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妇产科 >产科 >早产

早产儿小循环系统的症状

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并且在发生早产的各种原因中,大部分为母亲因素,其中除了先天性生殖畸形外,大都可以通过孕期保健来预防。产前检查应予重视,尤其对那些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和适宜的围产期保健。早产儿小循环系统的症状有哪些?早产儿所需的营养有哪些?如果预防早产儿的发生?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早产儿小循环系统的症状 早产儿所需的营养 如果预防早产儿的发生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应该做哪些检查 早产儿易产生脐疝

1早产儿小循环系统的症状

  早产儿在很多的角度都需要我们做好处理,当然了如果我们对于早产儿并不了解很多的话,那么我们就需要和自己的大夫或者是有经验的人做好沟通,为了提高现在人类的生活水平,我们应该考虑到的事情还是有很多的。

  ①由于肺部小动脉的肌肉层发育未完全,使左至右的分流增加,易有开放性动脉导管,愈早产的婴儿,其开放性动脉导管发生的比例愈高。体重500~1750g之早产儿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为12%。动脉导管若持续开放,则从主动脉到肺动脉的血流增加,导致肺水肿、缺氧,使肺小动脉收缩而致肺动脉高血压,最后造成右心衰竭。

  ②缺氧、酸中毒易引起持续性肺动脉高血压,因由右至左的分流而引起发绀。

  ③凝血酶原不足、维生素C不足,使血管脆弱易致出血,如颅内出血、上消化道出血。

  ④白蛋白不足及血管渗透性较大易致水肿。

查看详情>>

2早产儿所需的营养

  早产儿能量储备低,处于高代谢状态,不显性失水增加,水的需量大,对热卡的需求高,约120-150kCal/(kg?d),对蛋白的需求量为3.5-4.0g/kg,极低出生体重儿如完全以人乳喂养,可能发生低磷血症。镁在肠道吸收第一周达50%,以后减少,镁缺乏时影响钙平衡,故钙也降低。

  早产儿的奶方及喂养量:小早产儿最好用添加人奶强化剂的母乳喂养。如无母乳,可选择低出生体重儿配方奶,这种配方奶每100ml含热量81kCal,蛋白质2.2g,脂肪45g,其渗透压与早产儿消化道接近,其营养成分易消化吸收。脂肪乳:从0.5g/(kg?d)开始,逐日增加,渐增至2-3g /(kg?d)为宜,全天量在16-20h内完成,速度为0.15g/(kg?h)。

  葡萄糖:供能60%-70%,为防止高渗性。对周围血管的刺激,浓度应<12.5%,氨基酸:用小儿氨基酸注射液,这种氨基酸含有适合早产儿生长的氨基酸种类,从0.5g/(kg?d)开始,逐日增加,渐增至2.5-3.0g/kg,不应超过3.0g/(kg?d)。

  现在市面上有许多配方奶粉,由于配方奶粉加入了一些乳清蛋白、类脂、糖类、维生素,并去除了一些矿物质,使牛奶的成分更接近母乳,所以早产儿也可选用配方奶粉。用配方奶粉喂养早产儿,要注意奶粉的质量,如生产厂家、营养成分的含量、出厂日期等等。

查看详情>>

3如果预防早产儿的发生

  如何预防早产的发生呢?关于早产的预测工作,可以通过b超检测宫颈长度及宫颈内口漏斗形成情况得以预测。另外一项比较客观和有价值的手段是yd后穹窿棉拭子检测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

  在女性怀孕22~35周时,ffn会在宫颈yd分泌物中出现,与早产有关。如果检查结果呈阳性,孕妇在7天或14天内发生早产的危险会增加。这种检测方法是非常准确的,这种方法对于预测早产,帮助医生尽早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且这种方法是无创伤的,孕妇也很容易接纳。

  假如出现早产的迹象,准妈妈必须立即就医,如果不接受适当的治疗,它有可能发展成不可避免的早产,那个时候就很难挽回了。

  孕妇小贴士:

  1、应该注意到生理和心理健康、避免精神创伤,保持快乐的心情,防止血压升高。

  2、孕妇在整个孕期都要注意安全,减少碰撞、外伤,避免胎盘早剥的发生。

  3、孕妇要注意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防止yd感染。

  4、对于孕妇zg有畸形,或有早产史,或有zg肌瘤的情况,在怀孕期间应特别注意增加营养,并禁止的性生活。

  5、如果孕妇的宫颈内口松弛,应于怀孕14-16周时,做zg颈内口缝合术。

  6、多胎妊娠或合并的慢性疾病的孕妇,在怀孕期间更应该卧床休息,更适合左侧卧位,因为它可以增加zg胎盘的血流量,从而防止自发性zg收缩。

  现在早产的发生有加速的趋势,要防治早产发生,最重要的就是做预防工作,应该从孕早期开始,定期做好产前检查,尽早发现妊娠期的病症,并及时的去医院治疗,这对降低早产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4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应该做哪些检查

  1.询问病史

  大多数发生于早产儿,有温箱内过度吸氧史。

  2.眼底检查

  (1)第1次检查时间主张对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在生后4周开始进行眼底检查。

  (2)随访检查双眼无病变或仅有Ⅰ期病变:隔周复查1次,直到ROP退行、视网膜血管长到锯齿缘为止。Ⅱ期病变或阈值前病变或Rush病变:每周复查1次。ROP程度下降,可每2周检查1次,直至病变完全退行。Ⅲ期病变:每周复查2~3次。

  (3)检查方法检查前:前半小时用美多丽眼水充分散大瞳孔。检查时:用倍诺喜眼水行眼球表面麻醉,用开睑器将眼睑分开,用间接眼底镜和屈光度 20~30D的透镜进行眼底检查。检查同时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发生眼心反射所致的心动过缓。检查后:30分钟~2小时方可进食,体重越小者禁食期越长,但要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4)症状网膜神经纤维层出现毛细血管的内皮增殖小结,血管呈小球状,其周围可有纺锤状间叶细胞增殖,以致神经纤维层变厚,可有小出血及水肿。神经纤维层进一步增厚,新生的毛细血管芽穿破内界膜达视网膜表面,严重者可进一步进入玻璃体,可在其中继续生长成血管纤维膜,产生出血或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晶体后可见不同程度的血管纤维膜形成,与视网膜之间的纤维条索相连。虹膜周边前粘连、后粘连、瞳孔膜形成以及继发性青光眼之改变。

  3.多普勒超声波检查

  将增益调整至最大,应用8点位检查法对玻璃体进行全面检查。然后衰减增益至正常范围,观察病变形态改变。。

5早产儿易产生脐疝

  脐疝气就是指在腹腔内的一些器官组织从肚脐处凸出。它的外面仍然是完整的皮肤,用手去触摸,则是软软的,有些时候还可感觉到里面会蠕动。妇产科专家临床经验证实:早产儿易患脐疝。

  由于早产儿身体发育机能弱,肚脐没有很好地闭合,肠子的一部分就可能从肚脐的部位鼓出来。即为脐疝。

  孩子哭闹得越厉害,腹压就越高,脐疝气也就鼓得更大更明显,安静时或卧床时又会消失。如果孩子脐疝气鼓起的小包包直径在5厘米以上,且在2岁后仍有脐疝的话,家长就应格外注意,需诊治。

  除了儿童的脐疝,有些人打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过肥、排便太用力、妇女妊娠、孩子啼哭等,都有可能在身体其他部位导致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