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长出牙齿是让妈妈爸爸十分开心的一件事情,这说明宝宝在一天一天的长大,可是很多妈妈们也是十分的细心的,特别的担心自己的宝宝会出现什么状况,所以比较关注孩子长牙齿的顺序,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个家长们关心的这个问题来给大家讲讲,婴儿长牙齿顺序是什么样的?
目录
1宝宝长牙有什么说法
婴儿出牙的时间早晚不同,最早有4个月乳牙开始萌出的,但大部分婴儿是从6个月以后开始长牙。
牙齿通常是一对一对长出。最早出现的是下方的门牙(前牙),之后是上门牙,然后是侧门牙,再后是前磨牙和犬齿,最后是后磨牙。一般到3岁时,20颗乳牙全部出齐。
婴儿的第一颗牙出现早晚不同,一般是4—12个月之间出来都算正常。如果1岁时还未长牙,只要其他发育都正常,也不必太担心,只有极个别情况是由于代谢紊乱而出牙迟,但通常这不会只表现在牙齿上,也会在其他方面表现出来。
长牙的次序与遗传、体内钙含量、是否乳牙缺损等情况有关。 观察宝宝是否有其他异常表现,比如夜啼、出汗、枕秃、生长发育情况等,如有这些现象出现,建议去医院检查血钙。
宝宝不出牙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可能是缺钙另一方面宝宝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有些出牙早有些出牙晚.还有可能就是因为咀嚼不够所以牙还没有顶出来.你可以给宝宝补点钙和鱼肝油,再给他买点磨牙棒吃吃.
到底宝宝长牙有什么说法?看了上面介绍,大家也了解了不少吧!妈妈们都应该科学带孩子,相信科学,不要愚昧的去相信一些老人家的封建迷信说法,那根本毫无科学依据,有时候还会误导妈妈作出一些对孩子健康不利的事情。
2婴儿长牙齿顺序是怎样的
宝宝长牙的时间:小宝宝一般6个多月开始长乳牙,不过每个宝宝发育和营养情况不同,长牙有早有晚,但一般一岁都会长牙了
一般情况下,半岁左右萌出第一颗乳牙,2岁半左右萌出全部乳牙,共20颗乳牙。乳牙的萌出遵循一定的时间,又按一定的顺序,最先萌出的是下中切牙,并且是一对;然后是上中切牙、侧切牙、磨牙等。乳牙萌出的颗数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计算:婴儿月龄减4~6作为该月平均出牙数。例如,10个月的婴儿出牙数=10-(4~6)=6~4颗,即应出牙4~6颗。
下前牙最先萌发,就是指下面两个门牙开始长。从下牙长完会长上面门牙长。长完了以后基本从中间向两侧往后这样的,按照顺序一二三四五这样来长。儿童所有乳牙大约在三岁左右可以全部长齐,一共20颗牙。
孩子在3岁左右可以把20颗牙长齐就是正常,可能有个别孩子有乳牙缺失,严重的可能有一些所有牙缺失,很少见。还有一种情况是融合牙,可能两个牙长在一起,最后长出不是20颗牙,可能是18颗或者16颗牙。实际上它就是有两个牙融合的长到了一起,就像联体婴儿一样,这种也算正常,是个体差异。
宝宝长牙的顺序
2个下中切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两个“下门牙”,大概在5~10个月萌出
2个上中切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两个“上门牙”,大概在6~14个月萌出
2个上侧切牙,大概在8~14个月萌出 2个下侧切牙,大概在8~14个月萌出
4个第一磨牙,大概在10~17个月萌出
4个尖牙,大概在16~24个月萌出
4个第二磨牙,大概在20~30个月萌出
通过上文的讲解我想妈妈们一定已经了解了宝宝长牙齿的顺序是怎么样的了,平时也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成长的情况,在孩子长牙齿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孩子的牙齿的清洁工作,不要让宝宝吃过多的糖,特别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更不可以让宝宝吃糖了。
3添加辅食可助宝宝长牙
正确添加辅食可以为宝宝牙齿萌发提供必要的营养,同时还可锻炼孩子咀嚼能力,促进口腔内血液循环,加快牙齿的发育。添加辅食要按照由软到硬、由细到粗的顺序。
4-6个月的宝宝,辅食应以泥糊状食物为主,锻炼孩子吞咽、舌头前后移动的能力。食物从稀糊状过渡到稠糊状。如米糊、蛋黄糊、土豆泥糊等。
7-9个月时,可为宝宝添加一些比较软的食物,锻炼他的舌头上下活动,能用舌头和上腭碾碎食物的能力。如菜末面片汤、烂面、苹果泥、鲜虾麦片粥等。
10-12个月时,可选择一些能用牙床磨碎的食物,让孩子练习舌头左右活动,能用牙床咀嚼食物的能力。如馒头片、面包片、奶酪、豆腐、小馄饨、水果沙拉、苹果片等。
提示一:补钙可以使牙齿发育良好,宝宝应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适时适量补充营养物质,尤其是含钙及维生素D、A的物质。可以适当多吃一些骨头汤、牛奶、鸡蛋、豆类、新鲜蔬菜等,以促进牙齿钙化。
提示二:宝宝出牙时间一般在4-10个月。正常情况下,女孩比男孩牙齿钙化、萌出的时间早;营养良好、身体好、体重较重的宝宝比营养差、身体差、体重轻的宝宝牙齿萌出早;寒冷地区的宝宝比温热地区的宝宝牙齿萌出迟。如果你的宝宝在一岁后还没有长牙,那就要带他到医院检查了。
4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在长牙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在长牙
除了标志性的流口水和咬人等症状外,妈妈可以试试牙龈按摩测试,方法如下:
妈妈可以把手指伸进宝宝的嘴里,然后用指头触摸宝宝嘴巴中央靠前的牙龈,如果是要长牙的迹象,你会发现宝宝的牙龈是肿胀的。
宝宝长牙疼痛因人而异,有的宝宝比较稳定,一个月一次,也有的宝宝忽然爆发,然后你就发现宝宝牙龈上有小白点。一次性长出4个小白点是最痛的,宝宝这时候牙龈会肿得厉害,如果宝宝张开嘴巴让你看,你会看到肿胀的牙龈包围着一个刚冒出尖的牙齿。有的妈妈还会发现宝宝牙齿上有糊状的蓝色水疱,不必担心,这是牙龈组织的表层血管。
宝宝长牙非常痛,所以哭闹不停,妈妈不妨给宝宝准备一个能缓解疼痛肿胀的冷的东西,比如冰棒,那样会让宝宝舒服很多。
如何分辨是长牙还是耳部感染
有的妈妈以为宝宝生病了,结果去看医生,却是在长牙;有的妈妈以为宝宝是长牙了,结果却是感冒了。究竟如何判断宝宝长牙还是耳部感染,如果你有疑问,最好别盲目归结于长牙,让医生来判断最好。下面告诉你一些基本的方法,来分辨长牙还是有耳部感染等别的病。
1.宝宝出牙时流出的黏液时清澈的口水,且不会从鼻子流出来。而感冒时流出的黏液时浓而黄的。如果鼻子不通畅,那通常是过敏或者感染,尤其是宝宝还伴有眼泪的情况下。
2.出牙会引起发烧,但是温度最高也不会超过38.3摄氏度。一旦超过,那肯定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发热。
3.宝宝出牙时牙龈肿痛会传到耳部,所以宝宝会时不时的拉扯耳朵。耳部感染的症状很相似,耳朵也会疼痛,不过妈妈可以这样判断,耳部感染的宝宝躺下来耳朵会更加痛,且伴有感冒症状。
4.长牙期的疼痛不会愈演愈烈,都是痛过一阵子就会消失。如果你的宝宝疼痛越来越厉害,最好马上带孩子去医院。
5宝宝长牙期间要注意什么
宝宝长牙期间要注意什么
1、妈妈要准备些硬度适中的小食
宝宝在长牙的阶段,宝宝可能会发生哭闹、体温微高、拉肚子或是流口水等情形。宝宝在长牙时牙龈可能会有微肿胀的现象,在这个时期妈妈要做好护理。
宝宝的幼嫩牙床能够承受的面米食品、炖得较烂的蔬菜、去核去茎的水果等,能有效帮助宝宝乳牙萌生及发育,并锻炼咀嚼肌,促进牙弓、颌骨的发育,从而促进宝宝牙龈、牙齿健康发育。
2、准备婴儿可以用的咬牙胶
采用无毒软塑胶制成,内部为空心,较柔软,在乳牙尚未萌发出时使用,可减轻出牙时的不适和烦躁。有的特别设计了突出沟槽,具有按摩牙龈的作用;有的会发出奶香味或设计成水果型,比较受小宝宝的喜爱。不过,咬牙胶一定要保持清洁。
3、宝宝长牙时的表现
流口水。出牙前2个月左右,大多数宝宝就会流口水,或把小手伸到口腔内抓挠。
轻微的咳嗽。出牙过程会分泌出较多的唾液,过多的唾液会使宝宝出现反胃或咳嗽的现象。
啃咬。宝宝出牙最大的特点,就是啃咬东西。
疼痛,疼痛和不舒服,是出牙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易怒,当齿尖愈来愈逼近牙床顶端,发炎的情形愈严重,不断的疼痛使宝宝变得易怒和烦躁。
拒绝进食。长牙的宝宝在喂奶时,常变得浮躁不定。
不眠。宝宝不只是在白天长牙,晚上也一样在长。宝宝常会因牙不舒服而夜里睡不踏实甚至烦躁。
牙床出血。有时候,长牙会造成牙床内出血,形成一个瘀青色的肉瘤。一般冷敷可以降低疼痛并加速内出血吸收消失。
婴儿长牙齿顺序是怎样的
宝宝长牙的时间:小宝宝一般6个多月开始长乳牙,不过每个宝宝发育和营养情况不同,长牙有早有晚,但一般一岁都会长牙了。
一般情况下,半岁左右萌出第一颗乳牙,2岁半左右萌出全部乳牙,共20颗乳牙。乳牙的萌出遵循一定的时间,又按一定的顺序,最先萌出的是下中切牙,并且是一对;然后是上中切牙、侧切牙、磨牙等。乳牙萌出的颗数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计算:婴儿月龄减4~6作为该月平均出牙数。例如,10个月的婴儿出牙数=10-(4~6)=6~4颗,即应出牙4~6颗。
下前牙最先萌发,就是指下面两个门牙开始长。从下牙长完会长上面门牙长。长完了以后基本从中间向两侧往后这样的,按照顺序一二三四五这样来长。儿童所有乳牙大约在三岁左右可以全部长齐,一共20颗牙。
婴儿出牙期日常护理的方法
1、发烧的护理
长牙发烧的原因:这是因为在牙齿努力钻出牙龈的时候,难免会有类似“伤口”的地方出现,导致宝宝感觉到不适。而往往对于这些“伤口”,口腔清洁不够的话,导致牙龈发炎、发烧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大。
护理措施:注意多帮宝宝清洁口腔,平时让宝宝多喝水,饭后注意漱口。长牙时有点低烧,不用太担心,如果低烧情况持续不退,或者宝宝体温已经超过38.5℃,就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2、腹泻的护理
长牙腹泻的原因:当宝宝出牙的时候,宝宝体内来源于妈妈的抗体会慢慢逐渐消失。同时因为宝宝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因为辅食添加等饮食习惯的改变而引起腹泻。
护理措施:给宝宝使用是餐具要特别重视消毒的工作,有效防止细菌进入口腔的机会。最好准备粥或煮烂的面条等易消化的食物喂养宝宝,不可突然添加太多辅食。如果发现宝宝每天的大便次数多于10次或出现其他异常时,就要及时到宝宝到医院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