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外科 >普外科 >肝胆外科 >胆囊息肉

轻微胆囊息肉怎么办呢

有许多人都长有息肉,尤其是胆囊息肉,在刚开始的时候,如果去医院检查的话,大多数医生都会说是轻微胆囊息肉,有许多人不太了解这是一种什么病,究竟有什么样的症状,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轻微胆囊息肉的知识吧!

目录 怎么预防胆囊息肉长大呢 轻微胆囊息肉怎么办呢 胆囊息肉的饮食护理 运动可以消除胆囊息肉吗 胆囊息肉类型

1怎么预防胆囊息肉长大呢

  “一个科室三个人查出来有胆囊息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日前,在某医院上班的护士苏小姐向笔者诉说,在单位安排的年度体检中,她和部门里三名同事都查出有“胆囊息肉”。苏小姐感到很困惑——他们平日都乖乖地吃饭、饮食也还算清淡,怎么会齐齐长出胆囊息肉来呢?

  都是不吃早餐惹得祸

  仔细了解下来,苏小姐和她的同事们有一个相似的生活习惯——他们往往要倒夜班,倒晚夜班的时候早上就不想起来吃东西,有时候下午一两点饿的实在不行了,才会想起来吃东西。不吃早饭和早饭吃得太晚都会使胆汁排泄受阻,可能增加胆固醇结晶性质的胆囊息肉的发病风险。

  武警番禺分院朱国清副主任说,

  “胆囊息肉”分两种:一种是标准的息肉,即在胆囊壁上长出的一块“肉疙瘩”,是胆囊本身的腺体、肌层增生引起;另一种在检查中也显示为“肉疙瘩”状,但其实是胆固醇结晶附着在胆囊壁上而形成的。大多数“胆囊息肉”属于第二种情况。

  “假设一个人前一天7点吃晚饭,第二天不吃早饭,到了十一二点吃午饭,相当于连续十六七个小时没有排泄胆汁,胆汁会非常浓缩”,朱国清副主任说,“很容易理解,如果早饭吃得太晚,与7点钟吃早饭的人相比,14点钟吃早饭的话,等于把浓缩的胆汁在胆囊里多贮存了7个小时,就会更加浓缩。

  ”

  胆囊息肉癌变比例1%,死亡率100%

  有报道显示,由于胆囊息肉发生癌变的比例大约为1%,癌变的病程也比较长,所以,临床上很多患者和医生对其并不重视。但是,由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炎等发展而来的胆囊癌死亡率高达100%。预防的主要方法是一旦发现胆囊出现问题,尽量切除,很多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的病人因为没有明显症状所以忽视治疗,有的有了症状也不愿意切除胆囊,其实保胆治疗的效果并不好。

  应坚持饮食清淡、三餐规律

  朱国清建议,应该坚持每天早晨按时吃早饭,让胆囊收缩一次、把胆汁排出一部分,这样一来,胆囊中贮存的胆汁浓度便不会很高,引起胆固醇结晶性质的胆囊息肉的概率也就大大减小了。不仅是早饭,饮食规律、三餐定时同样很重要。

  上述的几点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胆囊息肉的一些预防的方法,只要大家在平常的生活中积极的预防就可以避免该病的发生,胆囊息肉患者只要注意饮食和生活细节都是可以很好的预防该病的出现,小编提醒告诉大家一些生冷的东西最好不要吃。

2轻微胆囊息肉怎么办呢

  胆囊息肉一般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仅在偶然的B超检查时发现胆囊内有病变。少数患者有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可伴有腹痛,疼痛部位在右上腹或右季肋部,伴有向右肩背放射,无发热和黄疸。也可引起黄疸、胆囊炎、胆道出血、胰腺炎等。位于胆囊颈部的长蒂息肉,可出现胆绞痛,在炎症感染时有急性发作的表现。

  胆囊息肉除非引起胆囊炎,否则临床可无表现。手术治疗多采用胆囊切除术,方式除传统大切口切除以外,目前更多被采用的为腹腔镜胆囊切除及小切口胆囊切除,以及保胆取息肉术。

  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需要重视。这种情况有良性的也有恶性的。对于息肉大小比较小,且没有明显恶化趋势,可以用(护胆调息方)来调理。胆囊息肉超过12mm,或者有明显增大趋势的话,建议手术方法切除胆囊。

  对于胆囊息肉要注意下面的食物不要吃:油炸食品;罐头类制品;腌制食物;加工的肉类食品(火腿肠等);肥肉和动物内脏类食物;奶油类制品;高盐、高脂、低维生素、低矿物质一类食物;烧烤类食品。

  看了小编的介绍,相信你对轻微胆囊息肉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了吧,如果出现这种病症的话,最好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因为在胆囊息肉初期的时候,一般采用药物进行控制就可以了,但如果不当回事的话,等病情严重了,必须采取手术的方式才可以。

3胆囊息肉的饮食护理

  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宜多食干豆类及其制品。宜选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平时喝水时,捏少许山楂、沙棘、银杏、绞股蓝草放入水杯中当茶饮用。要多吃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胡萝卜、西红柿、小白菜、菠菜、韭菜、玉米、萝卜等。

  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

4运动可以消除胆囊息肉吗

  胆囊息肉运动是不能消除,只要胆囊息肉不超过1厘米可以定期复查,多喝水,注意饮食清淡就可以。B超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胆囊息肉的方法,一般多发性息肉多为假性息肉,而单发性息肉真性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果B超提示息肉有血液供应,则表明其为真性息肉,如果是广基的更要引起注意,如果息肉较大,也可行CT检查,对良恶性的鉴别有帮助。另外,真性息肉如果直径超过1cm,其恶变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应引起重视。

5胆囊息肉类型

  (一)胆固醇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最为多见,但它却不是真正的息肉.而是胆汁中胆固醇的结晶集结在一起所形成的桑葚状改变,其直径大小多为1厘米以下。

  (二)增生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仅次于胆固醇息肉,多见于中年妇女,60%的患者会伴有胆囊结石。它是胆囊的一种增生性改变.其直径大小多为0.2—0.5厘米。

  (三)炎症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是在慢性胆囊炎或胆结石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直径大小多为1厘米以下。

  (四)腺瘤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属于真性息肉,可合并慢性胆囊炎和胆结石.多见于老年人,其直径大小多为0.2—2厘米。在临床上,腺瘤性息肉可发生出血、坏死性改变,有的甚至还会演变为乳头状腺癌。

  (五)淋巴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比较少见,多有淋巴组织增生的改变,其直径大小多为0.1—0.3厘米。

  胆囊息肉40%的患者均无明显症状,其隐散性较强,不被人们发现,只有在B超体检时才发现,并向右肩及右后背部放射,常有腹泻、恶心、呕吐、厌油等消化不良症状,极少数患者有发热、黄疸,主要体征为右上腹区压痛,较明显,对人体影响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异常,肝功能异常,并有8-15%患者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