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药品 >用药常识

心脏病常用药

心脏病是一类比较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织构成,循环系统疾病也称为心血管病,包括上述所有组织器官的疾病,在内科疾病中属于常见病,其中以心脏病最为多见,能显著地影响患者的劳动力。那么心脏病的常用药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目录 心脏病常用药 常见的心脏病的病因 心脏病的饮食 心脏病真的会遗传吗 小心!颈椎病会引起心脏病

1心脏病常用药

  心脏病常用药物小常识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维、泰嘉) 主要作用: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适用人群: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支架术后。 用法、用量:阿司匹林(1片日一次)波立维(一片日一次) 注意事项:1、饭后服药或与饭同服。

  2、饮酒后勿服药,严重者可引起胃出血。 3、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得自行调节药量。

  4、学会观察自身用药反应,是否有牙龈、鼻腔出血,紫癜,黑便,血尿 5、药片潮解后不得服用,会造成不良反应。 6、术前一周要停药。

  7、长期服药者需定期到医院复查凝血指标。 硝酸甘油片

  主要作用:扩张全身的动脉、静脉。、 适用人群:冠心病、心绞痛、心功能不全。 用法、用量:舌下含服一次一片,可以重复含服。

  注意事项:1、硝酸甘油只有舌下含服有效,口服无效,2—5分钟见效

  2、心绞痛发作时舍下含服一片,五分钟后可重复含服,如果连续含服三片疼痛仍持续应立刻就医。

  3、心绞痛发作频繁者在活动或大便前5—10分钟可以舍下含服一片,预防心绞痛的发作。

  4、服药后若有头晕、面色潮红等表现不要惊慌,属于药物正常反应。 5、服药后不得随意改变体位,以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6、硝酸甘油需避光保存,见光则效果不佳。

  7、硝酸甘油有效期为半年,超过效期应弃掉,舍下含服硝酸甘油时若无麻涨烧灼感亦说明硝酸甘油已失效。

  温馨提示:有心绞痛发作史或老年人家中常备硝酸甘油片,并将硝酸甘油放置触手可及之地。硝酸甘油只能缓解症状,为患者赢得就医时间,并不能彻底治愈疾病。 另外,速效救心丸、消心痛、复方丹参滴丸等也可用作院前急救。

2常见的心脏病的病因

  提起心脏病,大家都会想到猝死这种情况,所以心脏病是对我们身体危害非常大的疾病。如果不能够及时的发现以及去治疗,就会出现很紧急的情况,但是引起心脏病的具体原因又是什么呢?下面大家就一起学习一下心脏病的病因吧。

  1、陪着别人吸烟。如果一个人每周三次,每次暴露在别人吸烟时吐出的烟雾30分钟,那么他患心脏病的风险比很少被动吸烟的要高26%。这是常见的心脏病的病因。

  2、终日愁眉苦脸是常见的心脏病的病因之一。一开始态度就非常乐观的人得心脏病的可能性比那些态度比较悲观的人要小一半。

  3、雾天在户外运动。在空气污染最严重的雾天里进行户外锻炼会阻断血液中氧的供应,从而使血液更容易凝结。

  4、怒斥会对心脏造成巨大的冲击,是心脏病的病因中常见的一种。

  5、引发心脏病的不良习惯:事业至上,忽视减压,最终成为心脏病的病因。精神压力最大的冠心病患者比精神压力最小的患者死亡的可能性要大三倍。因此,每天沉思20分钟会减少你25%以上的焦虑和抑郁。

  一般,常见的心脏病的病因就是上面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再说生活上面夺取注意一点。保持一个好的心态,这样心脏病的发病率就会降低很多。每天多多去锻炼,呼吸新鲜的空气,加强自己身体素质,就能和心脏病说再见。

查看详情>>

3心脏病的饮食

  一、坚果类:杏仁、花生等坚果富含对心脏有益的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二、黑芝麻:黑芝麻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和卵磷脂,能维持血管弹性,预防动脉硬化。

  三、马铃薯:该食品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和钠、钾、铁等,尤其钾含量最为丰富,每100克中含钾502毫克,是少有的高钾蔬菜。心脏病特别是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多伴有低钾倾向。常吃马铃薯,既可补钾,又可补糖、蛋白质及矿物质、维生素等。

  四、芹菜:芹菜所含的芹菜碱,可以保护心血管功能。吃芹菜要吃叶子,因为叶子才是营养精华所在。叶子的维生素C比茎高,且富含植物性营养素、营养价值高。芹菜也是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能够降低心脏病发作的危险性。

  五、海带:海带属于可溶性纤维,比一般蔬菜纤维更容易被大肠分解吸收运用,因此可以加速有害物质如胆固醇排出体外,防止血栓和血液黏性增加,预防动脉硬化。

  六、黄豆:黄豆含有很多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而且大多都是不饱和脂肪酸,能够促进体内脂肪和胆固醇代谢。

查看详情>>

4心脏病真的会遗传吗

  1.冠心病

  研究发现,冠心病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性。

  双亲中有1人患冠心病,其子女患病率为双亲正常者的2倍。若父母亲均患冠心病,则子女患病率为双亲正常者的4倍。若父母亲均早年患冠心病,其子女患病率较无冠心病双亲子女的患病率高5倍。

  由此可知,遗传因素在冠心病发病中有一定的作用,但其发病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冠心病的所有家庭成员能共同改变高脂饮食、高热量、高盐、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同时加强体育锻炼,那么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就会下降。所以,上一代患有冠心病,并不意味着下一代也肯定会患冠心病,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和环境,是可以避免患病的。

  2.肥厚性心肌病

  多数(50%-70%)肥厚型心肌病由基因突变所致,故有人把肥厚型心肌病定义为“先天性心脏病”。

  目前已发现至少13个基因400多种突变可导致肥厚型心肌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按统计学来计算,如果父母一方患有肥厚性心肌病,则后代有50%的概率遗传到该疾病。

  该病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严重者呈端坐呼吸或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心绞痛;其主要并发症有心律不齐、心力衰竭、猝死等。患者在生活上应注意避免过劳,防止精神过度紧张。若父亲或母亲为已知患者且基因突变已明确,则可以通过筛查其子女是否携带基因突变,避免患者在出现临床症状前,甚至在出生的第 1 天被遗传所累。所以面对肥厚性心肌病,人们应该做好基因筛查工作,提前预防。

  3.长Q-T间期综合症

  长Q-T间期综合症是一种跟心律有关的心脏病,目前专家认为它是由调控心室肌细胞膜复极化离子通道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长Q-T间期综合症是一种在心电图上的QT间期延长的现象。这种病症虽然很罕见,但每一万人中,仍然有2人有机会患上此病。它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尖端扭转室速引起的反复晕厥和猝死,大多数病人的症状发生在运动、情绪紧张、激动时,晕厥一般持续1-2分钟,一部分病人猝死发生在睡眠时。

  4.扩张型心肌病

  该病主要表现为心肌功能受到影响,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病因,可能是由于各种毒性物质,代谢产物或病原体损伤心肌细胞所致;也可能是心肌梗死导致心肌层纤维化损伤了心肌细胞。在患者群中,有20%-40%的患者家族中出现了编码心肌细胞骨架、收缩蛋白的基因突变。虽然这种疾病在遗传学上是异源性的,但它的发生大多表现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征。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应保持正常作息,少饮酒熬夜,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5小心!颈椎病会引起心脏病

  颈椎病会引起心脏病?有可能!有一种心脏病就叫做颈源性心脏病,如不好好治疗,可能会危及您的生命。到底是怎么回事?跟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晏怡教授一起来看看吧!

  随着对颈椎病研究的深入,发现颈椎病除了头痛头晕、上肢麻木疼痛等一些常见症状外,还常常可以累及心血管系统。由颈椎病引发的心脏不适症状,医学上称为“颈心综合征”或“颈源性心脏病”,主要症状包括如心前区作痛,心律失常,还会有胸闷不适感、心悸、气促等。心前区疼痛称其为“颈性心绞痛”,心律失常称其为“颈性心律失常”。

  引起颈源性心脏病主要是因为交感神经,交感神经自颈椎和胸椎发出后分布到心脏病影响心脏的活动。当颈椎出现病变时,会压迫到交感神经,从而影响到支配心脏的神经继而引发心脏疾病,于是就表现出了类似冠心病、心绞痛,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心脏病症状。

  颈源性心脏病常容易被误诊为冠心病,但由它引发的心绞痛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它与高枕卧位、长时间伏案工作、颈部受寒等颈椎负担增大密切相关。但必须提醒的是,诊断颈源性心脏病之前,要首先通过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方法排除心脏病。

  睡姿不好可能猝死?平时靠在床上睡着了,对颈椎伤害很大。长期姿势不好,交感神经过于兴奋,血供下降,心脏负荷突然大幅增加,导致心梗猝死也是有可能的。但其实,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和患者原本就有基础性的疾病,加上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有关,颈椎病甚至是睡姿等,都只是诱因。还希望中青年精英人士在职场拼搏的同时,一定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每年做全面的体检,控制好自己的血压和体重。

  另外还需提醒,不少人有时靠在沙发或床上看电视,太累了就睡着了,这是对颈椎的一大伤害。因为在睡眠状态下,颈部的肌肉会松弛,不能起到保护颈椎的作用,头部的重量全部由颈椎间盘及小关节承担,极易造成它们的退化、损伤。

  如何预防“颈源性的疾病”要避免受凉和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颈椎病目前是一种常见疾病,不少人在日常生活中玩电脑、手机,伏案工作,长时间低头会让颈椎处于过度劳累状态,形成颈椎病。日常生活中,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特别是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定时改变头部体位,做颈肩部肌肉锻炼,如做头部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以缓解疲劳,又可以增强肌肉韧度。冬季天凉以后应穿高领衣服或围上围巾。特别要留意“颈后风”。有时,工作时座位后面对着空调或窗子,不时有冷风吹到后颈部,这样的情形一定要避免。因为冷风会引起后颈部的血管收缩,导致该区域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血供障碍,从而影响颈椎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