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外科 >普外科 >肝胆外科 >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呢

胆囊是我们人体的一个重要的组织,胆囊是用来消化和吸收食物的部位,对人体健康起这很重要的作用,胆囊如果是出现异常的话,是会导致全身性发生症状的,其中胆囊息肉是发生最为频繁的一种疾病,大部分发现得了胆囊息肉,第一想到的就是通过手术治疗,那么胆囊息肉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呢?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目录 胆囊息肉有何临床表现 胆囊息肉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呢 胆囊息肉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 多发性胆囊息肉的预防 多发性胆囊息肉的病因

1胆囊息肉有何临床表现

  1、胆囊息肉这种疾病大多数都是B超检查的时候发现的,没有什么明显症状。一些严重的胆囊息肉患者会出现右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表现。极个别的患者会患上阻塞性黄疽、无结石性胆囊炎、胆道出血,诱发胰腺炎等。做体格检查的时候会感觉自己的右上腹痛。

  2、对于胆囊息肉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检查,但是B超检查是很难分清肿瘤还是非肿瘤性息肉,正确的诊断方法是常规超声加上彩色多普勒超声或声学血管造影检查,CT增强扫描,等到结果出来以后就会知道是否有肿瘤了。

  3、恶性危险因素 鉴于少数胆囊息肉可能为早期胆囊癌或可发生癌变,因此对本病有以下情况视为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①直径超过1cm;②年龄超过50岁;③单发病变;④息肉逐渐增大;⑤合并胆囊结石等。

2胆囊息肉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呢

  首先,胆固醇型胆囊息肉 * 胆固醇型胆囊息肉,是胆囊息肉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其患者大多数无症状,胆囊功能良好,一般只需每3—6个月进行B超检查,平时坚持服用药物进行调理, 注意进食和生活保养即可。

  胆囊息肉患者服用的药物,又如:双花连胆汤 * 每日取野菊花20克,金银花20克,制香附15克,白芍15克,青皮15克,柴胡15克,元胡15克,茯苓15克, 厚朴15克,茵陈15克,龙胆草10克,甘草10克,黄连10克。将上述药材全部臵于锅中,加清水浸泡后煎 煮至沸腾,取汁,分3次服用。

  不过,当胆固醇型胆囊息肉出现明显症状或胆囊息 肉迅速增大的情形是,则应该考虑进行手术。 需进行手术的胆固醇型胆囊息肉往往直径小于10mm,多发,外观呈桑椹状,蒂细如线,质脆易落,容易 摘除。若是胆囊功能良好的,可行经皮胆囊镜息肉 摘除;若是胆囊功能不良的,则行腹腔镜胆囊切除。

  其次,良性非胆固醇性胆囊息肉,这类型的胆囊息肉包括腺瘤与腺肌瘤病、炎症性息 肉及腺瘤样增生罕见的间叶组织肿瘤等。

3胆囊息肉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

  1、腺肌瘤。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胆囊息肉的危害表现,大家都知道胆囊息肉是存在粘膜上皮局部变化、肌纤维增生与局限性腺肌增生,医学上称之为腺肌增生症,主要有弥漫型、节段型与局限性这三种类型。胆囊息肉的腺肌瘤也是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也可能癌变。

  2、另外,患者的胆囊里面有炎性息肉出现也是胆囊息肉的一大危害,这主要是因为胆囊息肉里面的炎症刺激导致的一种肉芽,直径大约是5mm,单发或多发的广基性结节。其组成成分有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慢性炎症细胞。

4多发性胆囊息肉的预防

  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性病变,是一种胆囊腔内的良性占位性病变,以胆固醇性息肉多见,多无症状,部分患者仅有轻微的上腹部不适或隐痛,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

  胆囊位于右上腹部,像一个梨形的囊袋悬挂在肝脏的下方,它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储藏由肝脏分泌的胆汁,在人体需要的时候排泄到肠道去帮助消化吸收食物。胆囊息肉就是在胆囊腔内壁上长出的赘生物,小的形如粟米仅1毫米~2毫米,大的状似桑椹可达2厘米,根据息肉数量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

  引起多发性胆囊息肉的原因有很多,人类饮食结构多样化和饮食节律非常化及环境污染的加剧,胆囊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如:高胆固醇饮食、长期酗酒、过多进食刺激性饮食、饮食规律紊乱如:早餐不吃好或不吃早餐、晚餐过盛、过多等不良饮食习惯、农药过多、食品添加剂泛滥、电离辐射充斥空间等都和胆囊息肉的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

  在进行多发性胆囊息肉的预防前,我们来了解一下多发性胆囊息肉的高发人群有哪些,如果有以下类型的朋友应该有所注意。

  1、经常饮酒和经常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人群。

  2、社会生活及工作的思想压力较大,经常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烦燥易怒,情绪抑郁。

  3、日常活动较少,经常熬夜及生活不规律的人。

  4、平时经常爱吃纤维素含量高,多渣的食物的人群,经常对胃肠产生刺激,容易患上胆囊息肉。

  5、没有规律饮食、不爱吃早餐的人群。如果不吃早餐,则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存留于胆囊内,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即可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增多。

  胆囊息肉的致命杀伤力在于突发癌变。从80-90年代,因形成的胆囊息肉的性质不同,癌变率逐渐增高。而在癌变中或癌变后,许多没有不适的感觉,不知不觉发展,不知不觉癌变,这也是胆囊息肉最可怕的特点。不难发现胆囊息肉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生活了,所以对于这种情况要重视。因此,对于多发性胆囊息肉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5多发性胆囊息肉的病因

  胆囊位于右上腹部,像一个梨形的囊袋悬挂在肝脏的下方,它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储藏由肝脏分泌的胆汁,在人体需要的时候排泄到肠道去帮助消化吸收食物。胆囊息肉就是在胆囊腔内壁上长出的赘生物,小的形如粟米仅1毫米~2毫米,大的状似桑椹可达2厘米,根据息肉数量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

  多发性胆囊息肉的病因有很多方面。中医认为,胆囊息肉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情志失调、饮食所伤、劳逸过度、感觉外邪等所致。以下是多发性胆囊息肉形成的原因。

  一、经常的饮酒和经常吃高脂肪、高胆固醇,会诱发胆囊息肉。社会生活及工作的思想压力较大,经常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烦燥易怒,情绪抑郁,日常活动较少,经常熬夜及生活不规律的人也都容易患上胆囊息肉。

  二、胆汁分泌多,胆囊营养不足,所以当胆汁成分发生改变,胆囊过度浓缩胆汁的时候,胆囊就被腐蚀坏了,出现炎症,也就是胆囊炎,久之胆囊壁不能愈合,就形成胆囊息肉。

  三、平时经常爱吃纤维素含量高,多渣的食物的人群,经常对胃肠产生刺激,容易患上胆囊息肉的原因。

  四、没有规律饮食、不爱吃早餐。如果不吃早餐,则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存留于胆囊内,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即可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增多,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

  胆囊息肉的病理组织学上也就是在性质上并不都一样,它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胆固醇性息肉,最多见,95%以上的息肉属于这种类型。它是胆囊壁上的巨噬细胞吞食胆汁中的胆固醇结晶后聚积而形成的,经常多个同时存在。

  第二种称为炎症性息肉,是胆囊炎反复发作的过程中形成的局部组织增生,临床特点是大部分合并胆囊结石和慢性胆囊炎。

  第三种是腺瘤性息肉,少见,仅占全部息肉的0.5%,一般为单发性。三种息肉里只有它才是真正的肿瘤性病变,虽然属良性肿瘤,但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便有演变成为癌肿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