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在各个年龄阶层的人群都会出现一些便血的情况,我们平时可能会不怎么发现这样的问题,i也有很多人认为便血就是由于痔疮所导致的,其实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病发的种类并非如此简单,所以在平时的时候需要引起大家重视,那么出现便血的原因是什么?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目录
1大便出血该如何治疗好呢
便血一定要及时治疗
对于便血如何治疗,济南医博医师介绍说,如果便血能够及时的进行治疗,不仅能预防肛肠疾病的加重还能早点恢复健康。那什么是便血?便血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症状,便血并不像表面上大便出血那么简单,便血是一些疾病的症状表现,应及时治疗。那么,便血如何治疗较好呢?一定要找好的治疗便血的医院,就需要看这家医院的检查和治疗设备。
便血如何治疗好呢?医师介绍,不痛便血病因才用不痛的治疗方法,在高频电容场下,组织内带电离子和偶子在两极间高速震荡产热,当电离子耗竭至间液干结时,仪器自动停止工作,不产生炭化立即脱落,所以具有可控性好,局限性好,定向性好,产热快等特点,对各种肛肠疾病具有治疗时间短(每枚痔核3-5秒)。
2出现便血的原因是什么
引起便血的疾病很多,现根据出血病变的性质,将便血的病因分为5类。
1.炎症、溃疡性因素 如下消化道的黏膜发生炎症或溃疡时,因黏膜充血、水肿与溃疡形成,当炎症或溃疡侵蚀血管或血管通透性增加、小血管破裂均可发生便血。常见的疾病有:
(1)肠道感染性疾病:常见的有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真菌性肠炎、假膜性肠炎、小肠结核、结肠结核、小肠钩虫感染、结肠血吸虫病、出血坏死性小肠炎等。
(2)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Crohn病)或溃疡性结肠炎。
(3)放射性结肠、直肠炎:多系盆腔恶性病变接受放射治疗后,局部肠黏膜受到损伤后导致出血,常表现为反复、小量的便血。
(4)缺血性结肠炎:多见于患有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系因肠系膜的血运发生障碍而使肠黏膜发生缺血、溃疡形成所致。病变以结肠多见,临床表现为在剧烈腹痛后解出暗红或鲜红色血便。
(5)白塞病(Behcet"s disease):本病病因未明,多认为是免疫性血管炎引起血管闭塞,导致肠血供障碍而引起溃疡性病变;也有学者认为本病与感染或遗传有关。溃疡发生在回盲部者最为多见,且易发生出血。
(6)直肠或孤立性溃疡:引起此种溃疡的原因不甚明确,但溃疡侵蚀血管即可引起出血。
(7)结肠应激性溃疡:近年来发现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后,可导致便血,甚至表现为大出血,且多见于中老年患者。
3大便出血不治疗有哪些危害
便血较常见的原因是痔疮、肛瘘、肛裂的肛肠疾病,尤其是内痔。一般表现为微痛的喷射状出血,色鲜红。也可点滴而下或粪便外附有血液。肛裂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便血,但肛裂往往伴有排便时和排便后的肛门疼痛,血色鲜红。痔疮、直肠及肛门部位的肿瘤也是导致便血的重要原因,表现较复杂,以暗红色及紫色或酱色血为多见,早期不痛,出血不易止血,常伴有贫血。息肉也是便血的原因之一;血色鲜红微痛,可能会有圆形肿物从肛内脱出,腺瘤性息肉,多发性息肉是癌前病变。痔疮结肠炎、克隆氏病等大肠炎性疾病的便血,往往是粘液血便,常有腹痛、腹泻等表现。
便血容易使体内丢失大量的铁,引起缺铁性贫血。一般发展缓慢,早期可以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贫血较重时则会出现面色苍白、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心悸、心率加快和体力活动后气促、浮肿等,一些便血患者甚至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易激动、兴奋、烦躁等。同时便血也是肠恶性肿瘤的早期信号,由于便中带血的情况与痔疮出血类似,一般人很难区分,加上一些人不够重视,使早期恶性肿瘤被轻易地忽视而酿成悲剧。
便血若未及时诊断和治疗轻则诱发贫血,重则会遗漏其它致命性疾病,因此,患者一旦发现便血现象,应及时到肛肠专科医院进行科学的检测、诊断,避免延误治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及严重后果。引起便血的原因有很多,仅凭患者的主观臆测肯定会出现误诊误治的状况出现,为了避免自诊自治致使病情加重的现象出现,医师建议,患者较好在治疗便血之前,与我院在线医师详细交流自己的病情,医师会根据您的病情给予详细的解答和专业性的诊疗意见,指导您合理的治疗保健。
4大便出血患者的饮食禁忌
1、大便出血患者需忌酒
痔疮多属湿热,饮酒可助其湿热,而且酒(特别是烈性酒)可使直肠静脉充血,诱发或加重痔疮。
2、大便出血患者需忌食味浓及香料多的食物
容易令肠道不适,同时令肝脏充血、下腹腔压力加大,可导致痔疮发生或使痔疮加重。
3、大便出血患者需忌食肥甘厚味、炙烤食物
这些食品可刺激直肠肛门部的黏膜皮肤,使充血明显,导致痔疮发生。
4、大便出血患者需忌食壮阳火的水果
如芒果、榴莲、荔枝、龙眼等。
5、大便出血患者忌食难于消化、坚硬的食物
食物难以消化会导致便秘,从而使直肠血管曲张。
6、大便出血患者需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生葱、生蒜、芥末、姜等,能刺激直肠肛门部位血管充血和扩张,造成排便时刺痛和坠胀感,从而诱发痔疮。
5大便出血的诊断方法
1.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
2.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3.出血量的判断:血便的次数与量,根据血便的次数与数量来估计大便出血的失血量不甚准确,但血便次数多,每次的量也多,无疑是出血量大的指标,此外,如果患者排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便,甚至排出凝血块也是出血量大的佐证,患者每次血便量少,次数少,甚至数天才解1次者,提示出血量较小;若红细胞在肠道内破坏,血红蛋白与硫化物结合而形成硫化亚铁时,粪便可呈黑色或称柏油样便。
4.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经积极治疗后,患者血便的次数与量明显减少,提示出血减轻,当患者数天不排便或排出黄色便时,常提示出血已经停止。
5.大便出血诊断的确立:诊断大便出血时应尽可能地排除上消化道出血,一般而言,根据病史,体征与出血的特点可作出初步判断,有溃疡病或肝硬化病史者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可能性大,而有炎症性肠病史者则提示大便出血可能性大,柏油样便或黑便伴呕血者,一般均为上消化道出血;而仅有大便出血者,大便出血的可能性稍大,但不少十二指肠溃疡者可仅表现为大便出血,此时,需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以及血便的特点等进行分析,以判断是上消化道,抑或大便出血,虽然上消化道大出血时,因出血量大,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短,也可经肛门排出暗红或鲜红色血便,但此时患者一般会有呕血并存,故鉴别常无困难,有发热,白细胞升高,血尿素氮显著升高者,常提示出血部位较高,即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较大,鉴别有困难时,可插入鼻胃管至胃内,如抽吸出含咖啡渣样或暗红色胃液 ,则提示为上消化道出血;如抽吸出无血液而含胆汁的胃液,则可排除上消化道出血;如抽吸出无胆汁,且清亮的胃液时,则只能排除食管与胃出血,尚不能完全排除十二指肠出血,最可靠的鉴别方法是胃镜检查术,可立即确立或排除上消化道出血(胃镜到达十二指肠降部仍未见有出血时,基本可排除上消化道病变)。
6.大便出血的病因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与体征,部分大便出血患者,其病因可作出初步诊断,例如,患者有痔核史,每次都表现为大便后滴血或血与粪便不相混(血液附着于粪便外),血液呈鲜红时,应考虑痔核出血,年轻患者,当血液附着在粪便的外面,与粪便不相混时,还应考虑有左半结肠息肉的可能;当患者有排出黏液,脓血便时应考虑肠道炎症,溃疡性病变,如同时还伴有里急后重者,还应考虑有直肠癌的可能,但是确诊仍需依靠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
(1)实验室检查:大便检查如发现阿米巴滋养体或血吸虫卵,则有利于阿米巴痢疾或血吸虫病的诊断;大便常规发现有红细胞,脓细胞时,则提示肠道有炎症性病变,大便培养有利于发现致病菌;如考虑系血液病导致的大便出血,则应作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因子等检查,必要时应作骨髓象检查。
(2)肛门指检:对大便出血患者应作为常规检查,肛诊可发现内痔,息肉或直肠癌及狭窄等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