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疝气

小孩疝气难道一定要手术吗

对于小孩疝气的治疗,现在有很多说法。我们知道小孩疝气发生的一大原因就是腹内压增高,如小孩剧烈咳嗽、不停得哭闹或憋气用力的时候,常无明显疼痛的症状,一般来说,脐部见可复性肿块是典型表现。那么针对这一情况的发生,有些家长会问,是否一定要手术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目录 小儿疝气检查 小孩疝气难道一定要手术吗 小儿疝气的症状 小儿疝气是怎么引起的 小儿疝气如何预防

1小儿疝气检查

  1、对无合并症的脐疝患儿以检查心电图、肝功能检查为主;。

  2、对合并有肺部腹部其他疾病而诊断未明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心电图、肝功能检查和血肌酐、血尿素氮(BUN)胃肠道疾病的超声检查。

  在门诊检查怀疑宝宝有疝气时,可让患儿站立或吹气球,模拟腹压增加的状态,如在腹股沟看到鼓起肿块,则可能有疝气。若婴幼儿无法配合时,可平躺于检查台上,故意让婴幼儿哭泣或用力,再仔细触摸阴囊或腹股沟区域,若有疝气囊存在,会有丝质手套互相摩擦的感觉。

  患儿若有阴囊水肿则可摸到一固定的水囊,若用手电筒照此水肿囊块,呈透明状。绝大部分的腹股沟疝气触诊就可明确,如果要和睾丸肿瘤、静脉曲张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鉴别诊断,可安排超声波检查。

  男宝宝因在胚胎期间右侧睾丸下降较晚,因此伴随的腹膜鞘状突较易产生未闭合现象,所以无论疝气或隐睾症的发生率都是右侧多于左侧,右侧、左侧、双侧的比例约为6:3:1。女宝宝疝气发生率低于男宝宝,但两侧都发生疝气的比例高于男宝宝。

  建议家长带患儿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若检查后确诊了患儿病情,则需要结合患儿身体情况咨询医生意见,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2小孩疝气难道一定要手术吗

  小孩疝气主要表现为脐部肿物脱出,呈半球状,患儿哭闹时扩大,且脐部皮肤及瘢痕处紧张呈微青色,患儿安静或平卧睡眠时肿物回缩或消失,脐孔部留有松弛的皱褶,用手指探入可以触及扩大而坚硬的脐环,还纳疝内容物时可以听到气过水声。

  除上述脐部肿物外,一般无不适,疝内容物与疝囊粘连时可以引起局部疼痛,有时可发生腹胀、呕吐,但较少嵌顿。其主要治疗有:

  1.非手术治疗

  疝气随着年龄增长,程度减轻,大多数可在2岁以内自愈。有人用宽胶布压迫脐孔,粘胶布前将疝内容物还纳,垫以纱布,防止疝内容物脱出。多数人主张不需任何治疗,等待其自愈,不主张局部以硬币、纽扣或木片等硬物压迫,以防局部破溃感染。

  2.手术治疗

  仅少数病例需手术治疗。一般在2岁以后,如有疝内容物与疝囊粘连者或有嵌顿史者应及时手术。

  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很少复发。非手术治疗时应加强脐部护理,防止压迫损伤脐部菲薄的组织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3小儿疝气的症状

  1、小儿疝气的发作时间可能在出生后几天或几个月,甚至有些孩子在4、5岁之后也会发病。

  2、小儿疝气一般是由于用力咳嗽、排便、排尿、哭闹、剧烈运动等引起,孩子的腹股沟有突出块状肿物,肿物在用手按压、孩子安静时或平躺睡觉时就会消失或忽隐忽现。

  3、孩子的肿块摸起来很柔软,在按压肿块时常会伴有咕噜咕噜的杂音,这多是由于小肠脱出造成的,大肠、阑尾、大网膜等也可能会脱出导致脐疝。除了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之外,有些孩子还会有便秘、食欲不振、吐奶等现象,也有些可能会变得易哭、不安等。若疝气严重会导致孩子行动不便。

  4、如果肿物不能返纳腹腔,就会出现腹痛加剧,哭闹不止,继而出现呕吐、腹胀、排便不畅等肠梗阻症状,在腹股沟或阴囊内可见椭圆形肿物,质地硬,触痛明显,嵌顿时间久者皮肤可见红肿,若长时间肠管不能回纳则有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5、小儿疝气如果久拖不治疗就有有可能出现嵌顿疝,一旦出现嵌顿疝就容易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厌食或哭闹、烦躁不安,甚至危及孩子的生命健康。

4小儿疝气是怎么引起的

  因为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若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还没有闭锁,或闭锁不全,反而成为较大的腔隙,腹腔内容物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疝气。又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气较多。当然,女孩也可因腹壁薄弱形成疝气,只是发病率相对低一些。

  疝气又名小肠气,是腹内脏器由正常位置经腹壁上孔道或薄弱点突出而形成的包块。一般是咳嗽、便秘、生气、重体力劳动、排尿困难等因素引起腹腔压力突然增高冲破疝环腹膜所致。小儿常因啼哭引起。

  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於两侧。小儿疝气有可能会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通常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一旦疝块发生嵌顿(疝气包块无法回纳)则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厌食或哭闹、烦躁不安。

  分类即水疝和小肠疝。

  (1)水疝:分为睾丸鞘膜积液和精索鞘膜积液。同时分为交通性与非交通性两种。

  症状:逐渐增大,按压不可消失,无痛感。

  (2)小肠疝:分为直疝、斜疝、股疝、脐疝、白线疝、嵌顿疝、绞窄疝、切口疝等。

  一般症状:站立时突出,仰卧后消失,按压即可回入腹腔。但嵌顿疝、绞窄疝则有疼痛感且很难推回腹腔。小肠疝若任其发展极易发生粘连和嵌顿,因此应及早接受治疗。

  疝气,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俗称“小肠串气”,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疝气多是因为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过肥、用力排便、妇女妊娠、小儿过度啼哭等原因引起。

  疝气分为直接型、间接型两种,直接型是由腹壁薄弱造成的,常见于中老年人。小儿疝气95%以上属间接型,俗称脱肠或坠肠,是小儿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约占总手术的50%。形成的原因是胎儿在母体发育期间,睾丸由腹腔向下延伸至腹股沟再进入阴囊,形成腹腔和阴囊相通的管道,即俗称的疝气囊(图1)。而女宝宝则是腹膜鞘状突由腹腔延伸到大阴唇处。女宝宝疝气囊会沿着圆韧带走,从而产生疝气或水肿,严重时可合并卵巢、输卵管甚至子宫掉入疝气囊的情况。

  大部分婴儿出生后此构造逐渐关闭,但有一部分则没有封闭。如果腹腔内容物如小肠等经由此构造进入腹股沟,甚至到了阴囊,就形成了疝气。若此构造虽未封闭但很细小,则可能只有腹水流入,形成阴囊水肿。

查看详情>>

5小儿疝气如何预防

  1、由于疝气可在婴儿期发生,故应在该时期经常注意观察孩子的腹股沟部或阴囊处,是否肿,或是否存在时隐时现的块物,遇有疑问及时请教医生。

  2、虽然患疝气的较多为男孩,但女孩也会发生疝气。对女孩的疝气更要提高警惕,因为常有卵巢、输卵管进入疝囊。

  3、婴儿期不要将孩子的腹部裹得太紧,以免加重腹内压力。不要让孩子过早的站立,以免肠管下坠形成腹股沟疝。

  4、吃些易消化和含纤维素多的食品,以保持大便通畅。孩子大便干燥时,应采取通便措施,不要让孩子用力解大便。

  5、不要让孩子大声咳嗽,患咳嗽的小儿要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吃些止咳药。避免孩子大声啼哭,防止腹压升高。

查看详情>>

疾病百科 | 疝气

挂号科室:普外科

温馨提示:
多喝水多吃高纤维食物,促进排便通畅,预防制便秘。

       疝气,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常见的疝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腹壁疝多由于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肥胖、用力排便、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腹内压增高,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儿童人群 常见症状:腹痛、腹胀、排便障碍、肿物缩小或者回纳入腹腔、在哭闹、运动、咳嗽、解便后等情况肿物变的特别大[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物理治疗、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