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运动瘦身 >运动知识

非有氧运动有哪些注意什么?

现在有氧运动变得越来越流行,所以很多人都想进行有氧运动,但是大部分的人对有氧运动,这项活动并不是很清楚了解,认为它和平常的普通运动没有什么区别,其实这是错误的,因此今天小编在这里就与大家详细的谈谈关于有氧运动,希望通过小编的分享能够有效地帮助大家了解有氧运动。

目录 什么是有氧运动 非有氧运动有哪些注意什么? 哪些运动能提高免疫力 运动损伤有哪些 儿童运动损伤后如何处理

1什么是有氧运动

  对于有氧运动,它是有一定的衡量的,它所衡量的标准就是心率,运动时心率需要保证在每分钟150次为有氧运动,所以血液会给心肌提供足够的氧气。为此,有氧运动的特点就是有节奏,要求强度低 ,而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

  要求每次锻炼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周坚持3到5次。这种锻炼,氧气能充分燃烧(即氧化)体内的糖分,还可消耗体内脂肪,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是健身的主要运动方式。

  所以说,如果体重超标,要想通过运动来达到减肥的目的,建议选择有氧运动,像慢跑、骑自行车。

2非有氧运动有哪些注意什么?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即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简单来说,有氧运动是指任何富韵律性的运动,其运动时间较长(约15分钟或以上),运动强度在中等或中上的程度(最大心率之75%至80%)。有氧运动是一种恒常运动,是持续5分钟以上还有余力的运动。

  是不是"有氧运动",衡量的标准是心率。心率保持在150次/分钟的运动量为有氧运动,因为此时血液可以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 因此,它的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要求每次锻炼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周坚持3到5次。这种锻炼,氧气能充分燃烧(即氧化)体内的糖分,还可消耗体内脂肪,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是健身的主要运动方式。所以说,如果体重超标,要想通过运动来达到减肥的目的,建议选择有氧运动,像慢跑、骑自行车。

  再进行有氧运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好自己的呼吸还要注意好自己的时间,同时在每天运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好自己身体营养的补充,因为有氧运动对于人的身体消耗也是较大的,想要减肥的人可以采取有氧运动,并且控制饮食,这样很容易达到减肥的效果。

3哪些运动能提高免疫力

  1、散步

  每天只需要进行20分钟的散步,就有可能让你在整个冬天都不受感冒困扰。研究者得到的数据说明,进行过能加速心跳的运动锻炼后,人们感染呼吸道疾病的风险最高可下降三分之一。

  天气寒冷,我们只有不断的运动才能适应。那么,有没有什么运动方式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但又能提高我们的免疫力的运动呢?

  每次2公里左右,散步频率每分钟50-70步,每周3-5次,步态放松。散步时,头、肩、臀部、膝盖和脚呈一条直线,应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保持这个被称为“脊柱不偏不倚”的姿势。

  冬季的饭后散步可改为室内,并且不要饭后立刻走,而应在饭后20~30分钟以后。“饭后百步走”只适合平时活动较少,形体较胖或胃酸过多的人。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不宜饭后立即“百步走”。

  2、太极拳

  太极拳可以说是一项中国的特色了。经过研究发现打太极拳可以改善人体的平衡能力,无论是肢体上的还是大脑的,经常练习调剂全有助于保护触觉的大脑区域,避免大脑在40岁之后快速退化。

  但是,练习太极拳必须得法,需要循序渐进。练拳时间长了,运动量大,气血通畅,冷天练拳也不冻手。但初学者则不行,因为冬天血液的新陈代谢减缓,寒冷使血管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减弱,使得手脚,特别是指尖、脚尖部分血液循环不畅,易出现手脚冰凉。长时间手脚冰凉,不仅难受,而且还容易生冻疮及其他疾病。

  尤其是老年人更应注意手脚的保暖。建议晨练的老人戴手套,穿宽松厚底的棉鞋,有糖尿病的老人更要注意防止冻伤。而且,如果练习太极拳时手脚冰凉,养生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3、热瑜伽

  热瑜伽由于有良好的温度保证,对减肥也有帮助,成为冬季练习最安全的选择。但冬天过多做热瑜珈减肥,会造成身体水分流失过多,容易引起体质下降。专家建议热瑜伽一周也不要超过三次,不要过度减肥,保持适当体脂比例有助御寒和抵御突发疾病。

  热瑜伽主要是在冬季为了让人们在一个很好的环境下运动而设置的。一般的瑜伽室都是以室温为主,而热瑜伽则是将室温调至30℃左右,温度类似于夏日的温度。这样能有效地排除冬季体内的毒素,同时在此温度下,人体的肌肉和韧带更柔韧,人们运动也就不易受伤。另外,在冬天练瑜伽极易出现拉伤的状况,这是因为在开始练瑜伽前常常热身不够,或热身速度太慢,造成某些肌肉韧带没有打开,容易出现扭伤拉伤。要达到全身微微发热,微微出汗的效果后再进行其他练习。有些人为避免寒冷,室内练习时紧闭门窗,但瑜伽练习注重调息,建议在室内练习时适当保持空气流通,只要没有直接的冷风吹到身体上就好。仰卧或坐姿冥想时都要盖好毯子,手脚都要裹起来,以免寒气入侵。

4运动损伤有哪些

  ①肌肉、肌腱、韧带的慢性小损伤,包括肌肉筋膜炎、肌腱腱鞘炎、腱及韧带止点损伤等。其中发生在腱止点部的微细损伤称"末端病",是最难治疗的运动止点损伤之一,有肩袖损伤、髌腱腱围炎髌尖型、大腿后腘绳肌的坐骨止点损伤等,其病理表现为腱变性、骨化及止点唇样增生等。

  ② 关节软骨损伤,其主要病理表现为软骨的退行性变,如髌骨软骨病、足球踝、投掷肘等,其中60%以上系逐渐劳损所致,小部分系一次损伤造成骨软骨骨折继发而成。这种软骨损伤,由于伤后软骨不能自行修复,一旦损伤,多遗有永久性改变,治疗困难,也是最影响健康与运动训练、运动寿命的伤种。③骨组织劳损,最常见的是应力性或疲劳性骨膜炎与骨折,可发生于胫腓骨、跖骨、脊椎椎板、髌骨、足舟骨、距骨、第1、2肋骨等,其中胫腓骨最多,跖骨、椎板次之。这一类损伤,通过改变训练,减少或停止局部负担,多可自愈。但应注意发生在胫骨中下1/3的鸟嘴样骨折和足舟骨应力骨折,一旦发现,必须停止训练,固定治疗。

  ④ 骨软骨炎。近年来运动训练多从儿童开始,骨软骨炎的发生已在运动训练中引起广泛注意。常见的有脊椎椎体骨骨炎、胫骨结节骨软骨炎、桡骨远端骨骺炎、肱骨小头、跟骨骨骺炎等。此外,耻骨炎和某些副骨损伤,按其病理改变有人也归之为骨软骨炎类中。这些损伤多数影响训练,个别影响发育,其防治研究也已引起注意。

  ⑤神经血管损伤,属慢性损伤的有“击醉”(即走如醉汉,是拳击者脑软化症)、排球运动员的肩胛上神经麻痹、胫前间隔综合症(行军性坏死)等。

5儿童运动损伤后如何处理

  受伤类型:脱臼

  所谓脱臼,俗称“错环”,多发生在肘关节、肩关节。脱臼发生后,症状表现为,脱臼部位不敢动,不能上举,不敢取东西。

  应急措施:肘关节出现脱臼,家长可以按下面的方法复位:让孩子正坐,与家长相对,以右手为例,家长左手拇指放在桡骨外侧处,右手握手腕上部,并慢慢地将前臂旋后,稍用力可感到消脱声音,即已复位。如果家长医疗知识不够,还是要选择到医院接骨。肩关节脱臼,最好立即送孩子去医院接骨。

  关键是有的孩子在发生一次脱臼后,可能多次再发生脱臼的情况。如果碰到这样的情况,希望家长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也不能生拉硬按,时时注意保护孩子的关节。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6周岁之前,是由于孩子的骨头还没有发育完全造成。孩子的年龄一超过6周岁,脱臼情况会自然消失。

  受伤类型:流鼻血

  夏天,由于孩子的鼻腔比较干燥,长时间外出活动可能导致孩子鼻腔出血。同时,孩子的鼻黏膜比较娇嫩,稍有轻微的碰撞,也可能造成鼻腔出血。

  应急措施:家长如果发现孩子鼻腔出血,应马上让孩子坐下或者躺下,然后用洁净的手帕或餐巾纸擦掉流淌的鼻血。如果孩子是单侧鼻孔流血,止血的方法就是对应流血的鼻孔举起相反的手臂,如右侧鼻孔出血就举起左手臂,反之亦然。

  如果孩子整个鼻腔都出血,最简单的止血方法是“指压法”,即用拇指和食指压住孩子鼻翼两侧及上面软组织处,一般几分钟后,轻轻松开手指,鼻血大多可以止住。如有麻黄素或肾上腺素等药物,可以滴在棉球上塞进鼻腔,再用手指压住,止血效果会更好。如果仅仅用干棉球或纸团塞进鼻腔,因为不能有效地压住出血点,所以看上去好像血已经止住了,实际上却是被孩子吞到肚子里去了。

  如果用指压法仍然不能把血止住,建议家长马上送孩子去医院处理。

  对于发生流鼻血的孩子,如果是鼻腔黏膜或气候比较干燥,可以滴一些石蜡油,或在鼻腔内涂一些软膏,以起到湿润和保护鼻黏膜的作用,这样也能有效减少鼻出血的机会。

  对于儿童来说,以上两种运动损伤是最为常见的,家长不可能时时刻刻守在孩子身边,儿童的运动损伤也就在所难免,作为家长的我们就应该了解一些孩子在出现运动损伤之后的处理方法,以便能够在第一时间帮助孩子处理伤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