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外科 >普外科 >肝胆外科 >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12mm怎么治疗

引起胆囊息肉的原因是比较多的,主要是跟一些慢性的炎症有密切的关系,这种疾病的形成就是由于胆汁分泌过多,胆囊的营养不足之后才会出现了,那么出现了胆囊息肉这种疾病之后,我们应该要怎么来进行治疗呢?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目录 几种类型胆囊息肉的症状特征 胆囊息肉12mm怎么治疗 胆囊息肉患者在饮食上应遵循哪些原则 胆囊息肉的概述 多发性胆囊息肉的预防

1几种类型胆囊息肉的症状特征

  1、腺肌瘤性胆囊息肉

  主要为淋巴细胞、桨细胞浸润,平滑肌细胞不典型性增生,K-RAS基因较为活跃,G-RAS活性弱。

  常为单发,位于胆囊体部息肉直径大于15mm以上,表面较光滑,有蒂且较宽,有大量血供,多为低回声光团,伴有胆壁局限性增厚,胆囊息肉的症状较明显,生长速度较快。

  2、腺瘤性胆囊息肉

  异样高柱状上皮细胞、一定量内分泌细胞非典型性增生,表面覆盖少量粘膜上皮细胞,K-RAS基因较为活跃,G-RAS活性中等。

  常为单发,位于胆囊颈部及体部,少量位于底部,息肉直径均较大,表面较光滑,多有蒂,较宽,有一定的血供,胆囊息肉为低回声或中回声光团,胆囊壁稍厚,疼痛及腹胀、口苦等胆囊息肉的症状较明显,生长速度较快。

  3、炎症性胆囊息肉

  大量白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胆囊粘膜上皮细胞增生,内有腺体增生,PCR和限制酶定向测序法,上皮细胞内K-RAS基因活性中等,G-RAS基因活性低。

  常为多发性,多位于胆囊体部,少数底部分位于颈部,表面不光滑,多带蒂,有少量血运,息肉较小为中等回声光团,胆囊壁增厚较明显,疼痛等症状较明显。

2胆囊息肉12mm怎么治疗

  1、胆囊息肉的手术时机

  (1)息肉呈单发,直径大于1CM,尤其是息肉位于胆囊颈部,患者年龄大于50岁的应该尽早手术治疗。

  (2)胆囊内有多个息肉,并伴有胆囊结石,且患者年龄大于50岁的,可不考虑息肉直径大小,应当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3)息肉单发病变小于1CM,患者年龄小于50岁的,可以每隔3-6个月随访检查,如果息肉增大或形态有变化应及时手术治疗。

  (4)药物治疗胆囊息肉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病变有明显变化且反复发作的患者,也要积极进行手术。

  2、胆囊息肉的三种手术方法

  (1)在胆囊周围结缔组织中剥离的单纯胆囊切除术。

  (2)切除全部胆囊结缔组织的全厚胆囊切除术。

  (3)扩大胆囊息肉切除术。

  这三种手术治疗方法,需根据术前判断胆囊息肉性质加以选择,对于直径小于1.8CM的患者仍有早期癌的可能,可经膜腔镜胆囊切除行全厚胆囊息肉切除,若术后病理证实已浸润至浆膜层下,则可行二次探查术。但若直径大于1.8CM,即有晚期癌的可能,可直接开腹行扩大胆囊息肉切除,甚至要做广泛淋巴结清扫。

3胆囊息肉患者在饮食上应遵循哪些原则

  胆囊息肉患者应当限制脂肪、热量的摄入,适量吃一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要喝大量的白开水,少食多餐。因为脂肪和热量摄入得太多,会导致胆囊收缩,这样患者就会出现一些不舒服的症状了。

  适当的蛋白质是有利于组织修复的,就是大家要控制一定的量就可以了,蛋白质和脂肪热量一样,吃多了同样会刺激胆囊,对胆囊息肉的稳定是没有好处的。碳水化合物是我国居民身体供能的主要来源,胆囊息肉患者可以足量进食碳水化合物,为身体供能。

  除了这三样维持人体营养的物质以外,胆囊息肉患者多吃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尤其维生素A,因为有助于胆管上皮的生长和完整性,促进病变组织粘膜的修复。平时也要多喝白开水,稀释胆囊内的胆汁,使得胆汁更容易排出,胆囊息肉患者的病情也会更加稳定。

  胆囊息肉患者在烹饪的食物的时候应当少放点油,不要用高温油炸食物,更不要往菜肴里面添加刺激性或者味道浓烈的调料,少吃产气类食物,这样您的病情就不会加重。饮食做到位了,就等于是在治疗疾病,而且食疗对人的身体伤害是最小的。

4胆囊息肉的概述

  胆囊息肉往往在体检或其他目的的检查中发现或因其他疾病切除胆囊后发现,分为炎性息肉和胆固醇性息肉,多数无临床表现,如息肉较大,可出现右胁隐痛,或牵及右肩背,可伴有消化不良等类似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本病偶可发生息肉样原位癌。胆囊息肉的发病以中青年为主,30-50岁的人群占了总病人数的57.8%。

  胆囊息肉是形态学名称,泛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胆囊息肉又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分为良性或恶性病变,但以非肿瘤性病变为多,一般认为直径15mm以上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几乎全是恶性肿瘤性病变,故胆囊息肉样病变近几年来倍加重视。可以是球型或半球形,有蒂或无蒂,多为良性。大部分患者是在体检的时候由B超检查发现,无症状。少部分患者有右上腹疼痛等,胆囊息肉是否需要治疗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5多发性胆囊息肉的预防

  随着多发性胆囊息肉的发病越来越多,人们对于多发性胆囊息肉的关注也逐渐增多。多发性胆囊息肉如果严重可产生恶变的可能,因此,积极进行多发性胆囊息肉的预防是非常有必要的。

  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性病变,是一种胆囊腔内的良性占位性病变,以胆固醇性息肉多见,多无症状,部分患者仅有轻微的上腹部不适或隐痛,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

  胆囊位于右上腹部,像一个梨形的囊袋悬挂在肝脏的下方,它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储藏由肝脏分泌的胆汁,在人体需要的时候排泄到肠道去帮助消化吸收食物。胆囊息肉就是在胆囊腔内壁上长出的赘生物,小的形如粟米仅1毫米~2毫米,大的状似桑椹可达2厘米,根据息肉数量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

  引起多发性胆囊息肉的原因有很多,人类饮食结构多样化和饮食节律非常化及环境污染的加剧,胆囊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如:高胆固醇饮食、长期酗酒、过多进食刺激性饮食、饮食规律紊乱如:早餐不吃好或不吃早餐、晚餐过盛、过多等不良饮食习惯、农药过多、食品添加剂泛滥、电离辐射充斥空间等都和胆囊息肉的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

  在进行多发性胆囊息肉的预防前,我们来了解一下多发性胆囊息肉的高发人群有哪些,如果有以下类型的朋友应该有所注意。

  1、经常饮酒和经常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人群。

  2、社会生活及工作的思想压力较大,经常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烦燥易怒,情绪抑郁。

  3、日常活动较少,经常熬夜及生活不规律的人。

  4、平时经常爱吃纤维素含量高,多渣的食物的人群,经常对胃肠产生刺激,容易患上胆囊息肉。

  5、没有规律饮食、不爱吃早餐的人群。如果不吃早餐,则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存留于胆囊内,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即可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增多。

  胆囊息肉的致命杀伤力在于突发癌变。从80-90年代,因形成的胆囊息肉的性质不同,癌变率逐渐增高。而在癌变中或癌变后,许多没有不适的感觉,不知不觉发展,不知不觉癌变,这也是胆囊息肉最可怕的特点。不难发现胆囊息肉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生活了,所以对于这种情况要重视。因此,对于多发性胆囊息肉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在多发性胆囊息肉的预防上,广大朋友应该保持一个正确的生活习惯,规律的饮食习惯。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避免高脂肪、刺激性食物。在精神上也应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情绪波动等负面情绪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