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患上胆囊炎的病人都会因为治疗方面而苦恼,害怕做手术会对身体造成大的损伤,但是又不知道有其他什么疗法可以彻底治愈自己的疾病。其实在中医方面也有该病的有效治疗方法,胆囊发炎严重吗?怎么治?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目录
1胆囊炎与胆石症的区别
病因病机
西医认为,胆囊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胆石梗阻胆道,胆汁瘀积浓缩,成分改变,刺激胆粘膜,引起炎变。或胰液反流进入胆道,被胆汁激活的胰消化酶侵蚀胆壁,引起急性胆囊炎。各种细菌(大肠杆菌等)感染,病原菌自血流进入胆囊或蛔虫携带肠内细菌钻入胆道,均可引起胆囊炎。
胆汁郁积,胆道感染,胆固醇代谢失调瘀积是结石的主要因素。胆石常由综合因素形成。
此病与工种和习性也有关系。长期伏案办公,活动很少的人,常压迫胆管,使胆汁排泄不畅,在胆囊内滞留,浓缩,沉积成石。
中医认为有七情所伤,气滞血瘀,饮食不节,细菌感染,湿热薰蒸,蛔入胆道等因。
症状表现
急性胆囊炎,可出现右上腹撑胀疼痛,体位改变和呼吸时疼痛加剧,右肩或后背部放射性疼痛,高热,寒颤,并可有恶心,呕吐。慢性胆囊炎,常出现消化不良,上腹不适或钝疼,可有恶心,腹胀及嗳气,进食油腻食物后加剧。
胆石症的表现很多与胆石的大小和部位有关。如果结石嵌入并阻塞胆囊管时,可引起胆绞痛,中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疼痛,坐卧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甚至出现黄疸和高热。但也有症状不典型,不感疼痛的,称“无疼性胆石”。
胆囊炎并发胆石症者,结石嵌顿时,可引起穿孔,导致腹膜炎,疼痛加重,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或衰竭。胆囊炎胆石症可加重或诱发冠心病,引起心肌缺血性改变。专家认为:胆囊结石是诱发胆囊癌的重要因素之一。胆囊炎胆石症常可引起胰腺炎,由胆道疾病引起的急性胰腺炎约占50%。困此,胆囊炎要及时调治。
2胆囊发炎严重吗
1、穴位注射:取穴:胆俞、足三里、中脘、胆囊穴。操作:所用药物为红当川注射液或10%葡萄糖注射液,每次选取2~3对穴,针刺得气后,每穴注入药液3~5毫升,以上治疗主要用于急性胆囊炎,每日1~2次,7~10次为一疗程。
2、基本治疗:主要是以疏肝利胆,理气止痛为治则。取穴:胆囊穴、三阴交、肝俞、胆俞、至阳。加减:气郁加行间;湿热内盛加足三里、阴陵泉;发热大椎、曲池、合谷;胆绞痛加期门、章门、阴陵泉;胸满加膈俞、内关。操作:急性胆囊炎,根据不同证候类型,每次选取3~5对穴位,针刺得气后,反复提插捻转,行强刺激,或加电针,以加强刺激,频率120~240次/分,强度宜由弱而强,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40分钟,间歇行针,每隔5~10分钟行针一次。每日1~2次,7次为一疗程。慢性胆囊炎,一般先针远道穴位,再针腹部穴位,针刺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法,手法宜轻,隔日针灸一次,15次为一疗程。
3胆囊切除对人体影响大吗
评价一种治疗方法对身体的影响不外乎从近期和远期影响两种角度来说明,那么胆囊切除对近期的影响有哪些?拿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来说,临床一线医生对此有较深的认识,因为患者术后有不舒服多半会找回手术医生治疗,据我们观察,一般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大概有四分之一的人两周之内餐后有些许胀感,但这些症状基本在一个月左右会逐步消失。当然也有少数的患者反映甚至术后几个月都会出现右上腹部的偶尔的针刺样感觉,我认为这可能和胆囊床和腹壁或肠管的轻微粘连牵拉有关,无伤大体的事情,不需要吃药打针,毕竟肚子里动过手术,术后感觉不可能和正常人一样,要逐步适应手术后的生活。
胆囊的作用有哪些?这是患者在切胆之前最关心的,他们认为胆囊有消化食物和分泌胆汁的功能,自然无胆就是消化功能比较别人矮了半截。实际上,打个比方吧,胆囊就相当于水库旁边的一个小池塘,库容增加了也可以让池塘灌满水缓冲一下水库的容量压力,用土把池塘填了也不会对水库产生明显影响的。胆汁是肝脏分泌的,胆囊只是起到暂时储存胆汁的作用,反过来胆囊起到调节胆汁分泌的作用,胆囊切除以后,它的作用就由胆总管代替了,不存在作用缺失的问题。
那么胆囊切除对身体的远期影响在哪里呢?有专家指出,可能会产生消化性溃疡,或者结肠癌的患病率提高了,其实学术界对此无统一的结论,因为迄今为止没有严格的统计学资料表明这一观点的成立,世界上恐怕没有谁能对大宗病例完整寻访几十年的,自然这结论的可靠性就值得怀疑了不是吗?
因胆囊疾病行胆囊切除的患者术后的长期随访发现其生活质量是明显提高的,从长远来说,切除的受益远远高过不切除的收益。因胆囊结石切胆可以免除胆囊结石转化为胆管结石的后患,因胆囊多发性息肉或大息肉切除胆囊可以去除转化为胆囊癌的隐忧。
4胆囊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急性胆囊炎时,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如白细胞计数超过20×109/L,并有核左移和中毒性颗粒,则可能是胆囊坏死或有穿孔等并发症发生。
(2)十二指肠引流 慢性胆囊炎时,如胆汁中黏液增多;白细胞成堆,细菌培养或寄生虫检查阳性,对诊断帮助很大。
2.其他辅助检查
(1)急性胆囊炎 ①超声检查 B超发现胆囊肿大、壁厚、腔内胆汁黏稠等常可及时做出诊断。②放射线检查 腹平片具有诊断意义的阳性发现是:胆囊区结石;胆囊阴影扩大;胆囊壁钙化斑;胆囊腔内气体和液平。胆囊造影:口服法:胆囊一般不显影;静脉注射法,对急性胆囊炎则有诊断意义。③放射性核素检查 对诊断急性胆囊炎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5%,亦具有诊断价值。
(2)慢性胆囊炎 ①超声波检查 如发现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缩小或变形,有诊断意义。②腹部X线平片 如系慢性胆囊炎,可发现胆结石、胀大的胆囊、胆囊钙化斑和胆囊乳状不透明阴影等。③胆囊造影 可发现胆结石、胆囊缩小或变形、胆囊浓缩及收缩功能不良、胆囊显影淡薄等慢性胆囊炎影像。当胆囊不显影时,如能除外系肝功能损害或肝脏代谢功能失常所致,则可能是慢性胆囊炎。④胆囊收缩素试验 如胆囊收缩幅度小于50%,并出现胆绞痛,为阳性反应,表示为慢性胆囊炎。⑤纤维腹腔镜检查 直视下如发现肝脏和胀大的胆囊为绿色、绿褐色或绿黑色。则提示黄疸为肝外阻塞;如胆囊失去光滑、透亮和天蓝色的外观,变为灰白色,并有胆囊缩小和明显的粘连,以及胆囊变形等,则提示为慢性胆囊炎。⑥小剖腹探查 小剖腹探查是近年来新提倡的一种诊断疑难肝胆疾病及黄疸的方法,它既能对慢性胆囊炎做出明确诊断,又能了解肝脏的表现情况。
查看详情>>5胆囊炎如何预防
1、要经常做一些体力活动,使全身代谢活跃起来,特别是脑力劳动和上班老是坐着不动的中年人,更要有意识地多做体力劳动,防止过度的肥胖,因为肥胖是胆囊炎或胆结石的重要诱因。
2、要讲究饮食卫生,切忌暴饮暴食,适当节制脂肪食物。因为吃带脂肪的食物以后,会反射性地使胆囊收缩,一旦收缩过于强烈便导致胆绞痛的急性发作。
3、秋凉以后要注意保暖,尤其是睡觉时要盖好被,防止腹部受凉,因为肚子受凉以后会刺激迷走神经,使胆囊强烈收缩。
4、已经证明有胆结石的人,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胆囊发炎。
5、当有肠虫(主要为蛔虫)时,及时应用驱虫药物,用量要足,以防用药不足,蛔虫活跃易钻入胆道,造成阻塞,引起胆囊炎。
6、当炎症出现时,及时应用有效的抗菌素。
7、可以喝一些中药,效果也是不错的。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