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血液内科 >贫血

婴儿轻度贫血怎么办呢

婴儿的饮食非常单一,未添加辅食的时候主要是吃奶,母乳的营养与妈妈的饮食有关,而配方奶的营养侧重于奶粉的好坏,所以造成很多婴儿有轻度贫血的现象,只是爱长未重视这方面的问题未能确诊。其实婴儿到了一定年龄就要进行微量元素的检查,即可确诊身体的异常,那么婴儿轻度贫血怎么办呢?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目录 贫血的症状都有什么 婴儿轻度贫血怎么办呢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贫血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贫血如何预防

1贫血的症状都有什么

  一、软弱无力:疲乏、困倦,是因肌肉缺氧所致。为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

  二、皮肤、粘膜苍白:皮肤、粘膜、结膜以及皮肤毛细血管的分布和舒缩状态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认为睑结合膜、手掌大小鱼际及甲床的颜色比较可靠。

  三、心血管系统:心悸为最突出的症状之一,有心动过速,在心尖或肺动脉瓣区可听到柔和的收缩期杂音,称为贫血性杂音,严重贫血可听到舒张期杂音。严重贫血或原有冠心病,可引起心绞痛、心脏扩大、心力衰竭。

  四、呼吸系统:气急或呼吸困难,大都是由于呼吸中枢低氧或高碳酸血症所致。

  五、中枢神经系统: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均为常见症状。晕厥甚至神志模糊可出现于贫血严重或发生急骤者,特别是老年患者。

  六、消化系统:食欲减退、腹部胀气、恶心、便秘等为最多见的症状。

  七、生殖系统:妇女患者中常有月经失调,如闭经或月经过多。在男女两性中性欲减退均多见。

  八、泌尿系统:贫血严重者可有轻度蛋白尿及尿浓缩功能减低。

2婴儿轻度贫血怎么办呢

  1、坚持母乳喂养。

  母乳、牛乳含铁均很低,但是母乳中铁50%可以被吸收,而牛乳中铁吸收率只10%,母乳喂养的婴儿缺铁性贫血者较人工喂养的少。

  2、科学添加辅食。

  通过食补补铁。选择强化铁配方的辅食,比如强化铁米粉;7-8个月以后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其他辅食,如蛋黄、鱼泥、肝泥、瘦肉等;适当添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促进铁的吸收。

  3、定期检查血红蛋白。

  出生6个月或9个月需各检查一次,以后每半年检查一次,以便以及时发现和纠正贫血。

  4、正确的补充铁元素

  血红蛋白在11克/升以下,即为贫血,应及时找医生治疗。一般用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铁等,按照医嘱服用。

  早产宝宝出院后如果有贫血,每日每公斤体重补充元素铁4毫克,如果没有贫血,预防性每日每公斤体重补充元素铁2毫克,一直服用到纠正年龄1岁,括配方奶、强化铁辅食里的铁含量;母乳喂养足月儿4个月开始,每日每公斤体重补充元素铁1毫克预防贫血,包括配方奶、强化铁辅食里的铁含量。

  服用铁剂最好是两餐之间,可以减少肠胃刺激,同时服用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应用铁剂到血红蛋白正常后1-2个月,以补足铁的储存量。

3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缺铁性贫血(又叫营养性贫血)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它是由于缺乏造血所必需的铁而引发的。据调查,6岁以下婴幼儿贫血的发病率在20%~40%。

  6岁以下婴幼儿(不包括新生儿)的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时,就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有:①婴幼儿生长发育快,铁的需要量增加,尤其是早产儿。②饮食中缺铁。婴儿3~4个月以后,来自母体的铁已用尽,而以乳类为主的饮食中含铁量极少,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③铁的过多丢失,如肛裂、肠息肉、钩虫病等引起的少量、慢性失血。④其他如腹泻、急慢性感染等。

  贫血患儿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皮肤粘膜苍白,以口唇、指甲床及口腔粘膜最明显;平易感疲乏、少动;有厌食,甚至出现异嗜癖(喜欢吃泥土、墙壁灰等)。严重的贫血会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心脏扩大等。而且患儿在出现贫血之前,已有烦躁不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记忆差、智商低等表现,但这些表现往往未能引起家长的注意及重视。

  当血红蛋白在100~110克/升之间可以通过饮食治疗,即平时多吃些含铁丰富而且铁吸收率高的食物,如动物肝、瘦猪肉、大豆及大豆制品等。动物肝每100克中含铁25毫克,吸收率可达到22%左右;红色的肉类,如瘦猪肉、瘦牛肉中每100克中含铁量分别为2.4毫克和3.2毫克,吸收率也可达到22%;动物的血,每100克中含铁3~4毫克,吸收率为12%。此外,大豆及大豆制品中含铁量也不低,每100克大豆中含铁11毫克,吸收率达到7%,平时也应经常吃。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蛋黄中的含铁量较高,但吸收率仅3%,所以平时多吃蛋黄,不是预防及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最佳食品。

  当血红蛋白在100~110克/升以下时则需要用铁剂治疗,常用的有硫酸亚铁和富马酸铁。铁剂会刺激胃肠道粘膜而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可导致患者不能耐受而中途停止治疗,贫血不能纠正。近年来动物实验研究认为,每隔3天或一个星期服2天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具有与每天服铁剂同样的疗效。经临床应用后的结果也证实了上述的效果,并且副反应少,能坚持治疗,使血红蛋白升至100克/升以上。

4贫血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血常规检查

  有无贫血及贫血严重程度,是否伴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的变化。据红细胞参数(MCV、MCH及MCHC)可对贫血进行红细胞形态分类,为诊断提供相关线索。网织红细胞计数间接反映骨髓红系增生及代偿情况;外周血涂片可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或形态改变,有否疟原虫和异常细胞等。

  2.骨髓检查

  骨髓细胞涂片反映骨髓细胞的增生程度、细胞成分、比例和形态变化。骨髓活检反映骨髓造血组织的结构、增生程度、细胞成分和形态变化。骨髓检查对某些贫血,白血病,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或大理石变,髓外肿瘤细胞浸润等具有诊断价值。必须注意骨髓取样的局限性,骨髓检查与血常规有矛盾时,应做多部位骨髓检查。

  3.贫血的发病机制检查

  如缺铁性贫血的铁代谢及引起缺铁的原发病检查;巨幼细胞贫血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测定及导致此类造血原料缺乏的原发病检查;失血性贫血的原发病检查;溶血性贫血可发生游离血红蛋白增高、结合珠蛋白降低、血钾增高、间接胆红素增高等。有时还需进行红细胞膜、酶、珠蛋白、血红素、自身抗体、同种抗体或PNH克隆等检查;骨髓造血细胞的染色体、抗原表达、细胞周期、基因等检查;以及T细胞亚群及其分泌的因子或骨髓细胞自身抗体检查等。

查看详情>>

5贫血如何预防

  平时应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猪肝、蛋黄及海带、发菜、紫菜、木耳、香茹豆类等。要注意饮食的合理配合,如餐后适当吃些水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果酸,能促进铁的吸收。而餐后饮用浓茶,则因铁与茶中的鞣酸结合生成沉淀,影响铁的吸收。

  另外,用铁锅烹调食物,对预防贫血大有益处。 叶酸和维生素B12也是造血必不可少的物质。新鲜的绿色蔬菜、水果、瓜类、豆类及肉食中,含有丰富的叶酸,肉类及肝、肾、心等内脏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 但经高温烹调后,可使50%以上的叶酸和10—30%的维生素B12遭到破坏。

  因此, 生活中既要注意饮食多样化,又要讲究烹饪技术,尽量避免过度蒸煮食物。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