十二指肠乳头。

目录 胆管壁增厚怎么办 胆管壁增厚可能是癌症吗 胆管的形态特征 胆管的常见疾病 胆管癌早期四大症状是什么

1胆管壁增厚怎么办

  胆囊壁厚毛糙,一般为胆囊炎的超声表现,但不特异。也就是说超声看着像胆囊炎,患者不一定有胆囊炎。胆囊炎的诊断必须是症状+查体阳性体征+辅助检查才能诊断,而超声仅是辅助检查的一项,不能单纯靠超声诊断胆囊炎。如果没有症状,查体阴性,不用管它,定期如半年到一年复查即可。如有症状,可以消炎、利胆治疗。

  另外,关于胆囊保健的方法,每天坚持吃早餐,并且身体允许的话可以吃个鸡蛋或稍微脂肪高点的食物,促进胆囊胆汁的排空,“流水不腐”就是这个道理,胆囊的作用是浓缩胆汁,早上脂餐后,可以让储存了一晚上的浓缩胆汁拍出来,起到了冲刷胆囊的作用,和吃利胆药的效果一样,让胆汁流动起来。但量要把握,以吃到身体不难受的量为适。

  以上是关于胆囊炎壁增厚的危害的详细介绍以及如果有胆囊炎壁增厚怎么办的具体介绍,各位患者可以根据上述介绍,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考虑自己应该如何治疗。

2胆管壁增厚可能是癌症吗

  胆管瘤的症状有黄疸、腹部不适、食欲下降、体重下降和瘙痒,一般没有发热和寒战,症状逐渐加重。胆管瘤的症状在初期的时候,还不甚明显,建议及早的进行检查,现有一种方法能精准快捷分析患者是否携带遗传性肿瘤发病相关基因的突变,做出遗传性肿瘤的基因诊断。以便在未发病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目前治疗胆管瘤的方法还是很多的,以手术、放化疗为主体,联合一种或几种疗法最大限度提高康复率。但临床实践表明,现在有一种方法能够迅速杀灭肿瘤细胞,提升人体免疫防护能力,有效解决肿瘤转移复发的难题。

3胆管的形态特征

  胆总管长4~8cm,直径0.6~0.8cm,由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合而成,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下行于肝固有动脉的右侧、肝门静脉的前方,向下经十二指肠上部的后方,降至胰头后方,在转向十二指肠降部中份,在此处的十二指肠后内侧壁内与胰管汇合,形成一略膨大的共同管道称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在肝胰壶腹周围有肝胰壶腹括约肌包绕。在胆总管与胰管的末段也均有少量平滑肌包绕,分别称胆总管括约肌和胰管括约肌。肝胰壶腹括约肌保持收缩状态,由肝分泌的胆汁,经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进入胆囊贮存;进食后,尤其进高脂肪食物,在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下,胆囊收缩,肝胰壶腹括约肌舒张,胆囊内的胆汁自胆囊经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排入十二指肠腔内。

4胆管的常见疾病

  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是指存在于胆总管内的结石。20世纪前半叶,人们了解到胆总管结石由于胆囊结石经胆囊管下降形成,这与欧美各国情况相类似。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逐渐探明在中国和东亚大片地区,还有发生于肝内、外胆管的结石。因而,“胆总管结石”就来源和性质来说,分为两类,即:①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指结石原发于胆囊,在胆囊结石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的细小结石,通过胆囊管降入胆总管或胆囊管管径较为粗大,较大的结石也可先后进入胆总管。进入胆总管的结石,少数可以通过胆总管下端排入十二指肠,而不滞留在胆总管内,这是一个“自然排石”过程,这往往只在细心筛洗患者粪便时找到经化学分析认定的胆石而得到证实。滞留在胆总管内的结石多数会引起各种有时是很凶险的病理损害,这实际上是胆囊结石病的较严重的并发症。②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是原发性胆管结石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原发于胆总管,可以与肝内胆管结石同时发生,有时也可能由肝内胆管下降。单纯的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可以引起严重的胆道并发症,若与肝胆管结石合并存在,病理损害更加严重。[3]

  胆总管癌

  胆管癌cancer of biliary duct是指原发于左右肝管汇合部至胆总管下端的肝外胆管恶性肿瘤原发性胆管癌较少见,占普通尸检的0.01%-0.46%,肿瘤病人尸检的2%胆道手术的0.3%~1.8%。在欧美胆囊癌为胆管癌的1.5~5倍,日本的资料则胆管癌多于胆囊癌男女之比约为1.5~3.0。发病年龄多为50~70岁,但也可见于年轻人。

  胆总管扩张

  胆管扩张症为较常见的先天性胆道畸形以往认为是一种局限于胆总管的病变,因此称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于1723年Vater首例报道1852年Douglas对其症状学和病理牲作了详细介绍。一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对本病认识的加深,通过胆道造影发现扩张病变可以发生在肝内、肝外胆道的任何部位,根据其部位形态、数目等有多种类型,临床表现亦有所不同。

5胆管癌早期四大症状是什么

  黄疸胆管癌患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大部分病人多因黄疸而就诊,黄疸是胆管癌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症状,约有90%-98%的胆管癌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巩膜黄染。黄疸的特点是进行性加重加深,且多属无痛性,少数病人黄疸呈波动性。上段胆管癌黄疸出现较早,中、下段胆管癌因有胆囊的缓冲黄疸可较晚出现。

  腹痛半数左右的患者有右上腹痛胀痛或不适,体重减轻,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些症状常被视为胆管癌早期预警症状。腹痛一开始,有类似胆石症、胆囊炎。据临床观察,胆管癌发病仅3个月,便可出现腹痛和黄疸。

  皮肤瘙痒可出现在黄疸出现的前或后,也可伴随其他症状如心动过速、出血倾向、精神萎顿、乏力和脂肪泻、腹胀等,皮肤瘙痒是因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增高,刺激皮肤末稍神经而致。

  其他伴随着黄疸、腹痛等症状,还会有诸如恶心、呕吐、消瘦、尿色深黄,如酱油或浓茶样,大便色浅黄甚至陶土色等,晚期肿瘤溃破时,可出现胆道出血时可有黑便、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甚者可出现贫血;有肝转移时可出现肝脏肿大,肝硬化等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