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个体的差异,会导致很多的不同。就像孩子们也是这样,有的孩子比同龄的孩子说话晚,走路晚,甚至出牙也晚。于是家长担心了,抱孩子去医院做体检,一切指标又很正常。那么小孩子出牙晚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小编搜集了关于小孩子出牙晚的相关资料,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目录
1宝宝出牙期间不适妙方
1、温度略微上升
宝宝出牙的时候,体温略微会升高一些,但一般不会超过一度,多数在38.0(肛温)以下。
解决办法:宝宝准备出牙的时候会有一些异常表现,其中最常见的是体温上升、口水多、咬手指等,有的宝宝会有低烧的情况。这个时候要多帮助清洁口腔,适当喝水,多安抚。
出牙期有一点低烧的话,不需要太担心,如果低烧持续不退,或者体温上升较多,那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了。
2、唾液分泌变多
长牙期间的宝宝,唾液分泌会明显增多,这是牙齿刚萌出时刺激了齿龈上的神经末梢,使唾液分泌增多。宝宝还不会快速吞咽大量唾液,所以经常会流口水或者往外吐口水。
解决办法:虽然宝宝流口水并不会难受,但是经常流口水的话会对宝宝的皮肤造成一定的刺激,导致发红、起湿疹,甚至是脱皮等。宝宝流口水时,妈妈们要及时擦干净,并且给他准备一个小围嘴以防弄湿衣服。
另外,经常被口水浸润的衣服、枕头、被褥等要勤洗勤晒,以防滋生细菌。
2为什么小孩子出牙晚呢
1、宝宝出牙的顺序是从下颚中切牙开始的,接着是上颚中牙,然后从中切牙开始向两边延伸。大概在两岁半多的时候,乳牙基本上都已经长出来了,总共有20颗。宝宝出牙晚有可能是遗传因素所导致的,有的家长在小时候出牙晚,很有可能就会遗传给孩子。
2、 宝宝营养不良,骨骼生长缓慢也是造成孩子出牙晚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宝宝平时吃饭的状况不怎么好,经常对事物没有兴趣,所以如何提高孩子的食欲也成为了解决孩子出牙晚的重要一项内容。
3宝宝出牙早晚与智力是否有关
出牙期间家长可以将小儿每次喂奶的时间分为几次,间隔当中喂些适合小儿的固体食物。如果小儿是吸奶瓶,可将橡皮奶头的洞眼开大一些,使小儿不用费劲就可吸吮到奶汁,而且又不会感到过分地疼痛,但应注意,奶头的洞眼不能过大,以免呛着小儿。
如果已做到以上的喂养方法,小儿仍感到难受不适,可停喂几天或改用小匙喂奶,会改善疼痛状况的。
出牙早晚与智力无关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牙齿萌出的早晚受着遗传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各个孩子之间多少有些差异,这并不是牙出得早,孩子就聪明,出得晚就显得迟钝。只要孩子是健康的,牙出得早晚与智力无关。
不知道婴儿出牙有早有晚的妈妈,看到别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小,却已长出几颗牙了,而自己的孩子到现在还毫无动静,心里很着急,生怕孩子的智力有问题,其实这是不必担心的问题。
的确,某些全身性疾病如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是会影响孩子的出牙时间,这就需要查明出牙晚的原因,在治疗全身疾病的基础上促进乳牙的萌出。
总之,出牙是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家长焦急并不能有助于牙齿的长出,还是耐心的等待吧。
4宝宝长牙的症状
1、疼痛
宝宝可能表现出疼痛和不舒服的迹象。
2、暴躁
牙齿带来的不适会让宝宝脾气暴躁和爱哭闹,在出牙前一两天尤其明显。
3、脸颊发红
当宝宝长牙的时候,则妈妈可能会在宝宝的脸颊上发现一些红色的斑点哦。
4、流口水
出牙时产生的过多唾液会让宝宝经常流口水。
5宝宝长牙期需注意
婴幼儿出牙的过程中,可能会有烦躁不安、睡眠不稳、口角流涎、咬物、吮手指、擦牙床、摇头晃脑等不适感。有时牙床可能会有疼痛,引起低热,致使小儿哭闹不休。这时妈妈应该更细心,更体贴地照顾自己的孩子。多抱抱小儿,以母乳喂养,多哄哄、说些"乖乖"的话儿给小儿听听,给予更多的安慰。
咬自己的手,咬妈妈的乳头,可以说,只要看见什么东西,就拿来放到嘴里啃咬一下。目的就是想借啃咬的施力,来减轻牙床下长牙的压力。此时,要避免让小孩咬硬物引起牙龈出血,这时可用洁净的手指轻轻按摩牙床,会有减轻疼痛的作用。
出牙前2个月左右,大多数宝宝就会流口水,或把小手伸到口腔内抓挠。爸爸妈妈如果仔细查看宝宝的口腔,就可以看到局部牙龈发白或稍有充血红肿,触摸牙龈时有牙尖样硬物感。流口水时,应给小儿戴上"颈围",保护颈部,用柔软的、吸湿性强的毛巾轻轻擦试口角、面颊、下巴等处,以免引起发红、皱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