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小儿内科 >小儿呼吸内科

小儿打喷嚏有血怎么回事

鼻腔内部的血管是非常丰富的。都是很多的细小的毛细血管。当天气干燥、体内阳火重、肝火旺、肺火旺的时候容易从鼻部排出一些火气,从而引起毛细血管的扩张,小血管的压力大,发生破裂出血的现象。那么,小儿打喷嚏有血怎么回事?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目录 听力刺激让婴儿期宝宝更健康 小儿打喷嚏有血怎么回事 宝宝O形腿和子宫里姿势有关 如何喂养1-2个月的宝宝 宝宝肚子饿别吃这些食物

1听力刺激让婴儿期宝宝更健康

  尽早训练婴儿的感觉、知觉对宝宝的智力发育异常重要。这些训练中,听力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那么如何训练婴儿的听力,育儿专家建议:首先要给宝宝一个有声的环境,家人的正常活动会产生各种声音,如走路声、关开门声、水声、刷洗声、说话声等。

  家庭外界也能传来许多声音,如车声、自然界的声音等。这些声音会给婴儿听觉的刺激,促进听觉的发育。

  除自然存在的声音外,我们还可人为地给婴儿创造一个有声的世界。

  例如:给婴儿买些有声响的玩具——八音盒、会叫的鸭子等。还可以让婴儿听音乐,节奏优美的乐曲能给婴儿安全感。当然放音乐的时间要有节制,不能从早放到晚,也不宜选择过于吵闹的爵士乐。

  家人最好能和婴儿说话,虽然这时他还不能应答,但是家人特别是母亲亲热的话语,会使婴儿感受到初步的感情交流。

  当母亲面对婴儿亲切地说着、笑着、和婴儿交谈时,婴儿会紧盯着母亲的脸,似乎已懂得母亲散发出的身体语言。

2小儿打喷嚏有血怎么回事

  鼻腔内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是最丰富的,过敏性鼻炎容易引起鼻粘膜干燥,,毛细血管容易破裂,打喷嚏时外力作用,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丝。平时防止感冒,减少鼻炎发作的几率。

  鼻出血可以分为(1)肺经热盛性(2)胃热炽盛性(3)肝火上逆型(4)肝肾阴虚型(5)脾不统血型

  鼻出血是一种症状,可以是病理性的,也可以不是病理性的。那么常见的原因一是局部本身的问题,比如由于局部黏膜的破溃引起的出血。

  黏膜的破溃出血一般是1、跟上火引起的鼻子干燥有关系。

  1、是鼻息肉出血。

  2、是要查一下有没有血液方面的疾病,可能因为血小板减少造成出血,凝血因子的缺陷也可以导致出血。另外鼻腔毛细血管扩张可引起出血。

  3、也许是鼻粘膜较薄,血管脆性高,用手揉劲头过大导致出血。建议用金霉素软膏粘在棉签上然后涂鼻腔,要多饮水,干燥也会引起鼻出血。

  治疗方法:滴鼻疗法

  处方:芦荟2克

  用法:药研细末,每取1克,加温开水10毫升搅匀,仰面滴鼻2滴,日3-5次。

  疗效:治鼻黏膜糜烂出血,滴鼻1-2次,有效率达100%

  干燥的气候的时候,人比较容易缺水,而且体内的火气比较重。易引发上火的表现,鼻出血、打喷嚏出血就是其中的表现之一。因此,尤其是秋季干燥的时候更要注意补水,要多吃蔬菜和水果,特别是梨子、苹果可以常吃。

3宝宝O形腿和子宫里姿势有关

  据了解,一位名为军妈的网友在宝宝村发帖求助:她的宝宝从一出生起,家里的大人就觉得他有点O形腿。不过军妈的同事告诉她自己的宝宝生下时也这样,等到长大一些就好了。

  可是眼看着快2岁的孩子依然还有点O形腿,不免让军妈又再一次陷入担心之中。是不是要趁早为他做点什么矫正治疗?看看宝宝村的专家是如何认为的吧。

  和其他孩子一样,你的宝宝生下来时的O形腿,可能是由于他在子宫里的姿势所造成的。

  O形腿在宝宝开始能够站立或走路时会变得更明显,但随着腿部变得有力量能承担体重时,它们就会开始变直了。到孩子3岁时,就应该看起来不再是O形腿了。等到六七岁的时候,他的双腿就已经成型并会保持这个形状至成年。

  现在你的孩子刚刚2岁,可能看起来还是有点O形腿,但应该比婴儿期有所改善。如果他到3岁时O形腿还是很明显,你就应该带他去看医生。

  特别是如果你觉得孩子的腿弯得严重、只有一条腿弯或情况没有好转反而更糟时。如果只是因为维生素缺乏所导致的O形腿,那医生会给他开些维生素的处方。

  通常来说,O形腿基本不需要治疗。但在极少数情况下,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来矫正严重的弯曲。不过,大多数专家都不建议使用矫正支架或矫正鞋,因为这样不但会导致孩子身体发育方面的问题,而且还会影响孩子在未来成长中的情绪和心理健康。

4如何喂养1-2个月的宝宝

  一、用母乳喂养的宝宝:

  如果母乳很好,哺乳次数应逐渐稳定,只要每周体重能增加150-200克,说明喂养效果很理想;如果每周体重增加不足100克,说明母乳不够,此时宝宝会经常哭闹,需要适当增喂一次牛奶。时间最好安排在妈妈下奶量最少的时候(下午4时-6时之间)单独加一次,每次加120毫升。如果加牛奶后,妈妈得到适当休息,母乳分泌量增加,或者宝宝夜间啼哭减少了,就可以这样坚持下去。如果加喂一次牛奶后,仍未改变宝宝夜间因饥饿啼哭,而母乳又不多,那就把夜间10-11点妈妈临睡前的一次哺乳改为喂牛奶,以保证妈妈的夜间休息。

  总之,增加一次或是两次牛奶,都应根据宝宝的体重来决定。此外,在这个月里妈妈还要注意保护乳头,不要让宝宝在一侧乳头上连续吮吸15分钟以上。保持乳头清洁,防止宝宝过分吮吸将乳头吸伤,细菌侵入导致乳腺炎。顺便再提一下,在1-2个月中,用母乳喂养的婴儿一般不会生病。尽管可能会出现稀便、大便每天七八次、吐奶、湿疹等情况,只要宝宝精神好、吃奶好就不必担心。

  二、用牛奶喂养的宝宝:

  最重要的是不要使宝宝吃过量,以免加重水化器官的负担。一般的标准,出生时体重为3-3.5千克的宝宝,在1-2个月期间,每天以吃600-800毫升左右的牛奶为宜,每天分7次吃,每次100-200毫升,如果吃6次,每次吃140毫升。

  对食量过大的宝宝,尽管每次能吃150-180毫升,最好也不要超过150毫升,否则会加重肾脏、消化器官的负担。如果宝宝吃完150毫升后好像还没有吃饱并啼哭时,可让宝宝喝30毫升左右的白开水,可适量加一些白糖或蜂蜜。用奶粉冲调牛奶时不要再加糖,否则会使宝宝过胖。牛奶喂养的宝宝如果每天大便3-4次,只要精神好,也不用担心。

  宝宝一个月后,就要注意预防佝偻病的发生,除了常抱婴儿到室外晒太阳外,应每天给宝宝加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即浓缩鱼肝油滴剂。从每天1滴开始逐渐增加。

5宝宝肚子饿别吃这些食物

  1、正确:汤→青菜→饭→肉→半小时后水果

  错误:边吃饭边喝汤

  危害:用餐时边吃饭边喝汤,或者以汤泡饭,或是吃过饭后再来一大碗汤,都会冲淡食物消化所需要的胃酸,容易阻碍正常消化。

  2、正确:餐前先喝适量的汤,既有暖胃的作用,又能够缓解饥饿,避免肚子被一下子胀得太多太满。

  错误:饭后马上吃水果

  危害:各类食物中,水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无需通过胃来消化,而是直接进入小肠就被吸收。米饭、面食含淀粉及肉食等含蛋白质成分的食物,则需要在胃里停留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如果进餐时吃完饭菜马上吃水果,消化慢的淀粉、蛋白质就会阻塞消化快的水果;所有的食物一起搅和在胃里,水果在体内高温下,很容易腐烂产生毒素,从而导致身体产生病痛。

  3、正确:餐前一小时吃水果,由于水果是生食,吃完后再进食熟食,体内白细胞就不会增多,有利于保护人体免疫系统。若餐后吃则应在半小时后再食用。

  错误:饭后马上吃甜点危害:会中断、阻碍体内的消化过程,胃内食物容易腐烂,被细菌分解成酒精及醋一类的东西,产生胃气,形成肠胃疾病。

  4、正确:餐后半小时再吃较为适宜,有助于消化。

  饥肠辘辘时,食物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就会完美诠释“饥不择食”这个成语。什么都往嘴巴里塞,并且狼吞虎咽。小心!有些食物在饥饿难耐时,反而不能吃!

  这些饥饿时不能吃的食物,恰恰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食物。

  肚子饿的时候别吃这些食物:

  1、柿子、西红柿:含有较多的果胶、单宁酸,上述物质与胃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凝胶块,易形成胃结石。

  2、冷饮:空腹状态下暴饮各种冷冻食品,会刺激胃肠发生挛缩,久之将导致各种酶促化学反应失调,诱发肠胃疾病。在女性月经期间还会使月经发生紊乱。

  3、香蕉:香蕉中有较多的镁元素,空腹吃香蕉会使人体中的镁骤然升高而破坏人体血液中的镁钙平衡,对心血管产生抑制作用,不利于身体健康。

  4、山楂、桔子:含有大量的有机酸、果酸、山楂酸、枸橼酸等,空腹食用,会使胃酸猛增,对胃黏膜造成不良刺激,使胃胀满、嗳气、吐酸水。

  5、牛奶、豆浆:这两种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空腹饮用,蛋白质将“被迫”转化为热能消耗掉,起不到营养滋补作用。正确的饮用方法是与点心、面饼等含面粉的食品同食,或餐后两小时再喝,或睡前喝均可。

  6、糖:糖是一种极易消化吸收的食品,空腹大量吃糖,人体短时间内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的正常值,使血液中的血糖骤然升高容易导致眼疾。而且糖属酸性食品,空腹吃糖还会破坏机体内的酸碱平衡和各种微生物的平衡,对健康不利。

  7、酸奶:空腹饮用酸奶,会使酸奶的保健作用减弱,而饭后两小时饮用,或睡前喝,既有滋补保健、促进消化作用,又有排气通便作用。

  8、白薯:白薯中含有单宁和胶质,会刺激胃壁分泌更多胃酸,引起烧心等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