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是一项能锻炼人的体魄的活动。经常运动不但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还能促进骨骼的生长,特别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经常打球跑步等还可以促进身高的增长。但是,剧烈的运动是十分危险的,可能一时没换过起来会导致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难等。那么是为什么导致呼吸急促的呢?来看看吧。
目录
1运动中应该怎么呼吸呢
加深呼吸缓解疲劳
跑到10~20分钟时,很多人会出现跑不动的情况,感到胸闷气喘,腿脚无力,非常想停下来,这是出现了极点。但如果就此停步,就得不到好的锻炼效果。其实,极点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人体从静止过渡到高速运动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这个过程也是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的调整过程。主动调整呼吸可以帮助人迅速度过极点,继续维持运动。
运动大约半小时至40分钟后,人体可能会出现第二极点。对于运动员来说,这时需要调整运动强度和呼吸频率;对于普通人,建议此时停止运动,稍作休息。
口鼻同时呼吸
人们刚刚开始跑步时,速度较慢,处于热身阶段。此时,身体对氧气的需求量不大,用鼻子呼吸就可以应付。随着跑步距离越来越长,如果光用鼻子呼吸,还容易引起呼吸肌疲劳。所以,就需要嘴与鼻子协同配合,以此来增加氧气的供应,并缓解呼吸肌的紧张感。
在冬天,如何用嘴呼吸还有讲究。应该避免直接吸入气管,引发咳嗽、不适。呼气时,舌尖从上腭松开,让热空气顺利从口腔中吐出。夏天时无此必要。但在马路或其他空气质量不好的地方跑步时,也可使用这一技巧。
在知道运动过程中怎么样呼吸之后就不要再胡乱的去呼吸了,因为那样对你的身体肯定是不好的,平时你也一定要注意好,而且久了之后就会养成一个习惯,那样你就不用再去担心运动呼吸这一个问题了,对你来说也是比较有帮助的。
2运动时呼吸急促怎么回事
1.脱水 人体含水量只要减少1%~2%就会影响体力,特别是在锻炼初始阶段,轻微脱水会更为严重。只有体内含有充足的水分才能为各种运动提供能量。可以从尿液颜色辨别是否需要补水。
2.运动过于频繁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恢复速度会减慢。如果还没有从上一次的锻炼中完全恢复,就会让随后的运动更累。建议运动后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周做2~3次力量训练,周末可以做一些具有舒缓和伸展作用的普拉提或瑜伽。
3.换气方法不对 呼吸过浅会导致过度换气,让更多的二氧化碳进入体内,引发呼吸急促,体内缺氧,产生有气无力的感觉。正确的呼吸方法是让横膈膜得到扩张,有节奏地、缓慢地深呼吸。
4.爱吃精细碳水化合物 面粉、白糖等精细碳水化合物会引起血糖水平的大幅度升高和下降,从而导致疲劳感。为了保持血糖和体力水平的平稳,锻炼期间应当每餐食用小份食物,每份食物要含有高质量的瘦肉蛋白和全粒谷物。
5.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这不仅会影响睡眠质量,还会让人白天困倦呆滞,运动时疲乏无力。如果你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一定要及时找医生排查。
由此可见,我们在运动的时候是需要掌握正确的方式的。特别是那些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千万不可以盲目的运动。导致呼吸急促发生呼吸困难的危险就比较大了。可以采取较为舒缓一些的运动。比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方式就比较缓慢舒适。
3运动时出现头昏原因
运动时出现头昏、头晕或头痛者,有的时候是单独出现,但更多的是伴随脸色苍白、肢体无力,出汗过多,恶心,甚至呕吐等症状。当这些症状明显时常常被迫停止锻炼。
引起运动时头昏、头晕或头痛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类。
1、缺乏锻炼者从事激烈运动。平时出现头昏或头痛,同时还有脸色苍白、气喘、恶心、呕吐,肌肉抽筋等症状。这是机体呼器官的功能水平不能适应激烈运动时需要的反应。呼吸节律不好,使体内出现氧不足,也会发生头晕。有时病后过早参加激烈运动,疲劳后参加运动或睡眼不足情况下参加运动或比赛,都可引起昏、头晕、头痛等一系列症状。应该提出的是,原先在锻炼时不出现头昏、无力等症状的人,而现在出现这些症状,并伴有食欲减退、睡眼不佳,气短、多汗、血压增高和运动成绩下降等现象时,就应该引起警惕。
2.体内热量不足的表现。当头昏、头晕等症状发生在锻炼一段时间后才开始或锻炼接近结束时,尤其在外界温度过高或过冷的条件下出现这些症状时,其原因可能与体内热量不足,血糖含量降低有关。所以在饥饿状态下参加长时间的锻炼就容易发生头晕、无力、出汗等就是这个道理。
3.由于一些疾病引起的。患慢性鼻炎、鼻窦炎,内耳疾病、贫血、高血压的人,在运动时可出现头昏、头晕或头痛。在青少年中,尤其女青少年,运动时出现头晕、脸色苍白、心慌等症状时,常常与血色素较低有关。对这类原因引起的头昏、头晕等症状,主要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病因。
从上面叙述的原因可以看出,运动时出现的这些常见症状是可以预防的。其预防的原则和处理办法主要有:
(1)加强全面身体锻炼。 许多例子说明,不少人出现头晕等症状常与体弱、全面身体锻炼不足有关。所以加强身体的全面锻炼,是预防的重要因素。
(2)作好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 准备活动作得充分,可避免激烈运动带来的头晕、头痛等现象。整理运动做好后,可避免因突然停止而发生的这种症状。
(3)保证供给机体足够的热量。在进行长时间运动或比赛前,应服用足够的含糖仪器避免因热量不足引起的头昏、头晕等症状。
(4)及时发现和治疗过度疲劳。
4运动时的正确补水方法
运动时身材的水份自然而然会出现流失的现象,所以运动后会出现口渴的现象,说到在要运动之前一定要做好补水的准备。说到运动时的补水事项时,要知道补水可是也很讲究的,并不是任何一类水,或者任何一类含有水份的食物都可以达到补水的功效哦。而到底应该要怎么补水才正确呢?
专家说到,运动前后和运动过程中补水是很有学问的,喝对了才有助于保持体液平衡,保证健身者的健康和安全。
1、运动后要喝电解质饮料,即含有钠、钾、氯、镁、钙、磷等矿物质的饮料。或者可以按1∶15的比例,在白开水中加些糖饮用。水中加入糖,是为了保持一定的血糖浓度,延缓疲劳发生,从而保证健身者的身体健康。
2、运动前2小时喝约500毫升的白开水。这是因为运动前补充水分可以提高机体的热调节能力,降低运动中的心率。提前2小时补水可以给肾脏代谢充足的时间,将体液平衡和渗透压调节到最佳状态,有足够时间使多余的水分从体内排出。
3、运动过程中,如果时间超过1个小时,就应该喝些淡盐水,每升水里加0.11至0.15克盐,并将水温控制在15至22摄氏度。运动时大量出汗,汗液中含有很多离子成分,此时再喝没有任何离子含量的白开水,便起不到补充效果。淡盐水能及时补充流失的离子,防止出现血钠症等不适反应。即使不感到口渴,也最好每运动20分钟就喝一两口,以平衡体内汗液的流失,避免出现脱水给人体带来损伤。
5运动时腹痛怎么办
一、运动性腹痛发生的原因
1、运动前没有做好准备活动
运动前缺乏必要的准备活动,导致心肺功能在运动量突然增大时出现相对低下的状况,继而发生肝脾等内脏器官淤血,刺激脏器表面的神经,从而引起疼痛。
2、运动中呼吸频率过快,膈肌痉挛,引起疼痛。
3、饭后立即运动、运动时喝大量冷饮料
饭后立即参与剧烈运动或运动前吃得过饱、运动中大量饮用过冷的饮料,导致胃肠痉挛,产生疼痛。
4、没有及时补充水分
运动量较大时,钠和水通过汗液丢失较多,但又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引起腹部肌肉疼痛。
5、肠胃不好剧烈运动后可能引发腹痛
有肝胆或胃肠疾病的患者,在参与剧烈运动后,容易诱发源于病变部位的疼痛。
二、紧急处理方法
1、减速、加深呼吸
不要紧张,其次应降低运动强度,如减慢速度,加深呼吸,进行球类运动,就暂时换下休息。并用手按压疼痛的部位并弯腰跑一段距离,做几次深呼吸,疼痛会减轻或者消失。
2、按摩疼痛位置
腹部局部按摩和指压内关穴。若处理效果不明显,应停止运动去医院诊治。
3、严重时,及时就医
如果没有好转,应送医院处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不明原因的运动腹痛,不能自己盲目治疗,及时就医。
三、预防运动性腹痛
1、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使机体内的各内脏器官能适应运动的需要。
2、合理安排膳食,运动前避免吃的过饱和饮水过多。至少饭后1小时再进行运动,运动中不要饮用过冷的饮料。
3、运动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大运动量,运动中注意呼吸节律与动作配合。
4、夏季运动或运动量过大时,要适当补充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