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辅助检查科 >实验室检查 >尿液检查

尿液检查红细胞偏高要怎么办

尿液排出的大部分是无机盐还有人体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有些时候尿液发黄可能是因为吃了什么东西导致上火了。从这个可以看出来,尿液可以反应出人体的身体状况。所以人应该注意自己的尿液。尿液检查就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身体情况。尿液检查红细胞偏高,那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是小编找到的一些关于尿检红细胞偏高的内容。

目录 尿液检查红细胞高的原因有哪些 尿液检查红细胞偏高要怎么办 尿常规检查的五大误区 尿常规检查的具体项目 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1尿液检查红细胞高的原因有哪些

  1、生理性增高

  住在高原地区的居民其红细胞和血红蛋 白往往高于平原地区的居民。饮水过少或出汗过多,排除水分过多可导致暂时性的血液浓缩,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轻度升高。新生儿则为生理性增高。

  2、病理性升高

  (1)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病人,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糖尿病酸中毒等,由于血浆中水分丢失过多,导致血液浓缩,会出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的明显增加。

  (2)慢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子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等因为组织缺氧,血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而使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呈代偿性增加。

  (3)病人并无组织缺氧,是由于骨髓生成红细胞的功能增强,但红细胞增多非机体需要,亦无代偿意义,也会引起红细胞偏高。多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胚组织瘤、肾上腺样瘤、多囊肾、肾动脉狭窄、成血管细胞瘤等。

  (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血液疾病。

  以上就是有关于尿液检查红细胞高的原因,不同的症状表现,会有不同的原因造成的,当然尿液检查红细胞高,也可能是生理性的,可能是身体内缺少水分,这时候只要多喝一些水就可以解决了,但是如果红细胞高成事件的得不到解决,就像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检查,这样才能够给自己的胎儿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

2尿液检查红细胞偏高要怎么办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是结石,其次就是出现肿瘤。主要是由于炎症方面,如患有肾丝球肾炎、肾盂肾炎以及膀胱炎等,除了这些原因以外还有可能会出现血尿的情况发生,尿液检查通常也会有潜血的情况出现,而结石本身不论是肾脏、输尿管或者是膀胱结石,这些都有可能会形成潜血,其他情形如在生理期的情况,便秘也可能会引起潜血的发生。

  其次,而真正令人所担心的是由于肿瘤所引起的潜血,如肾、膀胱、输尿管的良性或者是恶性肿瘤,当然若年纪大的男性由于摄护腺肥大,或由于余尿多,膀胱容易发炎,摄护腺表面血管也容易充血,再加上小便困难,而用力解尿后,很可能会出现血尿或这是潜血的情形,而事实上,摄护腺肥大也属于肿瘤的一种,它属于摄护腺腺体的肿瘤,由于增生而出现肥大的现象,因此哦泌尿道的肿瘤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最后,一般情况下,潜血在不同年龄以及性别上都会有不同的考虑,如年轻的女性在验尿是发现潜血,除了临床症状以后,应该询问下是否正当生理期,而膀胱炎也是最常见的因素之一。

  但如果是处于30-40岁的男性,若无明显的发炎症状,有时应该照张腹部X光片,查看下是否患有结石的可能,老年男性的血尿或者是潜血,摄护腺肥大因为主要考虑因素外,也应该做进一步的静脉内肾盂摄影术或者是超音波检查,查看下是否是由于泌尿系统出现肿瘤引起的。

  以上就是关于尿液检查红细胞偏高的内容。特别对于男性,应该特别注意这些方面的问题,不可以粗心大意。毕竟这些问题影响了不是你一个人。而是夫妻两个人的幸福生活。也不要太过于担心了。有毛病对症下药,以及做好了医生提的意见,就会很快的好起来的。

3尿常规检查的五大误区

  一、红细胞陡然增多

  红细胞的沉渣参考范围是0~2/HP,但常常会有病人拿着超出范围的验单找医生,担心自己“肾出血或是下尿道出血”,而实际上很多妇女检查完后都被排除在外,因为她们的“结论”是根据经期尿样得出的,不可靠。

  妇女尿中常混有阴道分泌物,红细胞陡然增加其实很可能是因为正当例假期间,在尿液提取中,红细胞是非常重要的“考查对象”。

  女性经期或排卵期一定不能做尿常规检查,因为这时候的红细胞形态是被破坏的,而且数量也会改变。另外,憋尿同样也会大大破坏红细胞的形态,而且尿液的PH值也随之改变。

  二、尿蛋白增加

  蛋白波动,有时显示阳性也不能就说明病人一定是肾炎,尿蛋白是一种比较“活泼”的东西,它在一天24小时之内的变化范围是比较大的,而且定性试验又较粗略,有时显示阳性也不能说明病人一定是肾炎,故应多次测定才可确定。

  蛋白在人体直立太久状态下、剧烈运动后、喝大量牛奶后都可能产生,检查时也要避免生理性蛋白。另外,尿标本不宜用防腐剂;最好用离心后的尿试验;尿PH值宜调至7.0,并及时检查。此外,作定量时,宜用24h尿肌酐定量来评价尿液标本的质量。

  正常人的尿蛋白定性为阴性或弱阳性,定量小于150mg/24h(如超过即“蛋白尿”)。阳性者不用害怕,尤其是男性,可能是刚刚进行过剧烈运动,这样情况下蛋白增加一点也不奇怪,所以要进一步作定量检查。

  三、尿酮体检查呈阳性

  尿中出现酮体可能意味着机体缺乏足够的胰岛素来代谢葡萄糖,需要脂肪来供能,多见于代谢不好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很多病人在进行饥饿疗法或是不吃早饭到医院验血,同时作了尿酮体检查,在这样的情况下,平时没有的酮体呈阳性可能就出现了,但这未必表示病人酮体中毒。

  酮体假“中毒”最常见便是饥饿状态下的测试,所以患者应该“填饱肚子”后再进行检查。

  另外,如果孩子在急性发病时也可能出现酮尿,寒冷、剧烈运动后紧张状态、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都可能导致尿酮体增加。

  四、尿色检查变黄

  尿色也是常规检查中一个重要而且市民“喜欢自己判断”的项目。健康状态下的尿液应该呈现黄色或淡黄褐色,但尿的颜色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尤以与尿色素的关系最大。专家认为,尿色素由肾脏产生,排泄量固定,所以尿液颜色的深浅基本与尿液的比重相平行。大量饮水,尿量增多时尿色淡或无色;反之尿少,尿浓缩呈深黄色或浓茶色。

  专家说,尿色确实可以判断出很多疾病的问题,如尿色淡且量过少,可能提示肾功能不良;暗褐色或近黑色则可能是高铁血红蛋白尿、血尿。

  五、尿味变臭

  尿液放久了都会自动变臭,因为尿液里的分子会不断分解、腐败。尿液放置过久,在细菌作用下,也可产生氨臭,故尿臭味的确定应该以新鲜尿及时检查为原则。市民不要因为久置尿液“难闻”就认为自己有病。

4尿常规检查的具体项目

  1、尿液颜色检查

  在尿常规检查时,首先应观察尿液的颜色是否正常。正常尿液呈草黄色,异常的尿色可因食物、药物、色素、血液等因素而变化。

  2、尿液透明的检查

  正常多数是清晰透明的,若放置过久尿液的酸碱度改变,尿内的粘液蛋白、核蛋白等逐渐析出则出现轻度混浊。

  3、酸碱度

  在尿常规检查中,如果是正常的尿应该是弱酸性的,也可能因为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出现中性或弱碱性。

  4、细胞检查

  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和少数白细胞以及小圆形上皮细胞存在,如果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大量白细胞、许多小圆形上皮细胞都是生殖感染疾病的征兆。

  5、管型检查

  正常尿液中没有管型,或偶见少数透明管型,仅含有极微量的白蛋白。

  6、蛋白质检查

  一般正常人每日排出蛋白质量比较少,尿常规检查中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

  7、比重检查

  尿比重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尿比重的高低,可以看出生殖感染疾病中的某些信息。

  8、尿糖定性检查

  正常的尿液中有微量葡萄糖,定性试验为阴性。尿糖阳性则可能是出现了某种疾病。

  尿常规检查注意事项首要的就是留取尿液标本一般应尽量采用新鲜晨尿,因为夜间饮水较少,肾脏排到尿液中的多种成分都储存在膀胱内并进行浓缩,易于查到,提高阳性检出率,其他随机留取的尿液也可,但应以留取中段尿为好。

5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尿常规检查不仅肾病患者的常用检查手段,也是其他某些疾病的辅助分析工具。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肾病检查,不少患者感觉不舒服时常去医院接受尿常规检查,看看有无蛋白尿等情况,防止肾病。但是部分患者检查后看不懂结果,现在我们简单的做些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肾病患者最好用晨尿做检查。留尿标本应取中段尿:即先排挤一部门尿弃去,以冲去留在尿道口及前尿道的细菌,然后将中段尿留取送检。

  检查尿液的比重,正常人24小时尿的比重在1.015左右。常在1.010~1.025间波动,因受饮食、运动、出汗等影响。随意尿比重波动范围为1.005~1.030,24小时混合尿比重增高时,见于高热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蛋白尿及糖尿病人尿比重亦增高。

  24小时混合尿比重降低见于尿崩症、慢性肾炎等肾脏浓缩功能减退时。尿常规检查结果测定任意一次随意尿,尿中无蛋白及糖时,比重≥1.025,表示肾脏浓缩功能正常,比重≤1.005表示肾脏稀释功能正常,如固定在l.010左右,称等张尿,为肾实质受损,肾脏浓缩及稀释功能降低所致。

  应过细不要把非尿因素带入尿内,如女性患者不要混入白带及月经血,男性患者不要混入前线腺液等。正常尿液的色泽,紧张由尿色素所致,其每日的排泄量大概是恒定的,故尿色的深浅随尿量而变化。

  正常尿呈草黄色,非正常的尿色可因食物、药物、色素、血液等因素而变革。正常奇怪尿液,除女性的尿可见稍浑浊外,多数是清楚透明的,若安排过久则出现轻度浑浊,这是由于尿液的酸碱度变化,尿内的粘液蛋白、核蛋白等渐渐析出之故。

  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目的

  1、协助诊断泌尿系统疾病和疗效观察:如结核、结石、肿瘤、血管、泌尿系统炎症、淋巴管病变及肾移植等。

  2、协助诊断由于代谢障碍引起的疾病:如糖尿病、胰腺炎、急性和慢性肝炎、急性溶血性疾病等。

  3、职业病的辅助诊断:如急性汞中毒、四氯化碳中毒,慢性铅、铬、镉中毒等。

  4、健康普查和家庭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