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照顾婴儿的时候发现宝宝声音嘶哑,有些家长认为是宝宝长时间哭闹引起的,而有些患者则认为咽喉有疾病引起的,因此猜测是很多,但并未带孩子到医院检查,那么六个月宝宝声音嘶哑怎么办?来看看吧。
目录
1六个月宝宝总是摇头究竟是病了还是调皮
缺钙引起的摇头
豆豆8个月了,最近经常喜欢莫名其妙地摇头,会不会是宝宝的骨骼有问题,真担心那。
诊断:宝宝摇头很有可能是缺钙引起的。婴幼儿缺钙初期可表现为易惊、多汗、倦怠、睡眠不安、夜惊、夜啼,体征上可出现颅骨软化、方颅、出牙延迟、卤门晚闭、枕秃、鸡胸、手镯、下肢畸形、“O”形腿或“X”形腿等。细心的家长如果发现宝宝有夜惊、夜啼等初期表现时,应及早给予补钙治疗。
补钙小方略:
1.母乳依然是最佳的补钙来源,最容易被吸收,其次才是配方奶。
2.补钙时一定要同时补充VD,促进钙在肠道吸收和利用,理想的补钙方法是分别服用VD和钙剂。
3.钙剂不宜与奶混合吃。因为钙粉与奶混合后,奶会结成小块,影响吸收。钙与鱼肝油宜在喂完奶,半小时以后吃。
4.阳光充沛的时候可以多带宝宝去晒晒太阳,这种补充途径最安全,不会发生VD中毒。
有湿疹,今天带他去查了微量元素,各项指标都达到正常标准,可宝宝睡觉的时候还是经常摇头,这是否与他的湿疹有关系。
诊断:如果宝宝在检查脑部发育都正常的情况下,还是摇头频繁,睡眠时哭闹,这可能是由于皮肤疾病引起的。湿疹也是引起宝宝摇头的原因之一。湿疹是一种由于变态反应引起的皮肤病。以乳品为主食的宝宝,常常会对异性蛋白产生过敏反应,会患湿疹。得了湿疹,会出现皮肤脱屑、潮红、水泡、糜烂、结痂等症状,范围可波及耳道内、外耳及耳后皮肤。出现上述这样的情况,要带宝宝到专科医院就诊,局部涂药治疗。
预防湿疹小方略:
1.保持宝宝双手的清洁,经常帮宝宝剪手指甲。
2.宝宝常会用手抓挠湿疹处的皮肤,这会引起皮肤的细菌感染。因此,得了湿疹,要警惕宝宝用手搔抓,以免感染。
3.不能用肥皂、热水洗患处皮肤。肥皂和热水会将皮肤表面的油脂洗掉,使皮肤更加干燥。
4.可以给宝宝穿上宽大衣服,衣服质地最好选用棉质,避免衣物摩擦加重湿疹。
减少摇头小方略:
1.多给宝宝做示范。宝宝喜欢模仿,在生活中你要时常给宝宝做示范,点头表示“是”或“要”,摇头表示“不是”或“不要”。
2.忽略宝宝的摇头。如果在确定宝宝身体无异样,他只是用摇头来吸引你的关注时,你可以暂时忽略,让宝宝觉得“用摇头引起你的注意”这一招已经不管用了,他需要转用其他方式来吸引你的注意力。一旦宝宝转换了方式,比如,很乖巧地从一堆玩具中找到遗失的积木,你也要立即关注,对宝宝给予表扬。
宝宝总是摇头这有可能是由于宝宝的身体缺少钙造成的,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针对孩子的这种状况及时的进行相关的治疗。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另外还可以给宝宝吃一些钙类的补充药物,多带宝宝晒晒太阳,确保宝宝能够更好的吸引所需的钙,相信通过努力,我们的宝宝一定可以尽快的恢复健康的。
2六个月宝宝声音嘶哑怎么办
首先要带患者到医院检查,检查后得知疾病后进行治疗,声音嘶哑表现为感冒引起的,急性喉炎疾病引起的,患者要对症的治疗。
一、西医
1、西医治疗
1、全身治疗:病情较重,有明显全身症状者,应适当休息,给予抗生素(青霉素,先锋霉素或磺胺类药物),及激素(强的松5~10毫克,一日三次)治疗。
2、病人应禁烟酒,不吃有刺激性食物,少讲话,以利炎症消退。
3、局部治疗:超短波理疗,具有消炎、止痛作用,每日1~2次,复方安息香酊蒸气吸入,每日3~4次。雾化吸入:抗菌素液加激素液(或加入少许肾上腺素、1%麻黄素)。
二、中医
可用麝干麻黄汤(麝干9麻黄6杏仁9胖大海6桔梗6甘草5)。如痰多,高热、气急、胸闷、病情加重者,则以清热宣肺,化痰利咽为主。用清喉宁肺汤(桔梗9前胡9桑白皮9贝线9知母9黄芩6栀子6甘草3)。
三、日常护理治疗
1.平日可多喝水,避免长期饮用酒精和咖啡。保持体内水的平衡可以充分地滋润声带。尤其长时间讲话时,应多喝温开水保持咽喉湿润。
2.避免过多清嗓。因这种行为,气流就会猛烈地震动声带,从而损伤声带。如果觉得嘶哑难受,可适当的小口饮水或是咽。
3.在感冒或感染时造成声音嘶哑,建议尽量不要讲话。
4.保持室内空气湿度和温度适宜,经常开窗通风,增加空气流动;辅食可以喂些新鲜水果汁、菜泥及稀粥等软、易消化的食物;保证睡眠充足。
通过文章的讲解我们知道疾病的治疗方法,就能解答六个月宝宝声音嘶哑怎么办?孩子出现声音嘶哑的因素多,患者要先检查病因,才能做好疾病的医治,患者是哭闹引起的疾病,可以多喝水,减少哭的次数,症状就会恢复。当检查是疾病引起的,就要用药治疗,但是孩子太小,用药上就要谨慎,必须控制好药量。
3六个月宝宝早教内容有哪些
六个月宝宝身高体重指标
满六个月时:男婴体重5.9~9.8千克,身长62.4~73.2厘米;女婴体重5.5~9.0千克,身长60.6~71.2厘米。头围44厘米,出牙两颗。
六个月宝宝早教内容有哪些?
1、语言方面:六个月的宝宝听力更加灵敏,也分辨不同的声音 ,并尝试发音。
(1)帮助宝宝区分物体,指着物体告诉他相应的名称。
(2)和宝宝说话时, 慢慢地清楚地表达。
(3)、可以重复性地唱一些歌谣或者摇篮曲,帮助宝宝学习。
(4)、要给宝宝反应或者思考的时间 ,不要说个不听或者长篇大论 。
2、发育方面:六个月的宝宝已经能在镜子中发现自己,照镜子的时候会笑,用手去触摸镜中人。这个时期的宝宝处于比较好动的阶段,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有时他喜欢把物品扔在桌上或者地板上,然后就会有一列的反应,比如喜悦的表情、不满等等。情感也随之丰富了起来。由于一些事情孩子不知道其中的危险性,所以家长们也要注意约束孩子,不妨用其他玩具或者活动让孩子分心。
3、情感与社交方面:
六个月的孩子有比较丰富的情感,他们高兴时会笑,不如意的时候会发脾气等等。家长们要注意不要用恐怖的表情或者言语去吓唬孩子,不要在陌生人靠近时离开孩子,因为这个时候的宝宝对许多东西都表现出恐惧,出现了认生的情况。
(1)、当父母带孩子出去散步、郊游的时候,碰见不同的人,不妨教孩子打招呼问好,比如见面说你好,挥手说再见等。
(2)父母可以在出门前叫宝宝的名字,这个时候他能意识到自己的名字并把头转过来。
4六个月之后的宝宝易患呼吸道感染
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完整而复杂的功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免疫防御功能,正是由于这种免疫功能使得人体有效抵御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才能使人体不得或少得各种感染性疾病。 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深切体验,那就是6个月以后,特别是6个月到1岁的孩子容易得感冒、支气管炎及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而6个月以前却很少生病,那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那是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免疫系统还未发育完善。
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两方面。体液免疫主要指的是由B 淋巴细胞分泌的各类免疫球蛋白,也就是抗体IgG 、IgA、 IgM、 IgD及 IgE,其中IgG占75%,只有这种抗体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也称被动抗体。这种抗体具有中和细菌毒素或病毒粒子的作用;还可覆盖在细菌表面,使细菌容易被吞噬细胞吞噬,因此对人体有保护作用。但是由于小儿的血容量不断扩充以及抗体本身的代谢,随着年龄的增长血中来自母亲的抗体含量逐渐下降,6个月左右已降至最低水平。而此时小儿自身产生的抗体也很少(1-3岁时的血中的含量仅为成人的59%),不足以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
另外,在婴儿时期,细胞免疫系统也未发育成熟。与抵御病毒感染直接相关的T淋巴细胞功能低下,失去了抵御病毒侵入的第一道防线;同时T淋巴细胞对B淋巴细胞分泌抗体的调节功能也因此受到影响。婴儿时期呼吸道粘膜分泌及合成的分泌性IgA抗体的量也很少,而这种抗体与支气管的局部免疫关系密切,支气管分泌物中IgA含量低就不能保护呼吸道粘膜免受细菌、病毒的侵袭。血中缺乏抵御感染的足够抗体,必然容易发生感染。了解了以上原因,为什么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容易患呼吸道感染就很清楚了。
5六个月宝宝吐奶的原因
一、六个月宝宝吐奶的原因
1. 六个月宝宝吐奶的原因是什么2. 六个月宝宝吐奶怎么治疗3. 六个月宝宝吐奶怎么喂奶二、宝宝吐奶怎样护理
三、怎样预防宝宝吐奶
六个月宝宝吐奶的原因
1、六个月宝宝吐奶的原因是什么
宝宝发生吐奶,不仅仅是因为吃奶后改变抱姿引起的,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婴儿生理上的特点。
宝宝胃部从正面看是横躺着的,呈不稳定状态,同时贲门部位(胃部入口)还比较松。也就是说,大人吃饭时,当食物进入胃部后,贲门会通过收缩来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但由于婴儿的胃贲门部位还不能很好地进行收缩,从而导致进入胃部的奶汁等能比较容易地流回食道。
另外,与大人相比,宝宝的喉头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们含乳头的方式比较笨拙,从而导致吃奶时空气容易与奶汁一起吸入胃部,所以当孩子打嗝或身体晃动时,吃进去的奶也就比较容易被吐出来了。
病理原因也会令新生儿吐奶严重。比如感冒、咳嗽、腹泻、中耳炎、肺炎、脑膜炎、便秘、食管闭锁等都会让宝宝吐奶而且非常严重。
如果宝宝吐奶时有张口伸脖、痛苦难受的表情,并伴随有呛、吐等动作,就属于比较严重的吐奶了。这种情况下食物很容易呛入呼吸道或引发吸入性肺炎,严重时会导致婴儿窒息,此时应及时治疗。
2、六个月宝宝吐奶怎么治疗
2.1、拍嗝
宝宝喝完奶后,由于胃里下部是奶,上部是空气,会造成胃部压力,出现溢奶、吐奶现象。因此,应及时帮宝宝拍打嗝,让气体排出来。只要减小了胃里的压力,自然就能减轻吐奶、溢奶情况。
2.2、体位疗法
如果拍嗝有困难,那么就将宝宝直立抱起,让他趴在你的肩上至少30分钟,然后将枕头垫高,让宝宝右侧躺下,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加胃部排空速度。
2.3、饮食疗法
增加喂奶次数,减少每次的喂奶量,做到少量多餐。喂奶后适当多抱一会儿宝宝,不要急于将他平放在婴儿床上,这样有助于减轻返流。
2.4、药物治疗
如果吐奶、溢奶严重,请医生开一些刺激肠胃蠕动的药物来改善。不过,药物治疗是放在最后考虑的。
3、六个月宝宝吐奶怎么喂奶
3.1、采用控量奶流的喂奶姿势
抱着的话宝宝的身体是倾斜的,当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胃的下口便相应有了一定的倾斜度,吸入的奶汁由于重力作用可部分流入小肠,使胃部分腾空。
3.2、喂奶后不要急于放下宝宝
妈妈不应立即把宝宝放回到床上。而是应该把宝宝贴胸竖直抱起,头趴在大人的肩上,轻轻地拍背,让那些随吸奶而吞入的空气排出,即让宝宝打嗝儿。
3.3、宝宝哭闹后不要立即喂奶
喂食前如果哭闹太久,可能会在哭叫当中吸入较多的空气到胃里面,此时喂奶就容易反溢。如果在喂奶前先帮他拍拍背、排排气,就会改善。
3.4、吃奶后应该避免的小动作
宝宝多采取仰卧位躺在床上。但吃奶后为防止吐,最好不要马上置宝宝仰卧位,应先右侧卧无吐奶现象后再让他仰卧。 然后尽量在半个小时内不要翻动宝宝或给他洗澡,就可以避免吐奶。不要让宝宝吃完奶后,吸吮空的奶瓶。
宝宝吐奶怎样护理
1、上身保持抬高的姿势
一旦呕吐物进入气管会导致窒息。因此在让孩子躺下时,最好将浴巾垫在孩子身体下面并要保持上身抬高。如果孩子躺着时发生吐奶,我们可以把孩子脸侧向一边。
2、吐奶后,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状况
在孩子躺着时要把孩子头部垫高,或者索性把孩子竖着抱起来。吐奶后,孩子的脸色可能会不好,但只要稍后能恢复过来就没有问题。另外,根据情况可以适当地给孩子补充些水分。
3、补充水分要在呕吐后30分钟进行
孩子吐奶后,如果马上给孩子补充水分,可能会再次引起呕吐。因此,最好在吐后30分钟左右用勺先一点点地试着给孩子喂些白水。
4、吐奶后,每次喂奶数量要减少到平时的一半
在宝宝精神恢复过来,又想吃奶的时候,我们可以再给宝宝喂些奶。但每次喂奶量要减少到平时的一半左右,不过喂奶次数可以增加。在宝宝持续呕吐期间,我们只能给宝宝喂奶,而不能喂其他食物,包括辅食。
怎样预防宝宝吐奶
1、注意喂奶的姿势
喂奶的姿势和宝宝吐奶有密切关系。喂奶的时候,妈咪最好采用坐姿。躺着喂奶或者母婴面对面侧卧喂奶都会增加新生儿吐奶的几率。
2、喂奶后的姿势
喂奶时的姿势不当会让宝宝吐奶。喂奶后,抱婴儿的姿势不当同样会让新生儿吐奶。宝宝吃完奶之后,可以让宝宝趴在妈妈的肩头上,用手轻轻拍打婴儿的背部,排出吸奶时吸入的空气,让胃的气体排空,这样就不会吐奶了。
3、掌握喂奶的时间
过于频繁地给宝宝喂奶,也会造成新生儿吐奶。当上一次吃的乳汁还残留在胃里没有消化,又给宝宝喂奶后,这样会引起宝宝胃部饱胀,就会吐奶。一般情况下,宝宝胃排空需要3-4小时,因此隔3-4小时喂奶一次比较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