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是女性当中发病率极高的一种妇科疾病,会严重的威胁着女性的身体健康,也会让很多患有此病的女性有一定的心理压力,然而出现子宫肌瘤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否则可能会导致女性出现不孕或者肚子疼等现象,而且子宫肌瘤也特别容易引起病变,那么如果想要使这种疾病得到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我们就要掌握好他的发病原因,女性子宫肌瘤是怎么造成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目录
1哪些女性易患子宫肌瘤
1、不良生活习惯
主要是肥胖,肥胖的人容易合成雌激素,体重每增加10公斤,患肌瘤风险增加21%。而且不良的生活习惯增加患子宫肌瘤的风险,如熬夜,缺乏基本的体育锻炼等。
2、家族聚集性
家族的聚集性,是指很多家庭成员患同一种病。子宫肌瘤具有家族聚集性。例如直系亲属姐妹曾患子宫肌瘤的人,患病的几率比没有家族病史的高4.2倍。
3、个人身体因素
每个人都存在个体差异。激素的作用需要受体,越容易被激素作用的机体越容易患子宫肌瘤。
4、妇女产次
一般来说,子宫肌瘤发病率与产次成反比。产次越多,罹患子宫肌瘤的可能性越小。雌激素分泌水平高助长了该病的发生,但在怀胎十月加半年哺乳的时间里,由于卵巢不排卵,激素分泌处于低水平,从而也就保护了子宫的健康。
5、卵巢功能亢进
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还有具有卵巢内分泌功能的疾病,例如颗粒性细胞瘤、卵巢粒膜细胞瘤,都会导致子宫肌瘤的发生。
6、社会因素
现代社会,压力大,环境污染也很严重,这是很多肿瘤形成的诱因,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肌瘤的高发生与环境的改变和工作生活的压力大有关。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加强,子宫肌瘤的发生与激素水平高有关。许多女性为了漂亮,吃了一些含有激素的保健品或药品,不正规的摄入激素,这也是导致子宫肌瘤的发生率增高的原因之一。
2女性子宫肌瘤是怎么造成的呢
一、一般因素:
1、年龄:子宫肌瘤多发生在生育年龄的女性身上,多见于30-50岁女性,很少见于青春期女性患有子宫肌瘤,绝经后子宫肌瘤发生萎缩或者消退。
2、肥胖:肥胖可引起代谢紊乱,导致孕激素周期性调节缺乏,引起月经周期异常,影响排卵,增加患子宫肌瘤的风险。
3、妊娠、流产史:无孕产史的女性比有孕产史的女性患子宫肌瘤的几率要大高,发病年龄要早,主要是因为经产能增加女性身体的孕激素。
4、吸烟、喝酒:吸烟喝酒容易诱发子宫肌瘤,有研究表明,每天抽1包烟的女性,其患子宫肌瘤的几率是不抽烟女性的6倍。
二、激素水平:
1、雌激素低:生物化学检测证实肌瘤中雌二醇的雌酮转化明显低于正常肌组织,肌瘤中雌激素受体浓度明显高于周边肌组织,故认为肌瘤组织局部对雌激素的高敏感性是肌瘤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2、孕激素低。孕激素有促进肌瘤有丝分裂、刺激肌瘤生长的作用。如果女性体内孕激素水平低,则容易诱发子宫肌瘤。
三、遗传因素:
细胞遗传学显示25%-50%子宫肌瘤存在细胞遗传学的异常,如染色体片段位置互换、染色体长臂重排或部分缺失等。子宫肌瘤是由单克隆平滑肌细胞增殖而成,多发性子宫肌瘤是由不同克隆细胞形成。
3子宫肌瘤患者性生活会出血吗
子宫肌瘤性生活会引起出血。但也不是所有的子宫肌瘤患者性生活都会引起出血,只有一定的情况下才会出血。具体情况如下。
1、子宫肌瘤中,子宫黏膜下肌瘤,尤其脱于宫口或阴道者,性交时可引起出血、感染、继而加重出血,使白带更多,甚至引起发热腹痛。性交还可导致黏膜下肌瘤发生扭转,而引起剧烈腹痛。这类病人在治愈之前最好不要同房,以免增加痛苦,加重病情。
2、子宫肌瘤较大者,由于月经出血较多导致贫血,应加强营养,多进食猪肝、猪血、鱼类、豆类补充铁质,改善身体状况。经净后2天可以同房,但不宜激烈,以免激发再次出血。
女性在性生活中,还有一种情况也会出血,即接触性出血。所谓接触性出血,是指在性交、妇科检查以及便秘患者用力排便后有少量阴道出血的现象。“接触性出血”是一种不正常的征象,也是子宫颈癌的癌前病变的信号之一,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接触性出血对身体影响很大,会出现很多症状,腹块 疼痛,月经改变,白带增多,不孕,继发性贫血,低糖血症等。接触性出血需做细胞学筛查及防癌检查如阴道镜等,如果没有发现问题,就应及时对症治疗,并坚持4-6个月复查。
专家建议,若肌瘤小于4cm,可暂且不手术,绝经期肌瘤会慢慢萎缩,若出现严峻贫血等症状,建议就诊,可考虑腹腔镜手术。肌瘤主要引起月经紊乱,对性生活没有影响,可进行正常性生活。因其可引起月经紊乱,如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故饮食上应防备贫血,多食木耳、猪肝等含铁量较多食物。
4掌握子宫肌瘤有什么检查方法
1、宫腔镜检查。子宫肌瘤一般诊断不困难。通常临床遇到困难的是小型黏膜下肌瘤,诊断性刮宫往往被漏诊,而在子宫切除的术后标本中方发现有黏膜下子宫肌瘤。宫腔镜可以在直视下观察宫腔内病变性质,确定病变部位并能准确地取材活检,对小的黏膜下肌瘤也可以同时切除。
2、子宫输卵管造影。理想的子宫造影不但可显示粘膜下肌瘤的数目、大小,且能定位。因此,对粘膜下肌瘤的早期诊断有很大帮助,而且方法简单。有肌瘤处造影摄片显示宫腔内有充盈残缺
3、腹腔镜检查。随着腹腔镜技术在妇产科的广泛应用,目前腹腔镜不仅作为检查手段,而且常与手术同时进行,并日益受到重视。
4、X光平片。肌瘤钙化时,表现为散在一致斑点,或壳样钙化包膜,或边缘粗糙及波浪状的蜂窝样。
5、超声检查。目前国内B超检查较为普遍。它可显示子宫增大,形状不规则;肌瘤数目、部位、大小及肌瘤内是否均匀或液化囊变等;以及周围有否压迫其他脏器等表现。
6、探测宫腔。用探针测量宫腔,壁间肌瘤或粘膜下肌瘤常使子宫腔增大及变形,故可用子宫探针探测宫腔的大小及方向,对照双合诊所见,有助于确定包块性质,同时可了解腔内有无包块及其所在部位。
7、诊断性刮宫。小的粘膜下肌瘤或是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息肉不易用双合诊查出,可用刮宫术协助诊断。如为粘膜下肌瘤,刮匙在宫腔感到有凸起面,开始高起后又滑低,或感到宫腔内有物在滑动。但刮宫可刮破瘤面引起出血、感染、坏死,甚至败血症,应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刮出物应送病理检查。
5子宫肌瘤患者忌口的食物有哪些
第一类、寒凉食物:酷暑难耐的夏日实在很难抑制子宫肌瘤患者想吃冰凉、生冷食物的欲望,特别是对女性朋友来说,各式冰凉饮品、冰棒、生菜沙拉、生鱼片都是炎夏无法取代的食物,令人难以抗拒。子宫肌瘤患者患者一定要少吃或者不吃。
第二类、发性食物:除了减少食用寒凉的冰凉饮品、冰品外,有子宫肌瘤问题的民众,也应避免、减少食用取油炸、烧烤等烹饪方式烹煮的食物。这一类型的食物,被中医视为发性食物的一种,除了烹调方式差异,改变食物性质形成发性食物外。民众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鹅肉、羊肉、虾、蟹,乃至花椒、胡椒、等调味料,都属于发性食物的一种,食用过多容易养出躁热体质,对治疗子宫肌瘤恐造成反效果。
第三类、滋补药膳:患有子宫肌瘤的妇女不适合食用具有热补效果的食物,不管是补药或药膳,尤其是中医药膳食补中常见的十全排骨汤、四物鸡、八珍汤、母鸭、羊肉炉等主打滋补、养生的药膳更应避免食用,以免滋补过头,反让子宫肌瘤吸收过多的营养,而产生病变、增大的可能。
第四类、富含雌激素的食物:以中医角度来看,山药、蜂王乳、紫河车、甲鱼、豆类等含有丰富维他命E、女性荷尔蒙、雌激素的食物,应减少食用,以免过于滋补,反造成子宫肌瘤的增生、扩大。至于民众经常引用的豆浆,由于其性质较平和,只要控制每日的饮用量(约600C.C以内),同时,减少黄豆、豆类食品的摄取,则不需过度担忧刺激子宫肌瘤反造成其增生、恶化的情况发生。
温馨提示:
定期参加妇科普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子宫肌瘤(uterine myoma)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常见于30~50岁妇女,20岁以下少见。据统计,至少有20%育龄妇女有子宫肌瘤,因肌瘤多无或很少有症状,临床报道发病率远低于肌瘤真实发病率。 分类按肌瘤生长部位分类: 分为宫体肌瘤(90%)和宫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