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是可能患病的,虽然哮喘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并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哮喘发作的时候还是会有影响的,而且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气喘的现象,病症比较激烈,也会对别人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小孩子,那么小儿哮喘注意什么事情?下面看看吧。
目录
1治疗气管哮喘的几款偏方
五味子治支气管哮喘
【功能主治】主治肺虚喘咳,支气管哮喘。
【处方组成】生五味子100克,25%医用酒精适量。
【用法用量】生五味子研细末,过筛,加入75%医用酒精适量,调成糊状。取鸽蛋大的药糊置于患者神阙穴(肚脐),覆盖塑料薄膜,以胶布固定。睡前敷,晨除去,20天为一个疗程。
【宜忌】外有表邪,内有实热,或咳嗽初起、痧疹初发者忌服。
【病例验证】胡某,男,21岁。患支气管哮喘5年。发作时胸闷气促,呼气延长,被迫坐起双手撑床,两肺哮鸣音,出现“三凹”症。曾以色苷酸二钠、噻呱酮替芬等治疗,均不能预防哮喘发作。改用上方治疗2个疗程,随访2年,未见发作。
麻黄杏地满腔热肠治支气管哮喘
【功能主治】调理肺气,化痰止喘。主治支气管哮喘。
【处方组成】麻黄10克,杏仁20克,地龙20克,射干15克,全蝎15克,僵蚕15克,陈皮15克,桃仁1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药液400毫升,分三次口服。
【加减】偏热者,加黄岑、川贝、葶苈子各10克;痰多者,加莱菔子、瓜蒌各10克;偏寒者,加桂枝、干姜、五味子各10克。
【病例验证】李某,54岁。哮喘反复发作3年,每逢秋冬之交感邪后发作。近因风寒外侵,咳嗽加剧,喘促,喉中痰鸣,痰白如泡沫状,咳吐不爽,舌淡苔白滑,脉浮紧。服上方7剂后哮喘平,咳痰减少,共治2周后诸症消失,随访2年未见复发。
2支气管哮喘的常见问题
哮喘的发病率高吗?
哮喘是世界公认的医学难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四大顽症之一,中国有近2千万人患有哮喘。研究表明,80%以上患者未能有效控制自己的疾病,这就意味着他们将面临哮喘严重发作及肺部长期损害的风险。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教育、避免接触诱因和正确使用有效药物使哮喘得到良好控制。
哮喘会加重吗?
哮喘控制不良是日积月累的炎症,可以引起“气道重塑”出现,导致呼吸道永久性损伤,严重影响患者肺功能及日后生活,所以,控制好哮喘炎症是最为重要的,这就需要每天使用控制哮喘炎症的药物,来遏制哮喘恶化。
为什么哮喘常在夜间发作,怎样可以避免呢?
夜晚我们体内的激素水平下降,气道内炎症细胞浸润增加,致炎物质产生增多,导致哮喘症状更加明显。此外,接触过敏因素或哮喘控制不佳,也会使哮喘症状在夜间加重。每天使用长效控制药物控制哮喘炎症,可以避免夜间发作。
3小儿哮喘注意什么事情
小儿哮喘的注意事项一:穿衣。哮喘患者不要穿腈纶、涤纶等化学纤维衣料及羊毛内衣、鸭绒背心、动物毛皮衣物,这些易引起过敏、荨麻疹、哮喘。在衣料的选择上,哮喘病人的内衣以纯棉织品为宜,且要求面料光滑、柔软平整,衣服不宜过紧。
小儿哮喘的注意事项二:饮食。哮喘患者首先应根据自己既往的生活经验和过敏源检测明确自己过敏的食物,避免进食致敏的食物。另外,有些食物容易过敏,如鱼、虾、蟹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腰果、花生米等干果,芒果、桃子等水果,也应该少吃或不吃。
小儿哮喘的注意事项三:药物。解热镇痛药物:如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安乃近、保泰松、非那西汀、吲哚美辛(消炎痛)、布洛芬、双氯芬酸、炎痛喜康等含此类成分的感冒药,易引起过敏,其中以阿司匹林最为常见。
4哮喘按什么穴位
脚心的涌泉穴是人体长寿大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足少阴肾经的首穴。
据临床实践统计,揉搓涌泉穴疗法有助于防治哮喘、腰膝酸软、失眠多梦、头晕头痛、高血压、耳聋耳鸣、大便秘结等五十多种疾病。
通常涌泉穴保健手法有:揉、搓、摩、敲、踩。其中最简单、最易操作的手法是踩;也可坐在椅子上,用脚底转动小球,按摩脚底穴位;或穿防止哮喘一双根据人体脚部穴位设计的按摩鞋、拖鞋,尤其是在涌泉穴处放置药片的保健鞋,可在行走、办公、做家务的同时起到按摩和保健的作用。
清喘穴(位于廉泉穴和天突穴之间,环状软骨正中下方凹陷,以手指触之有抵触感)。
应用方法:患者取仰头位,用酒精(或碘伏)常规消毒针刺穴位,医生以右手持针于清喘穴垂直进针0.2厘米,震颤5秒钟,患者可即刻止喘。若5秒钟时未达到止喘,可将针提至皮下,先向左斜刺0.5厘米,提插3次,再将针提至皮下,向右斜刺0.5厘米,提插3次,将针提至皮下向下斜刺0.3厘米,手法以震颤为主。同时嘱病人全身放松深吸气,深呼气,患者在0.7~1分钟内止喘。10天为一疗程,若病情需要,休息3天,可继续针刺第二疗程。
5哮喘病人冬季吃什么好
1、梨
中医认为梨味甘、微酸、性偏凉,主要归肺、胃二经,具有润肺清热、消痰降火、清胃泻热、养阴生津、滋肾补虚及润肠通便等作用。治疗肺结核引起的咳嗽、咯痰有独特而明显的效果。
2、荔枝
中医认为荔枝性味甘,酸而温,无毒,具有生津止渴、润肺化痰、健脾和胃、疏肝理气及滋补肾阴等作用。
3、甘蔗
中医认为甘蔗性味甘无毒,归肺、胃、肾经,具有润肺益胃、补肾生津作用。
4、核桃
中医认为核桃性味甘温、质润无毒,归肺、胃、肝、肾等经,具有益肺平喘、养胃助纳、润肠通便、调肝和血、补肾健脑等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