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他们的睡觉时间一般为20个小时左右,因为刚出生宝宝多数时间都是用来睡觉,但是在宝宝睡觉时间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要不要把宝宝叫起来吃奶,其实在这段时间如果是白天可以叫宝宝起来吃奶,但是到了晚上不要叫宝宝起来,不然宝宝会一晚上睡不着了。新生儿只睡觉不吃奶的原因有什么?下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目录
1常揉宝宝肚子可缓解肠痉挛
肠痉挛其实不是一种疾病,是由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情况。大约20%的宝宝在出生后2—4周会发生肠痉挛,60%的宝宝在3个月左右会好转,90%的宝宝到4个月就好多了。因此,医生教给芳芳一套按摩宝宝腹部的方法,不仅可以预防和缓解肠痉挛,更会让宝宝健康少生病。
经常揉腹能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血流量,增强胃肠内壁肌肉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又可使人保持精神愉悦,有利于睡眠。
揉腹时,小儿采取平卧位,操作者用右手四指或手掌,在小儿腹部以脐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约按摩50到100次。按摩前让宝宝排空小便,过饱或过饥时不要进行,局部皮肤感染或腹腔内有急性炎症者也不宜进行。操作时,手法应轻重适宜。
2新生儿只睡觉不吃奶的原因
先量一下体温,看正常否宝宝睡多长时间合适,只有宝宝自己知道。只要宝宝吃饱了,环境舒服了,自然会睡得很香,没有睡不着的理由。只要宝宝睡觉的时间不是太离谱,吃得好,生长发育正常,那么睡多久,不需要在意。10个月了12个小时左右是正常的,当然某些时候,孩子的睡眠时间会略略超过这个标准,这可能是头一天太累了,玩得过于兴奋,但很快就能纠正过来。指导意见:如果孩子经常出现过于能睡的情况,就要考虑是不是患病了。
临床上把这种睡眠过多的现象称为嗜睡,多指超过正常睡眠时间的入睡状态,可能是某种疾病的症状之一。引起宝宝嗜睡的疾病很多。比如,感冒伴随发热的宝宝多数有嗜睡情况,一旦退热后精神就能恢复,睡眠也恢复正常,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现象,是宝宝体内自行调整的过程,所以,多睡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服用感冒、过敏药物后可能也会出现嗜睡现象,这是药物的副作用,一般停药后就可缓解。但如果在病毒性脑炎或乙脑流行地区发现宝宝嗜睡,同时还伴有呕吐、不吃奶、发高烧等情况,则一定要引起注意。
3宝宝头大就好吗
头大≠聪明
到底大头好不好呢?如果宝宝本身块头就比较大或者家族里很多人都是大头的话,这些宝宝在出生的时候头自然就会偏大,但是只要生长速度是正常的,并且神经发展正常,如2~3个月会笑,3~4个月头颈稳定,4个月会听声音和伸手抓东西,5个月会翻身,6个月会唧唧自言自语和交换手拿东西,7个月会坐,8~9个月会爬,9~~10个月会两个手指头捡东西,12个月会走并能叫爸爸妈妈……应该没有什么大碍。如果你还是有些担心的话,可以每月记录宝宝头围的数值,然后拿着你所记录的数值到医生那儿咨询。
头围尺寸有没有一个大致的标准
正常足月出生的宝宝头围范围为31~37厘米。第二个月头围为36~41厘米,到第六个月头围为40~44厘米,等宝宝到1岁时,头围为43~46厘米之间。第二年约长2厘米,之后大约每年以0.5~1厘米的速度生长到成人,最终头围约为52~58厘米。
头围和大脑发育不是一点关系没有
正常足月宝宝一出生时的体重大约是3.5千克左右,而大脑约占全身重量的12%。到了1周岁后,体重增长为出生时体重的3倍,相当于10千克左右,而这时大脑的重量已经达到950克,相当于成熟时的70%(成熟后的大脑重约1350克)。一般人类的大脑在第一年内快速生长而且它必须遵循应有的生长规律生长,为了监测生长速率是否正常,我们常常通过记录头围的方法来评估宝宝大脑发育是否正常。
如何量头围
头围是指宝宝额骨(即前额)到枕骨(即后脑勺)绕行一圈的圆周长,测量时使用皮尺沿着两条眉毛的上缘往后水平绕行,经过耳朵上缘,在经过后脑勺中心,再绕回原点所测得的数值。
测量时宝贝取坐位或仰卧位,妈咪站在宝贝的前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的零点固定于宝贝的额部眉脊之间,经过枕结节(脑后面最突出点)再绕回至零点,数值读取至0.1厘米。测试时要注意软尺紧贴着头皮,并要左右对称。如果宝贝头发长,应该先将头发沿着软尺分开,然后再进行测量。
测试提示
在刚出生时,宝贝的平均头围大约为34厘米,到了6个月时平均增长到42厘米左右,1岁时头围平均增长到46厘米左右。
1岁以后头围的增长速度逐渐变慢,到了2岁时大约平均增长为48厘米左右,而2~14岁这个阶段头围仅增加6厘米左右。
正常情况下,宝贝在出生时头部较大,头围要比胸围大。
令人“头大”的非健康’‘大头”
那么造成宝宝大头的非健康原因又有哪些呢?大体区分为先天性疾病(如侏儒症、神经纤维瘤症)、退化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如脑脓疡、硬脑膜下积脓)、代谢性疾病(如佝偻病)、中毒(如铅中毒,维生素A中毒)、颅内压升高(如水脑、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脑瘤)。
这些病态性的原因所造成的大头宝宝常会并发发育迟缓,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发展指标落后的宝宝,会有头围生长速度过快的现象。
若是头围急速增长,表示颅内压急速升高,甚至会出现落日眼、头皮静脉曲张、头骨缝变大、情绪烦躁、尖声哭闹、嗜睡、活动力下降、食欲不振、呕吐等症状。所以,一旦发现有以上症状,应该立即到医院检查。
4让宝宝享口福的多款美食
十个月的宝宝可以添加什么辅食?
十个月的孩子可以添加软的米饭、稠米糊、软面包、挂面等各种主食。蛋白质方面可以添加碎肉、蛋、鱼、肝泥等。蔬菜和水果方面大部分都是可以食用的,但是要注意应以质地软、符合宝宝咀嚼功能发育的为主。除了添加辅食,可以在早上6:00和晚上9:00给宝宝喝奶,注意:10个月的婴儿以稀粥、软面为主食,适量给孩子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去皮除核)。
十个月宝宝食谱介绍
食谱一、淮山麦片粥做法:
1、准备淮山90g-120g、麦片、水适量;2、淮山刮去表皮,切丁,然后将淮山蒸软,放入搅拌机搅拌成泥状;3、麦片入锅煮成粥,然后将山药泥放入麦片当中重新煮沸即可。
营养价值:淮山在营养学的分类当中属于主食类,可以为人体提供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可以提供人体热量,满足活动的需要。而且淮山含有多种植物素,是很健康的食材,味道淡,可以和不同的食材搭配。
食谱二、杂果泥做法:
1、准备草莓20g,香蕉10g、苹果20g、提子10g、菠萝10g;2、将材料分别切碎成小丁后放入搅拌机搅拌成泥即可。
营养价值:杂果泥要注意现做现吃,保持新鲜度,水果可含有丰富的 维生素 ,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但是要注意如果宝宝有腹泻的情况就要避免吃水果了,以免导致腹泻情况加重。
多款食谱让十个月的宝宝享受舌尖上的美味
食谱三、鸡肉玉米土豆粥做法:
1、准备白粥10g、玉米泥20g、土豆泥20g、鸡肉25g。
2、准备土豆泥或者是整个土豆,整个土豆要切皮,切成小丁,而玉米因为比较硬,所以要准备玉米泥。而鸡肉要切成碎肉备用。
3、将白粥入锅,水开后放入鸡肉,土豆煮软,最后放入玉米泥。
食谱四、小米白米粥做法:
1、准备小米、白米各50g。
2、白米洗净后,用水浸1小时后入锅煮会比较容易煮熟。
3、等粥煮到7分的时候,倒入洗净的小米小米与白米混合,加适量清水继续煮,等到粥变成极烂的糊状即可。二米粥做好后还可在粥内加入菜泥、鱼泥或蛋黄泥。
食谱五、桔皮萝卜汤做法:
1、准备白萝卜50g、干桔皮4g-10g、生山楂适量;2、将萝卜清洗干净削皮切片、桔皮切成丝状、生山楂洗净。
3、将步骤2所有原料入锅然后加水500ml。
4、大火烧开后转小火再煮10到15分钟即可。
营养价值:
白萝卜有助消化,强食欲,加快胃肠蠕动和镇咳的功效。白萝卜当中的膳食纤维是非常丰富的,植物纤维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缓和便秘,有助身体排毒,对于改善皮肤粗糙、粉刺等问题也是颇有疗效的。
多款食谱让十个月的宝宝享受舌尖上的美味
食谱六、红枣花生粥做法
1、花生一把,红枣10颗,大米适量;
2、 煮粥的同时另开一锅将花生米红枣煮烂,然后磨成泥;
3、 粥熟后,加入红枣花生泥搅拌均匀即可。
食谱七、绿豆豌豆粥做法:
1、准备米50g-70g、绿豆40g、豌豆10g、少许白糖。
2、先用慢火将绿豆煮熟,耗时1.5个小时左右。
3、 将米、豌豆放入绿豆内,加水,再用小火煮40分钟到60分钟。完全煮烂即可。
食谱八、三蔬猪肝粥做法:
1、米5og,猪肝30g,萝卜碎50g,菠菜1颗,葱姜末、精盐、香油等调味料少许。
2、 将洗净的米加水煮成粥。在煮粥的时候把猪肝、萝卜、西红柿、菠萝洗净处理成碎状。
3、 粥煮熟后加入材料待到材料煮熟即可。
5宝宝的辅食添加原则有哪些
五个月宝宝生长发育
体重:男宝宝平均体重8.36公斤,正常6.80至10.08公斤之间;女宝宝平均体重7.51公斤,正常6.34至9.38公斤之间。
身长:男宝宝平均身长68.00厘米,正常64.12至71.75厘米之间;女宝宝平均身长66.20厘米,正常61.72至70.50厘米之间。
头围:男宝宝平均为43.45厘米,女宝宝为42.25厘米。
胸围:男宝宝为43.64厘米,女宝宝为42.35厘米。
宝宝辅食的添加原则
量—由少到多:每添加一种新的食品,必须先从少量喂起,同时仔细观察宝宝,如果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再逐渐增加一些。
品种—由一种到多种:给宝宝添加辅食,一次增加一种。等宝宝适应后,再添加新的品种。
浓度—由稀到稠:添加初期给宝宝一些容易消化的、水分较多的流质、汤类,然后从半流质慢慢过渡到泥状食品,最后添加柔软的固体食品。
形态—由细到粗:添加固体食品时,大人可先将食物捣烂,做成稀泥状;待宝宝长大一些,习惯一些,可做成碎末状或糜状,以后再做成块状的食物。
五个月的宝宝吃什么辅食好
5个月宝宝辅食可以吃一些二分之一的鸡蛋黄、稀粥、菜泥、胡萝卜泥、果泥、肉汤等。需要提醒的是蛋白最好先不要添加,一方面鸡蛋蛋白比较容易引起宝宝血液过敏,另外鸡蛋蛋白很容易穿过宝宝肠道进入血液并且不容易吸收,建议1岁后再添加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