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外科 >泌尿外科

血浆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人们在出了事故大出血的时候,都需要输血,这个时候输的血就是所谓的血浆了,相信有关输血和献血经历的人不在少数,大部分人也都知道输血需要血型相吻合,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血浆的成份是什么,那么血浆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下面就来看一看医生是怎么说的吧。

目录 血浆粘度偏低的原因 血浆粘度低怎样调整饮食 血浆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献血可以免费使用血浆 血浆游离皮质醇

1血浆粘度偏低的原因

  血浆粘度是反映血液粘滞程度的又一重要指标。影响血浆粘度的因素有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白蛋白、脂类和血糖等。

  毛细血管黏度记法层定流体黏度的基本原理是泊肃叶定律,一定提及的液体,在恒定的压力驱动下,流过一定管径的毛细管所需的时间与黏度成正比。

  血粘度值偏低的病因可见于生理性低血粘综合征:这一类型的特点是血液粘度的降低出现于人体正常生理情况。

  血粘度偏低,如果不伴有血常规的明显的异常的话,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一般来说,血粘度低同血细胞比积尤其是红细胞减少有关系。如各种贫血,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容量增加等都有可能造成的,在女性的怀孕或者月经期也有可能出现的,一般问题不大。

2血浆粘度低怎样调整饮食

  减少血脂合成:清淡低脂饮食

  血粘度高者首先要减少脂肪的摄入,饮食清淡低脂,应尽量少吃油腻食物,忌肥肉、油炸食品,少吃红肉类,烧菜时少放油。脂肪摄入减少后,血脂的合成也会相应减少。

  促进脂肪排泄:多吃菌菇类

  血粘度高者可以多吃些促进脂肪排泄的食物,如香菇、黑木耳等菌菇类食物。尤其是黑木耳,已证实具有很好的降脂作用,建议血粘度高者可每天吃一次黑木耳,如木耳汤、凉拌木耳、木耳饮料(将木耳用水泡发后煮3分钟,然后用榨汁机榨汁喝)等。

  阻碍脂肪吸收:多吃粗杂粮

  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可减少脂肪的吸收,从而降低血脂,因此血粘度高者还可多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如芹菜、番茄、卷心菜、黄瓜等;另外,还应该多吃粗杂粮,粗杂粮中富含膳食纤维,可减少脂肪的吸收。如燕麦、玉米、小米、高粱等,燕麦有很好的降血粘的作用。

  软化血管:首选大蒜、洋葱

  高粘滞血症多见于中老年人,这是因为中老年人的血管壁弹性逐渐减弱,管腔慢慢变狭窄,所以细胞容易相互紧贴靠拢,引起血粘度的增高,从而使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软化血管可以改善高粘滞血症,平时可多吃大蒜、洋葱等可以软化血管的食物。

3血浆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一:主要成分

  血浆蛋白质的功能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组成血液缓冲体系,参与维持血液酸碱平衡;运输营养和代谢物质,血浆蛋白质为亲水胶体,许多难溶于水的物质与其结合变为易溶于水的物质;营养功能,血浆蛋白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可用于合成组织蛋白质或氧化分解供应能量;参与凝血和免疫作用。血浆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正负离子总量相等,保持电中性。

  二:功能推测

  通过GFR的测定,以及其它物质血浆清除率的测定,可以推测哪些物质能被肾小管重吸收,哪些被肾小管分泌。当然,这些物质必须是可以自由通过滤过膜的。如尿素和葡萄糖的血浆清除率均小于Cl,尿素为70ml/min,葡萄糖为0,说明尿素部分被重吸收,而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但是,不能由此推断该物质不存在分泌,只要重吸收量超过分泌量,其血浆清除率仍可小于125ml/min;如重吸收量等于分泌量,其血浆清除率也可以等于125ml/min;如某物质重吸收量小于分泌量或无重吸收时该物质其血浆清除率大于125ml/min。

4献血可以免费使用血浆

  如果你是一个献血的人,那将来如果自己发生意外需要输血的时候,可以按照输血量的三倍进行免费使用,举个例子,一个人献血800毫升,那在未来的5年之内,如果需要输血,那可以长寿2400毫升的血液。5年之后也可以按照献血量免费同量使用血液。如果献血总量超过0.8升,终生可以免费用血,而且,其实习亲属如果需要输血也可以享受献血总额的免费血量。

5血浆游离皮质醇

  血浆游离皮质醇介绍:

  游离型皮质醇有生物活性,可进入细胞内,在肝脏代谢而失去活性,并可经肾小球滤过进入尿中。尿中游离皮质醇含量与血浆游离皮质醇的含量成正比。

  血浆游离皮质醇正常值:

  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法):  上午 (8:00): 166.5~441.4nmol/L。  下午(16:00)抅: 55.18~248.3nmol/L。  午夜 (0:00): 63.4~129.6nmol/L。

  血浆游离皮质醇临床意义:

  升高:皮质醇增多症(库欣综合征)、异位产生ACTH的肿瘤(燕麦型肺癌、胰腺癌、甲状腺癌、甲状旁腺癌、卵巢癌、睾丸癌、大肠癌、胆囊癌、乳腺癌、纵膈瘤等)、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症。  降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艾迪生病、西蒙病(Sinmond病)、席汉病(sheehan病)、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长期应用类固醇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