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粒是一种长在皮肤上的白色小疙瘩,约针头般大小,看起来像是一个小白芝麻,一般在脸上,特别是女性的眼周。脂肪粒的起因是皮肤上有微小伤口,而在皮肤自行修复的过程中,生成了 一个白色小囊肿。也有可能是由于皮脂被角质所覆盖,不能正常排至表皮,从而堆积与皮肤内形成的白色颗粒。
目录
1脂肪粒的类别
粟丘疹
导致这
4招击退眼部脂肪粒 种粟丘疹的原因是汗腺开口处的皮肤过度角化;在西医上没有任何解决办法,并把它归结为良性的。部份医学专家认为和内分泌有关,也有部份学者认为是单纯皮肤的疾病;以在不同版本的教科书里也会出现这两种不同的观点,而实际上,轻度的粟丘疹,可以归结为单纯的皮肤病,也可以按着西医的先针挑、后消毒的方式来解决,这种情况仅限于数量较少、长期稳定、有小白头的情形;粟丘疹多数情况是和内分泌密切相关的,最常见的表现就是针挑后它还会重新长出,甚至整体的数量在增加,或在其它地方又重新产生新的粟丘疹。对于这种粟丘疹西医是没有任何办法的。西医长于手术、抗生素、神经阻断剂和各种检验,但对于各种调理补养和功能性的改善、修复,西医几乎是一片空白;因此,粟丘疹的后一种情况,如果按着常规的西医治疗——采用激素类的或神经阻断剂来治疗,能够缓解症状,但由于不能调节内分泌,由于只在皮肤本身做文章,因此很难根治。甚至,很多西医的皮肤病医生认为,顽固性的脂肪粒、脂溢性皮炎,是不治之症。其实不是的,凡事找对了思路、方法,问题都会解决的。
痤疮粉刺
第二种情况是:本身根本不是粟丘疹,而是痤疮粉刺,是痤疮粉刺用外用药治疗过多而导致的一种形态变异。痤疮粉刺其核心问题是皮肤的抗病能力低下,使皮肤感染了痤疮杆菌。在正常情况下,这种痤疮粉刺应当表现为在汗毛的开口处,堆积有皮脂及痤疮杆菌导致的皮肤炎症反应,形成较大的青春痘形态和白色脓头。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我们国家对激素控制不够严格,很多功效型化妆品、控油洗面奶、收缩汗毛孔的爽肤水以及很多祛痘产品,都以激素做为主要的功效成份,使得这些痤疮粉刺在激素的作用下,炎症状态消失,皮脂分泌变的减少。而仅仅在汗毛开口处留下一个小小的脂肪粒,容易使医生和大家误以为这一种脂肪粒、粟丘疹;但实际上它和粟丘疹有着本质的区别,那就是:粟丘疹没有细菌感染,而它是痤疮杆菌感染;粟丘疹是本身形成的脂肪粒,而它是在激素作用下形成的脂肪粒,粟丘疹的核心是内分泌与皮肤的调节能力偏低,而它是皮肤和内分泌调节能力与抗病能力都低,因此这种的治疗方法,不是采用粟丘疹的治疗方法,而是要采用针对严重痤疮的治疗方法。
皮肤系统异常
第三种是皮肤神经系统的异常:主要是汗毛开口处,立毛肌功能的异常和皮肤的过度角化,这种情形的最大特点是:本身并没有脂肪粒,只是汗毛开口处的立毛肌异常兴奋、异常突起,而汗毛开口处的皮肤又异常过度角化,所以形成了典型的粟丘疹的形态,当你真的用针挑破它时,却发现里面并不含有脂肪粒,这种情况,多见于内分泌失调;严格说来是,多见于神经-内分泌系统中,神经对皮肤控制的这一环节,出现了失调。这种情况,中医有一个很形象的名词,叫做“皮风”,意思指来去如风:发现皮肤有这种丘疹状病变时,也许就在几天之内,它会长期存在皮肤上,当你治疗或调节到某一程度时,它又很快的突然好转、消失。由于本病的核心是,神经系统对皮肤的调控出现障碍,出现了失调,因此,如果使用能阻断神经的激素类软膏来治疗,当然不仅没效,还会加重这种失调。这种情况,当然也只能用中医、中药调节的方法来解决。
综合情况
第四种情况,不是单一的情况,只所以把如下这些问题都归结为第四种情况,其意是说,这些情况比较严重,只能用中药全面调理,其病变表现在皮肤,其核心问题却在身体内部,不仅需要中医的高超水平,也需要双向的认真配合,要静下心来慢慢治疗,慢慢调理。严重的情况,大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成片的粟丘疹,尤其是用了很多外用品,时间久了往往有些难度;二是顽固的痤疮,用激素后留下的后遗症,痤疮问题往往并不可怕,也不难解决,而真正难解决的,却是激素的后遗症;第三种是全身性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第四种是皮脂腺瘤,这种瘤看起来很像脂肪粒,但它毕竟是瘤,虽然生长缓慢,但它会长大,它的治疗难度远高于脂肪粒的治疗,而接近肿瘤的治疗难度;第五种,脂溢性皮炎混合多种病变症状。理论上,伴有脂肪粒、伴有脱皮、伴有油多的皮炎,就称其为脂溢性皮炎;医学理论上的脂溢性皮炎是一个单独的病名,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激素的滥用,表现出脂溢性皮炎症状的,往往是更复杂的过敏性皮炎、激素性皮炎、脂肪粒、粟丘疹、痤疮等皮肤病混合的症状。而单纯性的脂溢性皮炎反而变的少见了。
总结
这四种情况,每一种都有自已的治疗方法,并不是所有的都可以用外用品解决,相反是大多数切记不要采用外用品,而要采用内调的方式,或是吃中药、或是喝茶来解决。具体的说:
第一种情况的解决办法,由于这种情况最大的特点是,皮肤调节能力已经被原来使用的激素破坏殆尽,皮肤的调节能力几乎已经丧失。因此,这种方式的治疗是采用治疗青春痘的方法加恢复皮肤调节能力的办法;由于有这种情况的人,多数是由于长期乱用外用品导致的,所以说,这种情况的治疗,实际上并不是粟丘疹的治疗;如果采用治疗粟丘疹的方式,反而于事无补。
第二种情况的解决方法,实际上与脂肪粒、与皮肤的关系不如前两个那么大,解决它的核心和重点,反而是要放在提高全身的各项机能,改善全身的失调状况;因此,从治疗原则上来看,更接近于身体的补养;甚至有医生开玩笑说,用中药材煲些广东的老火滚补靓汤,对这种情况,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因此,这种虚和失调的情况,重点在平补、平调。
第三种情况粟丘疹:轻度的可以采用针挑、消毒的西医治疗方法,这种方式简便,很多门诊,甚至是美容院都可以做到,如果还怕感染、做疤,可采用专用的中药外洗粉外敷15分钟之后,水洗即可将已经成熟的脂肪粒挤出;粟丘疹严重一点的,建议采用食疗内调的方式进行。
2嘴唇脂肪粒怎么去除
如果真的确定嘴唇上的是脂肪粒是可以去掉的。
建议:
1、减少过油性的护养品,少吃油腻食物,多喝白开水。
2、注意脸部清洁,也不能经常做去角质工作,要防脸部损伤,用护肤品,可以选用一些比较清爽的。
3、想要去掉脂肪粒,可以用云容集眼部榛悦精华霜,轻轻按磨直至吸 收。坚持用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去掉脂肪粒。
有不良饮食习惯,皮肤保 养方法不当,同一个地方,脂肪粒也会反复出现,因此注意护肤平时要做好。
3脂肪粒的病因
脂肪代谢紊乱
危险指数:★★★★
当皮肤油脂无法均匀地分布,就会导致局部过盛现象,从而造成眼周小颗粒的产生。
不良化妆
危险指数:★★★★★
若过度使用磨砂膏或去角质产品,再加上手法不当,就极易在皮肤上产生微小的伤口,从而导致皮肤在自我修复过程中生成白色的小囊肿。
专家处方
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无论是粟丘疹还是汗管瘤,其病理改变都是增生,使用药物诊治或者进行护肤品保养效果并不会很理想,需要配合一些器械或高科技治疗方法。
4脂肪粒的预防
1.选用容易吸收、能促进肌肤新陈代谢的眼霜。
2.平时注意眼部的清洁,可以适当增加去角质的次数。
3.天天做眼保健操。
4.彻底清洁脸部,在眼睑周围涂抹维E油,保护皮肤。
5.早上空腹饮用一杯温柠檬水,能够帮助增强肠胃蠕动。
5痘痘与脂肪粒有什么区别
痘痘与脂肪粒的区别:一、从名称上区别脂肪粒最恰当的称呼应该是粟丘疹,一般人们习惯于将成长在眼部周围的小颗粒称之为脂肪粒。痘痘也就做青春痘、粉刺、暗疮、痤疮等。痘痘好发于面颊、额部、颏部和鼻颊沟等多脂区,其次是胸部、背部及肩部。二、发病机制上区别脂肪粒:当皮肤不够清洁,如长时间使用浓重眼影等彩妆产品,或过多使用磨砂膏、去角质产品等,都会使眼周肌肤出现极微小的、肉眼无法察觉的伤口,进而在皮肤自我修复过程中产生白色小囊肿——粟丘疹。通常出现这种问题的人会感到皮肤干燥,并使用滋润度较高的产品,因此一般会误以为这是眼霜惹得祸。其实,少有护肤意识的男性以及儿童在临床上也是常见粟丘疹的“受害者”。痘痘: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主要与皮脂产生增多,毛囊口上皮角化亢进及毛囊内丙酸痤疮杆菌增殖有关,也有一定的遗传因素。皮脂腺的发育及皮脂腺的产生受雄激素的支配,而雄激素的增加受年龄、内分泌、遗传等因素影响。另外饮食也可影响痤疮,如脂肪、糖、辛辣、可可、乳酪、花生等均可增加皮脂产生和使炎症加剧。三、形态上区别脂肪粒外形类似结石,呈黄白色,约针尖或小米粒大小,用针挑破能看到白色小硬块;痘痘损害开始是与毛囊口一致的圆锥形丘疹,顶端呈黄白色,此为毛囊内皮脂与毛囊壁脱落的角化细胞构成,其顶端因黑素沉积成黑头粉刺,如以手指挤压可挤出头部黑色而体部呈白色半透明的脂栓,有炎症。四、症状上区别脂肪粒一般是米粒大小,面部有突起、无痛感;痘痘是一种慢性炎症,长痘时周围的肌肤会呈现发红的炎症表现,按压后有明显疼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