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为常见的是急性黄疸型肝炎,它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一个类型,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黄疸型肝炎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慢性黄疸型肝炎两种,黄疸型肝炎病因有很多。那么,慢性黄疸肝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的内容。
目录
1慢性黄疸肝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临床症状
许多慢性肝炎病人全然无任何症状。
轻度慢性肝炎症状较轻,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区隐痛不适,可伴腹胀、恶心、腹泻等;肝脏大小正常或稍肿大、质软有轻度压痛,脾脏多无肿大。
中、重度慢性肝炎症状较重,多有中度黄疸,疲乏无力、纳差、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隐痛;常有黄疸、蜘蛛痣、肝掌、男性乳房发育、皮下出血,肝脏肿大、质地中等,有压痛和叩痛,大多有脾肿大,部分患者伴腹水。严重者可出现下肢浮肿、出血倾向及肝性脑病。可伴有肝外表现如发热、关节炎、胸膜炎、皮肤病变、肾小球肾炎、闭经等。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全身及肝外表现更多见。
2.体征
肝脏呈轻度至中度肿大,质地中等或充实感,合并肝硬化者偏硬,且有结节感及脾大;晚期可发生下肢水肿、出血倾向及门静脉高压的体征。
3.肝外表现
多见肾脏改变(20%~30%)、丘疹性肢皮炎;其他少见的有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等。
2诱发慢性黄疸肝炎的原因有哪些
1、溶血性黄疸:凡能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的疾病,都能引起溶血性黄疸。常见疾病有以下两大类:
(1)一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血红蛋白病、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2)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恶性疟疾、蛇毒、毒蕈中毒等。
2、肝细胞性黄疸:各种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各型肝硬化、原发与继发性肝癌、败血症及钩端螺旋体病等,都可因肝细胞发生弥漫损害而引起黄疸。
3、阻塞性黄疸:根据阻塞的部位可分为肝外胆管及肝内胆管阻塞两类。
(1)引起肝外胆管阻塞的常见疾病,有胆总管结石、蛔虫、肿瘤及先天性胆道闭锁等;引起胆管外压迫而导致胆总管阻塞的常见疾病或原因,有胰头癌、胰头增大的慢性胰腺炎、胆总管癌、肝癌以及肝门部或胆总管周围肿大的淋巴结(癌肿转移)等;
(2)肝内胆管阻塞又可分为肝内阻塞性胆汁郁积与肝内胆汁郁积。前者常见于肝内胆管泥沙样结石、癌栓(多为肝癌);后者常见于毛细胆管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胆汁郁积症、细菌性脓毒血症、妊娠期复发性黄疸、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少数心脏或腹部手术后等。
3慢性黄疸肝炎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第一,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体内的胆红素约80%是由衰老的红细胞被破坏而形成的。如果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胆红素激增,就会引起黄疸。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黄疸就属于这一类,新生儿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而且进展很快,皮肤呈现金黄色。当血里的胆红素超过20毫克%时,胆红素就可能进入脑细胞,干扰脑细胞的正常活动和功能,引起核黄疸,威胁新生儿的生命。目前对严重黄疸虽已有了较好的治疗方法,但要取得理想的疗效,还必须在发生核黄疸前及时抢救。家长在观察黄疸程度时,应注意选择天然光线充足的地方,并反复多次察看有否加重。对黄疸进展迅速的新生儿要及时就医。
第二,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发生障碍。由于肝细胞发炎或肝细胞内缺少一种酶,或这种酶活力低,就不能很好排泄胆红素,如患新生儿肝炎或败血症等。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产生生理性黄疸,就是因肝脏酶活力低下这个原因。有的婴儿吃了母乳也会引起这种类型的黄疸,因为母乳内含有一种具脂肪成分的孕酮物质。婴儿哺乳后,这种脂肪成分很快被脂肪酶分解,释放出游离脂肪酸,它可以增加小肠对胆红素的吸收而导致黄疸,但婴儿是健康的。以上情况都称为肝细胞性黄疸。
第三,由于胆管阻塞,胆红素不能排泄到小肠,使胆汁淤积在肝细胞或胆道内而引起黄疸。我们称它为阻塞性黄疸,如新生儿胆道闭锁、胆汁粘稠等。
4怎么护理慢性黄疸肝炎患者
1、一般护理
任何原因引起的黄疸均应休息,尤其是肝炎引起的黄疸,休息是减轻肝细胞负担、促进肝细胞恢复的主要措施之一。黄疸病人除肝性脑病要限制蛋白质外,原则上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饮食,伴有腹水者应限制水及钠盐的摄入,蛋白质以含必需氨基酸丰富的优质蛋白如蛋、乳、鱼、瘦肉类为主。多食富含维生素C与维生素B族的水果蔬菜为益。
2、皮肤护理
胆汁淤积性黄疸常伴有皮肤瘙痒,有时可达难以忍受的程度。瘙痒部位多见于手掌及跖部,以夜间及温暖时为重。指导皮肤瘙痒者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选择清洁、柔软、吸水性强的布制衣裤,避免化纤原料对皮肤的机械或化学性刺激,减轻皮肤瘙痒。避免使用热水、肥皂擦洗、剪短指甲,必要时使用手套,防止手搔抓,按医嘱局部用2%~3%碳酸氢钠溶液外涂或服用抗过敏药。
3、心理护理
由于长期治疗,患者常常会对病愈缺乏信心,而且黄疸等形体面容的变化也可对患者精神上造成很大打击,因此护理黄疸型肝炎患者应注意多与其交谈,不断给予安慰、疏导和帮助,安排患者做有意义的活动,减轻毫无根据的恐惧感,振奋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4、病情观察
护理黄疸型肝炎患者还应该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皮肤及巩膜黄染、皮肤瘙痒程度及大小便颜色的改变,黄染及皮肤瘙痒程度减轻提示病情好转,黄疸在消退,反之可能是阻塞性黄疸或病情加重。同时需密切观察腹泻、腹胀、便秘、皮肤淤点、淤斑等伴随症状及其程度的改变。
5慢性黄疸肝炎的传播途径
1、甲型肝炎病毒(HAV)是一种微小核糖核酸(RNA)病毒,直径25~29nm,在外界抵抗力较强,能耐受50℃60分钟。甲型肝炎病毒主要从肠道排出,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经口传染。
2、乙型肝炎病毒(HBV)为DNA病毒,为42nm双层外壳病毒,原称Dane颗粒。直径为42nm。可通过输血、血浆、血制品或使用污染病毒的注射器针头、针灸用针、采血用具而发生感染,血液透析等亦有感染HBV的危险。
3、丙型肝炎病毒(HCV) 直径为30~50nm,有一脂质外壳,为正链单股DNA。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而引起,本病约占输血后肝炎70%以上。
4、丁型肝炎病毒(HDV)为一种缺陷性RNA病毒,直径为35~37nm,具有HBsAg的外壳。HDV能导致病情加重和感染的慢性化,并可能与原发性肝癌(HCC)的发生有关。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类似,静脉注射毒品,男性同性恋、娼妓和经常应用血制品或肾透析患者为本病的高危人群。