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为上升性对称性周围神经炎,感觉和运动障碍,肌力下降,肌肉酸痛以腓肠肌为重,部分病例发生足垂症及趾垂症,行走时呈跨阈步态。脑神经中迷走神经受损最为严重,其次为视神经、动眼神经等。重症病例可见出血性上部脑灰质炎综合征或脑性脚气病,表现为眼球震颤、健忘、定向障碍、共济失调、意识障碍和昏迷。还可与 Korsakoff综合征并存,有严重的记忆和定向功能障碍。那么脚气病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目录
1脚气病缺什么
脚气病即维生素B1缺乏病,我国在隋唐时期(7世纪)已有“久食白米发生脚气病”的记载。维生素B1即硫胺(thiamine),是糖代谢过程中的重要成分,对神经传导也有直接作用
。脚气病没有传染性。脚气病主要累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水肿及浆液渗出。临床上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症状为主,常发生在以精白米为主食的地区。
脚气病的症状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炎、食欲不振、大便秘结,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称脚气性心脏病;还有的有水肿及浆液渗出,常见于足踝部其后发展至膝、大腿至全身,严重者可有心包、胸腔及腹腔积液。
2脚气病的分类
1.糜烂型: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或起小水疱,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2.水疱型:好发于足缘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发于足跟。主要表现为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瘙痒,易发生皲裂。本型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年不愈。因此,小编建议患者们在日常最好是穿抗菌袜子,效果比较好的具备航天品质的如澳洲的2xu抗菌袜,可以彻底防臭,长期穿着可以免除脚气的困扰。
脚气病为维生素B1缺乏症,主要累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水肿及浆液渗出。临床上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症状为主,常发生在以精白米为主食的地区。其症状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炎、食欲不振、大便秘结,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称脚气性心脏病;还有的有水肿及浆液渗出,常见于足踝部其后发展至膝、大腿至全身,严重者可有心包、胸腔及腹腔积液。
维生素B1又名硫胺素,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广泛存在于粗粮、豆类、瘦肉等食物中。体内一般不会缺乏。但是,如果长期进食精白米、淘米时过分搓洗,就会引起维生素B1缺乏。由于维生素B1缺乏症与脚气没有关系,因此老方服药后脚气自然没有好转。
3足癣与脚气病区别
一、脚气病是维生素B1缺乏病,多见与以米为主食的地区。
维生素B1亦称硫胺,水溶性,存在许多食物中,以酵母含量最多,在豆类、麦类、肉类中含量也较丰富,米麦食物中的硫胺多贮存于外胚层中,硫胺缺乏的原因是在洗濯或蒸煮食物时,其中的硫胺溶解于泔水中而损失,或由于酗酒、各种胃肠疾病引起摄入过少,或慢性腹泻、肠结核等引起吸收障碍等。脚气病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了。
脚气病临床上分为四型:
1、以周围神经炎为主的干型,患者出现手足麻木、四肢无力等症状。
2、以水肿及紫液渗出为主的湿型。
3、以急性心血管系统症状为主,多表现为心跳加快、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
4、同时有上述两型以上表现的混合型。
脚气病的防治:多吃含硫胺较丰富的食物注意淘米及烹煮方法。本病治疗一般口服维生素B1片10~20毫克,每日3次。对暴发型病例应立即给予维生素B1 50~100毫克 肌注,每日3次。
二、足癣是由致病性皮肤丝状真菌侵犯而引起的皮肤病。
足癣的病原菌主要有皮肤丝真菌(皮肤癣菌)中的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和石膏样癣菌,白色念珠菌也可引起。
足癣临床上分为三型:
1、汗疮型:足部尤其足底起水疮,或聚集成群或融合成大疮,疮壁较厚不易破,以后水疮吸收及干燥脱屑,自觉刺痒胀痛。此型中医称田螺疱。
2、趾间糜烂型:此型最常见,趾间因汗液浸渍而糜烂发白,常觉发痒而搔抓,破后露出红润面,常继发感染而引起淋巴管炎、丹毒或蜂窝织炎。此型中医称臭田螺。
3、鳞屑角化型:足底有较厚的鳞屑,甚至全部足底的皮肤角质层增厚,足跟可有深的裂口,引起疼痛,甚至影响劳动和行路。
4脚气病患者饮食
脚气病应禁忌的食物:
一、南瓜
民间多视之为“发物”。明·李时珍就曾指出:“多食发脚气。”《本草求真》亦云:“凡人素患脚气,于此最属不宜。”清代食医王孟英也说:“……,脚气痞闷,皆忌之。”
二、鸡蛋
根据清代食医王孟英的经验,脚气患者忌吃鸡蛋。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明确告诫:鸡蛋“多食动风阻气,……脚气皆不可食。”
三、鸭肉
根据前人经验,患有脚气之人,不宜多吃鸭肉。如清代食医王孟英曾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多食滞气,滑肠,凡为阳虚脾弱,……痞胀脚气,皆忌之。”《饮食须知》亦云:“鸭肉味甘性寒,滑中发冷气,患脚气之人忌食之。”
四、甜瓜
根据古代医家经验,患有脚气病者应当忌吃甜瓜。如《孙真人食忌》中早有记载:“患脚气病人食甜瓜,其患永不除。”《随息居饮食谱》中也说:“凡虚寒多湿,……脚气,皆忌食。”
五、荸荠
又称乌芋。性寒,味甘,但患有脚气病人忌食之。如清代名医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中指出:“乌芋,盖以味甘性寒,力善下行,是以冷气勿食,食则令人每患脚气。”
六、白酒
俗称烧酒,为一种烈性酒。明·李时珍曾说:“烧酒,纯阳之物,与火同性,过饮不节,杀人顷刻。”同时它还会导致B族维生素的缺乏,也包括维生素B1的缺失。所以,已患有脚气病,即维生素B1缺乏症者,应当戒酒。
5脚气病生活偏方
1、用茄子根和盐煮的水洗脚,即可治好脚气病。
2、取得烟灰撒在脚趾湿痒处,可治脚趾间水泡瘙痒。
3、犯有多年的脚气,可用牙膏涂搽,效果十分灵验。
4、绿茶含有鞣酸,具有抑菌作用,尤其对治疗香港脚的丝状菌有特效。
5、用食醋将雪花膏调成糊状,涂于患处,随配随用,轻者1次,重者2~3次可愈。
6、用冰硼散3支,六一散1包,拌匀,晚上将脚冼净擦干后,用药干搽患处。一般3在左右可见效。
7、风油精。先将患脚洗净,揩干,再用风油精洽搽患处,每天1~2次,一般次数便可见效。
8、取麦饭石1000克,加开水2000克浸泡,每天用此水擦洗脚气或痤疮、湿疹、痱子等疾患处,有显著疗效。
9、四斤白醋四两新花椒煮开后放温泡脚五十分钟,坚持十天可根除,但脚有外伤慎用,醋只煮开一次,醋用后密封好以免蒸发。
温馨提示:
不要用别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足癣(俗名“香港脚”、脚气),系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肤损害往往是先单侧(即单脚)发生,数周或数月后才感染到对侧。水疱主要出现在趾腹和趾侧,最常见于三四趾间,足底亦可出现,为深在性小水疱,可逐渐融合成大疱。足癣的皮肤损害有一特点,即边界清楚,可逐渐向外扩展。因病情发展或搔抓,可出现糜烂、渗液,甚或细菌感染,出现脓疱等。《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载:"此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