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血液内科 >再障贫血

老人再生障碍性贫血怎么用食物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物理化学生物,一些不明因素作用,从而导致患者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出现了严重受损。会导致全身细胞减少是一种主要的综合征,再生性障碍性贫血主要是由于物理因素,比如说x射线和辐射和爆炸化学因素,抗生素类的药物长期暴露在一个有毒的环境中引起的,一旦患有再生性障碍性贫血,平时饮食一定要注意。

目录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老人再生障碍性贫血怎么用食物治疗 哪些药物会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危害是什么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有哪些

1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一)血象 呈全血细胞减少,贫血属正常细胞型,亦可呈轻度大红细胞。红细胞轻度大小不一,但无明显畸形及多染现象,一般无幼红细胞出现。网织红细胞显著减少。少数病例早期可仅有一系或二系细胞减少,贫血较重,以重度贫血(Hb 30~60g/L)为主,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少数为轻、中度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急性再障网织红细胞比例小于1%。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尤明显,急性再障均低于0.5×109/L。血小板不仅数量少,而且形态较小,可致出血时延长,血管脆性增加,血块回缩不良。急性再障血小板常低于10×109/L。

  (二)骨髓象 急性型呈多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尤其是巨核细胞和幼红细胞;非造血细胞增多,尤为淋巴细胞增多。慢性型不同部位穿刺所得骨髓象很不一致,可从增生不良到增生象,但至少要有一个部位增生不良;如增生良好,晚幼红细胞(炭核)比例常增多,其核不规则分叶状,呈现脱核障碍,但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涂片肉眼观察油滴增多,骨髓小粒镜检非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增多,一般在60%以上。

  (三)骨髓活组织检查和放射性核素骨髓扫描 由于骨髓涂片易受周围血液稀释的影响,有时一、二次涂片检查是难以正确反映造血情况,而骨髓活组织检查对估计增生情况优于涂片,可提高诊断正确性。硫化 99m锝或氯化111铟全身骨髓γ照相可反映全身功能性骨髓的分布,再障时在正常骨髓部位的放射性摄取低下甚至消失,因此可以间接反映造血组织减少的程度和部位。

  (四)其他检查 造血祖细胞培养不仅有助于诊断,而且有助于检出有无抑制性淋巴细胞或血清中有无抑制因子。成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力增高,血清溶菌酶活力减低。抗碱血红蛋白量增多。染色体检查除Fanconi贫血染色体畸变较多外,一般再障属正常,如有核型异常须除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1.骨髓超微结构 慢性再障红系显示明显病态造血,幼稚红细胞膜呈菊花样改变,细胞质有较多空泡,核膜间腔扩张,异形红细胞明显增多占90%左右,上述改变在急性再障少见。

  2.造血祖细胞培养 粒、单核系祖细胞(CFU-GM)、红系祖细胞(BFU-E、CFU-E)及巨核系祖细胞(CFU-Meg)均减少。急性再障成纤维祖细胞(CFU-F) 亦减少,慢性再障半数正常,半数减少。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LP) 再障中性粒细胞生成存在质的异常,致骨髓及外周血N-ALP显著增高,病情改善后N-ALP可恢复正常。

  3.造血生长因子(HGF) 急性再障无明显增高。慢性再障血清粒细胞或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GM-CSF)增加,患者尿及血浆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显著增高,可达正常的 500~1000倍。铁代谢,血清铁结合蛋白饱和度增加,血浆59Fe清除时间延长,骨髓对59Fe摄入减少,红系转铁蛋白摄入量低于正常。铁掺入循环红细胞量也减少,患者因常需输血(每400ml红细胞含铁200~250mg)故铁摄入量增加,而排铁无相应增加,24h尿铁仅1mg,致血清铁、骨髓细胞内外铁、肝脾等脏器储存铁均增加。

  4.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 急性再障因骨髓严重受损,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利用较少,可轻度增高。慢性再障可能由于血红素生化合成障碍致FEP明显增加。

  5.红细胞膜变异 红细胞膜蛋白组分电泳分析显示再障带4.2蛋白减少,带5及4.1蛋白明显增多。与红细胞膜的完整性与变形性有关。

  6.红细胞生存期及其破坏部位 用51Cr标记红细胞检测慢性再障红细胞外表半生存时间,缩短者占61%,脾定位指数增高者占48%,脾死亡指数增高者占26%。对选择脾切除和估计疗效有重要意义。

  7.免疫功能 急性再障SK-SD及OT试验反应均显著减低,慢性再障轻度减低。急性再障T细胞绝对值明显减低,早期及成熟B细胞数明显减低,淋巴细胞对ConA刺激转化率减低,对PHA转化反应偏低,3H-TdR掺入明显减低。说明急性再障T及B细胞都严重受累,提示全能造血干细胞受损。慢性再障T细胞数正常,早期及成熟B细胞数减低,淋巴细胞对ConA及PHA刺激转化反应率增高,3H-TdR掺入轻度减低。说明慢性再障主要是B细胞受累,损害主要在髓系祖细胞阶段。

查看详情>>

2老人再生障碍性贫血怎么用食物治疗

  1经常是一些造血的食物,不仅可以改善贫血,而且还可以预防出血,也要多吃一些蛋白质比较丰富的食物,多吃一些瘦肉,鸡蛋,鸡肉,豆制品动物的肝脏等等,多吃一些动物的骨头或者是用动物的骨头熬汤每天吃对病情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2平时多吃些高蛋白的饮食,多吃一些鸡鸭鱼肉,多吃动物的骨头,不直接补充上市的五只补充铁,可以服用铁剂,最好在两餐之间共同服用,尽量多吃一些莲藕,西瓜,鲜芦笋等等。

  3患有再生性障碍性贫血,可以通过输血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对患者输送血液制品,血小板和血红蛋白,一定要做好感染防治的工作,对于严重感染者可以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也可以采用导学自己殷实的应用方法来进行治疗。

  注意事项:平时一定要注意清洁卫生,防止血色病,对于急性再障可以采用异体骨髓移植,或者采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的方法来进行治疗,远离一些化学辐射,多注意休息。

查看详情>>

3哪些药物会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现如今药物性再障很多见,希腊雅典国立大学病理生理学系迪米特里奥斯等对甲亢治疗药物诱发再障的病例报告进行回顾,并报告了2例Graves病患者分别在应用卡比马唑8周后和甲巯咪唑治疗24周后发展为再障。研究发表于《甲状腺》。

  除外上述2例病例,截至目前,研究者发现至少有34例甲亢治疗药物诱发再障的文献报告,其中卡比马唑诱发1例,甲巯咪唑诱发31例,丙硫氧嘧啶2例。此外,据黄卡方案数据(编者注:一种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方式)分析,至少还有14例服用抗甲亢药物(11例服用卡比马唑、3例服用甲巯咪唑)后导致再障。

  发生再障的患者通常表现为在开始用药的短时间内突然出现症状,所有患者都伴发粒细胞缺乏症,多数患者在停药后和给予支持治疗后迅速恢复。尽管只有2例抗甲状腺药物诱导死亡的病例报告,但黄卡方案数据分析显示的死亡率更高。

  尽管抗甲亢药物诱发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比其诱发粒细胞减少症少见,且通常预后也比较好,但也应引起必要的关注。

4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危害是什么

  1.出血

  出血是由于血小板减少,出血也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也是并发症,症状为皮肤会出现淤点和淤斑、口腔内牙龈出血和流鼻血。女性会出现月经不规则的出血量甚至会有阴部出血的现象。严重的有内脏出血,且多在病程晚期,患者会出现严重鼻出血、视力模糊、头部不适、恶心想吐,这常是致命性颅内出血先兆表现。

  2.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带来的危害包括由于红细胞减少导致的贫血,通常表现出身体乏力、在活动后容易出现心悸、胸闷、耳鸣、头晕等症状。患者血红蛋白浓度下降较缓慢,少数患者因对贫血适应能力较强,症状可能较轻,贫血严重时会出现贫血性心脏病。

  3.感染

  并发症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带来的危害之一,由白细胞减少所致的感染为再障最常见并发症。病情较轻者会出现发热、体重减轻、食欲下降,重者可出现严重系统性感染,此时因血细胞低使炎症不能局限,常出现局部炎症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感染多加重出血,甚而会导致死亡。

5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有哪些

  1.急性型再障

  起病急,进展迅速,常以出血和感染发热为首起及主要表现。病初贫血常不明显,但随着病程发展,呈进行性进展。几乎均有出血倾向,60%以上有内脏出血,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血尿、眼底出血(常伴有视力障碍)和颅内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广泛而严重,且不易控制。病程中几乎均有发热,系感染所致,常在口咽部和肛门周围发生坏死性溃疡,从而导致败血症。肺炎也很常见。感染和出血互为因果,使病情日益恶化,如仅采用一般性治疗多数在一年内死亡。

  2.慢性型再障

  起病缓慢,以贫血为首起和主要表现;出血多限于皮肤黏膜,且不严重;可并发感染,但常以呼吸道为主,容易控制。若治疗得当,坚持不懈,不少患者可获得长期缓解以至痊愈,但也有部分患者迁延多年不愈,甚至病程长达数十年,少数到后期出现急性再障的临床表现,称为慢性再障急变型。

  包括病因治疗、支持疗法和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各种措施。慢性型一般以雄激素为主,辅以其他综合治疗,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满意疗效,不少病例血红蛋白恢复正常,但血小板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临床无出血表现,可恢复轻工作。急性型预后差,上述治疗常无效,诊断一旦确立宜及早选用骨髓移植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