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心律失常

孩子心律不齐是怎么回事呢

有些父母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孩子有心律不齐的现象,这个时候大部分的父母都会非常的担心,毕竟孩子不健康的话你们是最难受的,那么你们就一定要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一个了解,这样才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解决,而且对孩子来说也是非常有好处的,孩子心律不齐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心律失常如何预防 孩子心律不齐是怎么回事呢 心律失常会引发什么疾病 什么是心律不齐的常见症状 心律不齐患者的保健措施

1心律失常如何预防

  1、预防诱发因素:一旦确诊后病人往往高度紧张、焦虑、忧郁,严重关注,频频求医,迫切要求用药控制心律失常。而完全忽略病因、诱因的防治,常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常见诱因:吸烟、酗酒、过劳、紧张、激动、暴饮暴食,消化不良,感冒发烧,摄入盐过多,血钾、血镁低等。病人可结合以往发病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避免可能的诱因,比单纯用药更简便、安全、有效。

  2、保持稳定的情绪: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精神因素中尤其紧张的情绪易诱发心律失常。所以病人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避免过喜、过悲。过怒,不计较小事,遇事自己能宽慰自己,不看紧张刺激的电视,球赛等。

  3、自我监测:在心律失常不易被抓到时,病人自己最能发现问题。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再发心律失常。心房纤颤的病人往往有先兆征象或称前驱症状,如心悸感,摸脉有“缺脉”增多,此时及早休息并口服安定片可防患于未然。

  有些病人对自己的心律失常治疗摸索出一套自行控制的方法,当发生时用以往的经验能控制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发作后立即用刺激咽喉致恶心呕吐,或深呼吸动作,或压迫眼球可达到刺激迷走神经,减慢心率的目的,也能马上转复。

  4、合理用药:心律失常治疗中强调用药个体化,而有些病人往往愿意接收病友的建议而自行改药、改量。这样做是危险的。病人必须按医生要求服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有些抗心律失常药有时能导致心律失常,所以,应尽量少用药,做到合理配伍。

  5、定期检查身体:定期复查心电图,电解质、肝功、甲功等,因为抗心律失常药可影响电解质及脏器功能。用药后应定期复诊及观察用药效果和调整用药剂量。

  6、生活要规律: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因为失眠可诱发心律失常。运动要适量,量力而行,不勉强运动或运动过量,不做剧烈及竞赛性活动,可做气功、打太极拳。洗澡水不要太热,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饮食要定时定量。节制性生活,不饮浓茶不吸烟。避免着凉,预防感冒。不从事紧张工作,不从事驾驶员工作。

查看详情>>

2孩子心律不齐是怎么回事呢

  1、寒冷刺激。小儿心律失常病因机体突然受寒,神经系统受刺激,血管突然收缩,血压升高,引起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2、情绪变化。有时人的情绪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像是大喜大悲、忧思过度,以及惊恐、愤怒等,这些都会通过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使心脏神经功能及内分泌激素释放失衡,从而导致心跳不规则,影响了心脏的运转,所以就会有异常的表现出现了。

  3、饮食。生活中饮食的问题会造成许多健康影响,多饮酒可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肌耗氧量,大量喝咖啡也会导致同样结果,所以生活中良好的饮食很重要。

  4、穿衣。有时我们身上的衣服也会造成一些影响,合成纤维衣服可使一些人出现室性早搏。这可能与机体对合成纤维过敏导致组织胺类物质释放有关,也可能是合成纤维衣服引起皮肤静电干扰,改变体表电位差,从而造成了心律失常。

  5、吞咽食物。在饮食中吞咽食物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急,一些患者在吞咽食物3到6秒钟时可突发心悸、头昏,甚至昏厥;有的出现心动过速、频繁早搏。

3心律失常会引发什么疾病

  本病的并发症一般有心力衰竭、休克、晕厥以及脑栓塞等。 心律失常的预后与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因、演变趋势是否导致严重血流动力障碍有关。

  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的心律失常包括过早搏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大多预后良好;但QT延长综合征患者发生室性过早搏动,易演变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预后不佳;预激综合征患者发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且心室率很快时,除易引起严重血流动力改变外,还有演变为心室颤动的可能,但大多可经直流电复律和药物治疗控制发作,因而预后尚好。

  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和心率极度缓慢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室自主节律、重度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可迅速导致循环功能障碍而立即威胁病人的生命。房室结内阻滞与双束支(三分支)阻滞所致的房室传导阻滞的预后有显著差别,前者预后较好而后者预后恶劣。

  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的心律失常,如本身不引起明显血流动力障碍,又不易演变为严重心律失常的,预后一般尚好,但如基础心脏病严重,尤其是伴心功能不全或急性心肌缺血者,预后一般较差。

查看详情>>

4什么是心律不齐的常见症状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各种心律不齐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偶发房性期前收缩可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减低5%,偶发室性期前收缩降低12%,频发性的室性期前收缩可降低25%,房性心动过速时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35%,快速型房颤则可降低40%,室性心动过速时冠状动脉血流量减低60%,心室颤动时冠状动脉血流量可能为零。

  冠状动脉正常的人,各种心律不齐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不齐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不同的心律不齐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频发性房性与室性期前收缩,脑血流量各自下降8%与12%。室上性心动过速下降14%~23%,当心室率极快时甚至达40%。室性心动过速时可达40%~75%。

  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

5心律不齐患者的保健措施

  心律不齐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诱发心律不齐的因素,伴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加重原发病,适宜的居住环境、合理的饮食、规律的作息起居、劳逸结合、精神愉悦、适量运动都有助于病情的改善。

  适宜的居住环境对于人体的生存和健康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恶劣的居住环境会使心律不齐患者感觉不舒适,不能很好地休息,病情也就不容易康复。健康的生活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按时休息,按时进食,可以帮助心律不齐患者更好的调养身体,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患者应根据病情适当进行活动,劳逸结合,进退有度,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精神愉悦对身体生理功能会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有利于各种疾病的恢复。特别是对于心律不齐患者,精神因素常会影响神经系统对于心脏的调节,情绪紧张、激动、抑郁、悲伤、焦虑、恐惧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律不齐。

  对于有原发心脏病的心律不齐患者,除了需要按时服用抗心律不齐药物以外,还需要按时服用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并且患者应定期复诊,调整药物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