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过孩子的朋友们就知道,虽然宝宝不能用话语表达自己身体是否不适,但是,宝宝的身体状况的外在表现会告诉父母一切。比如,新生儿指甲发黑,这很有可能就是宝宝身体出了什么问题的预兆,但也不能妄下结论,还是需要具体分析下。今天,本文就与大家分享新生儿指甲发黑是怎么回事。
目录
1新生儿怎么护理呢
1.清理口腔
胎儿娩出时应迅速清除口咽部的粘液和羊水,以免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但不要擦洗口腔,因新生儿口腔粘膜薄嫩,易受损伤。如果出现“鹅口疮”─—口腔粘膜出现点片状的白膜,可轻轻涂擦制霉菌素药水。
2.保温
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将其全身轻轻擦干,用洁净温暖的棉毯包裹。室温不能低于23℃。新生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生后第一天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体温稳定在36.5℃左右时,以后可改为每6~12小时测一次。若体温低于36℃或高于38℃时,应查找原因,进行处理。
3.滴眼
初生后即用0.5%新霉素或0.25%氯霉素滴眼,以防新生儿眼炎。眼睛分泌物多时,可用生理盐水或2%硼酸棉球拭净后再滴眼药。
4.体位
除妈妈抱起喂奶外,新生儿整日卧床休息。应保证有足够睡眠时间,每日在20小时以上。最好采取侧卧位,尤其喂奶后应向右侧卧,平时采取左侧卧。经常变换体位,可防止睡偏头。仰卧不安全,此种体位,如漾奶时,可引起窒息。可不必枕枕头,如枕时枕头的高度应大致同肩宽,更不能用硬枕头来矫正头形。
5.注意居住环境
居住环境要特别注意两个因素:第一是通风因素。新生儿的居住环境要求有适当的通风气流,同时要避免传统房屋坐南朝北格局的穿堂风;第二是噪音因素。高分贝、刺耳噪音要注意隔离,以免对宝宝的听觉器官造成伤害。
2新生儿指甲发黑是怎么回事呢
新生儿指甲发黑是怎么回事?有的新生儿出生才几天就突然发现双手十指的甲根有点黑黑的暗暗的不知道怎么回事,常见某些宝宝的指甲根部的皮肤颜色较深黑,这是正常现象。皮肤的颜色主要是由色素细胞的多寡决定的,色素细胞多的地方肤色较深,如躯干的背部、四肢的外侧面、眼眶周围、乳头及肛门处;而相反的腹侧面及皮肤皱摺处肤色较浅,如腋窝、膝窝、手脚掌。指甲根部处的色素细胞分佈较多所以肤色会较深,这是正常现象,无需忧心,我们大人可以伸开自己的手指及脚趾仔细看看,在大人也是一样的情形。
所以说,具体问题呢还是得具体分析下,面对新生儿指甲发黑,父母们也不要盲目担心,首先根据上文的简单介绍分析宝宝的具体情况,如果感觉情况比较严重,那就立即带孩子去医院接受正规的检查,以防情况越来越糟糕啊。
3新生儿睡觉怕声音吗
网友:侄子刚满月,家人能大声说话吗?平时在家都蹑手蹑脚的,妈妈说没事,嫂子不愿意,怕吓着孩子。今天满月酒宴,家里人多热闹,侄子睡不稳,怎么办?
孩子害怕大的声响可能有以下原因:有些孩子生性胆小,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有些孩子生活在经常会突然发出巨大声响的环境中,外界的刺激常使孩子产生心悸、恐怖;不良教育因素,当孩子不听话、不守纪律或犯某种错误时,一些家长在孩子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动辄大声训斥孩子。
而小宝宝怕声音则是宝宝对外界的一个反映。这也表明宝宝听觉神经逐步健全,对外界声音越来越敏感,平时也不用太安静,宝宝就会慢慢习惯了,只是注意室内不要有太尖锐的声音,比如重物摔倒在地。
儿科专家崔玉涛说,事实上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无时不刻不在听到妈妈体内大血管内血液流动的声音,也就是说胎儿生长在嘈杂的环境中。出生后,新生儿本身并不怕正常生活发出的声音。婴儿生后要逐渐适应正常生活环境--白天光线亮且相对嘈杂;晚上暗且相对安静。建议妈妈们千万不要做成白天拉窗帘、蹑手蹑脚;晚上开着长明灯的习惯。
小编提醒:或是宝宝生长的环境太安静的缘故,所以一有声音宝宝就会害怕,其实不要让宝宝在过于安静的环境下生长,比如日常就可以家里放一些音乐让宝宝听,即使是宝宝在睡觉,也要放一些轻柔的音乐,还有就是多带宝宝到户外,让宝宝多接触一些新生事物。其实孩子都是一样,不一样的是父母给宝宝创造的外界环境,应该让宝宝学会适应环境,而不要刻意制造环境去适应宝宝,这样宝宝才能健康的成长。
延伸阅读:宝宝睡觉为什么容易醒
宝宝睡眠容易醒在排除睡眠环境及身体异常因素引起的外,一般都和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其睡眠以浅睡眠为主,在浅睡眠时有睁眼、吸吮、翻身、哭啼,有的还会抬头张望,但这些动作大多是无意义的,即使睁眼也是无光的。而大人会误以为其睡眠不好,抱起哄睡或喂哺等就中断了浅睡眠期的宝宝。多次进行,就造成宝宝睡眠不好的习惯。所以,当宝宝在浅睡眠期出现各种动作、声音时,家长可静静地等待5分钟以上,再去关心,让他自行调节进入深睡眠期。千万不要应答、或有大的声响惊醒他。随着宝宝的生理发育会建立起良好的睡眠习惯的。宝宝睡觉前哭闹是正常现象,只要给予适当安抚就可以了。切忌养成抱着睡觉的习惯,不但影响宝宝的脊柱发育也影响睡眠质量。
4宝宝出生后的第一个5分钟医生会做这些事
处理呼吸道
宝宝脱离母体时,身上还携带着羊水、血水等,鼻腔和呼吸道里也存在一些粘液。医生首先会给宝宝清理呼吸道,将里面的粘液吸出,让宝宝能哭出来。当你听到宝宝哇一声大哭,那么就可以放心了,哭声传递着宝宝非常健康的信息。
剪脐带
这个脐带和剪断与母体连接的那个脐带不同,医生要在脐带距离肚脐两厘米的位置剪短,进行消毒,再将脐带包裹起来。而这截2厘米长的脐带,在宝宝出生后1-2中会自动脱落,变成小小的肚脐眼。
全面检查
经过简单的表面清洁和处理后,医生们会给宝宝做一个全面的检查,看宝宝的呼吸、心率等等,用于排除宝宝有无生命危险;观察四肢和身体细节看看有没有缺陷。
量身高体重
当上述的检查都没有问题后,医护人员会对宝宝的体表做简单的清洁,拭去身上的羊水和血污,然后上称测量身高体重,宝宝出生证上的数据就是来自这次测量的。通常新生儿的身高50cm、体重3.3kg。
初生宝宝的护理技巧介绍
小宝宝出生了,面对这个软绵绵的小宝宝,很多新手妈妈都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护理新生儿,下面介绍几种新生儿护理方面的小技巧,希望大家喜欢。
皮肤的护理:
新生儿不需要肥皂。肥皂是一种脱脂剂,而婴儿的皮肤很娇嫩。他需要保留所有的天然油脂,所以6个星期前只能用水洗。6个星期后,可以用你选择的任何一种肥皂。你也许想要试试一种特别的液体肥皂,这种肥皂只需加到洗澡水里就行,无须冲洗。一定要用沾有肥皂的手指好好地擦洗过所有的褶皱,然后再冲洗干净。将皮肤彻底揩干,潮湿的褶皱部分非常容易导致发炎;绝不要使用爽身粉。
眼睛的护理:
给婴儿清洗眼部的时候,先把几个棉球在湿水里沾湿,再挤干水分,擦每一只闭上的眼睛的时候都要换一个新的棉球,从内眼角向外眼角擦。
鼻子和耳朵的护理:
鼻子和耳朵是具有自净功能的器官,所以你不要试图往里面塞什么东西或者以任何方式干扰它们。往鼻孔里或者耳朵里塞棉球大小的东西只会把原来就在那儿的东西推到更往里的位置去。让里面的东西自然掉出来的办法要好得多。除非有医生的指导,否则绝不要往婴儿的耳朵或者鼻子里点药。即使你看到了,也不要试图从婴儿的耳朵里往外掏耳垢。耳垢是外耳道里的皮肤的天然分泌物。这种东西是抗菌的,它还能防止灰尘和细小的砂石靠近耳鼓。有的婴儿的耳垢比别的婴儿多,但是掏出来只能使耳朵分泌出更多的耳垢来。掏耳垢会使耳朵发炎,所以不要管它,如果你对此感到有些担心,那么可以向医生咨询一下。
肚脐的护理:
婴儿一出生脐带就会被夹住并立刻剪断,只留下5-8厘米的根部。过几天,脐带就干枯了,然后它会脱落。
医生或许会建议你每天用0.2%-0.5%聚乙烯醇醚络碘溶液轻擦脐带部位,然后用消毒纱布盖好。尽量多让这一部位通风,因为这样有助于加速收缩和痊愈。如果你发现有发红,液体流出或者其它感染的症状,请向健康顾问或者医生咨询。不必等到脐带痊愈之后才给婴儿洗澡,只要洗澡后把它彻底揩干即可。
有的婴儿患有肚疝,但一般一二年内就会痊愈。如果你的孩子患了脐疝,而且还不断扩大或者总不见痊愈,那么请看医生。
5新生儿为什么会皮肤青紫
一、新生儿为什么会皮肤青紫
新生儿青紫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症状之一,可见于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脏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及某些血液病,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
1、生理性青紫
正常新生儿在生后5分钟内,有时可呈现青紫,是由于动脉导管与卵圆孔尚未关闭,仍保持着右至左分流,肺尚未完全扩张,肺换气功能不完善,以及周围皮肤血流灌注不良所致。5分钟后,循环系统的改变已完成,动静脉血流完全分开,口唇和甲床变成粉红色。
但有时皮肤仍呈轻度青紫,尤其生后暴露在寒冷环境中,肢体远端局部血流变慢,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因此虽PaO2不低,肢端仍呈明显青紫,称为周围性青紫,经加强保温后青紫可减轻或消失。
2、暂时性青紫
正常新生儿在用力啼哭时偶可出现青紫,是因为啼哭时胸腔内压增加,使右房压力升高,超过了左房压力,形成经卵圆孔的右至左分流,这种暂时性青紫在啼哭停止后立即消失。
3、中心性青紫
系由心肺疾病使动脉SO2和PaO2降低所致,根据病因可分为肺源性和心源性。
肺源性青紫:如新生儿窒息,呼吸道先天畸形如Pierre-Robin综合征、后鼻孔阻塞、肺透明膜病、肺膨胀不全、肺炎、肺气肿、气胸、先天性膈疝、先天性肺动静脉瘘、持续胎儿循环等。
心源性青紫:伴有右向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在新生儿期较常见的有法洛四联症、大血管移位、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肺静脉异位回流、总动脉干、三尖瓣闭锁和严重肺动脉狭窄等。
4、周围性青紫
系由于血液通过周围循环毛细血管时,血流速度缓慢组织耗氧量增加,而致局部还原血红蛋白量增多,但动脉SO2和PaO2正常。
全身性疾病:心力衰竭时体循环血流速度缓慢,休克时心搏出量降低,周围循环供血减少,毛细血管内血流淤滞,红细胞增多症时血液黏滞度增加,硬肿症低体温时血液浓缩心搏出量减少,均可使血流变慢,出现青紫。
局部血流障碍:分娩时先露部位受压,如面部、臀部等均可出现青紫。此外新生儿生理情况下,肢端也可出现青紫。其他如中枢神经系统疾患所致呼吸中枢衰竭、低血糖、低血钙引起的继发性呼吸暂停,异常血红蛋白增多如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后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M-血红蛋白血症等,均可引起青紫。
二、新生儿青紫治疗护理
1、一经发现青紫,应及早吸氧治疗,尽快使青紫消除,维持PaO2在6.65kPa(50mmHg)以上,同时进行病因治疗。
2、对周围性青紫应注意保温,用强心利尿药和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心功能,纠正休克和微循环障碍,增加周围组织血液灌流。
3、对中心性青紫应及早确定病因,根据病因是肺源性或心源性而给予不同治疗。若青紫是因持续胎儿循环产生右至左分流引起,为要降低肺动脉压力,可用血管扩张药和高度机械通气,使PaCO2降至4.65kPa(35mmHg)以下,促使肺血管扩张,肺动脉压力降低,右至左分流消失,青紫迅速减轻。
4、诊断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可用亚甲蓝每次1~2mg/kg,加入10%葡萄糖10ml静脉推注,作用快而安全,一般注射后15~30min见效。也可用10%葡萄糖20ml加维生素C0.5g静脉推注,但作用不及亚甲蓝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