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中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即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
目录
1心衰的分类
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缓急,临床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还有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之分。
1.急性心力衰竭
是指因急性的心肌损害或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有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心衰可以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也可以在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上突然起病。发病前患者多数合并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常见于急性心肌炎、广泛性心肌梗死、心室流出道梗阻、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梗塞等。可表现为收缩性心衰,也可以表现为舒张性心衰。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抢救。
2.慢性心力衰竭
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特点是呼吸困难、水肿、乏力,但上述表现并非同时出现。一般均有代偿性心脏扩大或肥厚及其他代偿机制参与,常伴有静脉压增高导致的器官充血性病理改变,可有心房、心室附壁血栓和静脉血栓形成。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是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和扩张型心肌病。
2引发心衰的原因有哪些
1、原发性心肌损害 (1)缺血性心肌损害:冠心病心肌缺血和(或)心肌梗死是引起心力衰竭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2)心肌炎和心肌病:各种类型的心肌炎及心肌病均可导致心力衰竭,以病毒性心肌炎及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最为常见。 (3)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以糖尿病心肌病最为常见,其他如继发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低的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性等。 2、心脏负荷过重 (1)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左、右心室收缩期射血阻力增加的疾病。为克服增高的阻力,心室肌代偿性肥厚以保证射血量。持久的负荷过重,心肌必然发生结构和功能改变而终至失代偿,心脏排血量下降。 (2)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见于以下两种情况:①心脏瓣膜关闭不全,血液反流,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等;②左、右心或动静脉分流性先天性心血管病如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此外,伴有全身血容量增多或循环血量增多的疾病如慢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心脏的容量负荷也必然增加。容量负荷增加早期,心室腔代偿性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尚能维持正常,但超过一定限度心肌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即出现失代偿表现。
3心衰的表现
1.急性心力衰竭
(1)早期表现 左心功能降低的早期征兆为心功能正常者出现疲乏、运动耐力明显减低、心率增加15~20次/分,继而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高枕睡眠等;检查可见左心室增大、舒张早期或中期奔马律、两肺底部有湿啰音、干啰音和哮鸣音。
(2)急性肺水肿 起病急,病情可迅速发展至危重状态。突发的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喘息不止、烦躁不安并有恐惧感,呼吸频率可达30~50次/分;频繁咳嗽并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心率快,心尖部常可闻及奔马律;两肺满布湿啰音和哮鸣音。
(3)心源性休克 1)低血压 持续30分钟以上,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或原有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降低≥60mmHg。2)组织低灌注状态 ①皮肤湿冷、苍白和发绀伴紫色条纹;②心动过速>110次/分;③尿量明显减少(<20ml/h),甚至无尿;④意识障碍,常有烦躁不安、激动焦虑、恐惧和濒死感;收缩压低于70mmHg,可出现抑制症状,逐渐发展至意识模糊甚至昏迷。3)血流动力学障碍 PCWP≥18mmHg,心脏排血指数(CI)≤36.7ml/s·m(≤2.2L/min·m)。4)代谢性酸中毒和低氧血症
2.慢性心力衰竭
(1)左心衰的症状和体征 大多数左心衰患者是由于运动耐力下降出现呼吸困难或乏力而就医,这些症状可在休息或运动时出现。同一患者可能存在多种疾病。
呼吸困难是左心衰最主要的症状,可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等多种形式。运动耐力下降、乏力为骨骼肌血供不足的表现。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可出现陈-施呼吸,提示预后不良。查体除原有的心脏病体征外,还可发现左心室增大、脉搏强弱交替,听诊可闻及肺部啰音。
(2)右心衰的症状和体征 主要表现为慢性持续性淤血引起的各脏器功能改变,患者可出现腹部或腿部水肿,并以此为首要或惟一症状而就医,运动耐量损害是逐渐发生的,可能未引起患者注意,除非仔细寻问日常生活能力发生的变化。查体除原有的心脏病体征外,还可发现心脏增大、颈静脉充盈、肝大和压痛、发绀、下垂性水肿和胸腹水等。
(3)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舒张性心力衰竭是指在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情况下(LVEF>40%~50%),心室松弛性和顺应性减低使心室充盈量减少和充盈压升高,导致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初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运动耐力下降、气促、肺水肿。
4心衰的预防
1.一般患者应采取高枕位睡眠;较重者采取半卧位或坐位。
2.限制体力活动,心力衰竭较重的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心功能改善后,应适当下床活动,以免下肢血栓形成和肺部感染。
3.一定要戒烟、戒酒,保持心态平衡,同时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4.少量多餐,低盐饮食,每日食盐不宜超过5克。
5.按医嘱服药;预防呼吸道感染;育龄妇女要做好避孕。
5心衰的护理
1.发现患有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病,均应去医院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休息,定期复查。肺心和风心病人主要是预防感染,避免感冒。肺原性心脏病病人注意排痰,或由他人协助拍背排痰。风湿性心脏病病人服用阿司匹林时,最好在饭中服用,以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冠心病人可经常服用软化、扩张血管的药减少和避免心绞痛的发生,如舌下含硝酸甘油片。
2.病人服用洋地黄、地高辛等强心药物时,每次服药前应测脉搏,如每分钟低于60次,应停服1次,并把情况告诉医生,根据医嘱酌情减量。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乏力、看东西有重影和发黄、总想睡觉或烦躁、心跳不规则等都是药物中毒的表现,应停药即去医院诊治。使用利尿药加氯化钾时,应在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刺激及引起恶心反应,并可加用桔子水服药。
3.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刺激,禁食辣椒、浓茶或咖啡等。尽量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品如动物脂肪、内脏等,多吃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夏天可多吃西瓜医。学全在线。网站。整理,不但可补充维生素C,还有利尿作用。根据医嘱,限制每天的食盐量。严重水肿时应少喝水,同时每顿饭不能吃得太饱,少量多餐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4.要注意稳定情绪,精神愉快,避免紧张激动、以免使病情加重。平时注意劳逸结合,睡眠充足,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和家务。根据个人身体情况,可以加强锻炼,如早晨起来散步、打太极拳或做广播操等,以增强体质,防止感冒,最好戒烟酒。要养成每天定时大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因便秘引起焦虑、紧张用力,可使心衰加重,甚至有导致突然死亡的危险。应节制性生活,妇女要在医生指导下决定能否怀孕生育,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危及生命。
5.观察病情变化和重病护理:冠心病人出现频繁心绞痛或心前区疼痛剧烈时,可能出现心肌梗塞,要急送医院救治。风心病人发生左心房内血栓脱落,形成脑血管栓塞,造成失语偏瘫,应积极治疗,同时安慰鼓励病人,以增强恢复功能。 心衰时,病人呼吸困难,可采取半卧位,即将上半身抬高,减轻心脏负担,使病人舒适。对病情严重的心衰病人,应做好口腔及皮肤的清洁护理,预防褥疮发生,可协助照料日常生活及漱洗。待心脏功能改善后,要鼓励病人适当活动,以免卧床过久,可能引起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导致肺动脉栓塞而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