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外科 >普外科 >肛肠科

大便时便血是怎么回事

对于排便会有出血的现象很多人都非常的担心自己的症状是什么疾病造成的,在正常的情况下排便有血的话对人们的身体会有很大的伤害,而在排便的时候如果有血的话不是痔疮就有可能是肛瘘或者是肛裂疾病,这样的疾病对人们的生活伤害很大,严重的情况下还很容易出现癌变的现象,那么大便时便血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看看吧。

目录 痔疮大便出血该怎么办呢  大便时便血是怎么回事 大便出血的症状都有哪些 便血需要做哪些检查 便血患者可从饮食入手

1痔疮大便出血该怎么办呢 

  1、肛裂、混合痔、肠息肉出血:采用卫生部重点推荐的安氏微创疗法,借助微创的小创口,从病灶基底部潜行剥离,彻底祛除病患,消除便血根源。

  2、结(直)肠炎出血:治疗肠炎,中医疗法治标又治本,采用特有的免疫修复疗法,将中医治本的优势与西医见效快速的特点结合起来,在治疗肠炎的同时提高人体免疫力,消除肠炎复发的根源。

  3、内痔出血:安氏注射疗法,无需开刀手术,将纯中药制剂直接注入痔核,几分钟后即可开始萎缩,无痛苦,不影响患者生活与轻工作。

2大便时便血是怎么回事

  临床上常见的有三种:痔疮、肛裂、直肠癌。

  其各自的便血的特点:

  痔疮便血大多无痛,往往是间隙性便后出血。常在便池中滴入鲜血,不与粪便相混,严重的患者会喷射状出血,这可能是排便时用力过猛擦破粘膜引起的。一般来说,便后出血会自行停止。便秘、粪便干硬、饮酒及吃刺激性食物,是引起大便出血的原因。痔疮便血如何治疗需要根据其症状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肛裂便血。在便血的同时,还有便后疼痛的症状。成人的肛裂则大多是由于长期便秘引起的。患者大多是在排便时出血,多为鲜血,出血量不多,有时会发现手纸染血,后由血附着粪便表面。这主要是因为粪便擦破溃疡面的小血管引起的。除了便血之外,患者还伴有肛门剧烈疼痛,一般持续数分钟后疼痛就会减轻或短暂消失,这被称作疼痛间歇期,此后患者有会以肌肉持续性痉挛而出现剧烈疼痛,疼痛时间甚至会持续数小时至十余小时,这种疼痛的特殊过程称作“肛裂疼痛周期”。

  直肠癌:直肠癌引起的便血主要发生在中来年人中间,它的症状主要是粪便中混有脓血、粘膜或腐臭的分泌物。此时就应该注意仔细检查便血的原因,避免错过了直肠癌的最佳治疗时机。

3大便出血的症状都有哪些

  1.鲜血便

  多为急性(即时)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很短时间就经肛门随粪便排出,或便后直接流出。流出的血液外观类似外伤出血,颜色鲜红或紫红、暗红,时间稍久后可以凝固成血块。常于以下疾病:

  (1)痔疮 各期内外痔和混合痔均可引起大便出血,一般为粪便附有鲜血或便后滴血。外痔一般无大便出血。

  (2)肠息肉 为无痛性大便出血。排便时出血,排便结束后停止,量多少不等,一般血液不与粪便相混,或息肉位置高、数量多,也可与粪便相混。

  (3)直肠脱垂 久病后可有排便时出血。

  (4)肛裂 便血,出血方式为粪便表面一侧附有血迹,不与粪便相混,部分患者便后滴血。

  2.脓血/黏液血便

  即排出的粪便中既有脓(黏)液,也有血液。脓(黏)液血便往往见于直肠或结肠内的肿瘤及炎症。常见以下疾病:

  (1)直肠癌 血色较新鲜或暗红色,粪便中可有黏液,往往血液、黏液、粪便三者相混。

  (2)结肠癌 随病程延长逐渐出现大便出血,多为含有脓液或黏液的血便,血色较暗。

  (3)溃疡性结肠炎 黏液便或脓血便,同时伴有左下腹痛或下腹疼痛。

  (4)肠道感染性疾病 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病等。

  3.黑便

  又称为柏油便,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出血量较少,且出血速度较慢,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排出的粪便即为黑色;若出血量较多,在肠内停留时间较短,则排出的血液呈暗红色;出血量特别大,而且很快排出时也可呈鲜红色。

  4.隐血便

  小量(微量)消化道出血不会引起粪便颜色改变,仅在粪便隐血试验时呈阳性,称为隐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常见溃疡、炎症及肿瘤。便隐血试验可检测粪便中的少量(微量)血液成分。肠息肉(癌)的早期粪便隐血可呈现阳性,定期进行粪便隐血检测是结直肠肿瘤筛查(初筛)的重要途径。

  5.伴随症状

  (1)肛门及肛周病变 便血鲜红,肛门疼痛难忍,或肿胀有痔核,或伴有肛裂。

  (2)上消化道疾病 呕血一般都伴有黑便,出血量大、速度快时可以有血便。

  (3)下消化道疾病 根据出血的原发病不同,伴随症状表现不一。

4便血需要做哪些检查

  一、便血的实验室检查

  1.便血后的早期、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可无明显变化,但当补充等渗液体、扩充血容量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的测定有助于失血量的判断。血尿素氮升高的程度也有利于出血量多少的判断(称肠源性尿素氮升高)。

  2.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不再进行性降低,或血尿素氮降至正常,均提示出血已经停止。

  二、便血的辅助检查

  1、X线钡餐或钡剂灌肠检查

  气钡双重造影行十二指肠、空回肠检查或行全结肠检查,对肠道结核、克罗恩病、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肠扭转、肠套叠、息肉或癌肿等疾病的诊断有较大帮助。

  2、乙状结肠镜或全结肠镜检查

  由于直肠、乙状结肠是炎症性病变、息肉或癌肿等疾病的好发部位,故乙状结肠镜检查对这些病变的诊断极有帮助。全结肠镜检查除可发现上述疾病外,对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盲肠的出血性病变的诊断均有帮助。如肠镜进入回肠末端,还可对回肠末端的病变如结核、克罗恩病、淋巴瘤等病变的诊断提供帮助。如能结合活检,行组织学检查,则可显著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3、腹部B型超声波或CT、MRI检查

  对中、晚期结肠癌均有辅助诊断价值。如发现腹腔内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则对肠结核、淋巴瘤等疾病引起便血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4、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

  便血时,行选择性肠系膜上、下动脉插管造影检查,可明确出血的部位,也有利于血管畸形等疾病的诊断,因此,对不明原因的便血患者,为明确出血部位或病因,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是必不可少的检查。

5便血患者可从饮食入手

  1.取鲜荷蒂(即荷叶中心部分)去茎5个。将其洗净,煎碎,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取汤,酌加冰糖少许,温饮,每日2--3次。本方适用于湿热蕴结所致便血。

  2.用花椒若干,冬瓜皮少量。将花椒炒黄,与冬瓜皮共研末,每服1--2克,每日3次。本方对便血有效。

  3.取人参、三七各3克,云南白药0.5克。前两味研为细末,同云南白药同服,每日服3次。本方适用于便血量多者。

  4.用豆腐渣、红糖各适量,食油少许。用热油将豆腐渣翻炒至焦脆,晾干,研末。每服10克,每日2次,用红糖水送下。本方适用于长期便血,久治不愈者。

  5.取苍术15克,熟地12克,五味子、干姜各3克。水煎服,1日l剂,分2次服。本方适用于腹中隐痛之便血者。

  6.用槐花15克,神曲30克,白酒50克。前两味加入白酒炒黑,然后水煎,每日服2次。本方适用于便血量多者。

  7.取早莲草6克。焙干研末,米汤送服。本方适用于先便血后大便者。

  8.用黄芩炭、旱莲草各5克。共研细末,开水送服。本方适用于便血鲜红者。

  9.取西瓜籽100克。加水煎汤,每次饮1碗。本方清热降火,适用于便血。

  10.用金针菜50克,木耳15克,头发灰10克。将前两味加水两碗,煮至一碗,冲人头发灰于碗内,食菜饮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