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传染科 >结核病

结核杆菌感染该怎么办

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俗称结核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但以肺结核为最多见。结核病至今仍为重要的传染病。据WHO报道,每年约有800万新病例发生,至少有300万人死于该病。我国建国前死亡率达200-300人/10万,居各种疾病死亡原因之首,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卫生状态改善,特别是开展了群防群治,儿童普遍接种卡介苗,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为降低。但应注意,世界上有些地区因艾滋病、吸毒、免疫抑制剂的应用、酗酒和贫困等原因,发病率又有上升趋势。

目录 结核菌感染会传染吗 结核杆菌感染该怎么办 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历史 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与染色 感染结核杆菌不等于患上结核病

1结核菌感染会传染吗

  结核病的传染源是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由于结核分枝杆菌主要是随着痰液排出而传播。所以,只有结核病患者的痰液里查出结核分枝杆菌才具有传染性,才是传染源。即如果只是咳嗽而没有痰的话,理论上是不具有传染性的。

2结核杆菌感染该怎么办

  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对结核病的控制起者决定性作用。合理的化疗可使病灶全部灭菌、痊愈。(1)化疗原则:对活动性肺结核必须坚持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的原则。早期---因为活动性肺结核病灶内结核杆菌生长代谢旺盛,抗结核药物可充分发挥其杀菌抑菌的作用;其次早期病灶内纤维增生少,血管多药物浓度高,治疗效果好。联用---单一用药,可消灭绝大部分敏感菌,但会留下少数耐药菌继续繁殖,最后形成耐药菌优势生长,如联用两种药物交叉消灭耐药菌,具有协同作用,防止耐药菌发生,效果好。适量---用药剂量要适当,药量不足,组织内药物不到有效抑菌浓度,疗效不佳,且细菌易产生耐药现象;药量过大,非但造成浪费,也易产生副作用。规律---有规律用药是化疗成功的关键。一气呵成能保持有效血浓度,彻底消灭细菌,治疗过程应避免遗漏和中断。全程---疗效不足或过早停药将使治疗不彻底,增加复发率。(2)化疗方案a.常规治疗方案---2HSP/16HP或2HSP/16-22HS。全程18个月。可以全程用药,也可2阶段用药(开始1-3个月每天用药---强化阶段,其后每周用药2次即间歇用药---巩固阶段)。b.短期化疗方案---2HRE/7HR或2HSR/7H2R2。

查看详情>>

3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历史

  结核分枝杆菌(M. tuberculosis)简称为结核杆菌(tubercle bacilli)。早在1882年,德国细菌学家柯赫(Robert Koch,1843-1910)就已证明结核分枝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菌。本菌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但以肺部感染最多见。随着抗结核药物的不断发展和卫生生活状况的改善,结核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曾一度大幅下降。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艾滋病和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菌株的出现、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吸毒、贫困及人口流动等因素,全球范围内结核病的疫情骤然恶化。据WHO统计,全世界约每3个人中就有1个人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在某些发展中国家成人中结核分枝杆菌携带率高达80%,其中约5%~10%携带者可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近二十年由于艾滋病的流行,感染了HIV的结核分枝杆菌携带者,由于病毒破坏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可能性比未感染HIV者高30~50倍,且结核的病程发展更快。此外,在HIV感染的发展进程中,结核是最早发生的一种机会性感染,结核病加重了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的疾病负担,使其更易死亡。21世纪以来全球每年约出现8百万结核新病例,并导致约3百万人死亡。中国每年死于结核病的人约25万之多,是各类传染病死亡人数总和的两倍多。因此,结核病又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卫生问题,并成为某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艾滋病高发区人群的首要死因。

4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与染色

  结核分枝杆菌为细长略带弯曲的杆菌,大小1~4X0.4μm。牛分枝杆菌则比较粗短。分枝杆菌属的细菌细胞壁脂质含量较高,约占干重的60%,特别是有大量分枝菌酸(mycolic acid)包围在肽聚糖层的外面,可影响染料的穿入。分枝杆菌一般用齐尼(Ziehl- Neelsen)抗酸染色法,以5% 石炭酸复红加温染色后可以染上,但用3%盐酸乙醇不易脱色。若再加用美蓝复染,则分枝杆菌呈红色,而其他细菌和背景中的物质为蓝色。本菌无芽孢、无鞭毛。[1]

  近年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在细胞壁外尚有一层荚膜。一般因制片时遭受破坏而不易 看到。若在制备电镜标本固定前用明胶处理,可防止荚膜脱水收缩。在电镜下可看到菌体外有一层较厚的透明区,即荚膜,荚膜对结核分枝杆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结核分枝杆菌在体内外经青霉素、环丝氨酸或溶菌酶诱导可影响细胞壁中肽聚糖的合成,异烟肼影响分枝菌酸的合成,巨噬细胞吞噬结核分枝杆菌后溶菌酶的作用可破坏肽聚糖,均可导致其变为L型,呈颗粒状或丝状。异烟肼影响分枝菌酸的合成,可变为抗酸染色阴性。这种形态多形染色多变在肺内外结核感染标本中常能见到。临床结核性冷脓疡和痰标本中甚至还可见有非抗酸性革兰阳性颗粒,过去称为Much颗粒。该颗粒在体内或细胞培养中能返回为抗酸性杆菌,故亦为L型。

5感染结核杆菌不等于患上结核病

  今年3月24日是第18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据悉,今年的主题是“你我共同参与,消除结核危害。”目前全球有约20亿人被感染,每年新出现结核病患者约800-1000万,每年因结核病死亡人数约为200-300万,其中中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居全球第2位。

  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公众对肺结核的知晓率只有57%,大半肺结核病人在出现咳嗽等症状时没有引起重视,而是由于其他疾病检查时或单位体检时才发现患肺结核的。阻击结核病,首先要建立在对结核病了解的基础之上。

  感染结核杆菌≠结核病

  结核病是通过结核杆菌主要经由呼吸道传染,引起身体大部分的组织器官病变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慢性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有咯血时,患肺结核可能性增加。

  结核病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将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播散于空气中,悬浮于空气中的结核菌可存活9个小时以上,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也可受到结核菌的传染。

  需要鉴别的是,感染了结核杆菌不一定意味着患上结核病。结核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有三:即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只有这三个基本环节都同时存在时,肺结核才会流行。

  同样是感染结核杆菌,身体素质好的人和身体机能较弱的人,可能导致的是不同的结果。结核菌毒力强,身体抵抗力弱的人,接触到结核杆菌后,最容易患上结核病。而对于健康带菌者而言,一般只有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才有可能发病。

  结核病≠肺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或结核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器官系统,最常见的患病部位是肺脏,占各器官结核病总数的80-90%。但这并不意味着结核病仅会发生在肺部。

  发生在肺部以外的结核病统称肺外结核病。肺外结核病包括肾结核、结核性脑膜炎、骨结核等。现阶段发病的肺外结核患者,如结核性咽喉炎、胸膜炎、骨结核、肾结核、盆腔结核等大都没有低热、乏力、盗汗、消瘦、疲乏等传统结核病的特点,往往起病更加隐匿。

  肺外结核有的因治疗不及时会危及生命,不可小觑。儿童最易患结核性脑膜炎;驼背可能是骨结核,失声可能是喉结核等;心肺外结核以青壮年、老年人、学生和糖尿病病人发病居多。因此,当出现怀疑症状时,患者、医生都要考虑到结核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