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妇产科 >妇科 >子宫肌瘤

早期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一种肿瘤,也是女性们常见的肿瘤之一。此病对女性的伤害还是很大的,而早期发现子宫肌瘤,对女性来说也是非常好的,这样就可以做到及时治疗,治愈的几率会大大提升。可是,究竟早期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请看下文介绍吧!

目录 饮食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 子宫肌瘤手术治疗因人而异 子宫肌瘤分几种 子宫肌瘤如何调理 早期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

1饮食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

  1.消瘤蛋

  鸡蛋2个、中药壁虎5只、莪术9克,加水400克共煮,待蛋熟后剥皮再煮,弃药食蛋,每晚服1次。

  功效:散结止痛,祛风定惊。适宜气滞血淤型。

  2.二鲜汤

  鲜藕120克切片、鲜茅根120克切碎,用水煮汁当茶饮。

  功效:滋阴凉血,祛淤止血。适宜月经量多,血热淤阻型。

  3.银耳藕粉汤

  银耳25克、藕粉10克、冰糖适量,将银耳泡发后加适量冰糖炖烂,入藕粉冲服。

  功效:有清热润燥止血的功效。适宜月经量多,血色鲜红者。

2子宫肌瘤手术治疗因人而异

  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陈敏主任指出,迄今为止,手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了子宫切除术(其中又包含全子宫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肌瘤剔除术,这两种方式又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例如经腹部的、经阴道的,或者是腹腔镜下的。“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应该根据患者的症状、肌瘤的部位、大小、病人的年龄、病人对生育的要求、病人的经济状况以及医师的手术技能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而言,子宫剔除术主要适用于年轻患者,对生育有强烈的要求。子宫全切术则适用于已婚妇女,其已经生育,并且肌瘤较多或者较大者,还有已经出现了症状,例如月经的改变,或者肌瘤压迫器官,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或疑有恶变者。

  在子宫剔除术中又包含了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三种方式各有优缺点。

  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优点为特别适用于子宫壁间肌瘤,可免除切除子宫的痛苦,但是其创伤面大,易于出血,相对创伤较大。其主要适用的人群为:35岁以下渴望生育的子宫肌瘤患者;40岁以上强烈要求保留子宫者;需要纠正肌瘤引起的月经失调、疼痛等症状者。

3子宫肌瘤分几种

  1、第一种:肌壁间肌瘤

  此类肌瘤最多见,占肌瘤总数的60%-70%。肌壁间肌瘤常为多发数目不定,往往有一个或数个较大的,有时可为极多小瘤结节分布全部子宫壁,呈不规则团块状融合,构成多发性子宫肌瘤,有的则在发展中累及宫颈或深达穹窿,而易与原发性宫颈肌瘤相混淆,肌壁间肌瘤因血循环较好,一般瘤本较少发生退变,可使宫体严重变形且影响子宫收缩,由于子宫体积增大内膜面积增加,故常引起月经过多、过频及经期持续时间延长。

  粘膜下子宫肌瘤的典型症状为月经过多与继发贫血,肌壁间肌瘤腺体分泌增加而致白带增多,浆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可无自觉症状,但如果瘤体过大或在前壁可压迫膀胱出现尿频,在后壁可压迫直肠出现便秘。40-50的岁年龄是妇科病的多发年龄,患有子宫肌瘤应该及早治疗,以免瘤体继续增大或恶化。

  2、第二种:浆膜下肌瘤

  浆膜下肌瘤当子宫肌壁间肌瘤向子宫表面的浆膜层生长,以致肌瘤表面仅覆盖着少许肌壁及浆膜层时称为浆膜下肌瘤,当肌瘤继续向浆膜下生长,形成仅有一蒂与子宫壁相连时称为带蒂浆膜下肌瘤,肌瘤生长在子宫两侧壁并向两宫旁阔韧带内生长时称为阔韧带肌瘤,此类肌瘤常可压迫附近输尿管,膀胱及髂血管而引起相应症状和体征,带蒂浆膜下肌瘤可发生扭转,由于血运受阻,肌瘤蒂断裂并脱落于盆腹腔内,肿瘤发生坏死,若脱落肌瘤与邻近器官如大网膜,肠系膜等发生粘连,并从而获得血液供应而生长称为寄生性肌瘤或游走性肌瘤,浆膜下肌瘤占肌瘤总数20%~30%,由于肌瘤外突多使子宫增大,外形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呈结节状,带蒂浆膜下肌瘤则可在子宫任何部位触及,为可活动的实性肿物,阔韧带肌瘤则于子宫旁触及,活动受限。

4子宫肌瘤如何调理

  子宫肌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妇科病,对于女性的健康危害很大,我建议女性朋友们平时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内裤宜宽大。若白带过多,应注意随时冲洗外阴。防止过度疲劳,经期尤需注意休息。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食品。男女方面的事情要格外注意,这样可以预防子宫肌瘤的出现。

  子宫肌瘤是一种影响健康的病症,所以建议女性朋友们要多做身体检查,保证第一时间可以发现病情,治疗病情,减轻自己的痛苦。

  平时可以多喝一点益母草红枣瘦肉汤,原料主要为益母草20克,红枣20克,枸杞10克,猪瘦肉180克。做法也很简单,向砂锅中注入清水烧开,放入益母草,枸杞,红枣,瘦肉块,淋入料酒搅拌均匀,烧开后用小火煮30分钟,至食材熟透,放入盐,鸡精调味即可。

5早期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

  1.随诊观察

  如患者无明显症状,且无恶变征象,可定期随诊观察。

  2.药物治疗

  (1)促性腺激素 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目前临床上常用的GnRH-a有亮丙瑞林(抑那通)、戈舍瑞林(诺雷德)、曲普瑞林(达必佳)等。GnRH-a不宜长期持续使用,仅用于手术前的预处理,一般用3~6个月,以免引起低雌激素引起的严重更年期症状;也可同时补充小剂量雌激素对抗这种副作用。

  (2)米非司酮 是一种孕激素拮抗剂,近年来临床上试用以治疗子宫肌瘤,可使肌瘤体积缩小,但停药后肌瘤多再长大。

  (3)达那唑 用于术前用药或治疗不宜手术的子宫肌瘤。停药后子宫肌瘤可长大。服用达那唑可造成肝功能损害,此外还可有雄激素引起的副作用(体重增加、痤疮、声音低钝等)。

  (4)他莫昔芬(三苯氧胺) 可抑制肌瘤生长。但长时间应用个别患者子宫肌瘤反见增大,甚至诱发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内膜癌,应予以注意。

  (5)雄激素类药物 常用药物有甲睾酮(甲基睾丸素)和丙酸睾素(丙酸睾丸素),可抑制肌瘤生长。应注意使用剂量,以免引起男性化。

疾病百科 | 子宫肌瘤

挂号科室:妇科

温馨提示:
定期参加妇科普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子宫肌瘤(uterine myoma)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常见于30~50岁妇女,20岁以下少见。据统计,至少有20%育龄妇女有子宫肌瘤,因肌瘤多无或很少有症状,临床报道发病率远低于肌瘤真实发病率。       分类按肌瘤生长部位分类: 分为宫体肌瘤(90%)和宫颈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30-50岁妇女 常见症状:月经量增多、白带增多、腹部肿块、阴道溢液、贫血[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