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慢性肾炎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是以青中年为主,男性多见。肾炎是尿毒症的主要原因,70%的尿毒症是由肾炎引起的。那么,怎样才能有效防治肾炎,阻止其发展为尿毒症呢?关键是早期明确病因,需准确判断病情,积极有效地配合治疗,长期规律随访。今天小编来说一下慢性肾炎应该怎样缓解症状。
目录
1慢性肾炎肌酐高的危害是什么
1肌酐高会给身体带来什么危害?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在人体的肌肉中,肌酸主要经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慢地形成肌酐,再开释到血液中,随尿排泄。因此血肌酐为什么会偏高与体内肌肉总量关系紧密,不易受饮食影响。肌酐是小分子物质,可经过肾小球球滤过,在肾小管内很少会被再次吸取,逐日体内产生的肌酐,几乎全部随尿排出,一般不受尿量影响。
2所以,血肌酐浓度主要取决于肾小球滤过功能。但是血肌酐与肌酐根除率并不完全一致,肌酐根除率较血肌酐更为敏感。在肾功能减退早期(代偿期),肌酐根除率下降而血肌酐却正常。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50%以上时,血肌酐才开始迅速上升,因此当血肌酐偏高或明显高于正常时,常表示肾功能已严重损害。由于肌酐根除率还受到肾小球浓缩功能的影响,在肾浓缩功能受损的情况下,血肌酐就是反应肾小球功能的最可靠指标。
3肌酐为什么会偏高,肌酐偏高有什么危害?由于肾的代偿能力很大,在肾疾病的初期,血肌酐浓度一般不升高,只有当肾小球滤过能力下降一半或更多时,血肌酐浓度才见增高,因此肌酐检测值增高主要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也常见于多囊肾病。当上述疾病造成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由于肾的储藏力和代偿力还很强,所以,在早期或轻度损害时,血中肌酐浓度可以表现为正常,只有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到正凡人的1/3时,血中肌酐数值才明显上升。
上面叙述了慢性肾炎肌酐高的危害是什么这个医学知识,希望大家对它的叙述有所掌握和了解,对大家都有一个很大的帮助,患者们都要注意了要及时的去接受治疗,这么多的影响对自己的身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要相信现在医生的医术是多高明,希望患者们赶快好起来。
2慢性肾炎肌酐正常怎么办
及早就诊抓住最佳时机
有时患者直至出现肾功能不全、乃至肾衰竭才被发现患有慢性肾炎。此时患者常有夜尿多,这必须与神经衰弱、前列腺肥大所致夜间排尿次数多鉴别,除测量昼夜尿量外,尿常规化验对鉴别也极有帮助。
有的患者在出现头晕、心慌、气短等肾性贫血症状,或厌食、恶心、皮肤瘙痒等肾衰竭症状时才就诊,这时不但尿常规化验异常,而且肾功能也已受损(血清肌酐升高等),并伴有贫血。显然,这时才发现慢性肾炎已经太晚。
慢性肾炎是一个慢性进展性疾病,最终常进入终末肾衰竭。但是,疾病的进展速度因人而异,它既取决于肾炎病理类型,又取决于治疗和保养。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并重视自身保养。
若发现太晚,治疗和保养的重要时机已丧失,只能待疾病发展至终末肾衰竭后,依靠肾脏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来存活。这些治疗花费昂贵,会给患者、家属造成很大经济负担。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慢性肾炎很重要!
再次介绍如何早期发现肾炎
由于人体肾脏具有强大的代偿能力,发生肾炎以后,可能肾脏已经遭受损伤但人们却毫无察觉。一定要对肾炎的早期症状有一定的了解,及早发现并有效治疗,这已经成为肾炎患者治疗的关键。
一般而言,肾炎好发于青、中年,男性多于女性。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因人而异,以水肿、血尿及高血压最常见。
水肿一般不重,常出现于眼睑和下肢,下肢水肿按压后凹陷(可凹性水肿)。但是,水肿也会出现于其它疾病如心脏病等,如何鉴别?关键是做尿常规化验。
血尿分为肉眼血尿及镜下血尿两种,镜下血尿只有进行尿常规化验才能发现。没有高血压家族史的青、中年人出现高血压也要检查肾脏,看是否由慢性肾炎引起。原发性高血压与肾性高血压鉴别也要依靠尿常规化验。非肾炎患者尿常规正常
除了隐匿性肾炎之外,其余各类肾炎的早期症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面部水肿。
水肿是肾炎的首发症状之一,一般是从面部开始,然后蔓延到下肢。有时眼睑、手脚都会有肿胀感。
再就是少尿,有时候与水肿同时出现。有些会出现血尿,这种情况一般壮年男性多发。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急性肾炎患者在病前可能会发生感染作为预兆。应该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恶化、防治严重合并症为主要目的。大家要多多关注哦,发现情况应及时去医院诊断。
3诊断是否患有慢性肾炎
1、起病缓慢,病情迁延,临床上慢性肾炎的症状可轻可重,或时轻时重。随着病情发展,慢性肾炎患者可有肾功能减退、贫血、电解质紊乱等情况的出现。
2、慢性肾炎患者可有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等表现中的一种(如血尿或蛋白尿)或数种。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时慢性肾炎患者可伴有肾病综合征或重度高血压。
3、病程中慢性肾炎患者可有急性发作,常因感染(如呼吸道感染)诱发,发作时有类似急性肾炎的表现。有些慢性肾炎的症状可自动缓解,有些病例出现病情加重。
4、尿液检查尿异常是慢性肾炎的基本标志。蛋白尿是诊断慢性肾炎的主要依据,尿蛋白一般在1~3g/d,尿沉渣可见颗粒管型和透明管型。血尿一般较轻或完全没有,但在急性发作期,可出现镜下血尿甚至肉眼血尿。
4慢性肾炎的3个预防方法
1、避免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过度劳累、开夜车、考学压力大等等,均可使慢性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系指各种病因引起的不同病理类型的双侧肾小球弥漫性或局灶性炎症改变。
2、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平时要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制度,多参加适量活动,加强身体锻炼,但应避免过劳。合理营养,增强体质和机体抵抗力。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的清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并随时保持心情轻松愉快,强化自我保健意识。
3、注意饮食营养:要避免高蛋白饮食,注意食品安全,多吃新鲜的瓜果和天然食品。以品种多样、搭配合理、清淡可口为原则。注意自身监测。自觉身体不适时,如出现了夜尿多、食欲减退、腰部不舒服感或酸胀感,尤其早晨起床后出现眼睑颜面部水肿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称为水肿。
5慢性肾炎一般需要治疗多久
肾炎的治疗时间其实与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法、病程等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并不能确定肾炎需要多久治愈,一般病情较轻的治疗难度较小的患者治疗时间越短,反之,肾炎患者则需要的时间越长。
肾炎的治疗过程中,对于症状较明显时应卧床休息,无明显症状也应该避免体力劳动。水肿、高血压明显时应矛低盐饮食。这是慢性肾炎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的核心。
2、慢性肾炎的病因
慢性肾炎是一组多病因的慢性肾小球病变为主的肾小球疾病,但多数患者病因不明,与链球菌感染并无明确关系,据统计仅15%~20%从急性肾小球肾炎转变而至。此外,大部分慢性肾炎患者无急性肾炎病史,故目前较多学者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与急性肾炎之间无肯定的关联,它可能是由于各种细菌、病毒或原虫等感染通过免疫机制、炎症介质因子及非免疫机制等引起本病。
3、慢性肾炎如何检查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尿液检查:尿异常是慢性肾炎的基本标志。蛋白尿是诊断慢性肾炎的主要依据,尿蛋白一般在1~3g/天,尿沉渣可见颗粒管型和透明管型。多数可有镜下血尿、少数病人可有间发性肉眼血尿。
肾功能检查:多数慢性肾炎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减低,早期表现为肌酐清除率下降,其后血肌酐升高。可伴不同程度的肾小管功能减退,如远端肾小管尿浓缩功能减退和(或)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
慢性肾炎日常护理
1、预防链球菌的感染,像呼吸道感染、猩红热、慢性咽炎、脓皮病等。如果发生这些疾病,需要检查尿液,以了解有无肾炎症状的加重,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免错失治疗时机,加重病情。慢性肾炎患者要积极根治慢性感染病症,特别是慢性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龋齿等,必要时手术根除感染源。
2、慢性肾炎患者要积极根治慢性感染病症,特别是慢性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龋齿等,必要时手术根除感染源。不用会损害肾脏的药物,像磺胺、氨基糖苷类等类。不所以,在日常就诊中,要告诉医师自己的慢性肾炎病史,以拒绝会损伤肾脏的药物。限制蛋白质和钠盐的摄入,营养合理。慢性肾炎患者勿摄入过多的荤菜,以清淡蔬菜为主。
3、防止腹泻、呕吐及应用过多利尿剂而使电解质缭乱,引发慢性肾炎的复发。多锻炼多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劳逸结合,遵守合理的生活制度,以免过度劳累,同时要积极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减少慢性肾炎发病的机会。
慢性肾炎饮食原则
1、慢性肾炎的患者久病容易损伤正气,体质虚弱,适宜食用滋补品,如海参、人参、木耳、蜂蜜等,以补脾益肾扶正。
2、肾病型的患者有大量蛋白尿、血浆蛋白低下,应补充大量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瘦肉等,同时为防止血中胆固醇浓度升高,应控制每日脂肪的摄入总量。
3、慢性肾炎的患者,常有水肿,肾病型的水肿还相当严重,要采用低盐饮食(每日5克盐以下,约一个牙膏盖以下)。特别是高血压型患者,更应严格限制盐摄人,减轻水钠潴留。
4、慢性肾炎的患者中贫血也是常见症状,要多补充含铁含维生素B、维生素C多的食品,如红枣、樱桃、龙眼、赤小豆、西红柿、木耳、萝卜等。
5、慢性肾炎患者中,特别是高血压型的患者,应食清淡食物,少食或不食辛辣刺激性强的食品,如辣椒、姜、蒜、咖喱等。
温馨提示:
预防慢性肾炎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提高机体防病抗病能力及减少感染发生机会,针对病因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