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是比较常见的疾病,此病的发病率较高,致死率也比较高,严重的影响了人类的生命健康。而脑血栓在治疗之后还是需要康复的,而锻炼是最快能康复的,但是锻炼的方法也是非常的讲究的,需要正确的方法,究竟脑梗塞锻炼的方法是什么呢?请看下文介绍吧!
目录
1什么叫做脑梗塞
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部病变。
脑梗死好发者为50~60岁以上的人群,常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约25%的患者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起病前多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起病一般较缓慢,患者多在安静和睡眠中起病。多数患者症状经几小时甚至1~3天病情达到高峰。
脑梗死发病后多数患者意识清醒,少数可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一般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如果大脑半球较大面积梗死、缺血、水肿,可影响脑干的功能,起病后不久出现意识障碍,甚至脑疝、死亡。
对于脑梗塞的介绍,相信以上的说明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知识的汇入和理解。然而,我们在对脑梗塞的形成原因理解了之余,同时也要告诫我们自己,要有良好的睡眠规律,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2脑梗塞锻炼的方法
脑梗塞病人功能锻炼 [被动活动]适宜神志清楚和意识障碍病人,每日可进行2-3次。
1、肩关节屈、伸、外展、旋内、旋外等,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昏迷病人最大可达功能,不能用力过大,幅度由小到大,共2-3分钟为宜,防肩关节脱位。
2、肘关节屈伸、内旋、外旋等,用力适宜,频率不可过快,共2-3分钟。
3、腕关节背屈、背伸、环绕等。各方位活动3-3次,不可用力,以免骨折。
4、手指各关节的屈伸活动、拇指外展、环绕及与其余4指的对指,每次活动时间为5分钟左右。
5、髋关节外展位、内收位、内外旋位,以病人能耐受为宜,昏迷病人外展15-30度,内收、内旋、外旋均为5度左右,不可用力过猛,速度适中,共活动2-3分钟,各方位活动2-3次为宜。
6、膝关节屈、伸位,旋内、旋外等,共活动4-5分钟。
7、踝关节跖骨、跖伸、环绕位等,共活动3分钟。
8、趾关节各趾的屈伸及环绕活动,共4-5分钟。
1、双手插握:助病人将患手五指分开,健手拇指压在患手拇指下面,其余4指相应交叉,并尽量向前伸直肘关节,以健手带动患手上举,在30度、60度、90度、120度时,可视情况要求病人保持5-15分钟左右,要求病人手不要晃动,不要憋气或过分用力。
2、桥式运动:病人平卧,双手平放于身体两侧或上举,双足抵于床边,助手
压住病人双膝关节,尽量使臀部抬离床面,并保持不摇晃,两膝关节尽量并拢。做此动作时,抬高高度以病人最大能力为限,病人不要过分用力、憋气
等,保持平静呼吸,时间可从2秒开始,减至1-2分钟,每日可做2-3次每次5下。
3、床上移行:病人以健手为着力点,健肢为支点在床上进行上下移行。健手握紧床头栏杆,健肢助患肢直立于床面,臀部抬离床面时顺势往上或往下做移动,即可自行完成床上的移动。如病人健手力量达到5级,病人以手抓住床边护栏,健足插入患肢膝关节下向健侧或患侧翻身。
以上就是关于脑梗塞锻炼的方法是什么的介绍了,希望大家再看过之后,能够对那么有所帮助。脑梗塞虽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但是只要我们做好预防措施,平时注意饮食健康,多加锻炼,会大大减少我们患脑梗塞的几率的。
3脑梗塞死亡率大吗
脑梗塞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病情发展较慢,出现明显的症状时大多已到了中晚期,但是到了中晚期以后再是要治疗就是很难,所以死亡率比较高。
脑梗塞的死亡率较脑出血低,一般预后较脑出血好一些,但病情严重的脑梗塞,预后不佳。脑梗塞的预后与下列因素有关。
(1)与阻塞的血管大小有关如阻塞的是小血管,脑缺血范围小,侧支循环易形成,恢复较快,预后较好。如阻塞的血管大,脑缺血范围大,脑组织受损严重,临床症状恢复当归慢,预后较差。
(2)与发病速度有关缓慢逐渐发病者,较易形成侧支循环,脑缺血可逐渐代偿,预后较好。急性起病者,未能建立侧支循环,预后较差。
(3)与梗塞的次数和数量有关首次发作,预后较好。但一次大面积梗塞,预后较差。发生两次以上的梗塞,特别是两侧脑血管均受累预后较差。梗塞灶越多,预后越差。梗塞灶单一者,预后较好。
(4)与栓子的性质有关如栓子疏松,在随血液运行过程中,自身破碎,流到血流的远端,阻塞小血管者,预后较好。而脂肪栓子、空气栓子、细菌栓子,比心源性栓子预后严重。但心源性栓子引起脑脓肿者,预后较差。
(5)与局灶定位症状轻重有关发病后偏瘫失语等定位症状较轻,预后较好。反之,偏瘫失语程度较重者,预后较差。
(6)与昏迷程度有关昏迷程度严重,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起病时无昏迷,以后进入昏迷,且昏迷程度逐渐加重者,预后较差。病人神志始终处于清醒状态,预后较好。
(7)与有无合并症有关如合并褥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糖尿病,冠心病,心律不齐,心力衰竭等,预后较差,无合并症者,预后较好。
(8)与患者年龄有关年龄大,体质差,预后较差。年龄小,体质好,预后好。
4脑梗塞多长时间复发
脑梗死复发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高血压的患者把自己的血压降的太低了,把血压降的太低或者本来就是低血压的患者就容易得脑梗塞,而且也是诱发脑梗塞的重要原因,所以用药一定要经过医生的确诊,不能自己随意的加大剂量。
平时的时候如果经常都会发脾气的话,或者经常都忧郁,那么这类人群就要注意了,特别是长期的忧郁患者,经常这样的话是会引起血管神经调节失常,严重的话还会导致脑血管收缩,是诱发脑梗塞的重要诱因,所以要让自己开心起来,多出去和人家沟通,多去散散心。
想要预防脑梗死再次复发的话,那么患者平时的时候就一定要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晚上的时候不熬夜,经常出去和朋友聊天,多去旅游,让自己开心起来。
5哪些是脑梗塞高发人群
脑梗塞是一种脑部血管引起的疾病,由于动脉硬化以及血栓形成等因素,造成脑中部分区域动脉血管腔狭窄,进而导致局部脑组织坏死。脑梗塞作为老年人中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可引发偏瘫等严重后果。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哪些人易得脑梗塞,让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规避患病风险,安享晚年健康生活。
1、有脑梗塞家族史的人
脑梗塞作为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在世界各国都有大量病例。在经过各国的病例分析后,发现脑梗塞患者一般都有家族史。因此如果家族长辈中有患脑梗塞的话,应当引起注意和警惕,在生活起居和饮食上预防脑梗塞的发生。
2、高血压及某些低血压病人
高血压易与脑梗塞相伴,在许多诱发脑梗塞的因素中具有独立“危险因素”的特点。进一步观察表明,高血压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成为构成脑梗塞的病理基础。为此,积极控制高血压,对预防和减少脑梗塞的发生意义重大。
3、糖尿病病人
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除造成血管病变外,还可使血液黏稠度增高,因而易促使血栓形成,引起脑梗塞。
4、脑动脉硬化病病人
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容易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是引起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5、肥胖者
肥胖者内分泌和代谢功能的紊乱,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等因素有关。此外,胖人还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这些都是中风的危险因素。
6、多血质人(指红细胞增高、红细胞比积增高的人)
人到中年以后,应当每年做一次详细的全身体检,其中尤其应该注意自己的血液指标。如果发现自己的血液红细胞水平偏高,即应当引起注意。目前有科学研究和发现,血液红细胞水平较高,相对于正常水平的人,具有更高的脑梗塞发病风险。
7、高凝状态及血脂增高的病人
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了饮食习惯的恶化,大鱼大肉引发了一批又一批的高血脂患者。血脂水平一高,就容易引起血液质量下降、血液循环不畅等问题,继而容易引发脑梗塞的发生。
8、低纤溶状态(指自身溶解血栓的功能下降)
9、高粘血症(指纤维蛋白原、血脂、红细胞增高、高凝等原因造成的血液粘滞度增高的病人)
血液粘度增高会引起血流阻力增加,使血流速度减慢,最后导致血流停滞,直接影响脏器血液供应,导致疾病。
10、大量吸烟的人(每天10支以上,超过10年)
吸烟者血液黏稠度普遍增高。另外,吸烟时产生的一氧化碳吸入体内后,可使动脉血管壁受到损伤、血小板聚集增加,导致血栓形成,引起脑梗塞。
11、血栓前状态(泛指曾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或心绞痛发作等)
12、高龄
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中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脂类代谢开始出现不平衡状态。
为了减少和避免脑梗塞的发生,包括中青年人在内,均要认真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注意饮食清淡,经常进行体育锻、防止肥胖、减少饮酒、戒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