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溢血是一种常见的脑科疾病。那么你知道关于脑溢血有什么发病征兆呢?脑出血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一旦发病对对于患者的伤害比较大,因此做好该疾病的预防工作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具体的预防措施时什么呢?这一疾病的早期症状又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介绍脑出血患者的预防保健方法。
目录
1脑溢血的自救方法有哪些
1、如果病人倒在厕所、浴池等狭小场所,尽快转移到宽敞之处。具体做法因地制宜,只要别震动头部,保持头部水平位搬运都可以,以免堵住呼吸道,造成窒息。
2、让患者安静卧床,尽量减少搬动,呼叫急救车。如果情况不严重,也可以待病情较为稳定后立即送医院急救。
3.病人舌根后坠易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因而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家人要立即采取措施保证呼吸道通畅:松解患者的衣领,取下义齿(如果有的话),取侧卧位头往后仰,便于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并及时清除口腔呕吐物。一旦窒息,尽快掏净口腔,并进行人工呼吸。
4.调整血压。可以让血压较高,且神志清楚的脑溢血者口服心痛定;如果患者神智不清者,有条件者可用小量利血平治疗或硫酸镁10毫升深部肌肉注射,或在医生的监护下使用硝酸甘油等静脉降压药物。
脑出血的偏方一:黑木耳6克,用水泡发,加入菜肴或蒸食。可降血脂、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
脑出血的偏方二:芹菜根5个,红枣10个,水煎服,食枣饮汤,可起到降低血胆固醇作用。
脑出血的偏方三:吃鲜山楂或用山楂泡开水,加适量蜂蜜,冷却后当茶饮。若中风并发糖尿病,不宜加蜂蜜。
脑出血的偏方四:生食大蒜或洋葱10-15克可降血脂,并有增强纤维蛋白活性和抗血管硬化的作用。
脑出血的偏方五:脑出血病人饭后饮食醋5-10毫升,有软化血管的作用。
脑出血的偏方六:活血通络汤配方:川芎10g,桂枝10g,鸡血藤30g,葛根12g,羌活10g,归身10g,北芪60g,地龙 10g,三棱10g(炒),炒莪术10g,石菖蒲 10g,乌梢蛇10g,赤芍10g,甘草6g
脑出血的偏方七:水晶山楂:山楂15枚去核,冰糖适量,煮熟后加山药粉15克,再煮片刻,每日两次中老年人是脑出血发生的主要人群,以40%26mdash;70岁为最主要的发病年龄,脑出血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硬化有关。血管的病变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通常所说的脑溢血是指自发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表现为失语、偏瘫,重者意识不清,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头痛、呕吐。
脑出血的偏方八:回天再造丸
组成:人参、牛黄、麝香、狗骨、天麻、血竭、水牛角、山羊血。
功效:祛风化痰,活血通络。
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腰腿疼痛,手足麻木。
用法: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脑出血的偏方九:安宫牛黄丸
组成:牛黄、麝香、珍珠、冰片、朱砂、雄黄、黄连、黄芩、栀子、郁金等。
功效:清热解毒,开窍镇惊。
主治:痰热内闭引起的中风,症见高热、神昏、谵语、烦躁、痉厥等。
用法:口服,成人每次1~2丸(每丸重3g),每日1~2次,鼻饲或温开水送服。
关于脑溢血自救方法有哪些,大家也了解的比较详细了。只有认识到位了才能说在自己遇到或者别人遇到的话能及时的帮助应对,才不会让身体因为脑溢血的伤害而出现很多的后遗症。所以大家为了自己的生命一定要注意到位。
2脑溢血的早期症状有什么
脑出血,又叫脑溢血。多发生在40岁-70岁的人,其中50岁以上发病率最高,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疾病。脑出血起病较急,发病时间只有数分钟或数小时,在发生脑出血的患者中,50%%有先兆症状。
很多患者在发病前1―2天或前几小时,都有一些早期信号,医学上称为“中风先兆。”一旦高血压病患者出现这些先兆表现,就预示着脑出血即将发生,或已是脑出血的前驱阶段。这时如能及时鉴别,送往医院争分夺秒进行治疗,从而控制疾病发展,避免严重后果。
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牛俊英教授总结起来,可以从以下五大先兆症状排查脑出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一、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说话不清,吐字困难,与人交谈时突然讲不出话来,或吐字含糊不清,或听不懂别人的话。测量血压增高,有意识不清是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征兆。
二、突然感到全身疲乏、麻木、无力,活动不便,出虚汗,低热,胸闷,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心悸或突然出现打呃、呕吐等,这是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
三、突然感到头晕,周围景物出现旋转,站立不稳甚至晕倒在地。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有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干出血时。这些表现可以短暂地出现一次,也可以反复出现或逐渐加重。
四、突然感到眼部不适,瞳孔突然异常(不等大)常由颅内压增高引起,有时还有偏盲和眼球活动障碍,在急性期常常两眼凝视大脑的出血侧。大多是暂时性视物模糊,以后可自行恢复正常。
五、突然意识障碍,表现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觉或整日昏昏沉沉。性格也一反常态,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动迟缓或多语易躁,也有的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这也和脑缺血有关。
牛主任说,40岁以上的人应该积极预防脑出血,以防意外发生。主要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预防。
严禁吸烟饮酒,烟能加速动脉硬化的发展,对高血压更有害,并能引起血管痉挛。长期大量饮酒也会促使动脉硬化,甚至促使血管破裂。
保持大便畅通,避免过度用劲排泄大便。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软化粪便,以免血压突然增高。
蹲下、弯腰及卧床、起身或改变体位时,动作必须缓慢,可用头低位及眼睛向下方式渐渐起身,切勿突然改变体位,防止头部一时供血不足而发生意外。
注意季节变化,防寒避暑,适当增减衣物。高温对机体有一定影响,避免使血管舒缩功能发生障碍,血压波动幅度加剧而发生意外。
最后小编提醒大家,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保证足够睡眠,避免过劳过累。保持心态平和,心理健康。饮食以清淡为宜,少食动物脂肪或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可多吃豆类、水果、蔬菜和鱼类等。
3脑出血的遗传和哪些因素有关
脑出血会不会遗传
形成脑出血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外力撞击,比如车祸伤害,比如高血压等都可能造成脑出血,那么脑出血会不会遗传呢?研究证实高血压是具有一定的遗传性的,高血压是导致脑出血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高血压都会导致脑出血的出现,所以目前一般认为脑出血是不存在遗传性的,但是脑出血却存在着家族聚集现象。
如何预防脑出血
预防脑出血一定要积极锻炼自己的左侧肢体,一般来说由于左侧肢体运动比较少,所以右侧半脑比较容易出现脑出血,积极锻炼左侧肢体可以减轻脑出血的出现。预防脑出血还需要保持快乐开朗的心情,避免郁郁寡欢,压力过大,同时更是需要积极保证健康饮食,避免过量吸烟喝酒,也要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和过重的脑力劳动,同时也需要防止大便的秘结,因为大便秘结的时候会用力排便,也会造成脑出血危险,天气寒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骤寒骤暖都可能导致血管脆弱,从而导致血压突然升高或者是降低,从而导致脑出血的风险增大。
脑出血会不会遗传?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知道脑出血一般认为不存在遗产倾向,为了避免脑出血的出现一定要积极在生活中多多注意,这样才能够避免脑出血出现的几率升高,可以使得脑出血的情况避免发生。
对于上边我介绍的脑出血的遗传和哪些因素有关,大家应该了解了脑出血产生的原因,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的面对脑出血产生的原因,不要胡思乱想,影响身体健康。
4脑出血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首先,要掌握脑出血所具有的急性脑血管病一般性特征。其次,还要掌握脑出血自身的特征。急性脑血管病一般性特征,起病急,病程进展快,常在数分钟、数小时或数日内达到高峰。同时,还有明确定位体征。发病后常在短时间内出现因脑机能损害的局灶性定位体征。其三有显著的急性脑循环障碍。发病后急剧发生弥漫性、全脑性症状,如意识障碍,颅内高压,内脏功能受损等。
根据这些一般性特征,可初步考虑为急性脑血管病。进而,再根据高血压脑出血的具体特征即可确诊。脑出血诊断标准是:
①常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
②发病时常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升高。
③病情进展迅速,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和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
④多有高血压病史。
⑤腰穿脑脊液多含血和压力增高(其中20%左右可不含血)。
⑥脑超声波检查多有中线波移位。
⑦鉴别诊断有困难时,若有条件,可作ct检查。
所以如果确诊了是脑出血应当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有效的治疗。
5脑出血的饮食建议与忌讳
脑出血宜吃的食物
1、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因其中含维生素c和钾、镁等。维生素c可降低胆固醇,增强血管的致密性,防止出血,钾、镁对和因管有保护作用。
2、可多吃上结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虾米等,碘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
3、长期饮用混合奶(鲜牛奶600毫升,浓米汤350毫升,鸡蛋2个,白糖50克,香油10克,以及盐3克)
4、为预防便秘, 应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 如青菜﹑芹菜﹑韭菜及水果等。
5、要维持体内有充足的水, 使血液稀释。晚餐要清淡。晚睡前﹑晨起时, 饮1~2杯温开水。
6、饮食中应有适当蛋白质,常吃些蛋清、瘦肉、鱼类和各种豆类及豆制品,以供给身体所需要的氨其酸。
脑出血不能吃的食物
1、 应限制动物脂肪,如猪油、牛油、奶油等,以及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蛋黄、鱼子、动物内脏、肥肉等,因为这些食物中所含饱和脂肪酸可使血中胆固醇浓度明显升高,促进动脉硬化。
2、忌吃生冷食物,因为,过量的冷饮食品进入胃肠后,会突然刺激胃,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加重病情,并易诱发脑溢血。
3、限制脂肪摄入量。每日膳食中要减少总的脂肪量,减少动物脂肪,烹调时不用动物油,而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要限制饮食中的胆固醇,每日应在300毫克以内,相当于每周可吃3个蛋黄。
4、忌高盐。脑血栓的病人有食盐的用量要小,要采用低盐饮食,每日食盐3克 ,可在烹调后再加入盐拌匀即可。
5、限制精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包括点心、糖果和饮料的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