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低头族越来越多,很多人在平时不注意自己的坐姿,等到生病以后才后悔莫及,颈椎病就是由于坐姿不正确所导致的,颈椎病会使患者的呼吸出现困难,在睡觉的时候症状会更加的明显,那么,得了颈椎病以后应该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的说法吧。
目录
1扎针能治得好颈椎病吗
针灸治疗
对于轻型的病例 ,只 要适当休息,用一些消炎止痛药物如消炎痛等即可减轻症状,再辅以针灸、理疗等可以得到良好的疗效。 为限制颈部活动,可以佩带颈圈。一般症状在2周~1月内可以缓解。
运动治疗
应用其他方法 积 极 锻炼颈肩部肌肉力量,增加颈椎后韧带及侧韧带的力量,避免颈椎体空间狭小造成脊髓压迫或者椎动脉 压迫。 加强颈椎,肩部肌肉的锻炼可以预防和延缓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并治疗早期颈椎病。据调查,颈肩部肌肉韧带,力量大的人群中,颈椎病继续发作发展的几率下降了80%,所以,颈肩周围韧带,肌肉的锻炼强大,对于颈椎病的早期治疗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药物治疗
西药在本病的治疗中可起到辅助的对症治疗作用,可选择应用止痛剂、镇静剂、维生素(如B1、B12),对症状的缓解 有一定 的效果。中药对本病的治疗可起到对因治疗作用,但是口服中药,副作用也比较大,而且口服药对肝、肾、胃肠 损伤极大。
绝大多数的颈椎病 , 不需要开刀,保守治疗就可以恢复健康。
其他治疗方法
及时的发现 颈椎病 ,并采取采取治疗方式,颈椎病的治疗应该以药物治疗为主,如佐藤灸,药物治疗要记住药物治疗始终是起到主 导治疗 的作用 。其他的治疗为辅助治疗,像牵引和理疗,只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2颈椎病要注意些什么
一:活动脖子
早上潄口时可顺便活动一下脖子,是一举两得的事。为避免颈肌长时间因支撑头颅而产生疲劳,休息时多躺靠背椅,使颈肌放松,由于椎间盘变性变窄,颈椎小关节松弛,有时会在某个位置卡住,即发生移位,此时会有颈痛、活动不灵、容易疲劳,甚至引起眩晕、头痛等症状。用推拿、牵引等方法可以迅速复位,使症状缓解。
二:注意休息
低头屈颈长时间工作,颈后椎旁肌肉因持续紧张而容易疲劳,颈椎关节亦会劳损。因此伏案不宜过久,最好一两个小时便休息一下,或变换一下体位及动作。
三:选择合适的枕头
晚上不宜高枕卧,俯首工作有限时;看书毋妨添支架,沉思亦可托腮颐;头晕忌望天花板,手软宜常牵脖子;早起潄口练抬头,闲时多躺靠背椅;俯卧垂头能复位,自行“吊颈”少求医。
3颈椎病的锻炼方法
颈椎的功能锻炼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和目的,一是促进颈肩部肌肉的血液循环,消除局部肌肉疲劳,预防和缓解颈肩部肌肉韧带的劳损。二是增强颈肩部肌肉的力量,维持颈椎骨关节的稳定性。
颈椎病不是单一的疾病,包括很多种类型:颈型、神经根型、交感型、椎动脉型、脊髓型、混合型等。不同类型的颈椎病,锻炼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颈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导致颈肩部肌肉韧带劳损所致,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不适,无上肢的串痛、麻木、无力或者眩晕。通过坚持锻炼即可缓解症状,锻炼的动作无特殊禁忌,各种动作都可以用,但以颈椎的屈伸动作为最佳。锻炼的节奏要慢,动作要柔和有力。
但对于发病期的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等颈椎病,出现上肢的疼痛、麻木、无力,四肢动作不灵活,头晕等症状,锻炼一定要谨慎,这时做颈椎的屈伸旋转动作往往会使症状加重。因此,病情严重者禁忌做锻炼,尤其是颈椎的后仰锻炼。
另外,做颈椎锻炼,动作姿势也不必做得十分复杂,简单有效就好。一般而言,前屈后伸锻炼就足够了,不必做颈椎的左右上下旋转。
推荐两个简单的动作:
1、颈部的自我按摩:以双手指腹按揉,从风池穴开始,沿颈后部肌肉,一直到肩部的肩井穴,重复数次。
2、头手相争:双手交叉放于颈后,头颈缓慢用力后伸,同时双手稍用力向前对抗。坚持1至2秒,放松,颈椎回中立位。重复数次,以自觉颈肩部肌肉微微酸痛为止,不要过量。
4颈椎病是怎么引起的
西医病因:
颈部损伤、慢性积累性劳损,尤其在工作中的不良姿势和疲劳,均是引起颈脊柱退变的重要原因。
发病机理:
颈椎是人体活动度与负重较大的部位之一,特别是颈4.5和颈5.6椎间盘既是颈部的活动中心,又是承受压力最大和较集中的部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长期的劳损,以椎间盘变性为先导的颈段脊柱的退变,会产生各种临床表现形成颈椎病。由于椎间盘变性,髓核和纤维环含水量减少以及耐压性和耐牵性减低,当受到头颅的重力和头胸间肌肉牵拉力的作用时,变性的椎间盘可以发生局限性或广泛性向四周隆突,使椎间隙狭窄,关节突重叠、错位,以及椎间孔变小。当颈椎活动时,相邻椎体间的稳定性减小而出现椎骨间失稳、椎体间活动度加大和轻度滑椎,继而出现小关节功能紊乱、半脱位或错位、黄韧带因刺激肥厚,小关节、钩椎关节、椎板以及韧带附着处骨质增生。椎体后缘外侧的骨刺以及钩椎关节和小关节的骨刺,连同后侧方隆突的椎间盘,可以挤压神经根或椎动脉。椎体后方的骨刺连同突向椎管内的椎间盘和水肿的后纵韧带是引起脊髓受压的主要原因。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如有颈椎间盘向后突出或颈椎椎体后骨刺者,极易出现脊髓压迫症状。此外,因颈椎间盘及小关节、韧带的退变,使椎体内外平衡失调,可引起颈部肌肉、筋膜、韧带等损伤表现。
中医病机:
颈椎病的形成是由于肝肾亏虚,筋骨衰退加之慢性积累性劳损,以致腠理空疏、气血衰少、筋骨失于濡养,风寒湿邪侵入,痹阻经络,气滞血瘀所致。
病理:
主要病理改变为颈椎间盘变性与椎体缘的骨嵴形成,又名骨刺。椎体前缘的骨刺一般不引起临床症状,椎体后缘外侧的骨刺可以突向椎间孔,而钩椎关节的骨刺则可从前向后突入椎间孔,连同向侧方隆突的椎间盘挤压椎动脉。因此,可刺激神经根或引起椎动脉供血不全。椎体后方的骨刺连同突向椎管内的椎间盘和水肿的后纵韧带等,是引起颈脊神经根和颈脊髓受压的主要原因。颈椎病可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及交感神经型。然而在临床上常见的为混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这是颈椎后外方突出物,包括椎间盘及骨刺,刺激或压迫颈脊神经根所致。脊髓型颈椎病:这是指颈椎的突出物,如椎间盘组织、增生骨刺、肥厚黄韧带压迫脊髓;也可由于颈椎不稳,上述突出物刺激或压迫交感神经纤维,反射性地引起脊髓血管痉挛、缺血而产生脊髓损害的症状。椎动脉型颈椎病:这是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向后外方突出的椎间盘、钩椎关节或椎体骨刺直接压迫或刺激椎动脉;或由于颈椎不稳、交感神经受到刺激而发生反射性椎动脉痉挛,导致椎动脉供血不全。交感型颈椎病:本型颈椎病为分布在颈脊神经根、脊膜、小关节囊上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所致。
查看详情>>5颈椎病如何预防
1.阅读有关颈椎病的书,掌握用科学的手段防治疾病。
2.保持乐观精神,树立与疾病艰苦抗衡的思想,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
3.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间或工余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4.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习惯,高枕使头部前屈,增大下位颈椎的应力,有加速颈椎退变的可能。
5.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
6.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
7.劳动或走路时要防止闪、挫伤。
8.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定时改变头部体位,按时做颈肩部肌肉的锻炼。
9.注意端正头、颈、肩、背的姿势,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10中医认为胡桃、山萸肉、生地,黑芝麻等具有补肾髓之功,合理地少量服用可起到强壮筋骨,推迟肾与关节退变的作用。
查看详情>>
温馨提示:
保持乐观精神,树立与疾病艰苦抗衡的思想,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