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五官科 >耳鼻喉科

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方法

大家都知道在夏季患有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我们的身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而且小孩子是最容易患疱疹性咽峡炎的,现在也有很多家长朋友们都想知道,患有疱疹性咽峡炎该怎么治疗才好。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疱疹性咽峡炎的饮食应该注意什么?疱疹性咽峡炎并非新型病毒引起吗?让我们看看下面的内容是如何介绍的吧!

目录 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方法 疱疹性咽峡炎的饮食 疱疹性咽峡炎并非新型病毒引起 不要将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混淆 当心肠道病毒引起疱疹性咽峡炎

1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方法

  泡疹性咽峡炎的特点是在口腔后部出现水泡,然后很快地破掉变成溃疡。手足口病患 者会在手、脚与臀部周围出现丘疹,疹子的顶端大多有小水泡,口腔也会有溃疡,这些疹子大多不痒,不会留下明显的疤痕。

  治疗方面,应该注意充分的营养与休息,避免过度运动。多鼓励他们进食,特别是水分的补充,避免因发烧及口腔溃疡的拒绝喝水,导致脱水的情形产生。冰的、凉的饮料甚至冰淇淋都可以,只要小朋友愿意喝。因为口腔溃疡,往往造成疼痛,东西吃不下,甚至连口水都咽不下而外流。

  此时可以考虑予以一些止痛消炎药物,目前市面有贩售非类固醇类的咽喉喷剂,临床上使用的效果相当的不错,可建议家长使用。家中有病儿的家长尽量让小朋友在家休息不要去上学或到游乐园等公共场所,以免传染给其它的小朋友。养成时时正确洗手等卫生习惯,这是保护个人最基本而重要的方法。

2疱疹性咽峡炎的饮食

  香蕉、佩兰、厚朴各3克,银花、连翘各5克,生大黄2克另包,扁豆6克。将上药共研为粗末备用。

  使用方法:将药末倒入保温杯中,加开水200毫升左右,浸泡30分钟以上,首次服药20~30毫升,然后可小量频服,服药中可加白糖以调味,每天1剂。年长儿中药的剂量可按以上比例酌加;当发热症状减轻或大便次数超过4次时,可停用生大黄;体温持续不降者,可增加服药次数或酌加大黄的药量;呕吐者可加藿香5克、生姜3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香薷、银花、连翘均有较强的抑制病毒的作用,并能延缓病毒所致细胞的病变,可抗炎症的渗出和增生,而且还有广谱抗菌作用。生大黄通腑泻热,具有良好的通便排毒作用。以上药物能使热毒表里双解,清上与泻热并行,使疱疹性咽炎患儿在短期内症状消失痊愈。

  患者饮食注意:

  治疗期间,饮食上一定要注意保持清淡,要多喝温开水,多给孩子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青菜、水果等,尽可能少吃煎、炸的油腻食品,尤其要注意不吃过热的食品。

3疱疹性咽峡炎并非新型病毒引起

  近期,一则关于“新型病毒”的传言在微信群中转发。记者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了解到,疱疹性咽炎实际应为疱疹性咽峡炎,并非由什么“新型病毒”引致,而是手足口病的一种情况,每年在广州的3~9月都会流行,大部分都是轻症,重症率较低,家长无须恐慌。

  部分手足口病

  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

  “有的家长以为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是两种病。实际上,2011年卫生部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里就已指出,手足口病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就是手、足、口、臀部出现疱疹,还有一种就是疱疹性咽峡炎。”市妇儿医疗中心感染科主任徐翼说。记者查阅发现,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中指出,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发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并不是由什么新型病毒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与典型症状的手足口病是一样的,都是经粪-口传播,“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就是单纯的口腔黏膜疱疹,由于疼痛,孩子会不想吃东西、流口水。大部分病例都是由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引起,轻症为多,年龄段以学龄前为多。在广州,每年 3~9月是流行季节。”

  患病影响进食

  果汁青菜泥利于吸收

  疱疹性咽峡炎一般三天至五天慢慢恢复,由于针对其病原没有特殊用药,家长不要认为一用药就能立竿见影,可以在口腔局部用喷雾剂消除疼痛、缓解症状。维生素B、维生素C对黏膜恢复有一定作用。

  因为口腔疼痛,所以患儿的进食会受到影响,不愿意吃饭。徐翼说,这时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进食、多喝水,以防发烧时脱水。饮食以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为原则,如果汁、青菜泥等,利于孩子摄入及吸收。喂养方式上,由于孩子喝奶时一做出吮吸动作会导致疼痛,因此可以改为勺子喂。进食后注意喝点清水,用干净棉签清理口腔,保持口腔黏膜的卫生。患了疱疹性咽峡炎应隔离至少两周,上街最好戴个口罩,避免传染其他小朋友。

  尽管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大部分是轻症,但对于免疫力低下的孩子仍需要观察,如果孩子有高热、烦躁不安、进食不好、脱水、惊跳、抖动等,应及时就医。

4不要将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混淆

  最近,“疱疹性咽峡炎高发,传染性极高,请有孩子的妈妈们注意”等内容的帖子在微博、微信频繁出现,引起不少家长关注。记者向有关部门及医生求证,获悉目前疱疹性咽峡炎的确处于高发阶段,但今年的情况与往年相似,并未出现新病毒感染,如果经及时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患儿一般5-7天即可痊愈。

  6月前后为高发季节

  疱疹性咽峡炎是传染性比较强的呼吸道疾病,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单纯疱疹性咽峡炎引起的并发症是比较少的,病毒的潜伏期为2-10天,患儿在未表现出发病症状的时候也可能会成为传染源,可能将疾病传染给其他人,成人也会感染疱疹病毒,但大多数成人并不会出现症状。

  6月份前后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季节,从临床情况来看,近期的就诊患者也有增加的趋势。目前的疱疹性咽峡炎高发与往年流行情况相似,个别地区可能发病更多,但并没有出现新的病毒。

  由于疱疹性咽峡炎并非单一病原体,目前并未对其展开相关病原监测,所以在没有具体数据的情况下,很难确定现在北京的疱疹性咽峡炎是高发态势。吴疆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一种疾病如果每年都在一定发病水平,可称之为散发,如果高于这个水平,可称之为流行。

  单纯病毒感染5-7天可痊愈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自限性疾病,与手足口属于不同病毒亚型。患儿初期会表现出发热等,与感冒症状相似,另外,患儿口腔咽峡会出现疱疹,部分患儿也会合并出现细菌感染,往往需要抗生素治疗。单纯的疱疹性咽峡炎一般不会致死,经过及时治疗,患儿在5-7天后基本都能够痊愈,愈后情况都比较理想。

5当心肠道病毒引起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1病因1.本病病原体种类很多,以柯萨奇a组病毒(1~6,8,10,22)、疱疹病毒、eb病毒较多见,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当劳累过度,过敏体质,气温突变、身体受凉或某些物理、化学因素等刺激,使身体免疫能力低下,易患此病。

  2.呼吸道屏障功能不足,呼吸道黏膜柔嫩,呼吸道分泌抵抗细菌、病毒的免疫物质不足,呼吸道上的这种纤毛活动比较微弱,“自洁”功能差。

  2临床表现该病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热,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咽痛,吞咽时尤甚,有时诉头痛、腹痛或肌痛;血常规检查大多是血细胞计数正常或略低。起病2 日内口腔黏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疱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毫米以下,1~5日内愈合。

  3检查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取咽部疱液或大便,经组织培养或接种于乳鼠可得致病病毒,同时可取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进行特殊的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或血凝抑制试验,以助确诊。

  4诊断可根据症状和特征性口腔损害作出诊断。最好通过从损害处分离到病毒或通过特征性抗体滴度升高加以证实,但这些检查并不推荐常规采用。

  5鉴别诊断与一些口腔有水疱的病毒性疾病鉴别。

  1.疱疹性口腔炎,其特点为任何季节均可发病,呈现更大的,持续更久的溃疡。

  2.复发性口疮和贝氏(bednar)口疮很少发生于咽部,而且一般无全身症状。

  3.柯萨奇a组10型病毒也会引起类似病变(淋巴结性咽炎),但口咽部损害突出,呈现白色到黄色小结,治疗为对症处理。

  6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用10%硝酸银涂于溃疡处或用咽喉灵丹,冰硼散等吹播咽部以减轻咽痛症状。口服维生素c及b等。抗生素对病毒性咽炎无效。但如有发热,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便控制继发性细菌感染。

  1.原发病治疗

  2.局部治疗

  (1)采用复方硼砂溶液、生理盐水或3%过氧化氢含漱;病变部位涂擦2%金霉素甘油或1%甲紫,能促进溃疡面的愈合。

  (2)注意休息,多饮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3)中药治疗对此病有一定效果,分内服及外用两类。应根据病情选择用药。

  看似并不起眼的疾病对儿童以后的成长也可以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我们一定要对疱疹性咽峡炎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