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对患者来说固然是一大后患,单单是贫血就会患有很多种疾病。比如说经常性的贫血,或者经过检查血小板减少等甚至会有白血病等症状的发生,还是建议大家如果发现自己平时经常性的流鼻血而且是血流不止,或者是不小心磕碰到什么地方就会血流不止,那么再生障碍性贫血到底能治好吗?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目录
1吃哪些药可能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
服用以下药物后发生再障的可能性与剂量有关:
甲氨蝶呤、巯嘌呤、白消安(马利兰)、苯丁酸氮芥、氮芥、环磷酰胺、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等。
服用以下药物后发生再障的可能性与剂量无关:
(1)抗微生物药;氯霉素、有机砷、四环素、异烟肼、链霉素、两性霉素B、磺胺类药等。
(2)止痛或抗风湿药:保泰松、美沙酮(美散痛)、吲哚美辛、秋水仙碱、阿司匹林等。
(3)抗甲状腺药:卡比马唑(甲亢平)、甲巯咪趣(他巴唑)等。
(4)抗惊厥药:苯妥英钠、三甲双酮等。
(5)抗糖尿病药: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等。
(6)镇静安定药:氯丙嗪、氯氮卓(利眠宁)等。
(7)抗疟药:阿的平、氯喹等。
(8)其他药物:西咪替丁、乙酰唑胺、四氯化碳、金盐、铋等。
2再生障碍性贫血到底能治好吗
1、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避免与会引起骨髓伤害或抑制的化学药品,放射性物质及药物接触。
2、饮食应注重营养,少食辛辣食物及不饮酒,以避免血管扩张引起的出血。
3、病重者须卧床休息,病轻的应多注意休息及适当的室内外活动。
4、注意口腔卫生,饭后及睡前应以软质牙刷刷牙。保持皮肤清洁,洗澡擦洗时不宜过重,避免皮下出血。
5、预防感冒,可以施打感冒疫苗及肺炎双球菌及嗜血性杆菌疫苗,可预防细菌感染。禁止至公共场所,以免被感染。
6、患者居室或病房空气要新鲜,阳光充足,定时紫外线消毒,重型再障患者有条件可住层流室或隔离病房,身边不要离人。
7、已婚患者应节制性生活。
8、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卫生,调理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感染病毒继发再障。
9、患者应树立坚持长期治疗获得痊愈的信心,保持心情舒畅,按时服药。
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自我保健
1、预防感染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增减衣服,避免受凉。做好各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更衣、剪指甲。居室定时通风,少出入公共场所,外出时戴口罩。注意口腔卫生,餐后睡前漱口。注意肛周清洁,便后坐浴(可用不1:1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女病人注意会阴清洁。若出现咽痛、咳嗽、流涕、尿痛、牙龈肿痛、、红肿等,应及时到医院治疗,以便早期外理。
2、预防出血
根据病情适当活动,活动时防止滑倒或外伤,以免伤后出血。禁止用硬毛牙刷刷牙,牙签剔牙,进食宜慢,避免口腔粘膜及牙龈受损。预防鼻腔粘膜干燥,必要时涂油保护,禁止挖鼻孔,以免损伤鼻腔粘膜,引起出血。注意小便颜色,女病员注意月经量及时间。若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3、生活照顾
饮食上要避免辛辣、刺激、过冷、过硬食物。尤其要禁食海鲜品。易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日常生活要有规律,情绪稳定,适当活动,避免劳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辐射及服用对骨髓有影响的药物。贫血、出血较重时,要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必要时住院治疗。
4、用药注意
严格遵医嘱服药,不能自行调整或减量。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4再生障碍性贫血如何预防
1、在日常生活中,应防止有害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
2、在工农业生产中,严格执行防护措施,防止接触有毒害的物质。
3、从事接触有毒化学物质或放射性物质工作的人,应严格掌握操作规程,定期检查身体,以防患于未然。
4、病人服药要有保护意识,尽量减少服用氯霉素、保泰松一类药物,尤其小儿应禁服。
5、服用药物时,要严格控制剂量,不可急于求成而加大剂量。
6、在使用有可能致再障的药物时,必须定期观察血象变化,出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积极治疗。
7、积极预防病毒性肝炎,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要积极系统地治疗。
8、要少用或不用各种溶剂、染发剂、指甲油等有害化妆品。
9、基层医务人员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尽量不使用含有扑热息痛、安乃近等退热药物,以免引发再障。
5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并发症
1.出血: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常常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并发症,表现为皮肤淤点和淤斑,牙龈出血和鼻出血,在年轻女性可出现月经过多和不规则阴道出血,严重内脏出血如泌尿道,消化道,呼吸道和中枢神经出血少见,且多在病程晚期,患者出现严重鼻出血,视物不清,头痛,恶心呕吐,常是致命性颅内出血先兆表现,临床要充分予以注意。
2.贫血:红细胞减少所致贫血常为逐渐发生,患者出现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头晕,耳鸣等症状,患者血红蛋白浓度下降较缓慢,多为每周降低10g/L左右,少数患者因对贫血适应能力较强,症状可较轻与贫血严重时合并贫血性心脏病。
3.感染:白细胞减少所致感染为再障最常见并发症,轻者可以有持续发热,体重下降,食欲不振,重者可出现严重系统性感染,此时因血细胞低使炎症不能局限,常缺乏局部炎症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感染多加重出血而导致死亡。
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症除出现感染,内脏出血外,慢性型病例,由于长期贫血,晚期可发生贫血性心脏病,如输血过多,达10000毫升以上者,可发生血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