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外科 >普外科 >肝胆外科 >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应该怎么治疗比较好呢

胆囊是我们身体里的一个很小的器官,但是千万别小瞧胆囊的作用。胆囊主要是收集胆汁,分泌胆汁的作用,参与到肠道内的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但是胆囊也可能会发生病变,主要常见的就是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这两种。胆囊息肉也让很多人担心和焦虑,那么胆囊息肉应该怎么治疗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三种类型胆囊息肉的病因 胆囊息肉应该怎么治疗比较好呢 胆囊息肉的四个坏习惯 胆囊息肉患者饮食上的注意要点 诊断胆囊息肉的方法有哪些

1三种类型胆囊息肉的病因

  1、胆固醇性息肉

  可以说95%以上的胆囊息肉患者都是属于这种类型,从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是患者胆固醇摄入太多导致的,大量的胆固醇在身体内积聚,最后形成结晶,最终形成息肉。

  2、炎症性息肉

  因为一些患者在得了胆囊炎的时候没有及时去医院治疗,拖延了下来,形成了局部增生,它的临床特点是大部分合并胆囊结石和慢性胆囊炎。

  3、腺瘤性息肉

  这种类型的胆囊息肉在临床上面还是比较少见的,仅有0.5%的发病率,一般是单发性的。它是正的肿瘤性病变,虽然属良性肿瘤,但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便有演变成为癌肿的可能。

2胆囊息肉应该怎么治疗比较好呢

  胆囊息肉病变临床并不少见,手术是根治的方法,但并非所有胆囊息都需手术治疗。因其病变类型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转归亦不尽相同,因此其手术适应症各家掌握也不一致。

  手术时机选择:胆囊息肉样病变术前有时难以定性。根据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可能性的高危因素我们提出下列手术指征:

  (1)单发病变,大于10mm,蒂粗大者,尤其是位于胆囊颈部,年龄大于50岁。(2)多发病变,伴有胆囊结石,有症状,年龄大于50岁。(3)单发病变,小于10mm,无症状,年龄小于50岁,允许观察、随访;病变增大或形态有变化则应手术治疗。(4)多普勒彩超检查病变有丰富血供提示为恶性新生物。(5)CEA,测值明显升高且除外其它胃肠道肿瘤者。(6)胆囊息肉样病变,有明显症状且反复发作者。(7)对直径小于5mm无症状病人应间隔3到5个月随访检查。一旦病变增大或症状明显亦须行手术治疗。

  近几年,非手术和中药治疗胆囊息肉病已引起医疗界的广泛重视,各种偏方、配方、验方等在消炎、利胆,控制胆囊炎、胆囊息肉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针对胆囊息肉的专科用药也取得了很大成就,随着中医中药研究的深入,非手术治疗胆囊息肉的治愈率,也在迅速提高。

  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和保守治疗,其实多个小的胆囊息肉是不要紧的,那种一般是假性的息肉,是胆汁浓缩的结果,主要成分是胆固醇结晶。不过,真性的胆囊息肉就需要及时的手术处理了。因此,要先做检查,确认胆囊息肉的类型。

3胆囊息肉的四个坏习惯

  一、不吃早餐。不吃早餐的办公族不在少数,有的是因为早上赶着上班,来不及吃,有的是为了减肥,不愿意吃。这一看似寻常的生活习惯却是导致胆囊息肉的重要原因。专家介绍,不吃早餐诱发胆囊息肉的几率相当大。这是因为人体在经过夜晚的长时间睡眠后,需要在早晨摄入食物来补充能量,胆作为消化系统的一部分,会在早上分泌胆汁,做好消化食物的准备。人如果不吃早餐,胆就没有食物可消化,胆汁就会长时间停留在胆囊,长此以往,胆汁会淤积在胆囊或肠道,胆固醇自胆汁中析出就易形成胆囊息肉。

  二、不爱运动。运动量少也会导致结石的产生。而办公族的工作性质注定了坐的时间非常长,运动的机会少,下班后很多人也不爱运动。人如果很少运动,一方面不利于钙质吸收,会增加尿液中的钙盐成分,产生胆囊息肉;另一方面人体腹壁会松弛,引致内脏下垂,压迫胆管,使胆汁排泄不畅而淤积,从而形成胆结石。

  三、食物偏油。办公族因为工作繁忙,应酬较多等原因,在外就餐的机会较多,吃大鱼大肉的频率较高,并容易暴饮暴食,尤其是男性,往往吃得过于油腻,而这正是胆囊息肉病的重要诱因。因为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会增高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形成结石;动物内脏、肉类代谢也会产生尿酸,导致结石。

  四、吃得太素。吃得太油腻容易得胆囊息肉,吃得太素同样容易长息肉。热衷减肥者,不少人信奉素食主义,以蔬菜为主食。专家提醒,虽然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但是,菠菜、芹菜、番茄、竹笋等蔬菜中同时还富含草酸,过量食用可能从尿中析出而形成息肉,其与豆制品或者钙片中的钙结合后,也容易形成息肉。含草酸盐较多的蔬菜在吃之前应先焯一下,然后再过一遍水,以减少草酸摄入量;可多吃碱性蔬菜和苹果,中合酸碱度;宜适量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均衡饮食结构,减小胆囊息肉风险。

4胆囊息肉患者饮食上的注意要点

  1、平时注意保证维生素的供给,这是因为维生素是人体生存的必备物质,而且它对于改善胆囊息肉的症状也是有作用的。除了通过食物摄入维生素,我们还可以服用多种维生素制剂。

  2、平时烧饭的时候注意一下烹饪手法,这样时刻增进食物的色、香、味、形,让患者想吃饭。不过胆囊息肉患者不要吃油煎、炸等及强烈刺激性食品,限制肉汤、鸡汤等含氮浸出物高的食品,以减轻肝脏负担。

  3、平时一定要注意少食多餐,不可以一次吃得过饱。

  4、每天需要保证足够热量的摄入,一般情况下每天以8400~10500千焦(2000~2500千卡)比较适宜。

  5、碳水化合物,一般可占总热能的60~70%。过去采用的高糖饮食也要纠正,因为高糖饮食,尤其是过多的葡萄糖、果糖、蔗糖会影响病人食欲,加重胃肠胀气,使体内脂肪贮存增加,易致肥胖和脂肪肝。

5诊断胆囊息肉的方法有哪些

  1.临床表现 胆囊息肉大部分是体检时由B超检查发现,无症状。少数患者可有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表现。极个别病例可引起阻塞性黄疽、无结石性胆囊炎、胆道出血,诱发胰腺炎等。体格检查有右上腹压痛。

  2.辅助检查 对胆囊息肉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检查,但难以区分是肿瘤性还是非肿瘤性息肉,是良性还是恶性病变。帮助确诊的方法:①常规超声加彩色多普勒超声或声学血管造影检查;②CT增强扫描;③超声导引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

  3.恶性危险因素 鉴于少数胆囊息肉可能为早期胆囊癌或可发生癌变,因此对本病有以下情况视为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①直径超过1cm;②年龄超过50岁;⑦单发病变;④息肉逐渐增大;③合并胆囊结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