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神经内科 >脑梗塞

脑梗死的危害是什么

现在人们的压力是越来越大,生活的环境污染的问题时越来越严重,食品的健康问题也同样的让人担心,而一些人的饮食习惯也是不太健康,而且还有的人经常是加班工作,这些因素都有可能会导致脑梗死的出现,而且这种病人现在是越来越多了。如果出现了脑梗死一般都会有什么危害呢?来看看吧。

目录 脑梗死病灶有什么临床表现 脑梗死的危害是什么 脑梗死患者怎么做康复保健 脑梗死的6小时治疗时间窗 为什么清晨容易发生脑梗死呢

1脑梗死病灶有什么临床表现

  病因

  脑血管性病变是多发脑梗死性痴呆(MID)的基础,MID的直接原因,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和动脉硬化斑块不断脱落,引起反复多发性脑梗死,继而导致MID。危险因素可能包括年龄、文化程度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史、卒中病灶部位及大小、卒中合并失语等。

  临床表现

  1、MID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患者有多次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病史脑梗死局灶性定位体征如中枢性面舌瘫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锥体束征假性延髓麻痹感觉过度和尿便失禁等。

  2、MID可急性起病,阶段性进展,智能损害往往呈斑片状缺损,精神活动障碍与血管病变损及脑组织的部位和体积有直接关系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近记忆力和计算力减退表情淡漠、焦虑、少语抑郁或欣快不能胜任以往熟悉的工作和进行正常的交往,外出迷路不认家门,穿错衣裤最终生活不能自理。

  3、与AD相比血管性痴呆(VaD)在时间及地点定向短篇故事即刻和延迟回忆命名和复述等方面损害较轻,执行功能如自我整理计划精细运动的协同作业等损害较重。不同的血管性病变引起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

  希望大家都能够注重这些疾病的认识和了解, 因为这种疾病在,很多时候死亡率是比较高的,所以说想要更好地保重自己的身体健康,避免受到这些疾病的影响和威胁大,家对以上所介绍的这些常识,绝对不可忽视。

2脑梗死的危害是什么

  中枢性瘫痪: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呈痉挛性瘫痪。

  周围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降低,反射减弱或消失,伴肌肉萎缩,但无病理反射。

  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也是常见的脑梗后遗症。

  失语:失语是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对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丧失。

  麻木:是脑梗后遗症中比较常见的,表现为:患侧肢体,尤其是肢体的末端、如手指或脚趾、或偏瘫侧的面颊部皮肤有蚁爬感觉,或有针刺感,或表现为刺激反应迟钝。

  嘴歪眼斜:表现为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鼓颊和吹哨时,口角歪向健侧,流口水,说话时更为明显。

  失认:失认是指病人认识能力的缺失,它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及对身体部位认识能力的缺失,是脑梗后遗症的症状之一。

  上述情况都是出现了脑梗死将会有的一些症状,这样的话,就会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甚至生活都不能自理。所以我们在平时要注意进行身体的锻炼,并且要注意健康的饮食,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多为自己放松放松,减轻压力,减少患病的可能。

3脑梗死患者怎么做康复保健

  1、坐位平衡训练

  先屈膝依靠背架支持坐在床上,渐去除支架,把双腿放在床边,也可在床侧或床头设上围栏杆、把手或捆上绳索,以助坐起。坐位平衡训练增强躯干肌(同时收缩)肌力和坐位平衡力等。

  2、站位平衡训练

  要有人扶持,或在特制的双杆中训练,可能的话用手杖协助。站立时两足分开约3厘米,先以健肢持重,缓慢试着用患肢,逐渐有两足交替,直至站稳,也可扶着凳子或其它工具,渐渐移步行走。

  3、行走训练

  初由他人扶持,渐渐过渡到独自行走,同时注意纠正行走时的问题,如偏瘫病人画圈步态。训练时主动作屈膝动作和踝关节背伸动作,选择较轻而坚韧的拐杖,长短适宜,一般是腋下3~5厘米至脚底的长度,或病人身高减去40厘米,也可选用双拐,因人而异,合适为度。

  4、上下楼梯的训练

  上楼时先用健足跨上然后再提起患足与健足在同一台阶,下楼梯则相反。如用拐杖,可先将拐杖支在上级台阶,再跨健足,最后再跨患足,下楼动作与之相反。有时下楼有居高不安感,可试行面向后方下楼法。

  5、使用轮椅训练

  初由人扶持及协助,协助人员站在轮椅后面,用两手握住轮椅扶手或背,再用足踏住下面的横轴以固定轮椅,轮椅放在病人健侧,上下时要挂上手闸;上去后训练椅上活动,前后动和左右旋转。

  6、改乘动作训练

  病情稳定、身体情况好转后,可做改乘动作训练。方法是除上述动作轮流练习外,再做床→轮椅、轮椅→椅子或便器、手杖→椅子、床→行走等改乘动作。边转动患侧边进行改乘,易做、安全。

  温馨提示基本活动训练包括各个关节的活动度、站坐位的平衡及移动躯体动作的协调,这是病人生活自理的先决条件。

4脑梗死的6小时治疗时间窗

  在医院的急诊室里,某公司一位刚从国外留学回来、48岁的杨副总工程师,被医护人员急急忙忙地抬上了抢救床。

  据护送人员介绍,杨某早上起床后感到头痛、恶心,因手头事多,他还是硬挺着身子去上了班。中午,他再次出现头痛等不适症状,但他仍不在意,既没就医,也未吃药,躺在办公室里的沙发上休息一阵后,又继续坚持上班。待到下午,他在剧烈的头痛中昏倒了。人们把他送到医院后,医生还没来得及打开急救包,他就离开了人世。对此,负责抢救的陈教授惋惜地说:“送来太晚了,病人若是在发病6小时内送来,他的生命就可能保住了。”

  为什么说是太晚了呢?

  因为人的脑细胞被阻塞后,如果在6小时内得以疏通,脑细胞活动可迅速恢复正常,若超过6小时,被阻塞的那部分脑细胞就会坏死,失去救治的机会。然而,在许多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都不懂得这“6小时治疗时间窗”的生命价值。

  何谓“6小时治疗时间窗”?

  陈教授给了详细介绍:“6小时治疗时间窗”是一个学术语,在救治脑血管疾病中,医学界有一个普遍认同的“6”小时”,即脑血管患者在 发病期间,若在6小时以内抢救及时得当,乃可转危为安,反则亦然。为证实这一理论,某医院曾对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在发病期间及时用药治疗抢救,其成功率为100%。

  脑梗死是怎样发生的呢?

  陈教授回答得更是生动有趣:在显微镜下看,原来人体内的红细胞是扁形的,约有7微米长,而人的脑微血管却只有2微米大小,在正常情况下,红细胞通过微血管时,它可自行变扁,自由通行,不会遇到关卡阻碍。然而,如果人摄人的饮食中蛋白质过量,就会把体内的红细胞养得过“肥”,一旦红细胞“发福”后,其体态就会由扁变圆,这时圆鼓鼓的红细胞在2微米的微血管中,不仅通不过,而且会把通道堵死,造成脑血管堵塞,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脑梗死”。可见,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饮食不科学直接有关。

  接着,陈教授又做了介绍。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除上述原因之外,不良的现代生活方式、习惯,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重要原因。时下,许多白领养成了一种与健康极不协调的现代生活方式,如忙于应酬,过度抽烟饮酒,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高糖类“三高”食品过量,加之坐车、坐办公室多、步行少等。据报载,我国目前肥胖症者达2亿,高血压患者达1.6亿,这都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懂得珍惜那维系生命的“6小时治疗时间窗”,而且还要学会做好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工作。

5为什么清晨容易发生脑梗死呢

  目前认为与机体的动脉血压(血压食品)、血浆中儿茶酚胺及纤维蛋白原活性等生理性昼夜变化有关。

  (1)血压波动 人由于受生物钟的影响,┭压具有明显的昼夜波动性。总体上说,人到夜间入睡后,血压会自然下降一定幅度,血流速度也随之减慢,于是便成了清晨发生脑梗死的生理病理基础。

  (2)血液凝固性改变 有人通过连续抽血化验24小时血液粘度,发现人体在早晨2时至6时血液中儿茶酚胺、纤维蛋白原活性增强,红细胞压积以及粘度均相对增高,从而使血液凝固性增强。加之人经过夜间长时间的睡眠(睡眠食品),不吃不喝,没有补充水分,仍继续有肾小球滤过,导致血浆丢失,血液变得更加浓缩,粘度更大,因此易发生脑梗死。

  (3)还有学者指出,可能睡眠时姿势的固定侧卧,使颈部扭曲,压迫颈动脉,造成供血减少或静脉回流不畅,与发生脑梗死有一定关系。

  鉴于以上原因,有人提出,凡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存在的老年人,在睡眠前适当地喝些白开水,对预防脑梗塞有一定好处,尤其是对睡前喝酒较多的人更为重要。另外,夜间睡眠姿势也应注意,防止因固定侧卧而引起颈内动脉受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