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小儿内科 >小儿呼吸内科

半岁的婴儿发烧应该怎么办呢

半岁的婴儿也就是六个月了,很多家长都说到了六个月之后,我家的宝宝就很爱生病的,特别是发烧的,一个月烧好几次的,真让人担心不已啊,是的,宝宝发烧对于家长来说是很重要的事啊,因为六个月的宝宝还小,不会用说话,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身体那里不舒服,因此对于家长来说护理是很重要的,那么当六个月的宝宝发烧之后,家长应该怎么办呢,下面就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目录 婴儿发烧呕吐怎么办 半岁的婴儿发烧应该怎么办呢 婴儿发烧后出疹子的原因 婴儿半夜突发高烧退烧小偏方 宝宝发烧慎用退热贴

1婴儿发烧呕吐怎么办

  宝宝在生活中是应该要避免一些疾病的伤害的,因为他们在处在发育的阶段,受到疾病的伤害是很容易导致他们的身体发育受到影响的,所以对于婴儿发烧呕吐这种情况建议你们最好的采用一些温水擦拭额头的方法。

  宝宝是单纯的出现发热可以不必过于紧张,在体温没有超过38.5度时,可以不用吃药。在家用多给他喝水,多休息,也可以结合物理降温的方法,用温水或者是凉水擦拭额头、颈部以及四肢,也可以用外用的贴剂。在体温超过38.5度时就要考虑合理使用退热药了,但要严禁使用阿司匹林类的药物,对3岁以前的孩子要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类药物,对肾脏和肝脏会有一定的影响。比较安全的可以选择布洛芬类的退热药。

  温水拭浴,略高於体温的水拭拍全身或浸泡或用冰枕,但不用酒精擦,因为较剌激引起颤抖,血管收缩,体温反而上升。补充水份,若有畏寒发抖,可加少量衣物,若无,先减少衣服被盖,让热度自然挥发。

  可依医嘱给予退烧药,如温克痛、普拿疼、肛门栓剂、但不要因为烧没有退就擅自缩短给药时间或增加剂量。如果有抽筋,意识不清,严重呕吐、腹泻、呼吸困难、腹部压痛变硬、头痛、颈部僵硬等现象,则可能有其他合并症,必须赶快就医。

2半岁的婴儿发烧应该怎么办呢

  1当婴儿发生发烧的时候,家长们都会比较慌张的,可能还会互相指责对方没有照宝宝,唉,其实,宝宝发烧感冒是难免的,这时需要家长江尽心照料,才会赶快康复啊,同时一旦发现宝宝有发烧的迹象,就要认真的观察,每半个小时给宝宝量一下体温,一般宝宝发烧发展的很快,来的快,退烧也快,所以要随时量体温采取相应的措施。

  2如果婴儿只是稍微有点发烧,而且没有超过38.5度的,可以适当的解开宝宝的衣服,给他的额头贴退烧贴,贴退烧贴的同时,给宝宝洗个温水澡也是必要的,这样有助于宝宝体温的降低。

  3宝宝发热的身体都是比较多汗出的,这里需要勤喂温水进行补,如果六个月的宝宝,是母乳喂养的,还可以母乳喂养,因为母乳易消化,能保证营养需求,可补充水分。人工喂养,可喂稀释全脂奶,即2份奶粉加1份水(2:1),此时婴儿虽然奶量减少些,但补充了水分,更利于幼儿消化吸收。

  注意事项:同时要注意的是,要是以上还不管用就,而宝宝的温度已经突破39度,就要抓紧到医院找大夫了,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烧药等药物。不要自行乱用药给宝宝吃。

查看详情>>

3婴儿发烧后出疹子的原因

  一、宝宝发烧后出疹子的原因

  幼儿急疹多发生于6至18个月的婴幼儿,常常是突然发病,体温迅速升高,常在39℃至40℃。高热早期重症患者可能伴有惊厥,有的出现轻微流涕、咳嗽、眼睑浮肿、眼结膜炎。在发热期间有食欲较差、恶心、呕吐、轻微腹泻或便秘等症状,并且咽部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

  发热三至五天后体温骤降,退热后孩子全身可出现大小不等的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先从胸腹部开始,很快波及全身。这时孩子已经退烧,可安然入睡,在医学上称“退热疹出”,是幼儿急疹的特有表现。

  那么,宝宝发烧后出疹子,怎么办好呢?

  二、宝宝发烧出疹子怎么办

  1、让宝宝休息,病室内要安静,空气要新鲜,被子不能盖得太厚太多。

  2、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经常给孩子擦去身上的汗渍,以免着凉。

  3、给孩子多喝些开水或果汁水,以利出汗和排尿,促进毒物排出。

  4、吃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体温超过39℃时,可用温水或50%酒精为孩子擦身,防止孩子因高热引起抽风。

4婴儿半夜突发高烧退烧小偏方

  半夜突发高烧退烧小偏方

  1、生姜一小块(约10克),捣成糊状,敷在手腕处的高骨上,或直接切片贴在高骨处,用医用纱布裹住后,贴上胶布固定,一般40分钟左右就可以退烧。

  2、薄荷15克,水500毫升,烧煮5—8分钟即可,待水温凉后,用纱布蘸取反复擦洗腋窝、前额,大腿根,直到孩子烧退为止。

  紧急退烧 人体5个“退烧穴”有奇效

  发热多是机体正气与外来邪气相搏斗,机体免疫力较强的表现,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特殊处理。但高热(体温在39℃以上者)时,人体内环境失衡,脏腑功能紊乱,特别是小孩,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易出现惊厥,需要紧急处理。那么这五个“退烧穴”就是你的假选。

  1、曲池、合谷、外关穴

  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2、大椎穴

  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3、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刮痧疗法是人们常用的民间疗法之一,对高热也有奇效。可以选用上述穴位进行刮痧,也可以选背部沿督脉和膀胱经、腋窝、肘窝较大面积处,自上而下,先轻后重,刮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痧点即可。

5宝宝发烧慎用退热贴

  宝宝退热贴,在市上销售的主要都是亲水性高分子凝胶、薄荷以及其它植物挥发油等类型的居多。这些退热贴的说明,适用于各种原来引直怕小儿发烧有着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是一种应急的物理降温方法,还有着说书是减少发烧时对宝宝大脑细胞的损害等等一些辅助治疗作用。

  从调查的一些数据表明,很多家长都喜欢给宝宝使用退热贴,一方可能是因为方便,理加上说明书上的说明表示副作用少,效果好等一些好处及疗效。有的退热贴甚至还标有一分钟起效,或者长效八小时物理退贴,这些标识无形中给家长们垫定了更加放心的基础,进一上的对宝宝退热贴达到更加的信任。

  其实退热贴也不能随便贴的,退热贴退热的原理是采用凝胶内水分汽化时从而进一点的带走宝宝身体的局部热量,从而起到一个降温的效果,这跟我们平常敷冰毛巾、给宝宝一直擦身子等方法是类似的,但是相对这些来说退热贴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还有就是退热贴含有的薄荷或是冰片等也是有着清凉的降温作用,但是正是因为这样导致退热的速度加快,因此这样的话,速度太快,幅度过大,也有可能引起宝宝的身体不适应,还有就是或有刺激性的味道也同样会引起宝宝的不适。

  使用退热贴也要了解一定的常识,因为退热贴是没有办法解决所有发烧的根本原因的,宝宝退热贴强调的是物理降温作用,如果是由病毒性感冒所引导起的发烧,那么家长们就要注意,要及时到医院就医,以免给宝宝的身体造成伤害,影响到宝宝的健康成长。

  家长们在选宝宝退热贴时也一定要注意,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安全第一:宝宝因为各方面身体正在发育,体质相对弱小,所以对于退热贴的安全性和品质要求一定要更高,在选择是不能只选贵的,要选择正规的品牌,用料相对比较精致,品质比较优良,这样才是家长们放心的选择。

  二、降温平稳:退热贴的核心就是降温的幅度和速度,但是由于宝宝体质弱小,速度过快、幅度过大的话,会引起宝宝的身体不适,这样导致降温效果时低时高,反而不能更好的控制宝宝的体温,这样更容易使病情加重。要选择平稳、持久的降温效果,这样才能更好的呵护宝宝的身体。

  三、无刺激性:宝宝的皮肤非常的幼嫩,皮肤非常的敏感,若有产品有刺激性气味的话,有可能会引起宝宝的不适,所以家长应该选择刺激性小的退热贴,气味比较清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