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面有新生命降生,家人都是兴奋和紧张的,不过对于新手父母来说,总是担心护理不好孩子。而且新生儿要是护理不好,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新生儿大便有血就是其中的一种。那新生儿大便有血的原因是什么?这是很多家长想了解的问题,只有了解原因了才能有效的处理问题。新生儿大便有血的原因是什么?
目录
1新生儿拉屎有血怎么回事呢
1.妈妈乳头破溃出血母乳喂养期间,特别是初期,妈妈的乳头很容易破溃,如果孩子吞咽了妈妈乳头破溃处的血液,大便就会带有少许粉色或红色物质,大便检测查不到红细胞,却能查出潜血。这种情况孩子通常进食正常,生长正常,家长不必紧张。
2.服用了补铁(铁食品)制剂
如果孩子服用了含铁的多种维生素制剂或补铁的药物,其中的铁不可能全部被吸收,会有少量经肠道排出。
3.小肠黏膜受损
如果小肠黏膜受到损伤,大便也会带有红色物质,大便检测潜血呈阳性。误服药物或异物会造成肠道黏膜受损,但对于小宝宝(宝宝食品)来说,这种可能性很小。大多数造成肠道损伤的原因是食物,其中最常见的是牛奶。
2新生婴儿大便异常的8种情况
1、大便灰白色,同时宝宝的白眼球和皮肤呈黄色,有可能为胆道梗阻或者是胆汁粘稠,甚至可能是肝炎。
2、大便黑色,可能是胃或肠道上部出血。如果服用了治疗贫血的铁剂药物,也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3、大便带有鲜红的血丝,可能是大便干燥,或者是肛门周围皮肤皱裂。
4、大便为赤豆汤样,可能为出血性小肠炎、这种情况多发生于早产儿。
5、大便淡黄色、呈糊状、外观油润、内含较多的奶瓣和脂肪小滴、漂在水面上、大便量和排便次数都比较多,可能是脂肪消化不良。
6、大便黄褐色稀水样、带有奶瓣、有刺鼻的臭鸡蛋味,为蛋白质消化不良。
7、大便次数多、量少、呈绿色或黄绿色、含胆汁、带有透明丝状粘液、宝宝有饥饿的表现,为奶量不足,饥饿所致或因为腹泻。
8、大便粘液性,鼻涕状带血,多为痢疾。
新生儿大便异常最好让医生帮助确诊后及时治疗,尤其是当宝宝大便呈脓血便,有高烧、严重脱水时,一定要带宝宝及时就医。
3新生儿腹泻怎么办
新生儿腹泻怎么办之孩子腹泻判断方法
腹泻时,孩子的大便大多数稀薄,水分多,呈蛋花样或者是为绿色的稀便。而腹泻严重的孩子一般都是水分比较多,然后粪质会比较少。
但是,如果母乳喂养的孩子精神好,吃奶正常,体重增长正常的话,那么每天大便个11-12次都不属于腹泻。而人工喂养的孩子每天大便5次以上,大便中要是出现鼻涕状粘液或者含大量水分的话,那么就可以判断为孩子腹泻了。
新生儿腹泻怎么办之新手爸妈护理须知
宝宝腹泻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新妈妈们喂养不当而导致的,所以这个时候的新妈妈们应该在孩子腹泻的1-2天内减少奶量,或者是把奶液稀释为原来的1/2-2/3,一般孩子的腹泻情况都是能缓解的。但是,如果没有效果的话,那么新妈妈可以尝试给孩子服用妈咪爱或者是思密达,这样能调整肠道正常菌群,保护肠粘膜,从而到达止泻的作用。
此外,要注意的是,孩子在腹泻的时候,体内的水分大量的流失,所以就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脱水的现象,那么新妈妈就要及时的为宝宝补充水分。除此之外,新妈妈或者是新爸爸们也要非常的注意保护宝宝的腹部,不要让宝宝着凉,以免因为腹部着凉而加重了腹泻的情况。另外,为了以防宝宝出现“红屁股”,每次宝宝大便之后,都要注意清洗干净孩子的肛门,勤换尿布。
4新生儿便秘是什么造成的
缺乏良好的排便习惯
儿童自幼应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在条件反射的作用下定时排便。孩子贪玩,有意识抑制便意,时间久了,肠末稍神经对粪便刺激敏感度下降,粪便久存于直肠,水份被吸收变干硬,当然难于排出。
精神因素的影响
孩子受到突然精神刺激,如惊吓,或生活环境改变等,可出现暂时的便秘现象。
疾病
某些疾病可引起便秘如肛门狭窄或先天性肌无力等。
什么是新生儿呢,主要就是指在宝宝出生后不满二十八天的时候,便秘的情况也是比较多的。
5宝宝拉稀是怎么了
1、生理拉稀
对于宝宝的不同的喂养方法的大便性状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当宝宝多次的粪便和腹泻,腹泻,也可能无法确定婴儿腹泻“。
如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每天大便可以多达7~8次,甚至10~12次,大便通常较稀薄,如果宝宝精神好,吃奶好,体重增长正常,就不必担心。当然,对于人工喂养的宝宝,如每天大便5次以上,或大便中出现像鼻涕状的黏液,或含大量的水分,应及时找专家检查治疗。
症状
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每天大便次数较多、较稀、色黄。宝宝精神好,吃奶正常,体重增长正常。
对策
合理的养育宝宝,加强宝宝的护理,重视宝宝的精神、食欲、体重变化,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果怀疑是真的腹泻,应考虑以下原因,或及时治疗专家。
2、喂养不当导致拉稀
给新生儿喂食的奶粉过浓、奶粉不适合、奶粉中加糖、奶液过凉或过早添加米糊等淀粉类食物,都容易导致新生儿积食,从而引起宝宝腹泻。
症状
腹泻,大便含泡沫,带有酸味或腐烂,有时混有消化不良的颗粒物及黏液。常伴有呕吐、哭闹。
对策
纠正不科学的喂养方法。若症状不能改善,应到医院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