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脾脏受损会对健康产生非常大的不良影响。检查脾脏情况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一种名为脾脏叩诊的办法在最近受到了大家的关注。相信有很多朋友对脾脏叩诊的检查方法并不是特别了解,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跟脾脏叩诊有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目录
1脾脏怎么排毒
1. 吃酸助脾脏排毒。例如乌梅、醋,这是用来化解食物中毒素的最佳食品,可以增强肠胃的消化功能,使食物中的毒素在最短的时间内排出体外。同时酸味食物还具有健脾的功效,可以很好地起到“抗毒食品”的功效。
2. 按压脾脏排毒要穴。这是指商丘穴,位置在内踝前下方的凹陷中,用手指按揉该穴位,保持酸重感即可,每次3分钟左右,两脚交替做。
3. 饭后走一走。运动可以帮助脾胃消化,加快毒素排出的速度,不过需要长期坚持,效果才会更好。
2脾脏叩诊方法有哪些
脾脏叩诊检查是用于检查腹部脾脏是否正常的一项辅助检查方法。当脾脏触诊不满意或在左肋下触到很小的脾缘时,宜用脾脏叩诊进一步检查脾脏大小。脾浊音区的叩诊宜采用轻叩法,在左腋中线上进行。正常时在左腋中线第9-11肋之间叩到脾浊音,其长度约为4-7cm,前方不超过腋前线。
脾浊音区扩大见于各种原因所致之脾肿大。脾浊音区缩小见于左侧气胸、胃扩张、肠胀气等。
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脾浊音区改变 脾浊音区扩大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肿大。脾浊音区缩小见于左侧气胸、胃扩张、鼓肠等。
需要检查的人群:常规体检项目,腹部异常者。
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基本无不适合人群,但心理精神异常者应注意。
检查时要求:
(1) 环境要安静和温暖。被检查者裸露部位不应感到寒冷。检查者手要温暖。
(2) 被检查者应保持适当体位,如胸部叩诊,可取坐位或仰卧位,腹部叩诊常取仰卧位。少量腹水,嘱被检查者侧卧位或膝胸位。
(3) 叩诊要按一定顺序进行,从上到下,从前到后,并作两侧对比,注意对称部位音响的异同。
其实脾脏不好的人群也是有非常多的症状的,了解这些症状对于自我判断自身脾脏情况是有很大帮助的。脾脏不好的人群大多会有昏睡露睛以及寒湿浸淫的表现。除此之外,这类患者日常生活还需要多注意饮食,尽量选择一些清淡的食物。
3中医详解脾胃异常五种经典症状
黑眼圈
脾胃血气浑浊。
胃经是气血充沛的一条经络,而眼袋的地方正是胃经的起始点,比较容易沉淀浊物,所以熬夜的人常会有黑眼圈,这正是血气浑浊的体现。中医方法:尽可能缓解压力;保证充足的睡眠,不宜熬夜;少看刺激的电影、电视;调节饮食,少食多餐,多食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如蛋类、鱼。
嘴唇无光泽
脾气亏虚。
中医方法:脾气亏虚者可以把午饭时间提前到11时,因为此时脾气最旺,消化食物、吸收营养能力最强。而脾脏最弱的时间是19~23时,可于晚饭1小时后吃1个水果,以帮助健脾。
便秘
因胃热腹泻多虚寒。
中医方法:便秘者可尝试推腹法,即一只手放在左侧肺部下缘,另一只手压在上面,用力均匀地按摩,此法可促进胃肠蠕动,加速食物残渣的下行。而腹泻者可温灸中脘穴(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掌心按住膝盖,中指末端向外一横指处)、关元穴(脐下3寸处)等穴位,同时每天饮用1杯生姜大枣红糖水来改善症状。
鼻翼发红
脾胃有热。
中医方法:脾胃有热者可按摩足三里穴,每次5分钟,每天2~3次,同时配合按摩胃经的内庭穴(在足第二趾、第三趾趾缝之间)效果更佳。
肌肉松弛
脾胃虚弱。
中医方法:脾胃虚弱者可经常运动脚趾和按摩小腿。
4脾脏的功能是什么
免疫
侵入血内的病原体,如细菌、疟原虫和血吸虫等,可引起脾内发生免疫应答,脾的体积和内部结构也发生变化。
细胞免疫应答时周围的淋巴鞘显著增厚。脾内的淋巴细胞中T细胞占40%,B细胞占55%,还有一些K细胞和NK细胞等。
造血
胚胎早期的脾有造血功能,但自骨髓开始造血后,脾渐变为一种淋巴器官,在抗原刺激下能产生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但脾内仍含有少量造血干细胞,当机体严重缺血或某些病理状态下,脾可以恢复造血功能。
储血
人脾的储血能力较小,约可储血40ml,主要储于血窦内。脾肿大时其储血量也增大,当机体需血时,脾内平滑肌的收缩可将所储的血排入血循环,脾随即缩小。
5脾脏肿大的病因有六种
1、就是由于免疫反应而导致的反应性肿脾大
常见的疾病有亚急性心内膜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Felty综合征等。
2、红细胞破坏所致反应性肿脾大
常见的疾病有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重型地中海贫血、丙酮酸激酶缺乏、血液透析性脾肿大等。
3、充血性脾肿大
我们常见的疾病就有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状,还有就是由于各种的原因引起的心衰竭或者是心包中有大量的积液。
4、骨髓增生性脾肿大
常见的疾病有慢性髓性白血病、骨髓髓样化生、骨髓纤维化等。
5、浸润性脾肿大
常见的疾病有结节病(一种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肉芽肿性疾病)、淀粉样变(淀粉样蛋白沉积于组织或器官,引起所沉积的组织或器官损害的一种临床综合征)、高雪氏病(脂质代谢性疾病)等;。
6、肿瘤性脾肿大与脾囊肿
常见的疾病有淋巴瘤、毛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转移癌等。脾脏囊肿罕见,分真性和假性囊肿。真性囊肿分为表皮囊肿、内皮囊肿(如淋巴管囊肿)和寄生虫性囊肿伯包虫病人假性囊肿分为出血性、血清性或炎症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