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在成长过程当中很容易出现贫血的情况,而比较常见的一种贫血就是缺铁性贫血。当患者体内出现铁缺乏情况的时候,血红蛋白合成就会减少,从而引起贫血的情况。为了让宝宝健康成长,缺铁性贫血是需要及时改善的。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了解改善缺铁性贫血的办法吧。
目录
1婴幼儿缺铁贫血怎么办
1.铁剂治疗
注意维生素B12、叶酸对于治疗缺铁性贫血无效,不可滥用。口服铁剂,口服无机盐最经济、方便和有效;注射铁剂适用于不能耐受口服铁剂、腹泻严重而贫血又较重的病儿。
2.去因治疗
饮食不当者,必须改善饮食,合理喂养。对肠道畸形、钩虫病等在贫血纠正后应行外科手术或驱虫。鲜牛奶过敏,可改为奶粉、蒸发乳、水解蛋白奶粉等。
3.输血
适应证:重度贫血或合并严重感染或急需外科手术者,血红蛋白在30g/L以下。
原则: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或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每次2~3ml/kg。
2宝宝患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1、母乳宝宝患缺铁性贫血:半岁前,大部分宝宝均以母乳为主食。这时候的宝宝患缺铁性贫血,是由于生长速度很快,体内储存的铁逐渐消耗渐尽,而母乳含铁量少,此时以母乳为主食则可导致缺铁性贫血。哺乳期的妈妈由于妊娠、哺乳,需铁量增加,加之妊娠期消化功能紊乱,若摄入的铁量不足或者自身对铁吸收不好,缺铁的奶水被宝宝吃了会,也极易导致宝宝贫血。
2、牛奶喂养的宝宝患缺铁性贫血:在宝宝满周岁后,许多妈妈为了防止宝宝缺钙,都会每天督促宝宝喝营养丰富的牛奶,宝宝也不时吃一些奶油蛋糕、酸奶、冰激凌等小零食,但无奈贫血还是会找上宝宝。其实,虽然牛奶和奶制品是优质蛋白质和钙的良好来源,但是对于血液中最重要的铁元素来说,牛奶中含铁量极少,每100毫升牛奶仅含铁0.1-0.5毫克。据观察,要保证正常身体发育和运作,2岁以上的宝宝每日需铁量达到12毫克,但若宝宝只以奶类为主食,即使胃中灌满了各式各样的奶制品,还是远远不够身体对铁的需要量。奶制品的过分摄入影响了宝宝对正餐的摄入。因此,缺铁性贫血多是由于偏食引起,又称“富贵贫血”。
3、铁吸收障碍让宝宝缺铁性贫血:当宝宝可以独立进食种类丰富的辅食后,若还是患上缺铁性贫血,多是由于铁吸收性障碍造成的。动物性食品中的血红色素铁可以直接以卟啉铁的形式被人体吸收,吸收率较高非血红色素铁的吸收取决于胃肠道的溶解度等因素,多种因素可阻碍铁的吸收。若宝宝本身不易吸收铁元素,平时妈妈又没有注意特别给宝宝补铁,这时候宝宝容易患上缺铁性贫血。
3纯母乳喂养会导致婴幼儿贫血吗
母乳是婴幼儿最好的食物,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在4—6个月以前实施纯母乳喂养。但是一项对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婴儿期进行人工喂养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22.58%,实行混合喂养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31.20%,实行纯母乳喂养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43.93%;纯母乳喂养时间不到4个月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27.74%,超过4个月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43.59%;如果在婴儿4个月前就添加牛奶(粉),贫血发生率为26.32%,在4个月后添加牛奶(粉),贫血发生率为41.36%;如果在婴儿8个月前就添加肉类,贫血发生率为32.34%,超过8个月才添加肉类,贫血发生率为37.21%。
母乳的消化吸收率虽然很高,但含铁量很低,100克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毫克,而100克配方牛奶(粉)含铁量可达到9毫克。因此,纯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就越大。富含铁元素的配方牛奶(粉)可有效防止儿童缺铁性贫血,添加肉类等富含铁的动物性蛋白也可补充婴儿的铁营养。
分析母乳喂养反而缺铁性贫血发生的概率高的原因发现,母乳喂养导致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母亲本身就贫血,由于自身身体状况的原因,造成孩子贫血。
2、孩子到了该添加辅食的时候(一般是4—6个月)却仍然只吃母乳,或添加辅食量较少,或添加不得当都会造成缺铁性贫血。母乳的消化吸收率虽然很高,远远高于各种配方强化奶粉产品,但是母乳中的含铁量很低,100克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毫克,而100克配方牛奶(粉)含铁量可达到5—11毫克。婴幼儿生长速度很快,正常婴幼儿出生后5个月体重增加1倍,1岁增加2倍。婴幼儿在4—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渐尽,如仅以含铁量少的母乳喂养,或者给婴幼儿食用非婴幼儿配方的奶粉或辅助食品(比如只给孩子喝粥),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3、由于妈妈很难判断宝宝每次进食的量,如果宝宝长期没有吃饱,也可能造成贫血。
4、某些因素会影响铁吸收,比如补钙过多会影响铁吸收。
因此,妈妈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对宝宝进行喂养。千万不要只认为母乳好就不给孩子添加辅食,也不要认为母乳会导致孩子贫血而及早断奶。
4宝宝缺铁性贫血食谱有哪些呢
肉末炒雪里红:雪里红250克,猪肉末125克,酱油,盐,味精,葱花,生姜末等适量(做法;雪里红洗净,切成小碎丁,放入开水锅内烫一下,捞出控去水分备用,将油倒入锅内,烧热后下肉末煸炒变色,在下葱花,生姜末,和酱油,雪里红丁,继续煸炒,加精盐,味精少许,炒匀,盛盘即可)。
牛肝炒豌豆尖:牛肝200克,豌豆尖100克,葱花,酱油,精盐,花椒粉,白糖,味精,湿淀粉适量(做法:将牛肝洗净切成薄片,盛入碗中,加入湿淀粉,酱油拌匀,豌豆尖择洗干净,炒锅内放油,烧热放入葱花,花椒粉,炒出香味,放入牛肝炒散,下葱末,豌豆尖,同炒,再放入精盐,白糖味精翻炒,出锅即可)。
木耳炒猪肝:猪肝100克,水发木耳40克,酱油,精盐,醋,白糖,湿淀粉,葱姜蒜等适量(做法:猪肝洗净,剔去筋膜,切成薄片,葱姜蒜切成末,木耳洗净,撕成碎块,将猪肝放入盘内,加少许湿淀粉,精盐搅拌,将葱姜蒜末,木耳块,酱油,醋,盐,湿淀粉结合在一起,加入少许水,搅拌成调料汁。锅内放油,烧至八成热时,放入拌好的猪肝片,稍炒,倒入调味汁,炒匀出锅即可
5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措施又有哪些呢
1、妈妈在孕期、哺乳期要均衡营养,有意识地多吃含铁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鸡蛋等,并且要经常定期检查血色素,妈妈孕期发现贫血定要及时治疗,以免宝宝因为先天性储铁不足而引起贫血。
2、婴儿出生4个月左右,不管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都应该逐步添加蛋黄、肝泥、鱼泥、菜泥及铁强化食品。在给宝宝吃含铁食物的同时,最好也补充富含维生素C、果胶的水果,提高铁的吸收率。
3、尽可能使用铁锅、铁铲给宝宝烹制食物,铁质炊具在烹饪时会产生细小的铁屑溶于食物当中,形成可溶性铁盐,容易被肠胃吸收。
4、多给宝宝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及时通过食物来补铁。食物中的肝、肾、豆类、蛋黄、绿菜叶、水果、海带含铁量比较多,可以在日常饮食中多给宝宝食用。
5、早产儿、低体重儿、双胞胎、多胞胎在出生后两个月就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铁剂,以防贫血。其他宝宝如果要补充铁剂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